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提菩須

    吳佩孚是當時幾個軍閥中最有才華的一個,也是最有氣節的一個,成王敗寇,在革命混濤中最終沒能氣吞山河,實為可惜。他下野退路二線,日本人拉攏他,他拒不與日本合作,日本人要眼看拉攏無望,又不願意這樣一個頗具影響力的人物攔在日本人面前,所以將他毒死。就憑這一點也應該名垂青史。

    假如吳佩孚晚節不保,投靠日本,憑他當時的追隨者和影響力,東山再起是沒有問題的,說不定中國的歷史就要重寫了。

  • 2 # 思念122428861

    吳佩孚是北洋軍閥,卻不只是一介武夫。縱觀其人生歷程,猶如中國近代史,怎一個“複雜”二字了得。他平生注重修身,廉潔自守,為人忠直,至情至性,可謂北洋集團乃至民國軍政界的佼佼者。前半生窮兵黷武,禍國殃民,乏善可陳。但其晚年,不懼日偽威逼利誘,不當漢奸,晚節彌堅,令人欽佩。歷史人物都有一定的時代烙印,不能簡單用“好”與“壞”來評價。

  • 3 # 有書共讀

    亮相《時代》雜誌封面的中國第一人——吳佩孚,在中國近代史上是個響噹噹的人物,在中國近代歷史的舞臺上叱吒風雲,是北洋軍閥的後起之秀。

    吳佩孚28歲開始棄筆投軍,早年得曹錕器重。他鎮過雲南護國軍,討伐過張勳,參加過直奉戰爭……北伐戰爭中兵敗受挫,過起種花養鳥,作畫著書的閒雲野鶴般的生活。

    吳佩孚在有書君心中首先是一個有民族氣節的硬漢,其次是一個胸襟坦蕩的人,再次是一個身經百戰的軍事家,還是一個清正廉潔之人。

    一、吳佩孚是一個有民族氣節的硬漢,

    吳佩孚在五四運動時硬漢形象便初觀端倪。

    1919年巴黎和會召開,中國作為戰勝國出席,卻被告知把德國佔領的山東主權交給日本,面對喪權辱國的條約,吳佩孚多次通電,拒絕在合約上簽字。表現了一個華人應有的民族氣節。

    吳佩孚對日本人的態度進一步看出他是一個有民族氣節的愛國硬漢。

    1922年日本參謀伊丹松雄來到洛陽,聲稱無條件件的幫助吳佩孚練兵,讓他的軍隊變得越來越強大,但是吳佩孚斷然拒絕了伊丹松雄,他寧願得罪日本人,也不讓日本人插手自己軍隊的事,從這件事情上也彰顯了他的民族氣節。

    1938年,在日本侵略者的策劃下,偽南京“維新政府”和偽“華北臨時政府”與,合為一,日本人想借助吳佩孚的威望,用無償提供軍火、資金,拉攏腐蝕他,請他出來當官,可是又一次遭到了吳佩孚的回絕,堅決不與日寇同流合汙,又一次得罪了日本人,彰顯了華人的民族氣節,也為一年後日本鬼子對他痛下殺手埋下了禍根。

    吳佩孚明知不和日本人合作,很可能導致自己的身家性命都難保,哪怕山窮水盡,也不賣國求榮,為了做一個堂堂正正的華人,一身正氣,多次拒絕和日本人合作,而且還告誡後人堅決不當漢奸,說他是一個真正的富有民族氣節的硬漢,絕不為過。

    二、吳佩孚是一個胸襟坦蕩的人。

    吳佩孚本是山東蓬萊一秀才,對大煙深惡痛絕,當地土豪翁欽生生日宴會上,他看到翁府內有人抽大煙,怒從心中起,掀翻主人家桌子,大鬧一場,翁欽生氣得吹鬍子瞪眼,命令府中人大打出手,把吳佩孚打得遍體鱗傷。

    後來又誣告他,革掉了他秀才的功名,害得他外逃從軍。

    可風水輪流轉,吳佩孚在曹錕手下幹得風生水起時,有一次,他抓到一夥強盜在搶劫一個商人,那商人分明是受害者,卻在吳佩孚面前低著頭說:“我不是人,我有罪,求大人高抬貴手,饒我一條老命!”

