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破傷風說
-
2 # 煮夫大老王
魅族18系列價格一經發布,讓大家有很大驚嚇,不知魅族為什麼把價格定的這麼高!
魅族18 標準版8+128GB版4399元,8+256GB版4699元、12+256GB版售價4999元。
魅族18 Pro的8+128GB版售價4999元,8+256GB版5499元、12+256GB版售價5999元。
不過,我反而認為,魅族18之所以把價格定這麼高,無非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魅族18的成本高。魅族與上游廠商議價能力弱,成本高於其他廠商,三零手機的推廣,又少了廣告收入。
二是處理器等關鍵部件拿貨少。就算魅族把價格定的紅米K40的價格,到時沒有手機賣,還是會影響收入,倒不如把價格提上去,來提升利潤。
三是正確把握國民的心態。越是買不到,越是好的,大家就都來搶。越貴的越好,砸鍋賣鐵也要買。
-
3 # 大哥大雜談
魅族18和魅族18 Pro這一次可以說是下了本,全系驍龍888,全系2K 120Hz曲面屏,高通最新的超聲波指紋解鎖技術,攝像頭部分也是一個湊數的都沒有,在輕薄度上面也做得很優秀,要堆料有堆料,要手感有手感,而且更狠的是魅族18系列身上實現了0廣告0預裝,這對於那些討厭廣告和預裝軟體的使用者真的是太需要了。
售價方面,魅族18 8+128GB版本為4399元,8+256GB版本為4699元,12+256GB版本為4999元;魅族18Pro 8+128GB版本為4999元,8+256GB版本為5499元,12+256GB版本為5999元,可以說本次的魅族18系列在宣佈價格之前,那都是OMG的聲音,但是宣佈價格後,估計很多使用者的反應都是,下次一支援。
當然這不是說紅米K40 Pro+會對魅族18系列帶去多少威脅,他們完全不是一個型別的產品,並不存在什麼直接的競爭,畢竟魅族18系列在螢幕和拍照這兩個最關鍵地方就已經超過了紅米K40 Pro+,價格貴上一些也是很合理的,簡單來說就是考慮買魅族18系列的不會去考慮買紅米K40 Pro+,考慮買紅米K40 Pro+的也不會去考慮買魅族18系列。
實際上魅族18系列走的是高階路線,系統透過優秀的硬體配置+良好的軟體系統體驗來吸引高階使用者,有點類似索尼電視價格是中國產的幾倍,但是提供了不錯的硬體+無廣告的套路去獲取高階市場,至於能不能成功那倒是需要觀察一下的,畢竟魅族在手機圈的影像力是遠不如索尼在電視圈的影像了,上一個像魅族這麼定價的小廠錘子已經掛了。
當然魅族18系列的出現,也讓這個市場算是正常一點了,因為這滿足了市場對多元化的需求,一個市場不應該只有一種模式,不應該只有一種聲音,一枝獨放不是春,海外的手機沒有廣告是正常的,但是國內是稀少的,魅族18這種小屏旗艦雖然續航表現堪憂,散熱也差,但還是有使用者需要的,魅族18 Pro這種堆料機更不用說了。
經過同質化的競爭後,各家其實都開始考慮做最適合自己的事情,魅族的這次操作對於魅族而言是沒有毛病的,而紅米K40 Pro+這種產品對於小米而言,也是很合適的操作,二者都選擇了最適合自己的打法,面對的目標使用者也具有明顯的差異,二者的價格最少也相差了700元,說誰讓誰沒有活路其實是不存在的,魅族18系列值那個價,喜歡的就去買,如果你注重價效比那自然不會選擇魅族18系列,那麼這個時候紅米K40 Pro+也是可以選擇的。
回覆列表
這個命題本身就是錯誤的。
因為買紅米的考慮魅族的可能性不大,買魅族的考慮紅米的可能也不高。
其次,魅族時至今日,依然有自己在系統上,設計上,體驗上獨到的一些東西存在,所以對於魅族18,我個人持有樂觀態度。
魅族如今的問題在於,前兩年線下市場的潰敗以及外包售後的極差體驗導致的口碑。但是眾所周知,17系列,已經重新開了好頭,我們有理由相信,即使更能打的小米旗艦,依然無法阻止本次18系列的銷量增加。
安卓陣營,國內市場。
如果沒有魅族,沒有錘子,將了無生趣。這是筆者幾年前就說過的話。
時至今日,依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