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東海居士123

    問得好!修道之法無非∶佛家坐禪,道家修真和西方冥想,禪宗也就是冥想之法,思到無路處而通透,峰迴路轉如死而後生。

  • 2 # 洪權心理

    禪修,真正的禪,來自兩個方面。1.達摩禪。尋本心為主。不汝還者,非你而誰。2.佛陀禪。禪者,若諸菩薩唯滅諸幻,不取作用,獨斷煩惱,煩惱斷盡,便證實相,此菩薩者,名單修禪那。這句與念起既覺,覺既無結合。 具體的方法,一,靜坐,以靜入定。由靜而培養清醒的頭腦。二,觀察。觀察起心動念,非我而不理會。從而兩個結合後,觀誰在觀?覺是哪裡發出來的?參話頭,就是盯住一個目標,是不是發出地?太多人自說自話,這些都是實際功夫。不做不得。不作不死。

  • 3 # 閱看城

    先說一個公案,

    此公案非通常說的案件,而是提起一個話題,用佛門的話就是“話頭”。

    比如我們說:“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再比如:“唸佛的是誰?”

    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會想一想,然後覺得似乎不是能說的清楚,就搖頭不說了。

    其實,在佛門之中,要回答出這樣的一個問題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一般是有方法的。

    遇到這樣鐵疙瘩難解的問題,我們都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想知道答案究竟是什麼,這就是疑。

    在這個疑問的驅使下,自己又審視了一下這個問題,看一看有沒有什麼能解的方法,這就是照。

    在內心思索這個問題,發現窮盡思維也不可得,這叫“掃”。

    掃也不可得,那就繼續掃下去,這叫追。

    跟著一路追下去,發現依然不可得,那就再掃,再追。

    不斷的掃,不斷的追下去,感覺自己已經到了心路的盡頭,懸崖的邊上,繼續往下追,往下掃的路已經到了盡頭。

    這個時候,內心是非常痛苦的,前方已經無路可走。

    將內心的執著、投機、統統掃蕩乾淨。

    看似到了懸崖,卻又進了一步。

    內心的智慧,需要我們的生命大死一番才能悟到。

    君不見濟公和尚,大癲和尚,時常瘋瘋傻傻,自言自語,那就是他們在掃內心的念頭,把一個念頭掃過的心情自然是歡喜的,也是尋常人不懂的。

    從以上我們也知道佛家的參話頭有這麼一個過程:“提、疑、照、掃、追。”

    整個過程像一把刀子一樣,幫人斬斷妄想、斷了執著,令人無處措足,最後解脫現在。

    我們試著參一個公案:

    “唸佛的人是誰?”

    很多人都會說當然是我了!是我在唸佛。

    那你又是誰?這個身體是你的,還是這個腦子是你的?

    如果你說當然是腦子裡的這個我了。

    那把你身體的手砍下來,應該和你沒什麼關係吧?但你肯定不會同意。

    你又說身體也是你的,但這個時候,俗世中的一樁煩心的事來了,你的心又亂了。

    繼續追問,繼續往下掃。

    或者心和身體都是你的,那千里之外的一個電話就讓你的心又去了別處,是不是說你的心也是在手機上?

    那唸佛的還是你嘛?

    這個問題我們只是試著掃一掃,能掃出最終的內心解答,悟道真諦是每個人的修為所在。

    所以,繼續往下掃吧!

    由此看來,學禪不易,不明白就要掃,掃出來了就是悟。

    時節因緣到了,就能開悟。

  • 4 # 東華禪

    佛教說我們的佛性是清淨的,圓滿的,不需要修的。可是為什麼從古至今各個教派都在修呢?我們究竟修的是什麼?其實修的都是累世遺留下來的惡習啊!就是因為惡習太多了,它在擋道,喧賓奪主了,所以我們在為人處事的時候展現、流露出來的都是惡習、都是我執,而不是靈性的力量,自性的力量根本就沒有使用上,被遺忘了。

    我們請大家到寺廟裡來禪修、來體驗,就是要告訴大家,我們都有圓滿的智慧,與佛相比,一點都不少,彼此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就是佛祖沒有那麼多惡習,沒有我執,所以他就解脫了。宗教裡的教條太多了,條條框框太多了。而佛教的禪宗是圍繞著禪在傳播、在演習,禪才是佛教的核心,而禪是沒有教條,沒有條條框框的。

