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炎黃軍武
-
2 # 和風漫談
155mm和152mm榴彈炮,口徑相差了3mm,單就炮彈本身來說,威力略有差距,但沒有本質區別。之所以成為世界主流,與加拿大的天才博士傑拉德·布林有關係。
20世紀80年代初,才華橫溢的傑拉德·布林博士研發出了GC-45型 155mm*45倍口徑牽引式火炮。他優化了155mm火炮的藥室匹配以及效能,設計了全新的全膛底排彈,這幾項改進使155mm火炮的效能產生質的飛躍。
▲GHN-45是GC-45的授權生產型號
GC-45火炮的優異彈道與超過40公里的射程震驚了世界。布林博士以一已之力革新了整個火炮界,推動了火炮發展史。目前50倍徑以上的大藥室長身管火炮,基本都是沿用布林的理論發展來的。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與布林博士有過合作,他也曾經到訪中國,對中國155mm*52倍口徑火炮的技術提高頗有貢獻,幫助我們跨入世界火炮先進行列。
1982年,中國從奧地利公司引進GHN-45火炮,這是授權生產型的GC-45火炮。後來又引進電渣重鑄技術和加工火炮身管的液壓機,用於製造155mm炮管。
▲暢銷中東的PLZ-45自行火炮
▲世界一流的PLZ-05自行火炮
另外,155mm口徑長身管火炮,擁有優秀的彈道效能和更遠的射程。52倍身管的155mm炮射程普遍超過45公里,甚至接近50公里,45倍身管的155mm炮射程也在39-40公里,優於152mm口徑的火炮。
綜上種種原因,雖然只有3毫米的差異,但155mm口徑逐漸成為世界的主流口徑。
-
3 # 五嶽掩赤城
兩者主要效能差距在於相關國家在研發上的投入力度,幾乎可以形成代差。
北約當初選擇155mm作為統一口徑,主要目的在於彈藥通用性在二戰時期,世界上主流國家在這個師級壓制火炮的口徑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德國/奧地利/義大利/瑞典/日本等選擇的150mm口徑,例如中國在抗戰時期向德國購買,立下赫赫戰功的SFH18型150mm榴彈炮就是該級別。第二種是英國/蘇聯選擇的152mm口徑,這屬於英制6英寸長度。第三種是法國/美國選擇的155mm,心理上感覺要比別人大一點有優勢。抗戰時期國軍最好的火炮,德國制SFH-18,抗戰前德國顧問團強烈建議,寧可花大價錢也要採購射程遠,機動效能強的先進重炮,而抗戰中實踐表明,當初的建議非常正確。
二戰結束之後,北約最終選擇155mm作為統一口徑,最重要原因在於彈藥通用性角度考慮,其他國家庫存的150mm和152mm炮彈可以加個彈帶,從155mm火炮中發射出去,而155mm炮彈則無法從其他口徑中發射。
這種情況下,大部分工業強國和火炮強國都把精力投入到研製155mm火炮中去,152mm只剩蘇聯等華約國家堅守,這種研發力度和技術投入的差距是導致日後雙方效能差距逐漸拉大的原因所在。冷戰後西方聯合研製的M198型39倍口徑155mm榴彈炮,從該炮開始,西方火炮技術完全領先蘇聯。
在二戰後初期,蘇聯火炮射程和威力都是領先於美國的,但是西方國家一聯合之後,在60年代後期,推出39倍口徑155mm榴彈炮,射程上基本形成22公里對18公里,彈頭重量上44公斤對39公斤的全面優勢。歐洲國家可以說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德國的克虜伯、萊茵金屬、法國的施耐德、英國的皇家兵工廠們與美國聯合發力,技術上的優勢是毛子難以對抗的。
我們現在選擇155口徑,主要是布林博士帶入的坑中國建國初,先後從蘇聯引進了D-1和D-20兩款152mm火炮生產技術,以此仿製了54式和66式152mm火炮。到70年代末開始研製下一代的152mm火炮,並且在80年代初研發成功。66式152mm加榴炮現在仍然廣泛裝備,其在老山炮戰中立下赫赫戰功
