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未來可期_487

    科學家們經過觀測研究後發現,行星的光環主要是由無數的小碎塊組成。碎塊的大小可以用米做單位來量度。每個碎塊彷彿都是一顆小小的衛星,在自己的軌道上繞著主體行星執行不息。

    那麼,這些行星的光環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

    早在1850年,法國數學家洛希就推斷出:由行星引力產生的起潮力能瓦解一顆行星,或瓦解一顆進入其引力範圍的過往天體。這種起潮力能夠阻止靠近行星運轉的物質結合成一個較大的天體。目前所知道的行星環就是位於這個理論範圍內,其邊界被稱為洛希極限,是一個重力穩定性的區域。據此,科學家們對行星環的成因進行了三種推測;第一,由於衛星進入行星的洛希極限內,從而被行星的起潮力所瓦解;第二,位於洛希限內的一個或多個較大的星體,被流星撞擊成碎片而形成光環;第三,太陽系演化初期殘留下來的某些原始物質,因為在洛希極限內繞太陽公轉,而無法凝整合衛星,最終形成了光環。

    不過,對於光環的成因,科學家們目前還只能是進行猜測而已。更令他們疑惑不解的問題是那些窄環的存在,因為根據常規,天體碰撞、大氣阻力和太陽輻射都會對窄環造成破壞,使它消散在空間。究竟是什麼物質保護著窄環使其存在呢?一些學者提出,一定有一些人們尚未觀測到的小衛星位於窄環的邊緣,它們的萬有引力使窄環得以形成並受到保護。這種觀點被人們後來的發現所證實,因為人們不僅在土星而且在天王星的窄環中,也發現了兩顆體積很小的伴隨衛星,它們的複雜運動相互作用,使光環內的物質運動也缺乏規律性,也許這正是不同的行星環具有不同的形態的原因所在。

    隨著研究的深入,使人們當初的一種推測——行星環為太陽系演化初期殘留下來的某些物質繞行星公轉而成這一觀點,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學者的懷疑。比如,德國的一位天體學家認為,在1億年前,一顆小彗星與一顆直徑60英里的土星衛星發生碰撞,從而形成土星環。

    與此同時,人們還提出了另外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什麼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有光環,而水星、金星、火星和地球卻沒有光環呢?

    對於神奇的行星光環,科學家們仍然不斷提出新的推測和假說。然而,隨著天文新發現的增多,行星光環反而顯得更加神秘莫測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嵐daylight歌詞,求平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