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呆呆的佩奇王

    可能性不大,戰略地位太重要,大國博弈的舞臺,如果形成鐵板一塊,不符合大國利益!而且阿拉伯人內部不團結,伊斯蘭教本來就分為兩個部分,所以很難走向統一!

  • 2 # 帕里斯國際

    我認為阿拉伯世界將來沒有希望實現統一。我的理由如下:

    1.雖然阿拉伯世界的國家都信仰伊斯蘭教,但是本質上還是有區別的。伊斯蘭國家的宗教主要分為什葉派和遜尼派。他們對於教義的理解不同。所以說如果本質上什葉派和遜尼派人不能形成真正的宗教統一的話,那麼阿拉伯世界就沒有形成統一的可能

    2.分屬不同的陣營,有親美派的沙特,卡達等。同樣有親俄親中東的伊朗等。

    3.阿拉伯人的不同種族人,主要是庫爾德人

    4.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利益小九九,所以阿拉伯世界就從沒真正的統一過

  • 3 # 海之星雷達

    伊朗土耳其以色列都不會讓阿拉伯人統一起來,阿拉伯人雖然都信伊斯蘭教,但他們分了什葉派遜尼派兩大派系,用不著外部勢力挑撥他們自己內部就能打起來,想統一很難。

  • 4 # 到岸讀行者DADXZ

    根本不可能。

    宗教派別林立 他們內部都是世仇,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的鬥爭延綿幾百年了,到現在也還在繼續著,還有內部其他派別,都是互相看不上。部落意識強 沒有國家意識 阿拉伯人更多不是以自己是哪個國家的,而是更多認為自己是某個部落的,某個派別的。看看地圖就知道,他們的所謂國家都是直線人為畫出來的,就是在一戰後奧斯曼帝國垮掉後,西方強行給他們劃的邊界。跟非洲一樣,在給他們劃線的時候,根本不顧及是否當地的居民之間有矛盾,就是大筆一揮,其中的目的之一也是故意讓他們之間打來打去,讓國家形不成合力。比如之前華人在某些國家被綁架,政府不是與當地政府談判,而是要與當地的長老談判,家族勢力大過國家認同。西方也不允許。曾經像納賽爾、卡扎菲和薩達姆都是打算統一阿拉伯世界的,下場都很慘。阿拉伯世界發源於中東,而中東又是石油資源的核心區域,更是西方列強們的主要資源寶藏,列強們只希望一個不團結、虛弱、內部紛爭不斷的阿拉伯世界,這樣才能夠控制阿拉伯世界,才能保證他們在那裡的利益,西方的大石油集團在那裡都有巨大的投資。西方那麼支援以色列,就是將一個鍥子打進去,擾亂阿拉伯。如果阿拉伯統一了,會對西方造成巨大的損失。西方自從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征開始就對阿拉伯人下手了,那時候東征10次都失敗了,好不容易進入現代後將阿拉伯人摁在地上,如果阿拉伯統一了,那對西方的報復將是摧枯拉朽的。西方寧願忍受偶爾的炸彈襲擊,也不敢讓阿拉伯統一。而讓阿拉伯世界碎片化,對西方利益大於損失,他們之間打打鬧鬧,西方還能賣武器發財,何樂不為。

  • 5 # 魚磊衛靜

    我評估不可能統一的。為什麼?