但這個時候,我們正處於中美蜜月期,可以接觸到不少西方國家先進技術,而這個時候的火炮領域,有一個移動的技術金礦,可以不受限制的進行合作,那就是加拿大的布林博士。“火炮瘋子”布林博士,最終因給伊拉克薩達姆研製“巴比倫大炮”被以色列摩薩德暗殺
作為火炮界天才,加拿大布爾博士在火炮增程方面探索是劃時代性的,其在1977年其建立的魁北克空間公司率先推出了45倍口徑155毫米加榴炮GC-45,發射普通彈的射程可以達到30公里,再使用獨創的底排增程技術射程可以達到39公里。但是GC-45結構過於複雜,藥室等不符合北約技術要求,所以並未被北約採購。與此同時,因魁北克空間研究公司違規向處於種族隔離政策而被聯合國武器禁運的南非出售GC-45火炮技術被曝光,布林博士被判入獄6個月,建立的公司也因此破產,GC-45的專利和銷售許可轉讓給奧地利聯合鋼鐵公司。這對於一些尋求技術的國家來說,布林博士本人完全是個移動的技術金礦。GC-45火炮
正式與布林博士合作,並且參與奧地利聯合鋼鐵公司的簡化GC-45的研製工作,在此基礎上研製的W88式155mm加榴炮,在效能上完全碾壓之前的152mm火炮,在當時世界上也是屬於頂尖技術行列。當然從某種角度上講,我們是可以將這種火炮技術移植到152mm火炮上,但在當時不得不考慮經濟方面的因素。
在80年代,本身我們國家還處於相當貧窮狀態,軍費上支出更是不斷減少,再花錢去研發效能相似的火炮,重複建設,經濟支出太大。而另一方面,是外銷方面的考慮,由於北約國家選擇155mm火炮,因而155mm火炮市場容量較大,再加上中國當時生產成本較低,有較好出口前景,因而開始從152mm陣營跳槽的155mm陣營。
-
4 # 國平軍史
152毫米榴彈炮,曾是蘇聯為代表的華約軍隊的制式裝備;155毫米榴彈炮,則是美國領銜的北約軍隊的制式裝備。
六十年代前,無論是以蘇聯為主的東方軍隊,還是美國為首的西方軍隊,都是將加農炮和榴彈炮結和起來使用的,美軍裝備有M59式155毫米加農炮和M114式155毫米榴彈炮,蘇軍則裝備M47型152毫米加農炮和D1型152毫米榴彈炮。
但此後,美國為首的西方軍隊為簡化炮種,減輕後勤壓力,就研製新的加榴炮來替代加農炮和榴彈炮;而蘇聯則繼續研製新的加農炮和榴彈炮。
(外貿版PLZ-45型155毫米自行榴彈炮)
漸漸的,雙方火炮威力就拉開了距離,西方研製了39倍155毫米榴彈炮,發射普通彈的射程為22公里,發射火箭增程彈時射程達到了30公里,對蘇聯的D20型152毫米榴彈炮形成了效能優勢。
當蘇聯研製出第二代2A36型152毫米加農炮和2A65型152毫米榴彈炮時,美國等西方軍隊已研製出效能更好的52/54倍口徑的155毫米榴彈炮,至此,國際軍火市場上155毫米榴彈炮大行其道,成為主流軍品。
國內軍隊曾大量裝備蘇式152毫米榴彈炮,但自改開,接觸到西方布林博士主導的155榴彈炮以後,認識到了152毫米榴彈炮效能侷限,適時地引進了國外全套GC-45型155毫米加榴炮技術。
國內在GC-45型155毫米加榴炮並基礎上,研製成功了軍師兩級的壓制火炮,推出了外貿版的PLZ-45型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和自用的PLZ-05式155毫米榴彈炮。
(短身管近射程的66式152毫米加榴炮)
其中,PLZ-05型155毫米榴彈炮,發射低阻全膛底排彈時,射程超過50公里;發射火箭增程底排彈時,射程可達70公里,一舉成為全球效能最優秀的155毫米榴彈炮,可謂後來居上。
綜上,152毫米與155毫米,儘管口徑相差僅3毫米,但兩者的威力相差則極大,主要是152毫米榴彈炮身管短,導致最大射程近,國內仿蘇式的66式152毫米榴彈炮,儘管彈丸爆炸威力大,但射程卻只有區區17公里,與西方包括國內新型155毫米榴彈炮射程竟然相差1-4倍。
此外,為提高火炮射程,除了身管加長外,提高火炮初速和減少彈丸阻力,也是主要的手段,為減少後勤壓力,一般很少會再改動彈丸,就只能提高火炮初速來實現射程的提高。
(大射程的PLZ-05型155毫米榴彈炮)