    禪並非禪宗的專利。佛教有八大宗派,每個宗派都是圍繞著禪在闡述、在演變、在傳播。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理解禪呢?修禪並不是讓我們什麼都不想,而是不讓我們胡思亂想,要專注地想、專一地想,也就是身心合一地想。你人在這裡,心就在這裡。不能人在這裡,心還在想著你的家庭、公司、孩子、先生等等。

    當你形成了身心合一的慣性時,你到任何地方都是身心合一的狀態。當第一步你達到了身心合一的狀態,你再拿這個一和你所做的事情進行第二次合一。比如在平時的工作中你們養成了身心合一的習慣,當今天來到寺廟裡修行,你們很快就能與修行合一。如果平時你們的身心沒有合一,沒有和你們的工作合一,當你們來到寺廟裡禪修時,也無法與修行合一。

    如果你做任何事情都容易忘我、無我,容易一根筋,那麼你到佛門裡來修道也是一根筋,也容易入道。如果平時你工作就無法達到身心合一,無法形成一根筋,你到佛門裡來修道也無法達到身心合一,形成一根筋。其實所謂的身心合一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合一,當它們合一時,再和你手頭所做的工作合一——這就是修行的原理。如果你的眼耳鼻舌身意不能合一,也就無法和你的工作進行第二次合一。如果你平時處處都能合一,明天你來打坐也一樣能合一。只有達到了時時處處都能合一,當需要你分散的時候,需要你有化身的時候,你才能由一變成二、變成十、變成一百。你不能把萬變成千、千變成百,百變成十,十變成一,你也沒辦法把一變成十,十變成百,百變成千,千變成萬。這個形象圖,你們是否能在心中勾畫出來?

    修行的道理就是把萬變成一,再把一變成萬,而前提是先把萬變成一,它的順序是先收後散。佛教有一句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中,只要降伏了其中一根,其餘五根就會圓融圓通。比如你能管住你的眼睛,就能管住你的耳朵;你能管住你的耳朵,就能管住你的鼻子……

  • 5 # 大梁遊記

    首先,禪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禪’是一種思想,是一種動力。可以引導我們如何善待大腦,善用大腦和開發大腦。

    “瑜伽的最高層次是冥想,而禪宗,是在冥想的基礎之下,加上實證的智慧,也就是使大腦引爆激情,頓開智慧。”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能達到頓悟,於瞬間突破大腦內在封閉的習慣性思維,頓開大腦本自具足的智慧。 比如參話頭、集中禪修等方式,可以讓你觀照到自己。

    但是,個人覺得,禪也極易走向“狂禪”的誤區,走入二度執著。因為人性都是“貪法懶修”的,或者以為聽懂了或者開悟過了就得了,其實聽懂了只是認知層面;即便開悟過也還會滑落……,要有平常心。

    所以,最重要還是要落地,不能偷渡,更不能拿這個欺負人,要回到自己赤裸的生活中去實證。因為多少聰明人讀經論道,甚至開悟心,迴避掉的正是這一步,你畢竟還是一個人,帶有習氣的平常人嘛!沒有大師,也沒有高人。

    而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建立起來的實踐性的生命成長心得,那才是你自己的,別人拿不走。

    大家覺得呢?

  • 6 # 努力散發愛與光明呀

    當代佛教內憂外患,分崩離析,只剩下表象的禪宗、密宗、淨土宗,禪宗早已流於空談,密宗則是荒誕不經,淨土宗更是彌天大謊。卻有很多道場打著禪淨密三修的名義,誆騙無知的學佛人。佛教界巧立名目、荒腔走板的”天方夜譚”不勝列舉,對於這一類《皇帝的新衣》式的謊言,我願以赤子之心告訴大家真相。

    我很早就會看話頭、參話頭,一念相應而悟道,襌宗的德山棒、臨濟喝、雲門餅、趙州茶…禪師們在演什麼把戲,我一清二楚。雖然很多人一輩子盼望能參禪悟道,但這種悟道根本抵不住生死業力。大家知道這些禪師死後在哪裡嗎?我明白告訴大家,這些禪師每一位都留在地球上,包括六祖在內,這種悟道要他何用?

