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天沃土成愛民

    李鍾嶽是秋謹的粉絲,對秋謹的革命思想和行動懷有深刻地同情,對秋謹的詩詞也很欣賞。在接到秋謹的案子後李鍾嶽曾透信給秋謹,希望她逃走,但秋謹在徐錫麟死後決心為革命獻身。最後,李鍾嶽在上司重壓下抓捕了秋謹,但在審訊中對待秋謹一直很敬重,表現出了極大的同情和關照。在違心處斬了秋謹後,李鍾嶽也被上司以“同情革命”為由解職回家。回家後李一直愧疚不安,最後,在愧疚自責中自殺。

  • 2 # 大運河時空

    就簡單說一下吧。李鍾嶽雖然是秋瑾所在縣的縣令,但他卻不是殺害秋瑾的兇手。他僅僅是按照上級的要求去抓捕秋瑾,並且他也被秋瑾的才華和革命熱情所感動,說是抓了秋瑾後就審訊,其實不是審訊說是朋友間的交談卻差不多。但李鍾嶽的上級卻等不了這麼長的時間,不幹了,下令讓人把秋瑾給殺了。即使在李鍾嶽對阻止殺害秋瑾一事毫無辦法的情況下,也儘可能完成秋瑾希望自己做到的要求,比如不要砍頭、脫掉衣服之類的。秋瑾被殺後,李鍾嶽一直感覺自己無能,也一直認為是自己的原因導致了秋瑾的被殺,就辭官不做了(有一說是被免官),後來一直鬱鬱寡歡,三個月後就自殺了。

    民國成立後,“秋瑾案”昭雪,李的神位入祀秋瑾祠。秋、李兩家遂成為至交。

  • 3 # 劉世比亞

    秋瑾,浙江紹興人,近代民主革命家,女權運動的先驅,光復會成員,號稱鑑湖女俠。李鍾嶽,又稱李宗嶽,山東安丘人,清末官員,曾任浙江山陰縣縣令。

    1907年光復會成員徐錫麟、秋瑾分別計劃在安徽、浙江舉事起義,推翻清朝的統治。徐錫麟先在安慶起義,但起義失敗被殺。由此,秋瑾在浙江山陰大通學堂準備起義的訊息也被清政府所掌握。此時,李鍾嶽正擔任山陰縣令,當時革命志士推翻滿清的思想已被大部人接受,各地起義風起雲湧,已成燎原之勢。李鍾嶽同情革命,敬仰秋瑾的義舉,在接到上級命令去抓秋瑾的路上鳴鑼開道,大造聲勢,目的是讓秋瑾等人儘快撤走,但秋瑾明知危險,甘願為推翻滿清流血犧牲,毅然決然地在大通學堂等待被抓。

    秋瑾破抓後,大義凜然,氣衝斗牛,李鍾嶽對她尊敬有加,審訊時不但不用刑,而且更像讀書人之間的對話,秋瑾在此還留有‘秋風秋雨愁煞人’的驚世絕筆。上級責李鍾嶽做事不力,指使逼迫他處死秋瑾。李鍾嶽人微言輕,沒有違抗上級命令的能力和資本,最終違心、被動、無奈地處死了秋瑾。

    處死秋瑾之後,李鍾嶽每天處於自責和內疚之中,不久,辭去山陰縣令,閒居在家。自此,更是閉門謝客,斷絕朋友來往,每每想起秋瑾的浩然之氣,更是仰天長嘆,以淚洗面,親朋故友理解他的心情,多去安慰,但也都無濟於事。最後李鍾嶽帶著自責、內疚和懺悔懸樑自盡,以求永遠之解脫,來彌補處死秋瑾之罪孽。

  • 4 # 文史磚家

    俗語道“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意思是說底層人士對於義氣的珍視,往往要勝過讀書人出身的官員、中高階人士,雖然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但難免有失偏頗。其實,讀書為官者對於義氣的珍視,在歷史上並不鮮見,而晚清的山陰縣令李鍾嶽,便是其中的典型。