提高火炮初速,一是增大發射藥裝藥量,也即增加彈丸發射時火藥能量;二是延長火炮身管,也即增加彈丸被火藥燃氣加速的時間;相對於藥室容積的變化,火炮身管長度方式改變對彈藥的影響較小。
國內的66式152毫米榴彈炮,看上去炮管就不長,而05式155毫米榴彈炮,則炮管很長,所以射程比66式152毫米榴彈炮要遠許多。
俄羅斯研製了新型的2S19型152毫米榴彈炮,同時搞了外貿型155毫米的2S19M,就連先進的152毫米炮射導彈,也要搞個155毫米外貿型,其中的苦衷和無奈只有俄羅斯人自己最清楚。
慶幸國內軍工的眼界,及時引入布林博士主導的155毫米先進榴彈炮,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了飛躍,在155毫米榴彈炮領域走在了西方的前面。
-
5 # 龍哥1591503
都屬於大口徑重型火炮,但效能差別很大。重點發展155口徑自行火炮,是它在戰時能發射多種所需要的彈頭,前蘇聯同類火炮能發射小型核彈。
-
6 # 重大現場
152mm榴彈炮和155mm榴彈炮實際上是同級別,一個屬於俄式體系,一個屬於西方體系,在技術上雖有所差別,但是差別很小,並不足以形成代差的問題,也許在有的人眼中會出現一種帶差的感覺,其實那這種代差只是一種技術角度的評論法,實際上在武器威力上面根本沒有什麼區別。
這不是兩種口徑的技術差異,而是不同火炮的年代差異。俄式火炮的研製和列裝速度,遠遠落後於西方,尤其是155口徑,實際為上世紀60年代才確定的技術,標準口徑,許多型號研製的時間都相對較晚;相比之下,俄式的技術標準要老得多,列裝的主要是老式型號,在時間上要相差不少,,
現代火炮的技術的原理其實在一百年並沒有什麼差異,他都是透過火藥讓彈頭在彈膛內來加速,涉及的主要因素就是藥室容積,身管的倍徑數等等。現在火炮技術在這一年的主要發展就提高身管倍徑,西方在以前是39倍口徑,如今進入52倍口徑,中間曾經有過45倍口徑,相比之下,俄羅斯火炮發展方面屬於緩慢一點,他火炮身管倍徑數提高的比較慢一點。
這並不是說,俄羅斯的火炮技術要落後於別人,這背後更多是一種技術的理念的不同。蘇聯/俄羅斯在武器裝備技術發展上,以大規模戰爭為前提,對生產成本,產量等有相當高的要求,不是簡單的追求效能,它要追求的綜合性能。
誰成了主流,這個不好說,因為這是兩個口徑都在廣泛的使用,談不上誰在消失,俄式新產品也在推出。
-
7 # 新飛楊
152是俄羅斯主導的口徑,155是美國及北約主導的口徑,這兩種口徑是同一層級,只是俄羅斯人制作粗糙,不夠精細,對彈藥技術的研究不夠導致152全面落敗155,同樣俄羅斯125坦克炮也全面落敗美歐120坦克炮,而中國則融慣中西,取長補短,壓制火炮口徑選擇美歐的155,坦克炮則選擇更有發展潛力的俄系125坦克炮
-
8 # 李曉偉
其實效能差距不大
為什麼蘇聯和美國設計出不同口徑的呢?主要處於戰時己方武器丟失不能相容他國彈藥,也就是說己方武器丟了彈藥就只能靠繳獲。
反之彈藥也是一個道理,己方彈藥丟失敵人的武器無法使用所以北約制式和美國製式是不同的。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在武器裝備的開發就慢了不少,那時候蘇聯欠那麼多錢都是俄羅斯還的所以哪有錢搞軍工。
再者就是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變成了資本主義國家,所以從體制上更接近西方所以跟西方的軍事交流就起來了。
而後俄羅斯因為蘇聯欠的外債導致大量的原蘇聯的裝備研製人員製造人員的缺失,所以開始在武器裝備上接近西方的思路。
所以俄羅斯現在武器裝備設計也是接近西方的,例如22350型護衛艦就有點西方的設計思路所以連繼承蘇聯軍工衣缽的俄羅斯都接近西方當然北約制式會成為主流。
後面加一句包括以前是蘇式標準的中國也開始學習西方的設計思路,蘇械的最大兩國都在學習西方。
-
9 # 飛行者埃裡克
