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宵
半夜,深夜。唐 寒山《詩三百三首》:“人間八百歲,未抵半宵長。”唐 竇群《晨遊昌師院》:“生期半宵夢,憂緒仍非一。”宋 丘葵《怪事》:“四載干戈多白骨,半宵風雨獨青燈。”宋 釋智遇《偈頌二十四首》:“忍成殘臘半宵夢,儈地寒檠兩歲燈。”明 王微《冬夜渡江》:“波從去雁分斜月,人共棲烏匝半宵。”
丙夜
半夜,三更時分。《顏氏家訓·書證》:“或問: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訓?答曰:漢魏以來,謂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為節。” 宋 魏了翁《鷓鴣天》:“北風滿地塵沙暗,宣室方勞丙夜思。”宋 裘萬頃《癸亥夜夢》:“丙夜清眠正熟時,夢魂飛去拜丹墀。”明 孔貞運《明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誌銘》:“夫人手績以供兩尊人,盡斥奩具以佐公於學。丙夜機杼,軋軋與伊吾聲相和。”
分宵
半夜。南朝 劉孝綽《答湘東王書》:“但瞻言漢廣,邈若天涯,區區一念,分宵九逝。”《舊唐書·高宗紀上》:“言念幽圄,載惻分宵。”唐 皇甫冉《宿淮陰南樓酬常伯能》:“佇立分宵絕來客,煩君步屐忽相求。”唐 馬戴《贈祠部令狐郎中》:“官初執憲稱雄才,省轉為郎雅望催。待制松陰移玉殿,分宵露氣靜天台。”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謁先師》:“乙夜觀書,分宵不寐。”
分夜
半夜。南朝 鍾嶸《詩品·總論》:“至使膏腴子弟,恥文不逮,終朝點綴,分夜呻吟。”《北史·柳彧傳》:“一日之內,酬答百司,至乃日旰忘食,分夜未寢,動以文簿,憂勞聖躬。”宋 黃庭堅《春雪呈張仲謀》:“剩與月明分夜砌,即成春溜滴晴簷。”宋 黎獻《挽趙秋曉》:“燈曾分夜讀,歌忍相晨舂。”
景夜
半夜。丙夜,夜三更時。《陳書·後主紀》:“申旦凝慮,景夜損懷。”景,一本作“丙”。
三鼓
半夜。夜三更。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 漢 魏 以來,謂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為節。”宋 陳宓《中秋前偶題》:“清負不覺傳三鼓,又恐冰輪碾女城。”宋 陸游《有年》:“傳聞夜市連三鼓,卻恨龐公不入城。”宋 廖剛《阮郎歸》:“月橋風檻水邊居,畫樓三鼓初。”《紅樓夢》第一回:“那天已交三鼓,二人方散。”清 昭連《嘯亭雜錄·馬僧》:“未三鼓,公起視,自飼馬。”
三更
指夜間十一時至一時。《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二·子夜變歌一》:“三更開門去,始知子夜變。”唐 崔顥《七夕詞》:“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宋 蘇軾《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宋 陸游《醉落魄》:“三更泠翠沾衣溼,嫋嫋菱歌,催落半川月。”元 山主《臨江仙》:“鼓打三更情悄悄,寂寥庭院悽悽。”清 納蘭性德《採桑子》:“幾竿修竹三更雨,葉葉蕭蕭。分付秋潮,莫誤雙魚到謝橋。”
午夜
半夜。宋 晁端禮《鷓鴣天》:“半天樓展朦朧月,午夜笙歌淡盪風。”宋 葛勝仲《玉樓春》:“木闌干外池光闊。午夜喬林迷岸樾。”唐 戴叔倫《重遊長真寺》:“蒲間千年雨,松門午夜風。”宋 高似孫《緯略·五夜》:“所謂午夜者,為半夜時如日之午也。”清 納蘭性德《南鄉子》:“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
宵分
夜半。《魏書·崔楷傳》:“亮由君之勤恤,臣用劬勞,日昃忘餐,宵分廢寢。”唐 作李涉《長安悶作》:“宵分獨坐到天明,又策羸驂信腳行。”唐 李群玉《中秋越臺看月》:“宵分憑檻望,應合見蓬萊。”唐 張九齡《西江夜行》:“猶有汀洲鶴,宵分乍一鳴。”清 陳裴之《香畹樓憶語》:“年來侍我,學制寒衣縫紉熨貼,宵分不倦。”