    一、內部派別林立,而且,都是認死理的主

    1、阿拉伯世界的主要宗教就是伊斯蘭教,但是,該教內又分為許多派別,各個派別之間的矛盾相當的深。

    尤其是遜尼派和什葉派,其矛盾簡直就是你死我活的矛盾。實際上,比許多不同教之間的矛盾還深。

    在他們認為是堅持原則,堅持真理。外人也無法理解這個問題,其實,也無多少人去研討這個問題。

    在這樣的矛盾下,要統一,就必須一個消滅一個,起碼是一個壓倒性的奴役一個。

    2、阿拉伯世界還有信猶太教的以色列小強國,和大多信基督教的庫爾德人。

    以色列是最怕伊斯蘭國家統一的,因為直接關係到自己的生死存亡問題。

    二、如果統一了,對人類的危害太大。因此,幾乎所有大國都是不會坐視其統一的。

    1、瞭解伊斯蘭教義的人都知道,伊斯蘭教是不容異教徒的。尤其是原教旨主義者。兩大派別都有原教旨主義者。

    2、世界上其他宗教和世俗之人,當然要維護自己的生存環境了,也就是說,不會允許這種勢力坐大的。

    現在是美國一劍雙鵰的分化壓制伊斯蘭世界,一個目的是為了其石油美元問題,也就是美元的世界金融霸權地位。一個也含有分化和壓制伊斯蘭的問題。

    其實,其他大國也存在著這個問題,只是現在有互相利用的價值而已。

    三、世界能源的主要基地,也就是大國爭奪的重點

    世界上現階段的主要能源就是石油,而阿拉伯地區是世界能源的主要基地。

    美國雖然現在成了石油輸出國,但是,其為了美元霸權,必須保證世界要害資源石油與美元的捆綁。因此,他就與以色列的利益高度吻合。於是,正在不斷的分化和搶佔阿拉伯世界。

    俄羅斯雖然也是石油輸出國,但是,他在阿拉伯有不少戰略利益。因此,也在爭奪勢力範圍。

    歐洲幾大國、中國、印度、日本等等大國,都是石油緊缺國家,世界主要石油基地的石油對他們來說,當然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他們必須在那裡有勢力範圍,以保證能源安全這個特別重大的問題。

    四、科技落後,沒有統一的能力

    阿拉伯世界現在的科技水平無疑是落後的,並且,幾乎沒有什麼製造業。

    阿拉伯人其實也不笨,可是,就是科技水平差的遠。如果讓其找原因,我敢說他們的思想意識在短期內是找不到真正的原因的。

    也就是說,阿拉伯的科技和工業崛起是遙遙無期之事。也就不可能積聚出統一的能力。

  • 6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阿拉伯世界在地理上主要分為西亞和北非,中東和阿拉伯世界經常被混淆為同一個概念,其實不是。中東是一個地理概念,中東只向西延伸到埃及的西部邊界,向東延伸到伊朗的東部邊界,甚至是伊拉克。根據其他定義,中東包括整個北非,一直延伸到巴基斯坦西部山區。阿拉伯世界就在那裡。

    要想知道阿拉伯世界由哪些國家組成,最簡單的方法是看看阿拉伯聯盟的22個成員國。這22個國家包括巴勒斯坦,儘管它不是一個官方意義上的國家,但阿拉伯聯盟認為它是一個國家。 阿拉伯世界的心臟由阿拉伯聯盟的六個創始成員國組成:埃及、伊拉克、約旦、黎巴嫩、沙烏地阿拉伯和敘利亞共和國。六國於1945年成立。中東的其他阿拉伯國家包括:葉門、利比亞、蘇丹、摩洛哥、突尼西亞、科威特、阿爾及利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卡達、阿曼、茅利塔尼亞、索馬利亞、巴勒斯坦、吉布地和葛摩。

    有些國家的人是否都認為自己是阿拉伯人。例如,在北非,許多突尼西亞人和摩洛哥人認為自己明顯是柏柏爾人,而不是阿拉伯人,儘管這兩個民族通常被認為是相同的。在阿拉伯世界的各個地區,這種區別比比皆是。阿拉伯世界 自1945年以來就有一種泛阿拉伯主義,這是一種主張北非和西亞國家統一的意識形態。它與阿拉伯民族主義密切相關,後者堅持認為阿拉伯人構成一個單一的國家。它的受歡迎程度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達到頂峰。