當年世界上的陸軍火炮口徑很亂的,英華人論磅算,一直到二戰,主力是25磅,用來替代18磅-4.5吋這系列亂七八糟的中口徑炮。口徑有算87.6的,有算88.4的,估計是陰線和陽線的區別吧。多大口徑的主力是5.5寸(140)其實也是海軍序列的口徑。法國中口徑75,往上是傳統的107,後來又有了150的施耐德實誠,後來為丫壓德華人一頭,改成了155。德國就是88和150,俄華人重炮走的是海軍序列,中口徑用3吋(76.2)大口徑大口徑用4.7吋(122)和6吋(152)。美華人的火炮師承法華人,走的是105和155路線。戰後北約的彈道協議自然就以此為準。華約當然就聽毛子的。我們改開之後,為了出口,口徑往北約靠攏(華約都是窮鬼)。
-
10 # 東斯坦因
152mm和155mm榴彈炮,沒有本質區別,只不過受眾多少有區別。155毫米口徑,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口徑;而152毫米口徑,只有俄羅斯等少數國家採用。
其實,152mm榴彈炮和155mm榴彈炮,兩種口徑之間,就好像蘋果Mac OS系統和微軟WINDOWS系統。Mac OS系統雖然效能也很不錯,製作很精美;但是廣大使用者已經習慣了WINDOWS,所以WINDOWS一直是市場主流。
155mm榴彈炮之所以能壓倒152mm榴彈炮。主要是因為,兩種口徑的火炮在發展的過程中獲得的資源多寡不同。
152mm口徑是蘇東陣營的標準口徑,155mm是西方陣營的標註口徑。
蘇東陣營主要國家,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阿爾巴尼亞、民主德國、蒙古、北韓、越南、古巴。這些盟友看起來不少,可是除了民主德國、蘇聯、捷克斯洛伐克,就沒有什麼傳統那種傳統的工業和科技強國。而且民主德國和捷克斯洛伐克先是被二戰打爛後又被蘇聯限制。可以說蘇東陣營,就是蘇聯一家獨立支撐。
再看看西方陣營,美國、英國、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西班牙、日本、比利時、荷蘭、奧地利等一水的老牌帝國主義強國。
現在職場上流行這麼一句話,一個人幹不過一個團隊,因為每個人的特長不同,知識面不同,最後總結出來的結果會比個人做出來的要好得太多。西方與蘇東的火炮技術比拼,可以說就是整個西方團隊合力對付蘇聯一個。蘇聯再強也幹不過整個西方。(個人認為“火炮瘋子”傑拉德·布林博士,也是踩著巨人的肩膀上位的。如果沒有西方技術和資源的支撐,比如高強度炮鋼的冶煉。布林博士也不可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於是本來處於同一起跑線的,152mm榴彈炮和155mm榴彈炮,逐漸有了差距。在西方強大的科技底蘊和資源支援下,155mm榴彈炮的研發力度和技術投入,遠高於152mm榴彈炮,使得雙方效能差距逐漸拉大。而155mm榴彈炮的效能優勢,又使得155mm榴彈炮佔據了世界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最終形成了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
80年代,中國為了與國際接軌,便從152mm陣營跳槽的155mm陣營。90年代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研製的152毫米火炮,都無一例外的搞出了兩個“版本”;152mm口徑自用;155mm口徑出口。其中的苦衷和無奈只有俄羅斯人自己最清楚。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
11 # 梁老師說事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152毫米榴彈炮和155毫米榴彈炮的差距?就這個問題,估計很多小夥伴要說了:“這不明知故問嗎?155毫米榴彈炮的那口子大唄!”
