回覆列表
  • 1 # Zomin008

    從父系社會來講應該是同父異母屬於同一種姓,以前一個男人娶妻後再納妾多人,子孫眾多形成同姓家屬。這是社會給予認可的。但從情感上應該是一母同胞的親一些。

  • 2 # 琴弟兄

    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都不親,一母同胞有時還成仇人,比如清王朝雍正和十四爺一個母親都一輩子不來往。同父異母如明星成龍與同父異母的二個農村哥哥從不來往,連父親去世都不讓二個哥哥去。所以說,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都不親。

  • 3 # liujianweng

    農村人說——同父異母的孩子是親弟兄。

    同母異父的孩叫——隔山弟兄。

    在農村這個界線至今分的特別清,優期表現在父親亡古的喪葬禮及戴孝上,突出的表現出來!

    同父異母的弟兄必須得穿戴重孝,不同父但同母的弟兄不穿孝。

    依據是同父弟兄都隨父姓,異父同母的孩子隨他親生父親姓,也就是兩個姓。不是家族血統人!這樣看就是同父異母的孩子血緣親!

    農村在喪葬禮義上都是這樣區別的。

  • 4 # 自嘲自諷自修德

    同母比較親,同父比較不親,原因很簡單,因為同一個媽媽的孩子感情比較好,不同媽媽的孩子沒有感情,因為婚姻上女人非常自私的

  • 5 # yuxi紅姐

    同母異父親點吧。原因是不是一個父親,不存在利益衝突,母親大都是主內,更容易融合不同父親孩子之間的關係,相對就親近些

  • 6 # 櫻桃樹236345635

    處好了就親,處不好啥也不親。就在來往是否合得來也在雙方的條件是否平等對待。這年頭什麼親不親的錢字當頭一部分人還是比較有親情的。這個事不是絕對的。

  • 7 # 學民思考

    血緣的親是傳統的理念

    觀念的親是現代的感情

    傳統同胞也可同室操戈

    現代母女也能自相殘殺

    信仰、觀念和親情已交織扭曲,唯有利益才是最好朋友,永遠追求。

  • 8 # Go策略

    這個分前者,和後者所區分,本身是父親所生,母去父又娶,即為後母,後母與父再生兒女,即同父異母兄弟,即同父者親,又是同父姓很定比不同母親,若母親帶子女來嫁父親,再生我是同父母,但跟母親前嫁帶來的是同母異父,很定不親,這講究有點複雜,總的是同父姓者最親,父為根,母為莖之理。

  • 9 # Y如影隨形50198421

    究竟是同母異父親還是同父異母親,這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一般同母異父會生活在一起的,這裡主要是你媽前夫死了或者你父母離婚改嫁了,把你帶走了,生個弟弟,這樣的同母異父要親一點;如果如果你媽離婚了,你隨爸爸,媽媽再嫁生個孩子,你倆老死不相往來或來往少,你就沒那麼親了。如果你媽死了,你爸續絃,你後媽好,同父異母就親一點了,如果離婚了,你爸又娶了一個,後媽生個孩子,後媽對你不好,後媽會教育她的孩子不與你親近,你這個同父異母的兄弟就不親近,啥問題都不是絕對的

  • 10 # 番茄3374

    扯遠了不知道就說說身邊知道的吧,在我們老家是同父異母親一點,因為他們都認為還是同一血脈同一家族相互之間也還來往也還兄弟姐妹相稱,而同母異父就等於不是一脈相承不是一個家族了所以基本不來往不以兄弟姐妹相稱,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同母異父是件很不光彩的事情可以說是件讓人抬不起頭的事情所以他們之間就更不會走動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能各個地方風俗習慣不同所以有可能也有不一樣的。

  • 11 # 袁聰

    同母異父的孩子血緣親,還是同父異母的孩子血緣親?在中中國人文法律面前同等、同樣親。但是,在中國民間現實社會父系(父姓)氏族傳統文化、人文文化、人倫倫理文化面前,同父異母的孩子血緣要比同母異父的孩子血緣親,不僅親一點,而且親很多。因為中國民間現實社會是:父系氏族,以父姓為主體的家庭單位,同一父姓,就是同一家庭、同一家親、同一氏族、同一家譜、同一輩份、同一宗族、同一宗親…………