    泛阿拉伯主義的倡導者強烈反對西方政治介入阿拉伯世界。它還試圖透過結成聯盟以及在較小程度上透過經濟合作來增強阿拉伯國家抵禦外部勢力的能力。阿拉伯聯盟和海合會就是代表。但阿拉伯世界統一為一個國家不太現實,不僅某些大國強烈反對,必要時可能採取干預措施,而且阿拉伯世界內部信仰教派差異、內部矛盾重重。

  • 7 # 古姿觀察

    目前全世界有22個阿拉伯國家,總人口大概4億多人,分佈在西亞和北非的廣泛地區。在歷史上曾經建立統一的阿拉伯帝國,稱霸中東六百多年,最終被蒙古人所滅,之後這個阿拉伯地區皆被外族所統治。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崩潰後,主要區域被英法等殖民者託管,二戰之後諸相繼獨立。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阿拉伯世界未來也不會統一。

    阿拉伯世界雖然語言、文化、習俗相同相近,然而其本身並非是單一血統為紐帶。廣泛的區域大多數是當地人被征服之後然後被同化,在西亞北非地區的主要社群是以遊牧部落為單位,他們其中很多對於部族的認同是高於對於國家認同。現在阿拉伯國家其實獨立之後,甚至今天都是由大部落和氏族在控制。他們對於目前國家的認同尚不明確,更不用說對一個統一阿拉伯國家。

    另外伊斯蘭教是阿拉伯人認同的基礎之一,而且阿拉伯帝國建立也是帶有鮮明的宗教色彩,政教是統一。然而穆罕默德本身未明確指定繼承人,這便為分裂埋下了隱患,各方勢力都在爭奪所謂正統。誰實力強大,誰就會成為宗教領袖,代表伊斯蘭世界,所以大家都在爭奪正統。這種情況其實在今天也是如此,什葉派和遜尼派之間的紛爭,還有土耳其為代表的穆兄會實力。

    還有各個區域經濟發展極為不平衡。阿拉伯世界經濟跨度是非常大的,有海灣地區石油土豪國,也有索馬利亞這樣的窮困戰亂國,他們彼此之間經濟聯絡也不是十分緊密,這缺乏成為一個國家共同市場基礎。富國可能會基於民族情感、宗教、戰略利益提供一些援助,但是親兄弟明算賬,他們是不可能會選擇與貧困的窮親戚合併的。

    阿拉伯世界的分裂狀態對當前的國際體系是有積極意義的,無論是西方還是新興經濟體都不會樂見一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產生。這將會改變世界格局。阿拉伯世界雖然有推動統一的“泛阿拉伯主義”思潮,並且以此為基礎成立了阿拉伯國家聯盟,然而這距離一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還相差甚遠。

  • 8 # 上甘嶺的旗幟

    阿拉伯世界沒有希望統一,不管是真正的統一為一個國家,還是組成類似蘇聯或者歐盟一樣的聯盟,阿拉伯世界都無法做到。不僅因為自身矛盾重重,域外大國也不允許其統一。

    阿拉伯世界

    阿拉伯國家是指以阿拉伯人為主要族群的國家,他們有統一的語言阿拉伯語,也有著相似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絕大部分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 阿拉伯國家共包含22個國家,總面積1313萬平方千米,總人口4.23億,GDP達到2.5萬億美元。

    阿拉伯國家主要分佈在西亞、北非地區,包括巴勒斯坦、約旦、敘利亞、黎巴嫩、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葉門、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巴林、阿曼這12個西亞國家;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利比亞、蘇丹、埃及這6個北非國家;另外還有非洲東部的吉布地、索馬利亞、葛摩以及非洲西部的茅利塔尼亞。

    不過同屬於中東地區的以色列、伊朗、土耳其並不是阿拉伯國家。以色列是以猶太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伊朗是以波斯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以伊斯蘭什葉派為主;土耳其是以土耳其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