咋說呢?過去確實有一種說法,這火炮的口徑越大,那叫個越牛叉。過去還有一個口號,那就是榴彈炮的口徑就是正義。
您這說法也不能說不對,畢竟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火炮這東西發展的趨勢,你就還口徑越大他就越來勁。
咱說幾個例子,是有體會的。就拿德華人和蘇聯人這對冤家來說事。
一戰那會德國一個步兵師有五十四門77毫米野戰炮,這還得加上十八門105毫米的榴彈炮。
就這狀況到了二戰的時候,這就變成了二十門77毫米野炮,外加三十六門105毫米榴彈炮,這還不算,又塞進去十二門150毫米的榴彈炮。
您自己瞅瞅這變化七七毫米野炮直接砍了一半還多,105毫米榴彈炮直接翻了一倍,就這還多了150毫米的榴彈炮。
以上這一連串的變化,其實就足夠說明火炮這口徑越大,他就越會來事。
咱回頭瞅瞅蘇聯的,還是沙皇俄國那會,一個步兵師配四十八門76.2毫米野炮。可到了二戰那會,這就砍成了十二門76.2毫米加農炮,同樣砍了一半都不止,跟著又塞入了三十六門122毫米榴彈炮,和十二門的152毫米的榴彈炮。
所以那會火炮不僅僅是口徑要足夠的大,這數量他也要足夠的多。
不然這炮咋就能叫陸戰之王呢?啃不下來,他就來一炮,如果不成那就倆炮。
還不炸飛你?
但這事,他也不是永無止境的,太大了這玩意不好使的。
您比如說,財大氣粗的美華人,感覺火炮口徑不夠,在一戰那會直接就整出了一個240毫米口徑的榴彈炮。
聽著是不是可來勁呢?倆腦殼那麼大的口徑了,可帶來的問題就是無法整體攜帶。要運到別的地的時候,只能把這貨拆成零件帶上,到了地之後再組裝。
嚯!這貨從部署到射擊,這就得是兩個小時的時間,你還野戰呢?他也只能擱一戰那地打一打戰壕戰而已。
老話說的好,實踐才能出真知不是?所以二戰結束之後,美華人帶著的那幫子小弟,幾乎就把什麼75毫米,76.2毫米的野炮都給取消了。
用他們的122榴彈炮和155毫米的火炮給取代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啥東西都不能單方面發展,必須要達到一個均衡,您比方火炮,這東西他不僅僅要求威力足夠的大,他還要射程足夠的遠。
所以現在的火炮他不僅看口徑,還要玩倍徑,這倆指標要是整好了,這威力不僅上去了,射程還有所增加。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問了:“那為嘛還有一個155毫米和152毫米的爭論呢?”咋說呢?這個您可以看做是美華人和蘇聯人之間的一個競爭關係。
在選取口徑問題上,美華人選取了155毫米口徑,而蘇聯人選取了152毫米口徑。
顯然蘇聯人失敗了,當然這到不是說152毫米口徑比155毫米口徑的要差,而是因為現在蘇聯都沒有了,解體成好幾個國家了,你還扯什麼口徑不口徑的問題。
二戰勝利成果都讓美華人全吞下去了,還說這個?這就有點扯了。
當然這其實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其他的原因就是,資金投入不足造成的後果。
當初美華人帶著一幫子小弟搞事,這就形成了一個小團體,那麼在這個小團體當中,美華人是當之無愧的老大。
當時他們最為主要的一個敵人就是蘇聯,見天的設想,蘇聯的鋼鐵洪流咋樣咋樣的開過來碾壓歐洲。