    母親屬於外嫁內親,中國民間現實社會,除了象模梭人母系氏族等以外,沒有母系(母姓)氏族;母親因各種原因改嫁,嫁入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父系氏族的男性,所生子女一般都隨父姓,進入父姓各不相同的父系氏族家庭、家族,即同母不同姓氏,不同各父系氏族家譜的輩份,各自上各自不同的父系(父姓)氏族家庭、家族的家譜,各自的差別、差異很大…………

    以上所指的是同母異父和同父異母的男性孩子的血緣親疏關係;女性孩子的血緣親疏關係:雖然說都是外嫁女,但是,一般民風習俗,人文倫理,都是從各自父系(父姓)氏族的家庭、家族出嫁,嫁出去天各一方,差別、差異則更大、更遠、更疏…………

  • 12 # liuliu0203

    有一句話咋說的呢,同父異母親兄弟,同母異父路邊人。這麼說的話還是同父異母的比同母異父的親。可能是因為文化傳統的原因,覺得父親那邊才是根,因為大部分都是隨父親的姓氏。

    我的伯父和我爸爸就是同父異母。我爺爺和前妻離婚,然後把我伯父帶過來了,我奶奶是地主的女兒,當時成分不好,快30了才嫁給我爺爺。後來奶奶生了姑姑和我爸爸。爺爺去世得非常早,我爸爸3歲的時候,爺爺就去世了,那時候我大伯10歲,我姑姑6歲。奶奶就這樣一輩子也沒再嫁人,把三個孩子撫養成人。

    奶奶待我大伯也如親生的一般,奶奶去世之前財產房屋都是平均分配的。當時我奶奶去世的時候,在殯儀館有個給遺體開光的儀式,是需要長子完成的,這個都是我大伯完成的,不是我爸爸完成的。其實好像嚴格意義上來說我爸爸才是長子。

    現在家裡的老人都不在了,但和大伯家還有姑姑家,都還經常聯絡,過年過節一起吃飯。

    現在我們又添了一代人,我和我堂哥還有表哥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唯一遺憾的就是老人家沒看見現在的我們。

  • 13 # 個體臺辦彭泰平

    原則上講都是一樣,各佔二分之一的血親基因。但在現實生活中情況各不相同。下面就兩種型別,作出回答。一種是傳統型。另一種是現實型。

    一、傳統型。

    所謂傳統型是指父系或母系社會的傳承習慣而言。目前,中國還屬於父系社會,其姓氏隨父,並有延續的功能。因此,同父異母,同父就明顯的佔居優勢。而母系方面,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到。逐漸就遺忘了血親關係,最終脫離血親關係。父系方面,由於姓氏一直延續,其紀念性永遠優於母系方面。所以,始終覺得一個姓才是一家人,才是親人。

    二、現實型。

    現實型是指重組家庭的現實狀況。小孩跟誰,誰就親。親與疏是相反的。那麼,孩子跟誰,毫無疑問關係就密切一些,親情自然而然就體現出來。沒有跟誰的那一方,自然也就疏了。跟隨父就父親,跟隨母就母親,這是很自然也是很本能的反應。

    由於傳統型父系姓氏延續性的優勢,與分流性母系的劣勢,當然傳統型延續優勢更親。由於現實型跟誰成長的優勢,與隔離性生活的劣勢,當然現實型跟誰成長的優勢更親。

    親,與密切接觸有關,所謂親密。親,與培養感情有關,所謂親愛。因此,無論是同父異母還是同母異父,雖然都是血親相等的關係,在哪一方佔居優勢的情況下,另一方就輸(疏)了!

  • 14 # 家裡的綠蘿

    同父異母與同母異父哪個更親?

    如果讓我說,我覺得還是同父異母的更親。

    我的母親去世的早,扔下我們姐四個(四妹送人了),我父親又娶了個帶男孩的女人。

    繼母到我家後又給我生了個小我11歲的弟弟,自從弟弟出生後,我們都寶貝的不得了,抱他,哄他,……

    我們姐幾個在心裡從來沒有想過,弟弟跟我們不是一個媽生的,也從來沒有在背後討論過這件事兒,因為在我們的心裡他就是我們的親弟弟,是父親生的,我們都姓同一個姓,流著相同的血,無論什麼事,只要是弟弟佔理的事情,我們都會不約而同的站在他那一邊,我們無論做什麼事,說什麼話,都會先為弟弟想一想,而我弟弟也是跟我們特別親,我家有什麼事需要他去給辦,一個電話他就給辦的妥妥的,從來都不提錢,經常給我家辦事,花個百八或者幾十塊發紅包都不收,老是這樣我覺得心裡過意不去,打電話讓他收紅包,他就會說,大姐,看你說啥呢,又不是外人,你老提錢幹啥,你再提錢我就掛電話了,我都無語了。