    李鍾嶽是山東安丘人,年輕時在科場混跡多年但運氣不佳,自從18歲考中秀才後,一度陷入連考連敗的怪圈中,直到39歲才考取舉人,44歲時又高中進士,至此才算是光耀門楣。李鍾嶽在翰林院供職數年後被外派到地方,起初擔任浙江江山縣令,在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的時候,又調任紹興府山陰縣令。而正是在這一年,李鍾嶽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原來就在李鍾嶽上任不久,治下便出現要案,光復會領袖徐錫麟在安徽舉事失敗,牽連到會黨女領袖、大通學堂督辦秋瑾,而秋瑾及大通學堂正在山陰縣。有鑑於此,浙江巡撫張曾揚電令紹興知府貴福,要求即刻查抄學堂、逮捕秋瑾及其同黨。貴福不敢怠慢,又電令李鍾嶽,要其限期完成此事。

    雖然上司督促甚嚴,但李鍾嶽出於良知和對秋瑾的仰慕,卻替她及大通學堂辯解,並在遭到嚴厲申斥的情況下,故意採取拖延政策,遲遲不肯發兵捉拿“叛黨”,希望秋瑾等人能夠逃生。然而對於李鍾嶽的一片苦心,秋瑾卻以“革命要流血才會成功”為由予以婉拒,並在遣散眾人後,毅然留守學堂。

    此時,貴福又嚴令李鍾嶽捉拿“亂黨”,並親自前往山陰縣坐鎮監督,後者被逼無奈,只好率人查抄學堂,並將秋瑾等人押解到縣衙審訊。然而名為審訊,實為談心。在公堂上,李鍾嶽不僅為秋瑾設座,而且還單獨與其交談,並請她題詩、作文,秋瑾的遺墨“秋風秋雨愁煞人”,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實際上引自清代詩人陶宗亮)。

    貴福聞訊大怒,厲聲責問李鍾嶽,並出示巡撫的手諭,命令他將秋瑾“就地正法”,後者雖然據理力爭,但終究未能改變結果。1907年7月15日,秋瑾等人被押至紹興軒亭口問斬,年僅32歲。由於秋瑾是國內聞名的女權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革命志士,如今一經拿獲便被斬首,得知訊息的人士無不驚駭震悚。

    “秋瑾女士曾至日本遊學,程度頗高。近被人指為徐錫麟黨羽,遂被拿獲,立予斬決。聞者莫不慄慄。”見《申報·查封徐錫麟家產學堂之騷擾》(1907年7月18日)。

    事後,貴福因為李鍾嶽屢有袒護“逆黨”、抗命不行的舉動,便在張曾揚面前極力彈劾他,引得後者大怒。就在秋瑾遇難後第三天,李鍾嶽即因“庇護女犯”的罪名被革職還鄉,訊息傳開後,紹興數百名士紳自發為其送行。面對著送行的人群,李鍾嶽滿臉愧疚地跟他們講:“李某的個人去留算不了什麼,只是拼盡全力也未能挽回大局,實在是太遺憾了!”說罷,戀戀不捨地離開山陰。

    李鍾嶽離任後並沒有返回老家安丘,而是暫時寄寓在杭州,每日裡反覆唸叨“我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這句話,對秋瑾之死依然是難以釋懷。不僅如此,李鍾嶽還經常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並對著秋瑾的遺墨髮呆、落淚,有時一天多達七八次。家人見李鍾嶽情緒如此低落,生怕他會尋短見,所以日夜對其盯防,但終究未能避免悲劇的發生。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九月廿三日,就在秋瑾遇難百餘日後,李鍾嶽趁著家人不備,在寓所懸樑自盡,終年53歲。浙江士紳聽聞李鍾嶽自殺的訊息後,紛紛前往弔唁,而上海各大報社也爭相報道此事,一時間群情激憤,在哀悼李鍾嶽的同時,也痛批貴福、張曾揚,使得二人由此身敗名裂。

    不僅如此,李鍾嶽去世多年後,浙江百姓依舊對他懷念不已,並自發為他在西湖建立祠堂,年年都要舉行祭祀活動,可見公道自在人心(“浙人追思之,及秋案昭雪後,乃為立祠西湖上,歲時祀之。”見《續安丘新志》)。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李鍾嶽雖然間接害死秋瑾,但因為他的結局,導致秋、李兩家不僅冰釋前嫌,而且還結為至交,這也是一段佳話了。