那麼歐洲這塊肯定的抱團,這一抱團就要考慮到各個國家軍隊的配合,以及武器的搭配,畢竟你真要上戰場了,這個國家要這個口徑的彈藥,那個國家要那個口徑的彈藥,這後勤系統把腳後跟磨禿嚕皮了,他都沒法子給你把事情辦的妥妥的。
所以這就要面對一個彈藥口徑統一的問題,那麼這事當然是美華人說了算,他們就選了155毫米口徑的彈藥。
為嘛選這個呢?因為之前比這口徑小的彈藥,您加個彈帶湊活湊活塞這155毫米的炮管子裡頭,也能炸的出去,要是您定下來的統一口徑小了的話,那就意味著有些大口徑的彈藥就不能用了。
哎,美華人就定了這麼一個口徑。
蘇聯人呢,人家選取的統一口徑就是152毫米口徑了,這其實就是代表兩大陣營的武器系統。
咋說呢?相對於經濟這塊,蘇聯人就是一個短板,那麼他手裡有限的資金也只能集中力量來使喚。
而美華人就不一樣了,全世界都是他的韭菜,想怎麼割就怎麼割,手裡有的是錢,所以在火炮投入這一塊,就大一點。
老話說的好,錢多好辦事不是?所以在火炮領域,美華人的技術就先進了起來,看起來比蘇聯人的要厲害。
但在實際上這是因為投入的資金多少造成的結果,不是說威力啥的問題。
再加上後來蘇聯解體,這就更加不用說了。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說了:“咱家武器靠著蘇系其實挺近的,不還有咱那嗎?”咋說呢?您說的確實有這麼回事,咱家很多武器都是以蘇聯的技術為底子起來的,這火炮他也不例外。
您比方說咱從蘇聯引進的D1和D20,這都是152毫米的火炮生產技術。咱以此為技術底子,還發展出了54式和66式火炮。
其實咱在這152毫米火炮的路上,本來是一路狂奔的,這要是沒點啥問題的話,也就這麼滴了。
這後來不是趕巧了,咱和美華人帶的西方有過那麼一段蜜月期嗎?咱就利用這段蜜月期,囫圇吞棗似的拉過來不少西方的技術。西方的技術加上現有的底子,這就有了中西合璧的意思了。
也算是湊巧吧,加拿大有一個布林博士來咱這裡瞅了瞅。
說道這裡估計有些小夥伴不認識這布林博士,所以咱必須強調一下,這布林博士,可是火炮大牛,而且是屬於最大的那一隻大牛。
別的不說,人家二十三歲就拿到了博士學位,三十一歲就設計出了一款威力巨大的大炮。您知道這大炮是幹嘛的嗎?就是為了把一枚小型火箭給抽到天上去,直接就將風暴實驗的成本降低了老鼻子多了。
後來蘇聯人造了一顆人造衛星擱太空上飛。這布林博士也想著讓加拿大人的衛星往天上飛,但加拿大沒錢搞這個,於是布林博士想到了用大炮被衛星給揍天上去遨遊。
您別以為這是一個不著邊際的想法,布林博士還真就去實踐了。
他先是讓一門127毫米的火炮將一個交輕的物體,打出了七十二公里。
後來造出的大炮,更是把一個185鎊的小物體給整到一百七十九千米的高空。
所以火炮技術,布林博士玩的是最溜的。
後來這人來到咱這裡,和咱進行了一次合作。
這次合作很不錯,咱也學習到了不少的好東西,從而咱也引進了155毫米的概念。
當然技術這東西,只要學習消化了,再次進行轉化,咱把這轉化完成的技術按到152毫米的火炮上也不是不可以的。
但在那會,咱口袋裡頭的錢也少,畢竟您出去買個東西,人家自認外匯的。
既然咱能順順利利的把155毫米的火炮整的很好,其實就沒有必要把精力和財力投放到152毫米的火炮上再來一回,畢竟威力效果都一樣,整這些個無效功幹嘛?
