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58405853872

    書名:《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作者:邶笪鍾編寫  主要內容:  中國古代寓言有著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是一個極為豐富的文學寶庫,其中不少的著名篇章家喻戶曉,併成為人們喜用的成語,譬如“揠苗助長”、“黔驢技窮”、“葉公好龍”、“一葉障目”、“螳螂捕蟬”等等。  中國古代寓言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幾個發展高潮,戰國時期、唐宋時期、明清時期;而以寓言本身特點的發展來說,則可以大致劃為哲理寓言、諷刺寓言、詼諧寓言三個階段;如果統而觀之,戰國時期的寓言多重於哲理,唐宋時期的寓言多重於諷刺,而明清時期的寓言重於詼諧。  當然,這樣的劃分只是就各個發展時期的總體特徵而言,並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  賞析:  寓言是一種用假託的故事來說明某個道理的文學作品,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寓言是在一般譬喻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譬,就是打比方,但寓言不同於一般的譬喻,它的主題有明顯的寄寓性,這構成寓言最基本的特徵。它總是以此喻彼,以淺喻深,以近喻遠,以小喻大。總之,就是把深刻的道理寄寓於淺顯簡單的故事之中。比如人們熟知的《自相矛盾》的故事,一個賣矛和盾的人,誇自己的矛尖利無比,沒有刺不破的盾,又奪自己的盾堅固無比,任何矛都體想刺芽,結果鬧出了笑話。透過這個簡單的故事,告訴人們這樣一個道理:任何事物都是有侷限性的,一定要事實求是,絕不能奪大其辭。    寓言一般形式短小,語言精煉,雖有故事性,但不追求情節的曲折複雜,也不追求人物的刻畫,因為寓言就是為了說明道理的,只要透過故事,讓人們明白了某一道理,就達到了它的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詩句讀來只能哀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