    矛盾重重

    體制不同

    阿拉伯國家政治體制各異。現有7個君主制國家,其中沙烏地阿拉伯、卡達和阿曼實行君主專制,約旦、科威特、巴林和摩洛哥實行君主立憲制。其餘15個阿拉伯國家實行總統共和制,比如黎巴嫩實行分權制總統制,伊拉克和阿聯酋實行聯邦制。

    經濟差異

    阿拉伯國家均屬發展中國家,工業化發展較慢,經濟結構普遍比較單一,石油、天然氣、旅遊以及農牧業是主要經濟支柱。石油也不是所有的阿拉伯國家都有,只是少數海灣阿拉伯國家才有。

    所有阿拉伯國家都沒有像樣的工業體系,只有沙特等海灣石油富國的人均GDP較高,其他國家都在世界平均值以下,各國之間的經濟差距大。

    派系林立

    雖然都是阿拉伯人,講阿拉伯語,類似的文化,信仰同樣的宗教。但是其內部仍然是派系林立,就算同樣是伊斯蘭教還有敘尼派、什葉派以及阿拉維派等不同劃分,而且不同的派別分歧還很大,都互相視為敵人,還不是簡單的關係不好,是上千年來形成的歷史積怨,短時間根本無法消除。

    能源優勢

    阿拉伯國家唯一的優勢就是能源優勢,在世界石油出口中佔有重要地位。阿拉伯世界素有世界能源庫之稱,已探明石油儲量1187億噸,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49.3%;石油年產量16.272億噸,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37.1%;石油出口量10.407億噸,佔世界石油出口總量的49.1%。阿拉伯世界主要產油國均為歐佩克成員。

    阿拉伯國家雖然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但是本身缺乏煉油技術,大多時候都是出口初級原油。

    大國干預

    阿拉伯世界雖然總體而言綜合實力弱小,但是阿拉伯世界所處的中東地區非常重要,處於亞非歐洲的交匯處,四戰之地,伊斯蘭教的發源地,世界能源庫,蘇伊士運河也位於此,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中東地區歷來就是大國的角力場,歷史上的多次中東戰爭都有歐美和蘇聯的身影,甚至有時他們自己都要提槍上陣。

    阿拉伯世界一旦統一將控制全球一半的石油,其影響將是非常深遠的。而且統一的阿拉伯世界必然將謀求更高的政治地位,那麼將成為全球新的一極力量,將對世界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阿拉伯世界的能源是世界大國發展經濟的必需品,也是商品的傾銷地。統一的阿拉伯世界並不符合大國的利益,只會賣石油,沒有工業基礎,還時不時有點混亂,能夠玩弄於股掌之間的阿拉伯世界才是大國希望的樣子。

    小編觀點

    阿拉伯國家並沒有實力強大的國家來主導統一,阿拉伯世界三個最強大的國家都沒有這種實力。埃及自從與以色列和解後,就喪失了阿拉伯世界領袖的地位,政治地位已然不足。伊拉克自從伊拉克戰爭被歐美打殘後,元氣大傷。沙特雖然有錢,但也就僅僅有錢而已,缺乏領導力。

    阿拉伯國家政治體制相差太大,能源分佈也不平衡,經濟差距大,都是影響統一的重要因素。即使能夠統一,22個國家之間的利益分配也是問題,當年埃及和敘利亞不是沒有嘗試過合併,但最終還是不歡而散。二合一都沒成功,二十二合一簡直難於上青天。

    阿拉伯世界的統一除了自身問題,大國的干涉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一句話,中東地區就是不能有這麼牛逼的政治實體存在,必須要分而治之,才能更好的為大國服務,才能不對大國的地位產生威脅。

  • 9 # 乾了這碗恆河水

    可能性幾乎為零,列出來以下幾點理由;