  • 5 # 薩沙

    李鍾嶽屬於滿清體制內尚且存有良知的人。

    李鍾嶽是寒門出生的學子,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出人頭地,但也不順利。他18歲中秀才後,隔了21年到39歲中舉人,43歲才中進士。

    說起來李鍾嶽的才學是不錯的,但因沒有關係,沒有勢力,到了50多歲還在小小的山陰擔任七品芝麻官縣令。

    所以,李鍾嶽對於滿清的體制肯定也是不滿的。加上李鍾嶽也是個老人了,對於社會和官場的黑暗看的很清楚,知道滿清朽木不可雕,滅亡是遲早的事。

    出於讀書人基本的良知,雖然李鍾嶽只懂儒學、不懂秋瑾他們的西洋學,卻對後者很尊敬。

    李鍾嶽認為傳統儒學對付不了洋鬼子,未來的滿清得靠秋瑾這樣的人。

    開明的李忠嶽不但支援秋瑾辦大通學堂(當時秋瑾打著用西洋學術振興滿清的旗號),甚至對秋瑾個人也很欣賞。

    李忠嶽多次教育自己的兒子:“秋瑾一個女子能做詩,比你們強多了!”

    但秋瑾和徐錫麟的事發,徐錫麟起義失敗被剖腹挖心處死,有叛徒告密牽連秋瑾。

    秋瑾危在旦夕。

    當時浙江巡撫張曾揚和紹興府知府貴福,嚴令李忠嶽立即查抄大通學堂,抓捕秋瑾等要犯。

    其中,貴福最為積極,因為他是滿人,就是革命黨革命的物件。

    李忠嶽雖不敢拒絕,但心理上是非常牴觸的,也不願意和革命黨結仇,所以冒險拖了幾天,希望秋瑾他們自行逃走。

    但1907年7月13日,紹興知府貴福見李忠嶽不執行命令,勃然大怒,對他嚴厲訓斥。

    貴福命令他立即派兵包圍大通學堂,將師生全部抓捕,如果有人抵抗就地打死。

    如果李忠嶽再不執行,就把他列為革命黨的同夥。

    革命黨的同夥在當年肯定是死罪了,李忠嶽無奈只能行動。

    下午4點,李忠嶽在福貴派人監視下,帶著300多士兵去包圍大通學堂。

    但李忠嶽還是不願意大開殺戒,如果讓士兵跟著自己的轎子走。

    大家都知道,轎子是走不快的,這就等於給秋瑾他們報訊。

    於是,大通學堂的學生大多立即逃散,只有秋瑾等8人留下殿後,才被抓住。

    士兵包圍學堂以後,李忠嶽怕殺了人引起民憤,命令士兵只需抓人,不得隨意開槍。

    最終,2名學生在槍戰中犧牲,其餘20多人都得以逃走。

    秋瑾被捕後,拒不承認參加革命。

    李忠嶽沒有對她用刑,甚至賜坐,只是命令查抄秋瑾的孃家試圖找證據。

    然而,李忠嶽怕真的抄到名單之內關鍵證據,牽連太多,故意不讓手下人搜查秋瑾居住的小樓,草草收兵,結果無獲而歸。

    這樣一來,人證物證都沒有,秋瑾應該就沒事了。

    誰知道,紹興知府貴福知道以後,又對李忠嶽破口大罵,指責他不用大刑逼供,反而對秋瑾如上賓。

    李忠嶽回答:大家都是讀書人,她又是個女人,不忍動手。況且證據不足,不能隨便動刑。

    貴福聞言大怒,知道李忠嶽暗中庇護秋瑾。

    他當天趕到杭州,同浙江巡撫張曾揚商量一通,決定將秋瑾就地處死。

    命令下給李忠嶽,李說:沒有口供也沒有證據,怎麼能殺人呢?