    放眼當今佛教界,找不出一位真實悟道而又具有公信力的禪師,佛教界各自為政,如一盤散沙,尤其中國佛教會,群龍無首,佛教前途令人堪憂。

    我相當欽佩現代禪李元松老師的勇氣,他在臨終前坦誠告知「過去的功夫使用不上」。李元松是佛教界著名居士,致力於禪修,每日禪坐八小時以上,是一位相當用功的佛教修行者,創立現代禪(一個高水平的佛教修行團體),創立中國佛教論壇。

    千古艱難唯一死,2003年,李元松老師罹患癌症,碰到如此重大的疾病,任何佛法知見都派不上用途,李元松老師在臨終之時,根據自身體驗,以摯誠的態度表白「過去的功夫使用不上」。李天命先生提及,歐陽竟無先生在臨終時也說過類似的話。兩位佛門人物臨終前皆如此說,警鐘長鳴,佛教修行者,你們臨終前要如何自處?

    遺憾的是,李元松老師在重病之際,卻無路可走,二十幾年的修行竟然找不到出路,最後只能用唸佛法門安慰自己,「唯有『南無阿彌陀佛』是我生命中的依靠」,可惜唸佛法門毫無用處,既沒有阿彌陀佛來接引,也沒有西方極樂世界可以往生,可憐的李元松老師!每一位佛教徒未來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到那時才會相信我所說的一切都是實話,只可惜悔之晚矣。

    以下是現代禪導師李元松向佛教界公開懺悔的一則啟事:

    ========================================

    〔現代禪創辦人李元松向佛教界公開懺悔啟事〕

    凡夫我由於生了一場病,九月下旬方覺過去的功夫使用不上,從而生起疑情:過去所謂的「悟道」應只是自己的增上慢。我為往昔創立的現代禪在部分知見上不純正之一事深感慚愧,特向諸佛菩薩、護法龍天、十方善知識、善男子、善女人至誠懺悔。

    我今至心發願往生彌陀淨土,唯有「南無阿彌陀佛」是我生命中的依靠。

    南無阿彌陀佛

    李元松 頓首

    二○○三年十月十六日

    =====================================

    李元松已於2003年12月10日下午,在眾弟子唸佛聲中逝世,世壽只不過是四十七歲,可謂英年早逝。

    古德雲:「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臨到我!」

    餘示此啟事之意,並非批評死者,因為往者已矣,而是希望大家引為借鏡,反思一下自己的修證是否落實!

    餘看完此文,有如下的感慨和反省:

    在平時,自己所修證的程度也許有時還覺得有些許受用,但當遇上惡緣逆境時(譬如厲害的疾病),功夫還用得上嗎?

    古德說:「靜中工夫十分,動中才有一分;動中工夫十分,睡夢中只有一分;睡夢中有十分,八苦交煎,生死臨頭,又只有一分。」

    若不把功夫在平時用好,達到定慧等持,道力具足之地,當面對真正的生死大事時,那裡能夠當家作主,來去自在?

    李元松臨終所作的懺悔,值得各位深思。

    無論飽讀多少經書,無論擁有多少信眾,無論是否著作等身,無論建立多少功績……

    當生命走向尾聲時,往往才發現,這些都不能幫助自己自在的了脫生死,到此才感受到自己的無助和困窘……

    現今的佛子不重行持解脫,卻喜度人利他,行菩薩道。古人說:“若不說法度眾生,始終不能報佛恩。”可是“法師說法度眾生,忘卻自己生死事。”不是嗎?當我們太急於或太熱衷於入俗利生,投入舉辦種種世間活動時,往往便會漸漸模糊了自己行事的動機,會忘卻了我們自己所最需要解決的事情。

    於此不禁又懷念起了廣欽老和尚……

    ……想起廣公一生的行儀,以及臨終時的灑脫無礙。

    還有一點請各位反思的,且看李某生前滿腹經論,學問淵博,深入禪定,辯才無礙,自誇開悟證果亦易事而已,惟其病重時,自知道力不逮,便轉以淨土為歸果,於此,聰明的各位都可省悟到一些道理來吧,不用餘明言了。

    空谷閒雲合十

    空谷閒雲居士這段話振聾發聵,值得佛教徒好好思考。只是我要重申一句,沒有西方極樂世界,淨土法門純粹是心理安慰劑,臨終前,佛教徒才知道被騙,而且被騙得很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知道電容是否漏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