再加上,那會國際上流通的火炮口徑,他也流行155毫米。
說點實際賺錢問題,咱拿出這155毫米口徑的,他也好賣不是,畢竟155毫米口徑的市場可要比152毫米口徑的要大。
誰能泯滅可愛小兔兔一顆賺錢的心呢?這可不行!
所以在咱家裡頭,您就經常的能看到155毫米口徑了,而152毫米的也有,但少了很多。
-
12 # 唐冶為人民服務
152是英制口徑,155是公制口徑,兩種口徑的彈丸彈道效能差別不大,飛行距離差別也不大,爆炸效果也相近(發射藥的效能及裝藥量是可控的,彈丸飛行效果及重量裝藥量,火炮身管設計車輛設計還是區別挺大的)。
-
13 # 東周列國8
有什麼區別?沒有區別,只是更加證明了世界的兩大陣營的興衰史!
一,前蘇聯和美國!前蘇聯主持華約,統一152大炮,經過不斷努力建設,終於把自己玩死了!華約解體,一大批小弟投靠個美國,為表衷心,拋棄152,接受了美國標準!另外一幫子接受前蘇聯援助的國家開始轉向接觸美國及小弟,只有接受了美式155炮!
美國透過二戰,搜刮全世界財富,把自己當做歐洲救世主,組建了北約,並強硬要求各國統一自己的口徑標準,包括步槍彈,火炮口徑!於是本來領先的歐洲,建立155大炮的歐洲,被迫受命於美國!英國丟了7.7,法國掙扎了好一陣,丟掉了7.5,美國一統江湖!難怪,二戰的結局是打敗了日,德,成就了美國和前蘇聯,富了美國,窮了歐洲!歐洲面對前蘇聯強大的武裝和咄咄逼人的紅色革命輸出,自己人,財,物大部分都跑到了美國,而不得不要依靠美國!
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冒出個科學火炮奇才,布林博士!把155火炮效能帶到了一個新高度!他找到了155最佳效能引數,甚至可以發射衛星,就是所謂的超級大炮!伊拉克曾經研製過!當大家還沉醉與35 45倍155火炮時,南非根據布林博士的理論生產出了55倍155大炮及先進的炮彈,射程和威力效果顯著!讓南非在自己的三分地上稱王稱霸,並開始輸出世界,幾乎替代美國的軍火公司!當世界還在研製自走式火炮時,南非55倍自行火炮車稱霸武林!於是法國,美國開始重新洗牌,研製自己的作品!當然美國也想自創門派,研製65倍甚至75倍155火炮,但都以失敗告終!價效比太低!
西亞,很快成了155試驗場效果效果很明顯,完全壓制了152火炮!
前蘇聯解體,152沒有經費投入過多的升級研製,特別是前蘇聯武器大戶中國,也開始拋棄152火炮,布林博士在中國講學!中中國產45倍155自行火炮出現在西亞科威特,其威力和射程,準確性一舉成名!很快55倍自行火炮研製成功裝備部隊,並開始出口!效果明顯。面對155的威脅,以色列,暗殺了布林博士!但155成為各國裝備經典!特別是155可以發射制導導彈!無疑增加了155對彈種的選擇性。152也可以發射,但是研製經費的原因,無法升級改造,已經被人遺忘!現在俄羅斯也開始放棄152,畢竟155技術日益成熟,其彈種已經成系列化,另起爐灶,研製新152及彈種,太費錢和時間!同時外貿出口,152的市場也逐漸變小。世界對155的需求還是很大的!
三,152和155沒有區別,只是一個大國的沒落,技術的落後,就是失去一群朋友,沒有朋友捧場,也就意味著被淘汰!美國的強大和霸道無疑讓155火炮成為國際標準!試想,如果前蘇聯強大,美國沒落,現在恐怕我們只會討論152的改進,155會被掃入垃圾桶裡了!