宵中
夜半。晉 夏侯湛《周詩》:“夕定晨省,奉朝侍昏,宵中告退,雞鳴在門。”唐 李世民《守歲》:“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宋 釋善珍《和陳宰諸官登羅漢閣看草書經卷韻》:“文佔天上奎星聚,語到宵中斗柄斜。”宋 顧逢《寄四明幹月庭厲二友》:“無言獨倚樓,故人在心頭。幾作宵中夢,多生別後愁。”
夜半
半夜。《左傳·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史記·孟嘗君列傳》:“孟嘗君得出,即馳去,更封傳,變名姓以出關。夜半至函谷關。”南朝 鮑照《擬行路難》:“人生不得長稱意,惆悵徙倚至夜半。”唐 張繼《楓橋夜泊》:“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唐 白居易《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宋 辛棄疾《浪淘沙》:“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誤鳴鐘。”
夜分
夜半。三國 曹植《上責躬詩表》:“晝分而食,夜分而寢。”唐 李白《贈何七判官昌浩》:“有時忽惆悵,匡坐至夜分。”唐 李端《烏棲曲》:“東房少婦婿從軍,每聽烏啼知夜分。”宋 曾鞏《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晝而訪問至於日昃,夕而省覽至於夜分。”宋 白玉蟾《對月》:“鴻歸燕去傷秋老,鶴唳猿啼覺夜分。”清 和邦額《夜譚隨錄·某太守》:“太守獨坐齋中,夜分有叩門環聲。”
夜午
猶午夜。宋 王珪《瓊林苑御筵奉送致政太師潞國文公歸西洛》:“綠野春深花更好,石樓夜午月應寒。”宋 方岳《又和諸公作雪月歌》:“月觀夜午雪觀早,酒興崔嵬詩潦草。”宋 周密《木蘭花慢》:“明月千巖夜午,溯風跨鶴吹笙。”宋 餘觀復《木犀》:“夢魂怳而清,夜午超鴻蒙。”清 陳康祺《郎潛紀聞》:“世稱其教子極嚴,課誦恆至夜午不輟。”
夜中
夜半。《春秋·莊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恆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國語·吳語》:“吳王昏,乃戒令秣馬食士,夜中,乃令服兵擐甲,繫馬舌,出火灶。”韋昭 注:“夜中,夜半也。”三國 阮籍《詠懷》:“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衿。”晉 陶淵明《雜詩》:“風來入房戶,夜中枕蓆冷。”唐 姚合《贈王尊師》:“海岸夜中常見日,仙宮深處卻無山。”唐 劉商《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夜中歸夢來又去,朦朧豈解傳訊息。”
月午
月至午夜。即半夜。唐 李賀《感諷》:“月午樹無影,一山唯白曉。”唐 劉禹錫《送惟良上人》:“燈明香滿室,月午霜凝地。”唐 戴孚《廣異記·蔡四》:“世間月午,即地下齋時。”宋 蘇軾《減字木蘭花》:“春庭月午,搖盪香醪光欲舞。”宋 歐陽澈《小重山》:“紅葉傷心月午樓,襲人風細細,遠煙浮。”明 徐渭《雌木蘭》第一齣:“打磨出苗葉鮮,栽排上綿木杆。抵多少月午梨花,丈八蛇鑽。”
中夕
半夜。晉 劉伶《北芒客舍》:“長笛響中夕,聞此消胸襟。”南朝 江淹《效阮公詩》:“歲暮懷感傷,中夕弄清琴。”唐 白居易《新制布裘》:“中夕忽有念,撫裘起逡廵。”宋 陸游《歲首書事》:“中夕祭餘分餺飥,黎明人起換鍾馗。”宋 曹勳《漫成》:“秋枕厭聞中夕雨,夜窗且對短檠燈。”宋 曹勳《跋仰老小畫二軸》:“只應中夕蕭騷月,相對一庭風露寒。”
中宵
半夜。晉 陸機《贈尚書郎顧彥先》:“迅雷中宵激,驚電光夜舒。”唐 白居易《除夜》:“薄晚支頤坐,中宵枕臂眠。”唐 陸贄《貞元九年大赦制》:“中宵屢興,終食累嘆。”宋 趙長卿《蝶戀花》:“已作吹簫長久計,鴛衾空有中宵淚。”清 龔自珍《懺心》:“經濟文章磨白晝,幽光狂慧復中宵。”清 黃景仁《綺懷》:“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中宿