    貴福威脅到:這是巡撫的命令。你如果不遵守,請好自為之。

    李忠嶽無奈之下,只得遵命。

    7月15日凌晨3點,李忠嶽把秋瑾帶到堂上,說:我人微言輕,幫不了你。但殺你也不是我的主意,我沒有辦法,請你諒解。

    隨後李忠嶽問秋瑾有什麼要求?

    秋瑾提出3點:寫家書、不要梟首示眾、不要剝去衣服。

    當年處決女犯,斬首之後會將人頭掛在城門示眾,還要剝光屍體的衣服用以羞辱。

    李忠嶽統一不梟首、不剝衣,但寫家書則不可能。

    革命黨被捕後,不允許和外界通訊,因為可能傳遞情報。

    於是4點,秋瑾被押赴紹興軒亭口就義。

    秋瑾被殺後,貴福還不願意放過李忠嶽。

    他認為李忠嶽庇護革命黨,不是忠臣,僅僅3天后就聯合巡撫將他免職。

    李忠嶽黯然離職,隱居杭州。

    此時李忠嶽裡外不是人,被滿清政府免職,又殺了秋瑾得罪了革命黨。

    尤其殺死秋瑾並無確切證據,李忠嶽始終良心不安。

    被免職僅僅3個月後,李忠嶽承受不了良心譴責,懸樑自盡,時年53歲。

    至於逼死秋瑾和李忠嶽的貴福,隨後遭秋瑾兩位學生尹銳志、尹維峻預謀刺殺。

    雖刺殺沒有成功,也嚇尿了貴福,急忙逃離浙江去了安徽做官。

    在辛亥革命時貴福倉皇棄職逃走,隱姓埋名躲藏起來。

    這傢伙本來就不是好人,後來投靠溥儀在偽滿做了高官。

    但1936年,貴福和日本人作對,被日本人暗算害死。

  • 6 # 歷來現實

    民國成立後,為了紀念秋瑾,人們在她的就義之地紹興建立了一座鑑湖女俠祠,祠中還列了李鍾嶽的神位,上書:“李鍾嶽先生,山東安丘縣人,秋案中有德於女俠”。

    這李鍾嶽正是帶兵緝拿秋瑾的朝廷命官紹興山陰縣縣令,一個“劊子手”怎麼能與鑑湖女俠同列呢?

    李鍾嶽,山東安丘人,十年寒窗苦讀,18歲就中了秀才,39歲才中舉人,44歲又中了進士,被派到浙江做了縣令,官場起步較晚,上升空間不大,一直到了1907年正月,李鍾嶽都五十三歲了,被調往紹興山陰縣,仍舊是一名縣令。

    別看李鍾嶽是傳統的科舉出身,他長期在浙江做官,耳濡目染了很多新派思想,他為官之際,推崇新式教育,支援維新思想。在之前就任的江山縣廢除舊學,籌辦新學,是清政府體制內比較開明的地方官員。

    來到山陰縣之後,李鍾嶽結識了本縣的大通學堂的負責人秋瑾,出於對秋瑾詩詞造詣的尊重,李鍾嶽還曾經跟自己的兒子們讚賞過她,“這姑娘比你們還強呢!”

    1907年7月6日,大清朝發生了一件大事,徐錫麟在安慶刺殺安徽巡撫恩銘,恩銘的人是死了,但徐錫麟組織的起義卻失敗了。

    這大通學堂是徐錫麟參與創辦的,秋瑾正是徐錫麟請到大通學堂的,私下裡又算是革命同志,此案一爆發,大通學堂自然被清政府盯上。

    紹興知府貴福與安徽巡撫恩銘是親戚,他對大通學堂比較瞭解,這下慌了神,這革命者也太“殺人不避親”了點!

    恩銘遇刺一案,他了解一些內情,知道徐錫麟與恩銘不僅認識,而且徐錫麟很被恩銘看重,算是恩銘的得意門生,門生殺師尊,革命者還真什麼都幹得出來。

    一想到大通學堂的秋瑾,這貴福的冷汗也下來了,秋瑾與他貴福交情可也不薄呢。當時大通學堂開了風氣之先,創辦新學,作為本府最高行政長官,他貴福也沒少去學堂視察訓諭,題過字、合過影、吃過飯,席間這秋瑾對自己也頗為恭順,甚至還稱他為“寄父”,現如今,這秋瑾鐵定是徐錫麟的同黨,幸虧紹興還沒有舉事,否則他有幾個腦袋,恐怕也得丟在幹閨女的手裡!