-
14 # 笑的毛團
制式裝備的替換是很謹慎的事情,不僅僅是炮和炮彈,整個體系都為之改變,從觀瞄系統到彈藥基數,炮彈集運包裝到卡車裝載都要改變,甚至倉庫的貨架也要變化了。至於152改為155倒沒有什麼懸念,布林是搞155的,我們當然也試著搞155,當然也可以把155技術嫁接到152上。可是布林搞的155遠遠超過了中國原有的152,甚至不是一代的差距,這也意味著既使嫁接到152,原來的彈藥和觀瞄系統都沒有用了,那何必再搞152呢?這就是我軍後來全力發展155的原因。
-
15 # Srici
155mm是西方國家和北約的標準,152是前蘇聯和華約標準,中國的武器系統都是在建國後照搬前蘇聯的,所以也採用的是152mm的標準,後來隨著前蘇聯的分解和華約組織的垮臺,152mm標準已經很少有國家採用,155mm也就成了世界上的主流。
回覆列表
152mm榴彈炮和155mm榴彈炮的差異絕不僅僅是口徑,就好比1.4T的大眾Bora和1.5T的寶馬三系,差異絕不僅僅是發動機排量。
都是榴彈炮,看起來只有一個口徑差異,152mm和155mm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炮。
152mm是華約制式,155mm則有北約制式和中國製式。
這裡筆者簡單科普一下,怎樣設計一款現代長身管後裝榴彈炮,首先需要確定口徑,但口徑本身並不說明任何問題,也決定不了任何效能上的優劣,決定效能的是榴彈炮的“內彈道”,通俗的講,就是準備讓炮彈在炮膛內怎麼加速,是全程均勻的加速、直到飛出炮口,還是一開始加速慢、離膛時加速快?
內彈道的設計,怎麼實現,主要靠身管長度,調整炮彈的發射藥、設計填充方案,控制發射藥的燃燒過程。
此外還有一些重要指標,比如炮口初速,一般來說初速越高射程越遠,當然這是在採用同樣炮彈的基礎上,所以現代榴彈炮的身管越來越長,就是為了延長炮彈加速的時間,提高初速。
內彈道一旦定型,再分析外彈道,通俗的講,炮彈出膛後的一條軌跡就是外彈道,這時候火炮的加速任務已完成了,外彈道怎麼樣主要看炮彈的線型,比如棗核型炮彈的射程就比普通榴彈遠,底凹棗核彈(底部像啤酒瓶一樣有凹陷)的射程會更遠,因為更符合空氣動力學。
榴彈炮的彈道學,是一門挺高深的學問,絕不是咱們想象中火藥一炸、炮彈飛走那麼簡單。
憑藉多年來的研究成果,155mm榴彈炮的射程從早期的13~15公里提高到20公里,再到25公里,30公里,35公里,39公里,當今最先進的中國產05式155mm自行榴彈炮,發射底排增程彈(彈頭底部有推進劑、飛行過程中會排氣)的射程可達50公里以上,這是一個非常不容易的成績。
回過頭來,華約制式152mm榴彈炮比當今155mm榴彈炮差在哪裡,顯然不是口徑,而是整個炮的設計全面落後,從炮到彈都落後,畢竟是幾十年前定型的東西。
雖然一改再改,現在俄羅斯最先進的2S19型152mm自行榴彈炮的射程也不過29.7公里。
對比155mm榴彈炮的射程,差距顯而易見。
那麼152mm榴彈炮能不能改進,追上155mm榴彈炮的水平?
理論上可以,實際上很難。
152mm的口徑本身無所謂、完全可以保留,但整門火炮完全要推倒重來才能有跨越式的效能提升,既然全都推倒重來了,口徑何不一併改為主流的155mm,不僅彈頭威力稍大一些,還能相容北約制式的彈藥?
事實上中國在研發新一代榴彈炮時就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所以155mm榴彈炮成為主流,主要還是北約制式、研發持續不斷,中國後來也順勢跟進,只有俄羅斯自己忙活的152mm就逐漸落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