半夜。《三國志·魏志·華陀傳》:“昕卒頭眩墮車,人扶將還,載歸家,中宿死。”《梁書·韋叡傳》:“魏軍果敗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宋 王炎《阮郎歸》:“那堪中宿酲,回首處,自銷凝。”
中夜
半夜。《書·冏命》:“怵惕惟厲,中夜以興,思免厥愆。”孔傳:“言常悚懼惟危,夜半以起。”三國 曹植《美女行》:“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唐 杜甫《幹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我生何為在窮谷,中夜起坐萬感集。”唐 杜牧《投知己書》:“自十年來,行不益進,業不益修,中夜忖量,自愧於心。”宋 辛棄疾《鵲橋仙》:“小窗風雨,從今便憶,中夜笑談清軟。”宋 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心似亂絲眠不得,江樓中夜咽悲笳。”
子時
半夜。中國的十二時辰以子時為首,以深夜11時到凌晨1時。《新唐書·歷表》:“古歷分日,起於子半。”以子時的中點,即零時點,為一日之始。宋 方回《中秋前夕三首》:“交過子時是明日,攙先半夜賞中秋。”宋 趙蕃《中秋無月呈審知》:“子時過橋來,勞我非赴約。”宋 龐籍《記異》:“冬至子時陽已生,道隨陽長物將萌。”
子夜
夜半子時,半夜。唐 李白《白苧辭》:“郢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吳歌動君心。”唐 韋莊《憶昔》:“昔年曾向五陵遊,子夜歌清月滿樓。”唐 呂溫《奉和張舍人閣中直夜》:“涼生子夜後,月照禁垣深。”宋 陸游《高齋小飲戲作》:“丁年漢使殊方老,子夜吳歌昨夢殘。”明 何景明《待曙樓賦》:“於是子夜既逾,寅曉將發。”清 鈕琇《觚賸·六貞女墓》:“潛以酒相酹,期於子夜潮生盡命。”
半宵
半夜,深夜。唐 寒山《詩三百三首》:“人間八百歲,未抵半宵長。”唐 竇群《晨遊昌師院》:“生期半宵夢,憂緒仍非一。”宋 丘葵《怪事》:“四載干戈多白骨,半宵風雨獨青燈。”宋 釋智遇《偈頌二十四首》:“忍成殘臘半宵夢,儈地寒檠兩歲燈。”明 王微《冬夜渡江》:“波從去雁分斜月,人共棲烏匝半宵。”
丙夜
半夜,三更時分。《顏氏家訓·書證》:“或問: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訓?答曰:漢魏以來,謂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為節。” 宋 魏了翁《鷓鴣天》:“北風滿地塵沙暗,宣室方勞丙夜思。”宋 裘萬頃《癸亥夜夢》:“丙夜清眠正熟時,夢魂飛去拜丹墀。”明 孔貞運《明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誌銘》:“夫人手績以供兩尊人,盡斥奩具以佐公於學。丙夜機杼,軋軋與伊吾聲相和。”
分宵
半夜。南朝 劉孝綽《答湘東王書》:“但瞻言漢廣,邈若天涯,區區一念,分宵九逝。”《舊唐書·高宗紀上》:“言念幽圄,載惻分宵。”唐 皇甫冉《宿淮陰南樓酬常伯能》:“佇立分宵絕來客,煩君步屐忽相求。”唐 馬戴《贈祠部令狐郎中》:“官初執憲稱雄才,省轉為郎雅望催。待制松陰移玉殿,分宵露氣靜天台。”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謁先師》:“乙夜觀書,分宵不寐。”
分夜
半夜。南朝 鍾嶸《詩品·總論》:“至使膏腴子弟,恥文不逮,終朝點綴,分夜呻吟。”《北史·柳彧傳》:“一日之內,酬答百司,至乃日旰忘食,分夜未寢,動以文簿,憂勞聖躬。”宋 黃庭堅《春雪呈張仲謀》:“剩與月明分夜砌,即成春溜滴晴簷。”宋 黎獻《挽趙秋曉》:“燈曾分夜讀,歌忍相晨舂。”
景夜
半夜。丙夜,夜三更時。《陳書·後主紀》:“申旦凝慮,景夜損懷。”景,一本作“丙”。
三鼓