    吳佩孚正納悶,哪有受害者求饒命的,就叫他抬起頭來,這才認清楚這個人,就是當年誣告他的土豪翁欽生,他完全可以一槍斃了翁欽生,可是吳佩孚卻以德抱怨,不但沒有槍斃翁欽生,反而不但送還他的貨物,而且待他如坐上賓,還說親不親故鄉人,要其他的人都好好優待自己的家鄉人。

    吳佩孚見仇人不殺,熱情周到的對待仇人,翁欽生感激涕零,回到鄉里,便把他的美名傳頌,當時在場的所有人都認為吳佩服是一個心胸寬廣,胸襟坦蕩的人,無不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三、吳佩孚是一個身經百戰的軍事家。

    吳佩孚從1898年投筆從戎,從一個秀才做到直係軍閥的最高領導者,一生戎馬倥傯,經歷過數以千計的戰爭,指揮過無數次戰役,在北洋軍閥內效力15年,屢立戰功,被時人稱“常勝將軍”。

    吳佩孚來到曹錕的部隊,既是秀才又是兵的他找到了用武之地。

    1912年,曹錕和吳佩孚為袁世凱造勢,借“北方不穩”的局勢,發動政變,協助袁世凱在北京當選為總統。

    袁世凱當上大總統便善後大借款,宋教仁被刺殺,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吳佩孚趕至江西鎮壓革命黨人,勝利而歸,吳佩孚等成了袁世凱、曹錕的心腹。

    1915年,袁世凱稱帝,蔡鍔等發動護國戰爭,曹錕、吳佩孚又奔赴四川,把護國軍團團圍住,又一次大獲全勝。吳佩孚等名聲大噪。

    1917年,張勳復辟,把傅儀再次送上皇位,吳佩孚立即出馬,3000辮子軍灰飛煙滅,吳佩孚聲名鵲起。

    由此吳佩孚因為英勇善戰,又能聽從指揮,而且帶兵有方,被稱為“常勝將軍”。

    第一次直奉大戰,吳佩孚對陣張作霖,吳出奇兵,繞至張的背後,至張腹背受敵,全陣潰敗,吳佩孚以少勝多,至此吳佩孚斐聲海內外。

    吳佩孚是一個身經百戰的軍事家,北洋軍閥的風雲人物,他在當時已聲名遠播,是中國近代史上響噹噹的人物。

    四、吳佩孚是一個清正廉潔之人。

    吳佩孚的出名還在於他在當時的政壇與眾不同之處:他是一個清正廉潔之人,不貪錢財,講究五倫八德,在當時絕對是一股清流。

    和軍閥們貪財好色相反,吳佩孚有三不主義,不貪錢,不嫖娼,不納妾。

    他的孫子說祖父清廉自潔:衣無華貴,食無珍饈。

    在他們家中沒有真金白銀,沒有珠寶首飾,沒有古董文物,銀行裡面沒有存款。

    祖父沒留下地契房產,沒有任何商鋪,只有現居住的房子算是最珍貴的遺產。

    真可謂兩袖清風!這與當時的軍閥官員完全不一樣,吳佩孚就是這樣一個清正廉潔之人。

    當然吳佩孚並不是完人,有其歷史侷限性,他鎮壓罷工工人,殺害無辜;他為了主子,鎮壓革命黨人等等。

    斯人已去,功過自在人心,吳佩孚是一個有民族氣節的硬漢,是一個胸襟坦蕩的人,是一個身經百戰的軍事家,是一個清正廉潔的有德之人,這是毋庸置疑的!"

  • 4 # 史無止境

    吳佩孚為人信條有四:“不貪財,不好色,不納妾,不嫖娼。”他言行一致,從不拈花惹草。他生平崇拜中國歷史上的偉大人物關(羽)、嶽(飛),他失敗時不出洋,不居租界,他做官數十年,統治過多個省份,帶領過幾十萬人的軍隊,但是他沒有私人積蓄,也沒有田產,清正廉潔。

    1923年,北京政府為解決國會會場狹小問題,決定拆掉三大殿改建為西式議院。吳佩孚聽聞後,立即給大總統、總理、內務總長、財政總長髮了電報:

    “…據云,百國宮殿,精美則有之,無有能比三殿之雄壯者。此不止中國之奇蹟,實大地百國之瑰寶…若果拆毀,則中國永喪此巨工古物,重為萬國所笑,即亦不計,亦何忍以數百年故宮,供數人中飽之資乎?務希毅力維一大地百國之瑰寶無任欣辛盼禱之至。”

    各報刊爭相登載吳氏通電,舉國上下堅決擁護,故宮三大殿得以保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施工放線的目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