    貴福不敢怠慢,在請示了頂頭上司浙江巡撫後,責令屬下山陰縣令李鍾嶽趕緊去大通學堂查辦,把革命黨人全部抓起來。

    李鍾嶽接到這份指令後,也很是為難,回到縣衙後先是找來一批本縣士紳,通報了這次行動,依照他的意思,既然事先已經通報,那幾乎明擺著就是讓這幫人趕緊給大通學堂報信,都趕緊遠遠地躲起來吧。

    果不其然,訊息很快就傳到學堂裡,大部分人都被秋瑾勸走了,但秋瑾只和幾個意志堅定的留了下來。秋瑾之所以留下來,倒也不是主動求死,主要是她知道對方手裡沒有證據,畢竟這次起義由於事先聯絡不暢,紹興並未跟隨徐錫麟的安慶行動,在秋瑾的心目中,固然存在一些沒有跟隨安慶舉義的愧疚,但更多的則是太相信朝廷的法制意識,沒有證據你能把我怎樣?

    她最終還是為自己的堅持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李鍾嶽帶人來學堂的時候,故意讓兵丁跟在他轎子後面,行動遲緩,給足了學生老師們面子。而且事先也跟兵丁提醒,不要亂開槍,儘量不要驚動鄉里。

    即便如此,秋瑾和幾名學生老師還是呆在學堂裡不肯走,束手被擒。

    李鍾嶽之後被派往秋瑾家中搜查,李鍾嶽帶著人根本就沒有好好執行搜查任務,連秋瑾的起居室都沒進,要是進去,秋瑾藏在臥室裡的槍彈肯定就會暴露,秋瑾的家人也一定會被牽連。

    紹興知府貴福和李鍾嶽以及另外一名下縣縣令三人共同會審秋瑾,秋瑾堅決不承認,反而在當堂辯稱,我叫你知府大人“寄父”,你要非把我安排個革命罪行,你這當“寄父”的也是同黨。

    貴福一點也沒轍,把秋瑾押入大牢,讓李鍾嶽繼續提審。

    李鍾嶽也知道貴福並沒有真憑實據,在提審秋瑾的時候,對秋瑾很客氣,讓她坐在椅子上寫口供,秋瑾只寫了七個字,便是那著名的“秋風秋雨愁煞人”。

    在得到貴福的處斬令時,李鍾嶽也與貴福陷入爭吵,“幾至衝突”,最後胳膊擰不過大腿,告訴了秋瑾她將面臨的命運。秋瑾一看李鍾嶽說話的同時眼淚都下來了,反而安慰他,向他提出了要求,行刑時不要剝去衣服,不要把腦袋砍離身體,這兩點都被李鍾嶽執行了。

    秋瑾被執行死刑後第三天,李鍾嶽被貴福告發到了巡撫那裡,指責他包庇革命黨人,李鍾嶽當即被停職。

    無官一身輕的李鍾嶽來到杭州居住,終日鬱郁,足不出戶,眼睛只盯著秋瑾留下的那七個字的字帖,口中唸唸有詞,總是忍不住哭泣,在歷經幾次自殺未遂後,終有一天趁家人不主意,在家中懸樑自盡。

    秋瑾案的承辦人中,紹興府的一名府吏拒絕審案,辭職而去;浙江巡撫張曾揚是張之洞的親戚,他在浙江後來待不下去,調往江蘇,卻被江蘇士紳聯名抵制,連上任都沒敢去上任;紹興知府貴福想調到別處也是沒有地方敢接收,大清最後這四年愣是被摁在冷板凳上連官也沒得做;帶兵遷往大通學堂的新軍第一標標統李益智也在當地被戳著脊樑骨痛罵不已;參與審案的另一個縣令李瑞年在民國初期被選為某縣知事,被該縣人民杯葛,無法上任。