半夜。夜三更。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 漢 魏 以來,謂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為節。”宋 陳宓《中秋前偶題》:“清負不覺傳三鼓,又恐冰輪碾女城。”宋 陸游《有年》:“傳聞夜市連三鼓,卻恨龐公不入城。”宋 廖剛《阮郎歸》:“月橋風檻水邊居,畫樓三鼓初。”《紅樓夢》第一回:“那天已交三鼓,二人方散。”清 昭連《嘯亭雜錄·馬僧》:“未三鼓,公起視,自飼馬。”
三更
指夜間十一時至一時。《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二·子夜變歌一》:“三更開門去,始知子夜變。”唐 崔顥《七夕詞》:“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宋 蘇軾《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宋 陸游《醉落魄》:“三更泠翠沾衣溼,嫋嫋菱歌,催落半川月。”元 山主《臨江仙》:“鼓打三更情悄悄,寂寥庭院悽悽。”清 納蘭性德《採桑子》:“幾竿修竹三更雨,葉葉蕭蕭。分付秋潮,莫誤雙魚到謝橋。”
午夜
半夜。宋 晁端禮《鷓鴣天》:“半天樓展朦朧月,午夜笙歌淡盪風。”宋 葛勝仲《玉樓春》:“木闌干外池光闊。午夜喬林迷岸樾。”唐 戴叔倫《重遊長真寺》:“蒲間千年雨,松門午夜風。”宋 高似孫《緯略·五夜》:“所謂午夜者,為半夜時如日之午也。”清 納蘭性德《南鄉子》:“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
宵分
夜半。《魏書·崔楷傳》:“亮由君之勤恤,臣用劬勞,日昃忘餐,宵分廢寢。”唐 作李涉《長安悶作》:“宵分獨坐到天明,又策羸驂信腳行。”唐 李群玉《中秋越臺看月》:“宵分憑檻望,應合見蓬萊。”唐 張九齡《西江夜行》:“猶有汀洲鶴,宵分乍一鳴。”清 陳裴之《香畹樓憶語》:“年來侍我,學制寒衣縫紉熨貼,宵分不倦。”
宵中
夜半。晉 夏侯湛《周詩》:“夕定晨省,奉朝侍昏,宵中告退,雞鳴在門。”唐 李世民《守歲》:“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宋 釋善珍《和陳宰諸官登羅漢閣看草書經卷韻》:“文佔天上奎星聚,語到宵中斗柄斜。”宋 顧逢《寄四明幹月庭厲二友》:“無言獨倚樓,故人在心頭。幾作宵中夢,多生別後愁。”
夜半
半夜。《左傳·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史記·孟嘗君列傳》:“孟嘗君得出,即馳去,更封傳,變名姓以出關。夜半至函谷關。”南朝 鮑照《擬行路難》:“人生不得長稱意,惆悵徙倚至夜半。”唐 張繼《楓橋夜泊》:“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唐 白居易《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宋 辛棄疾《浪淘沙》:“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誤鳴鐘。”
夜分
夜半。三國 曹植《上責躬詩表》:“晝分而食,夜分而寢。”唐 李白《贈何七判官昌浩》:“有時忽惆悵,匡坐至夜分。”唐 李端《烏棲曲》:“東房少婦婿從軍,每聽烏啼知夜分。”宋 曾鞏《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晝而訪問至於日昃,夕而省覽至於夜分。”宋 白玉蟾《對月》:“鴻歸燕去傷秋老,鶴唳猿啼覺夜分。”清 和邦額《夜譚隨錄·某太守》:“太守獨坐齋中,夜分有叩門環聲。”
夜午
猶午夜。宋 王珪《瓊林苑御筵奉送致政太師潞國文公歸西洛》:“綠野春深花更好,石樓夜午月應寒。”宋 方岳《又和諸公作雪月歌》:“月觀夜午雪觀早,酒興崔嵬詩潦草。”宋 周密《木蘭花慢》:“明月千巖夜午,溯風跨鶴吹笙。”宋 餘觀復《木犀》:“夢魂怳而清,夜午超鴻蒙。”清 陳康祺《郎潛紀聞》:“世稱其教子極嚴,課誦恆至夜午不輟。”
夜中