    他對我們幾家的孩子都特別好,這些孩子也都很喜歡他老舅,我兒子在兩三歲的時候,有一次在我父親家,讓我弟弟把他撩是哭了,我父親就說了句xx你輕點撩是他,(當時的語氣特別重,是吼的)我兒子的眼淚還在往下流呢,他就不幹了,也不哭了,小手邊擦眼淚邊說,我姥爺兒是個壞老頭,不許你罵我老舅……

    我們幾家的孩子都特別親近ta老舅、一去他老舅家就都圍著ta老舅轉,老舅、老舅叫的特別親,誰的心裡都沒有隔閡。

    我們姐弟就相處的特別親近,從血緣上來說,我也認為同父異母的要比同母異父的更親。當然了在現實生活中,同一個父母生的幾個孩子的關係還有親有疏呢,這要看ta們是如何相處的!

  • 15 # WJSW忘記

    同父異母

    這是骨肉血脈相連的關係,按照我們家鄉的好多實際像這種關係的兄弟姐妹相比,表面上是兄弟姐妹但實際中因為有一個繼母的存在總是覺得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不是太親密,隱隱約約好像有種東西攔在中間,年齡小的還能湊合著玩到一起,年齡大的都會去忙各自的事情都是很少有走動,所以關係一般都是不冷不熱。

    同母異父

    雖然是同胞兄弟姐妹但是俗話說隔姓如隔山,在根本上就沒有骨肉血脈相連,只是同胞同奶一起長大,但就是這種同吃一鍋飯,同乘一條船的兄弟姐妹往往關係親密無間,不瞭解真情都是看不出他們是隔山兄弟隔山姐妹,也許這種關係的本人根本就沒有想過親與不親,也許是在外人的眼中存在了一種渺小的想法。

    按照家庭理論推理其實根本就沒有親不親的說法,按理都是一樣的沒有遠親之分,一個家庭本來就是二個沒有任何關係的人相組建的,沒有一點點骨肉血脈都能親密無間組成家庭,況且同父異母和同母異父這兩種關係都是在真正的血脈之間,如果硬是區分親與不親只有沒愛的人才能做出這種選擇。

  • 16 # 碧野28

    在血脈傳承上,無論是同父異母還是同母異父都是一樣的,沒有任何的區別。

    很多人都認為同父異母的比較親一些,這是基於中國宗族傳統習俗的認識,並不是完全的科學道理。因為他們認為同姓就是最親的,然而不知道同母異父也是最親的關係。無論父母哪一方面,只要是有共同的交點,完全是正確的血脈相連,而不是以姓氏排名的習俗為準。

    在中國一直以來都是男婚女嫁的習俗,這樣就形成了以男姓為主體的姓氏家族,從而使人們都認為同姓同宗才是最親的人。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畢竟傳宗接代不是哪一個人的事情,男女缺一不可。既然是雙方結合的產物,又何來哪一方面來決定呢?說白了,單一的認識選擇都是錯誤的。

    什麼是最親?就是說離你最近的人。無論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們,還是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們,都是你最親近的人,都是連著血脈的人,你敢說同母的兄弟姐妹們沒血脈關係嗎?肯定是不可能的事。

    科學上沒有區分父母雙方的哪個傳承是不對的,他們都是具有決定後代的一切。這就是血脈的傳遞,在任何情況下都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所以,在此問題上沒有誰親非親的區分,只有親人之間的感情的親密定位。如果你認為的是最親的人所做的事讓你失望了,你一定不會再認為屬於自己的了。相反只要在無時無刻都在關心你的人,哪怕你原認為不是親近的人(當然是血脈相連的人),其結果就是你最親的人。這就是人們的思想意識形態,而不是所謂的科學依據。

    人只有感情的融合為基礎才能認識標準,而不是所謂的親人來劃定界限。要是同父同母的胞弟兄姐妹感情不和,照樣不會有親人的意識存在,這種在社會上不是沒有過,只不過是少數罷了。

    一個人要相信自己的認知,不要在乎什麼傳統習俗。父母的決定是他們的權力,屬於你的守住自己的底線就是最好的解釋。

  • 17 # 淵深緣淺2

    這個問題我有權利回答,我奶奶是帶著我父親嫁給我後來的爺爺的。之後又生了四個子女,一個姐姐三個小弟。雖然這個爺爺不是親生卻勝似親生,待我極好!由於是個教師,滿腹文采!讓我記憶深刻的是,每次喝醉酒之後,都會逗的我住桌子底下鑽,那個時候是四四方方的桌子,桌子上擺著一盤花生米和一碗高粱酒!還有他那品酒的樣子也記憶猶新!後來我讀五年級的時候,他因直腸癌去世,坐夜那天正好是我們讀書的時候,但是我就想守著他,當時我么叔是那學校的老師,他還特地問我為什麼不去讀書?!