    李鍾嶽死後幾年,不僅神位入祭鑑湖女俠祠,李氏家人還與有秋瑾的家人結成至交。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縱使體制存惡,體制中人一樣要心有良知,當體制崩塌之時,百姓或許會因缺乏具體人物目標而選擇健忘體制之惡,但為虎作倀者之惡一定會被歷史銘刻。

  • 7 # 五味社

    秋瑾遇害後,李鍾嶽深感內疚,自縊身亡。

    李鍾嶽非常仰慕秋瑾的才學,常以她的詩句“馳驅戎馬中原夢,破碎山河故國羞”教育兒子。由於“光復軍”起義事情洩露,秋瑾被捕。

    由於李鍾嶽愛惜秋瑾,故而對秋瑾略有保護。如秋瑾拒不承認反清革命,李鍾嶽奉命查抄秋瑾的孃家,他擔心查出證據和牽扯更多的人,故意不讓手下搜查秋瑾的小屋。

    審問時,李鍾嶽代秋瑾如賓客,為其設座,同其單獨交談。由於他位卑言輕,不得不押解秋瑾赴刑。但他答應秋瑾臨終的要求,不要梟首、刑後勿剝衣服。

    隨後,李鍾嶽因“庇護女犯罪”被革職。後他終日悶悶不樂,反覆唸叨“我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後趁家人不備,自縊身亡。距秋瑾遇害不足百日。

    辛亥革命後,秋瑾昭雪,後在西子湖畔建秋瑾墓和鑑湖女俠祠,並將李鍾嶽的“神位”祀於祠中,以示紀念。秋,李兩家也因此成為至交。

  • 8 # 歲月是一條河流

    1907年7月6日,時任安徽巡警學堂監督、光復會成員徐錫麟在安慶刺殺了慶親王奕劻的女婿、安徽巡撫恩銘。徐錫麟在被捕後的次日慷慨赴死,受此案牽連,秋瑾被捕後於1907年7月15日遇害。而百餘日之後,帶頭抓捕秋瑾的山陰縣縣令李鍾嶽卻自縊身亡,這其中又有什麼內情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李鍾嶽其人。李鍾嶽是山東安丘人,在1898年的時候中了進士。由於李鍾嶽為人正直,不善於拍馬溜鬚,後一直在浙江江山縣代理縣令職務,直到1907年的時候才扶正,調到山陰縣當了個正式的縣令,此時李鍾嶽已經52歲了。

    李鍾嶽是一個具有良知的朝廷小官僚。他調任山陰縣令後,非常仰慕當地大通學堂督辦秋瑾的才識。李鍾嶽常常以秋瑾豪情滿懷的詩句教育兒子。

    徐錫麟被害後,時任浙江巡撫張曾揚(此人是張之洞的同族侄曾孫)馬上命紹興知府貴福查封大通學堂,並緝拿秋瑾。由於學堂坐落在山陰,於是這個任務就落在了山陰縣令李鍾嶽的頭上,而此時李鍾嶽上任山陰縣令才不到半年。

    雖然李鍾嶽敬佩秋瑾的為人,對秋瑾心懷同情,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也只有故意拖延時日,以便秋謹等人能乘機逃脫。大通學堂的大部人員已安全轉移,可是秋瑾卻豪言“為了革命成功,寧願流血犧牲”,堅守學堂。

    而李鍾嶽這邊一直按兵不動,也引起上司貴福的不滿。貴福怒斥李鍾嶽,如再拖延緝拿命令,即按合謀叛逆罪名嚴辦李鍾嶽。李鍾嶽無奈,只得帶領三百名新軍趕赴大通學堂。李鍾嶽故意走在隊伍的最前邊,以免士兵開槍傷人。進入學堂後,秋瑾被捕,同時被捕的還有光復會成員程毅等人。