    1.7世紀,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統一了阿拉伯半島。隨後,阿拉伯統治者逐步建立了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目前有22個個國家,總面積約1400多萬平方千米,四億多人口,簡單概括就是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在這樣一個複雜的國際社會環境下,要統一這樣一些國家和地區,其難度可想而知。

    2.雖然叫做阿拉伯國家,但是其並不全是阿拉伯民族,還有庫爾德人、土耳其人、亞美尼亞人、科普特人、柏柏爾人、努比亞人等民族。民族之間還有一定的差異,無法達成統一的民族共識。統一起來很難。

    3.信仰方面也有一定差異,除了伊斯蘭教外,還存在其他的總結,況且同為伊斯蘭教的信眾,還有遜尼派和什葉派之分

    4.經濟發展不均很,阿拉伯國家中,有阿聯酋,沙特,科威特這樣的土豪石油國家,也有葉門,敘利亞這樣的戰亂貧窮國家,沒有願意把自己碗裡的粥免費分給別人吃的。

    5.沒有志於一統的類似大秦這樣的國家,曾經的帶頭大哥沙烏地阿拉伯,埃及。現在忙著搞自己的經濟和改革,甚至偶爾和美國以色列搞下曖昧,出賣下自家兄弟來換取利益。所以沒有帶頭大哥,很難完成統一這樣的事情。

    6.國際及地緣政治,因為中東有石油,因為中東有以色列,所以那片土地註定充滿動盪。

    7.阿拉伯人,鄙人曾經和很多阿拉伯人有過交往,平心而論,很不看好他們。

    所以綜上,阿拉伯世界要想完成統一,其可能性真的幾乎為零。

  • 10 # 文君說史

    沒有希望。納賽爾只聯合兩個國家持續三年就沒了,伊拉克和約旦兩個表兄弟聯合成立伊約聯邦,僅僅維持了半年,不要說一二十個阿拉伯國家整合到一起了。

    1958年敘利亞和埃及合併成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當時的敘利亞是放棄了自己的主權加入的。北邊土耳其對它的壓力太大了,再加上納賽爾所謂的“泛阿拉伯主義”影響,敘利亞自降身份也是可以理解的。

    葉門的加入是因為統治者王族收到了威脅,需要抱個大腿來維持權力,所以它是以平等身份加入的,於是這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就成了邦聯。畢竟葉門國王不可能拿自己開刀直接併入埃及,人家是共和制,你一個國王怎麼安排職務?

    聯邦和邦聯順序的差別決定了它機構的不穩固。蘇聯大小十幾個加盟共和國,但他們是聯邦,有統一政府、財政和外交,而解體後這些國家弄了個“獨聯體”,就是邦聯,你看看現在有多少投靠美國了。連和俄羅斯淵源最深烏克蘭都跳反了。

    納賽爾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為了將敘利亞和葉門緊緊的綁在一起,他的大埃及主義暴露出來了。由於新國家首都在開羅,而領導層是清一色的埃及人,敘利亞和葉門都被邊緣化了。既然話語權在埃及手裡,那麼政策自然是他們說了算。

    於是納賽爾提出銀行和貨幣改革,根據要求敘利亞和北葉門在限期之內須上交所有的國有資產,這對兩國的銀行業和金融業無疑是毀滅性打擊。等於把兩國的存摺都拿走,就算統治者願意,民眾也不會幹。

    敘利亞人怒了,直接兵變推翻了當局,並且宣佈退出聯邦,緊接著葉門政變推翻了王室,宣佈成立葉門共和國。就這樣因為納賽爾的霸權主義剛成立三年的合眾國解散了。

    這充分說明單單看阿拉伯這個旗號不可能去實現統一。就目前看來,能夠有統一阿拉伯世界潛力的國家分別是沙特、伊朗和土耳其,比較尷尬是後倆個都不是阿拉伯國家。

    顯然沙特不具備整合阿拉伯國家的能力,因為它和波斯人不對付,而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葉門些國家的老大是伊朗。在葉門戰場,伊朗的支援的胡塞武裝打的沙特滿地找牙,有些事情光靠錢是解決不了的。