    但那個時候我不曉得父親跟么叔他們不是親兄弟,直到長大後才清楚這個事。後來從么姑爺口中知曉我的親爺爺還是黃埔軍校畢業,後來犧牲,奶奶才帶著幾歲的父親再嫁!

    但是雖然父親和下面的一妹三弟不是一個父親所生,但是之間的關係卻非常好。父親是長兄,為了緩解家裡的開支,十五歲就去做了童工,么么畢業後去當了教師,算是繼承了爺爺的職業!二叔當了工人,三叔自由職業,在外打零工,么叔師範畢業,後來也從師了教師職業!

    之後每年團年父親這邊的親情氛圍特別的濃,剛剛我兒子還在聊此問題,說是感覺公公這邊親情讓人特舒服!每次的問候都從不涉及敏感話題,都問他的學業如何如何?不像婆婆那邊雖然親生的兄妹,嫌貧愛富觀念特重,從看人的穿著打扮來區分,每次團年都讓人站坐不安!每次他吃完飯都找藉口匆匆逃離,多坐一分都讓人無比壓抑!關於這一點我也深有體會……

    所以兄弟姐妹間的團結和友愛是與天俱來的,而不是靠親生與不親生的來劃分……

  • 18 # 硯逸善齋

    同父異母未必親,同母異父也未必不親!但是遺腹子子女絕對性不親!在農村遺腹子子女是絕對的不詳之人,不同父不同母,同父同母親與不親那都不是事!

    姥姥由於歷史原因姥爺犧牲在了戰場上,後來只能帶著孩子挺大著肚子改嫁,改嫁的時候最大的男孩是18歲,(肚子裡還有一個未出生的)他就是我的舅舅,那個時候他已經開始工作了是村裡的民辦教師,可以自己養家餬口了。

    不過還是有一個人一直不喜歡他,那就是我的新姥爺,儘管新姥爺沒有兒子但是無論舅舅如何巴結他都得不到新姥爺的認可,很努力的巴結討好他是因為還有三個小妹妹,更有一個犧牲在戰場的姥爺還沒有來得及能看到她出生的遺腹子妹妹!

    那個遺腹子就是我的母親,按說從孕期到出生再到成長我母親也算是新姥爺的孩子!很遺憾沒有!母親從小就被新姥爺看不起以致母親是11個孩子裡唯一不讓讀書也是唯一沒有讀過書的孩子!

    遺腹子女孩上面的三個姐姐後再讀書的時候都非常勤奮努力都考上了不錯的學校,後來也有了不錯的工作,更有了不錯家庭,在那個年代不是工人就是農民其中有倆個女孩都嫁給了新姥爺給安排的婚姻人選,那個年代父母之命就是一切命令,畢竟他們的母親是二婚還要為母親的幸福考慮!

    舅舅和3個姨娘家通通的為了母親(姥姥)的新家庭付出了很多很多,說白了就是盡一切可能養著這個命運多難關係又複雜的家庭!

    隨著時間推移新姥爺對待三個女孩還是可以的!

    至於最大的男孩,還有遺腹子(我的母親)新姥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一樣!永遠也得不到認可!就是到我母親後來出嫁給我的父親也是一樣,一直到後來我的出生,新姥爺也看不起我,因為在他眼裡母親是卑賤的,她所嫁的男人還有他們的子女也是一樣的!

    新老爺的四個女兒自姥姥進了這個家門也沒有受多少苦很快也都找到了好歸宿嫁人了!

    全家每年春節過節會因為各自的父親母親會湊到一起過年!表面上其樂融融!私下裡和自有各自的關係!

    姥姥與新姥爺後續又生了2個女孩也就是我的2個小姨媽,兩個家族的姊妹也算是才有了共同血緣關係的娣親,兩個姨媽成了一個父系為代表的,一個母系為代表的血與緣親情與感情的紐帶!