    秋瑾被捕後,由貴福、李鍾嶽和會稽縣令李瑞年連夜會審。秋瑾自信貴福手中並無實據,因此堅決否認進行反清活動。

    李鍾嶽在暗中還是力所能及地保護著秋瑾。在秋瑾被抓的次日,貴福又指派李鍾嶽查抄秋瑾的孃家。李鍾嶽恐怕查出秋瑾反清的證據,所以查抄的時候,只做了做樣子,草草了事。

    在審訊中,李鍾嶽不忍心對秋瑾用刑。說是審訊,其實與會客談話無異。貴福見這樣審下去,也審不出個所以然來,所以他親自跑到杭州,到浙江巡撫張曾揚處彙報案情,謊稱秋瑾已認罪伏法。張曾揚信以為真,下令就地正法秋瑾。

    貴福有了張曾揚的手諭,命令李鍾嶽馬上處決秋瑾。李鍾嶽據理力爭,稱並未有實據,怎可定案?貴福稱這是巡撫大人的命令,殺不殺你看著辦吧!李鍾嶽見事已至此,已無法挽回,也想不出什麼兩全之策,心中極為苦惱。

    7月15日凌晨三點,秋瑾提押至大堂,李鍾嶽淚流滿面,懇請秋瑾諒解自己的苦衷。秋謹對李鍾嶽的一再保護也非常感激,並提出在她行刑時不要梟首、不要剝衣等請求。李鍾嶽含淚答應了她的請求。四時,李鍾嶽將秋瑾押至紹興軒亭口,秋瑾慷慨就義。

    秋瑾被害後,貴福又對李鍾嶽秋後算帳。他將李鍾嶽在秋瑾案中的種種消極怠慢表現都捅到了巡撫張曾揚那裡,李鍾嶽馬上被革職。

    李鍾嶽在秋瑾死後,心志鬱結,始終不能釋懷。雖然秋瑾之死罪不在他,而他畢竟是具體的承辦人。他是一個良知的人,每天都在經受著良心的譴責和拷問,幾度不能偷生,但幸有家人發現,才倖免一死。但李鍾嶽去意已決,終於在1907年10月29日的時候,在家中自縊身亡,終年52歲。或許,死亡對於李鍾嶽來說,是最好的解脫,他備受煎熬的心靈終於得到永久的寧靜。

    1912年,秋瑾的鑑湖女俠祠在西子湖畔落成。為秋瑾負疚而死的李鍾嶽並沒有被人們遺忘,他的牌位也被供奉在祠中,供後人紀念。

  • 9 # 尛凡1994

    秋瑾偉大。但是他的後人有點固執。秋瑾紀念碑在紹興解放路十字路口中間。道路不寬。有又是市中心地區。車流很大。已經有很多車子撞上了。但是據說秋瑾後人不同意移碑。已經溝透過多次

  • 10 # 九哥脫口秀

    秋瑾作為近代辛亥革命捐軀的巾幗英雄確實值得稱讚!她的就義都為中華的崛起起到一定的作用!這種有學識,有思想為了民族大義而大無畏的奉獻精神就是放到了現在都是屈指可數的!這是一百多年前中國先進女性的傑出代表!

    最為悲涼的是,這樣一個巾幗英雄在就義時,中國報紙集體失聲!無人敢為其收屍……一直到第八天,申報發聲,刊印秋瑾詩六首!估計當時壓力也是十分大!完後引起輿論界鋪天蓋地報道!李鍾嶽一開始就不想殺秋瑾!這個人還有一點良知!最後秋瑾就義,輿論譁然!李鍾嶽也是心理壓力過大!另外知道自己殺了一位傑出女英雄!每天對著秋瑾所寫的抗辭秋風秋雨秋煞人,神經叨叨的寢食難安!這裡重點說一下,秋瑾的就義不僅喚醒了李鍾嶽,更喚醒的愛國,為民族大義仁人志士的心!李鍾嶽還是有良知的,最後算是以死謝罪了!從一方面說,也是印證了毛主席所說的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這種大無畏,從容就義的女英雄的精神不僅值得人讚歎,更值得讓人尊敬!

    其後,得到孫中山,宋慶齡,周恩來,等等名家致辭緬懷!真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女英雄!後來也是多次被搬上熒幕!這位100多年前的女英雄,就算放在現在,她也是國之棟樑,民族精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逆戰精絕古城煉獄怎麼秒渡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