    前不久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訪問了沙特,同時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摩薩德統領也去了沙特,三方秘密會談幾個小時。事後沙特否認有此會談,而以色列卻是在宣揚這次會談。這就說明沙特和以色列已經達成了和解,並且共同對付伊朗。

    顯然沙特已經放棄了巴勒斯坦這個吉祥物,也不在注重所謂的阿拉伯世界老大了。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中東國家和以色列建交,屆時他們的利益必然會繫結在一起。而誰要想統一阿拉伯國家,巴勒斯坦問題是個繞不過去的坎,那誰又會願意放棄既得利益去打以色列呢?

    所以阿拉伯世界的統一或許只能是個希望,然而也正是一個希望使得多個有潛力統一的國家明爭暗鬥,各自心懷鬼胎最終一事無成。

  • 11 # 世界史圖鑑

    即便很多人不承認,但是由於歷史給我們帶來的陰影,所以很多人都不願意,也不希望阿拉伯世界能夠重獲統一。另一方面,阿拉伯內部雖然都是穆斯林信奉伊斯蘭教,但是教派紛爭非常嚴重,這一點比歐洲還要嚴重。歐洲的基督教雖然也分多個派系,並且各有各的思想根據地。但是多方之間最終走出了在軍事上,戰略上相互選邊站隊,自相殘殺,相互競爭的惡劣生存環境,而找到了一種共存的方式。

    但是在中東,阿拉伯地區,宗教內部的紛爭,派系的林立,對立,甚至因此而爆發的戰爭太頻繁了,短期內根本看不到宗教和解的力量和跡象存在。另一方面,一些合法比較正統的宗教理念都是相互爭奪地方統治權的。更何況在這一地區還有很多極端思想和極端力量,這些人作為純教派主義者,很難與世界上其他人口,其他信仰有著多少共鳴。不相信我,那就消滅你,這樣一種定時炸彈,在中東也不可能實現中東的和平統一和阿拉伯帝國的誕生。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生存空間的相互競爭和壓制。雖然大家都不說,但是誰是阿拉伯地區的頭把交椅,大家還是爭得很激烈的。這種地區稱霸的野心依然存在,或者以另一個形式作展現。我們又怎麼可能去忽略它,尋求多方之間的力量統一和融合,進而形成一個統一的阿拉伯。同時這一個地區的種族問題也十分嚴重,我們經常會聽到西方社會類的種族歧視,但是西方的種族歧視更多的是一種個人行為,在國家層面上早就已經廢止。

    所以不會成為一種全社會的一個種族對於另一個種族整體的歧視和打壓。但是這一點在中東可是完全展現在我們的面前,甚至還有種族屠殺整體性的種族現象存在。這種現象自古以來就有,也不是因為二戰以後的國際格局變化導致的。在這樣一種複雜的情況之下,又怎麼可能相互之間摒棄成見而建立一個統一的阿拉伯國呢?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生存資源的變現問題。這一個地區盛產石油,石油之間的競爭,包括石油出產地的領土糾紛,也包括石油的國際價格的漲跌,在當地都會引起各國紛爭和競爭。所以對阿拉伯地區而言,不論是從石油水源,人口,人種還是宗教,這些問題都混在了一起,也決定了阿拉伯在未來也一直會處於一個分裂的狀態下。曾經中東的很多強人希望透過武力達到阿拉伯世界的統一,但是最終的結果不僅是失敗,國家也受到戰亂之苦,自己也身首異處,失去政權。可以說,要想統一真的任重道遠,機會渺茫。

  • 12 # 騎驢去高考

    在貧瘠的土地上開出燦爛的花朵,這應該是所有阿拉伯人的夢想,他們祖祖輩輩以風沙為伍,乾旱過早地讓他們的面板變得乾癟與粗糙,雖然有阿拉丁神燈,但他媽的好像它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望著那些肥沃的土地,阿拉伯人作夢都在感嘆自己命苦。