夜半。《春秋·莊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恆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國語·吳語》:“吳王昏,乃戒令秣馬食士,夜中,乃令服兵擐甲,繫馬舌,出火灶。”韋昭 注:“夜中,夜半也。”三國 阮籍《詠懷》:“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衿。”晉 陶淵明《雜詩》:“風來入房戶,夜中枕蓆冷。”唐 姚合《贈王尊師》:“海岸夜中常見日,仙宮深處卻無山。”唐 劉商《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夜中歸夢來又去,朦朧豈解傳訊息。”
月午
月至午夜。即半夜。唐 李賀《感諷》:“月午樹無影,一山唯白曉。”唐 劉禹錫《送惟良上人》:“燈明香滿室,月午霜凝地。”唐 戴孚《廣異記·蔡四》:“世間月午,即地下齋時。”宋 蘇軾《減字木蘭花》:“春庭月午,搖盪香醪光欲舞。”宋 歐陽澈《小重山》:“紅葉傷心月午樓,襲人風細細,遠煙浮。”明 徐渭《雌木蘭》第一齣:“打磨出苗葉鮮,栽排上綿木杆。抵多少月午梨花,丈八蛇鑽。”
中夕
半夜。晉 劉伶《北芒客舍》:“長笛響中夕,聞此消胸襟。”南朝 江淹《效阮公詩》:“歲暮懷感傷,中夕弄清琴。”唐 白居易《新制布裘》:“中夕忽有念,撫裘起逡廵。”宋 陸游《歲首書事》:“中夕祭餘分餺飥,黎明人起換鍾馗。”宋 曹勳《漫成》:“秋枕厭聞中夕雨,夜窗且對短檠燈。”宋 曹勳《跋仰老小畫二軸》:“只應中夕蕭騷月,相對一庭風露寒。”
中宵
半夜。晉 陸機《贈尚書郎顧彥先》:“迅雷中宵激,驚電光夜舒。”唐 白居易《除夜》:“薄晚支頤坐,中宵枕臂眠。”唐 陸贄《貞元九年大赦制》:“中宵屢興,終食累嘆。”宋 趙長卿《蝶戀花》:“已作吹簫長久計,鴛衾空有中宵淚。”清 龔自珍《懺心》:“經濟文章磨白晝,幽光狂慧復中宵。”清 黃景仁《綺懷》:“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中宿
半夜。《三國志·魏志·華陀傳》:“昕卒頭眩墮車,人扶將還,載歸家,中宿死。”《梁書·韋叡傳》:“魏軍果敗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宋 王炎《阮郎歸》:“那堪中宿酲,回首處,自銷凝。”
中夜
半夜。《書·冏命》:“怵惕惟厲,中夜以興,思免厥愆。”孔傳:“言常悚懼惟危,夜半以起。”三國 曹植《美女行》:“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唐 杜甫《幹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我生何為在窮谷,中夜起坐萬感集。”唐 杜牧《投知己書》:“自十年來,行不益進,業不益修,中夜忖量,自愧於心。”宋 辛棄疾《鵲橋仙》:“小窗風雨,從今便憶,中夜笑談清軟。”宋 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心似亂絲眠不得,江樓中夜咽悲笳。”
子時
半夜。中國的十二時辰以子時為首,以深夜11時到凌晨1時。《新唐書·歷表》:“古歷分日,起於子半。”以子時的中點,即零時點,為一日之始。宋 方回《中秋前夕三首》:“交過子時是明日,攙先半夜賞中秋。”宋 趙蕃《中秋無月呈審知》:“子時過橋來,勞我非赴約。”宋 龐籍《記異》:“冬至子時陽已生,道隨陽長物將萌。”
子夜
夜半子時,半夜。唐 李白《白苧辭》:“郢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吳歌動君心。”唐 韋莊《憶昔》:“昔年曾向五陵遊,子夜歌清月滿樓。”唐 呂溫《奉和張舍人閣中直夜》:“涼生子夜後,月照禁垣深。”宋 陸游《高齋小飲戲作》:“丁年漢使殊方老,子夜吳歌昨夢殘。”明 何景明《待曙樓賦》:“於是子夜既逾,寅曉將發。”清 鈕琇《觚賸·六貞女墓》:“潛以酒相酹,期於子夜潮生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