    三代人就這樣在沒有絕對親,絕對不親,還有絕對親的複雜關係中一直生活著相處著,歷史因素那不是姥姥的錯也不是新姥爺的錯更不是姥爺的錯,怪就怪戰爭來的不是時候!

    所以出生在哪裡不重要,生活在哪裡才重要!別因為自己的出生被瞧不起,連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拼搏,努力,奮鬥努力活出個人上人的樣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成了我唯一的夢想!

    我的母親雖然是不受待見的遺腹子女孩,她雖然是一個貧窮人家的女兒,我也雖然是一個貧窮人家的兒子從小被人瞧不起,但是我沒有放棄我自己,我沒有瞧不起我自己,人只有你自己先瞧的起你自己才能用自己的肩膀撐起一片天!

  • 19 # 王恆思

    這個問題的背景應該是在中國吧,因為外國的姓氏比較混亂,而且好多外中國人想法奇特,就算親生的孩子長大了好像也和自己沒關係是的。

    那麼,我就以我們為背景我來說下我的回答:我認為是同父異母的孩子血緣親。

    為什麼呢?我認為原因如下。

    自古以來,中國就比較重視姓氏。從中國有文化以來,除去母系氏族社會,一直都是子承父姓,同一姓氏,彷彿是同根。在生活中我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哪怕就算沒有血緣,但同一姓,那麼彷彿這兩個人也感覺很親切。

    現代社會,離婚再結婚已經成為正常現象,有很多二婚的母親帶著孩子去再婚,然後又生了一個。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父母對二胎,非常的照顧,那麼大的就不怎麼照顧了,把所有的好吃的好喝的都先讓給二胎,那麼大的往往也會認為他和這個二胎的姓氏不一樣,沒有什麼血緣關係也就不親近,慢慢長大後倆孩子基本沒有什麼交流,現在都上班了,那就各幹各的。

    前幾天我,也去隨了一個份子,母親的二兒子結婚了,大兒子和二兒子就是同母異父的兩個兄弟,也沒有什麼太深的交情,平時都是各忙各的事業,一個是開飯店的,一個是老師的,都在同理個城市,但是一家人也就是過節期間聚一下。

    現實生活中還有這樣的例子,母親再婚了,那麼隨過去的孩子,有的也改成了再婚父親的姓氏,就是為了追求一個姓氏上的統一,這樣看著可能更像是自己家裡人,而不像外人。

    所以綜上我認為同父異母的血緣親。

  • 20 # 米脂婆姨在廣西

    應該是同父異母的吧,老公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姐姐也有兩個同母異父的哥哥和一個同母異父的姐姐,我覺的同父異母的這個姑姐跟我們更親一些。而老公的同母異父的大哥已經四十多快五十的人了,都是當了外公的人,總是想著什麼都靠老公身上,他們從來沒拿老公當過親兄弟,去年老公腳受傷,因為和大哥在一個城市,處理工傷時,需要家長出面,大哥總是推脫很忙,知道最後工傷賠償簽字都是關係很好的一個老鄉幫忙籤的。結婚第一年要去認親戚,親戚會給新人紅包叫啟發。到了老公大哥家,因為二哥離異,所以婆婆這邊大哥算是最親的人,特意買了更好的禮品,結果一口水都沒喝著,大哥家的女兒和我們同年結婚,侄女問老公,三爸你收了多少錢的紅包,咱倆比比,結果大嫂說新人第一年都是往出拿東西,收什麼紅包了。老公很尷尬,正好我媽做了好吃的,問我們回來吃飯不,老公一言不發的離開了大哥家,老公總是想著公公婆婆是重組婚姻,他如果和哥哥姐姐處不好了,更讓人笑話,總是想盡辦法對他的哥哥姐姐好,但是他哥哥,尤其是大哥,從來沒拿他當親弟不說,總是想著靠我老公他現在的工作也是老公給找的,過年了,也是老公拿著吃的主動上門一起吃飯。結婚三年多,其實有過後悔,老公本身這個人不錯,但是他這個家庭,除了公公,其他的人我真的無法形容。也許就像我媽說的,我是要跟老公過一輩子,不是跟他家,不喜歡可以不住一起。也許吧。我覺得同父異母的血緣更親一些,你覺得呢?喜歡鳳丫頭可以點關注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近想給寶寶換愛他美的奶粉,這款怎麼樣?寶寶吸收方面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