    然而當時光進入二十世紀的時候,阿拉伯人終於感受到了一把走向人生巔峰的感的。是的,你猜的沒錯,哥們我發現石油了!這個人類二十世紀的黃金,人類二十世能量的最大來源,竟然在沙漠裡被發現了,而且還是在這幫矮窮醜的地方。誰也沒想到,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樣也能發生!大家眼睜睜地望著這幫傢伙由一窮二白到黃金萬兩,望著他們炫富,還他媽的那麼高調。曾經的鄙夷換來此刻的瞠目結舌。誰也想不到,乾旱的沙漠竟然埋著這等寶貝,還他媽的出現在二十世紀,這不要命哩!

    很可惜,阿拉伯文明似乎並沒有怎麼培孕出昂揚奮進的文化精神。這幫人群似乎更像是沒有多少理想的一群投機者,一但生活富足,他們便宴然高枕,志得意滿,甚至要洋洋得意了。在現代文明的進化中,你壓根看不到這幫人的影子,他們留連著石油浴,立志要在財富的海洋裡醉生夢死,過著典型土豪爆發戶的生活,人生的追求也不過是怎麼吸睛怎麼來。得了病就往美國跑,他們也不想想,那他媽的癌是美華人能治的,美國佬也只有聳肩的傷!人類的前途,我們這個星球的未來,他們把這些問題拱手讓人。所以,敵人的大炮一響,他們往往作鳥獸散!

    目今為至,我還沒有看到阿拉伯世界任何驚豔了時光的東西,除了那本煌煌的《天方譚》與《一千零一夜》。那裡是蒙著面紗的世界,傳來的只會是某個婦女偷情而被石刑的聳人聽聞的訊息。除此之外,再無震驚世人的訊息出現。宗教爆力,民族仇殺,動盪不安,閉塞無知,這就是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形象,你永遠找不到一個閃光點,在他身上。他們的整個文化根基裡,缺少對生命最厚重的關懷和對命運最絕望的反抗,他們奮鬥的不深,不透,不持久,不感天動地,不轟轟烈烈。

    阿拉伯為什麼要統一,他們要統一在誰的旗幟下,他們的文明能走多遠,何去何從,我想沒有人能給出答案,一個不思索的民族,永遠都是一盤散沙!

  • 13 # 多視角看俄羅斯

    沒有任何希望統一!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

    阿拉伯世界裡,存在兩大宗教派別---什葉派和遜尼派。這兩個冤家對頭已經爭鬥了近千年了,相互的仇恨,甚至高於非穆斯林國家。說他們能統一,是痴人說夢!

    從另一個角度出發,目前全世界的穆斯林浪潮,對亞洲、歐洲的影響和滲透,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世界其他國家,願意看到一個統一、強大的阿拉伯世界嗎?答案大家都知道。

  • 14 # silence207380354

    不可能,就排除各種外在因素,雖然都信伊斯蘭教,但裡邊不同派別依舊可以打的你死我活,遜尼派看不慣什葉派,什葉派也看不慣遜尼派,更何況還有其他小教派

  • 15 # 吳芸琦

    阿拉伯民族本質上游牧民族,他們的核心是部落存在,而不是阿拉伯國家。阿拉伯在強盛時期,各個部落團結在一起南征北戰,獲得相當豐厚的利益,當利益不存時也就各自為政了。這從巴勒斯坦處境上就可以得出結論,阿拉伯各國相繼跟以色列建交,何時考慮過阿拉伯兄弟巴勒斯坦?一個都沒有!現在沒有跟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國家,只是暫時的臉面上拉不開,跟以色列建交是遲早的事。阿拉伯不可能由一個國家存在世界,阿拉伯帝國己經成為永遠的歷史,就象羅馬帝國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典吉他5線譜怎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