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625690091287

    一、取而代之

    秦始皇巡遊,項羽看到後說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也。”(《史記項羽本紀》)項羽說這話的時候,被他的叔父項梁一把捂住嘴,要知道,這話要是被別人聽到舉報了,那可是要被殺頭滅族的。

    二、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三戶亡秦

    本句同樣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意思是楚國即使只剩下三個家族,也能滅掉秦國。但如果你認為這只是一種信念,那就錯了,成事光有信念是遠遠不夠的,野心還必須和才氣匹配,否則就是“吹牛皮”。

    楚國也是出人才的地方——“惟楚有才,於斯為盛”絕對不是隨便說說的,幫助吳國滅了楚國的伍子胥,幫助越國滅了吳國的文種,如果楚懷王堅持信任屈原,他也不至被騙到秦國監禁至死,……

    事實上,滅亡秦國的,確實就是楚國的項羽和劉邦

    三、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作壁上觀、膝行而前

    這幾個成語,出自項羽的成名戰——鉅鹿之戰。項羽率五萬楚軍,過了河之後,把鍋打碎、把船鑿沉,不留退路,一舉大敗章邯四十萬秦軍。而此時,救趙的諸侯軍在幹嘛呢?對,他們在“坐壁上觀”。鉅鹿之戰後,那些諸侯軍將領都嚇得在地上爬著來見項羽(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四、鴻門宴、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不足與謀

    這幾個成語大家都比較熟悉,出自《史記項羽本紀》裡鴻門宴一段。“鴻門宴”現在即指不懷好意的宴席。鴻門宴這段是太史公的得意之作,是入選中學課本的。其中“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都是大家很熟悉的多字成語,而“不足與謀”原句為“豎子不足與謀”,出自亞父范增之口。

    項羽鴻門宴上放走劉邦,為日後楚漢之爭並最終身敗自刎埋下了禍根。

    五、錦衣夜行(衣錦還鄉)、沐猴而冠

    項羽攻佔了咸陽之後,有人勸他定都咸陽,他說了一句:富貴不歸故鄉,如錦衣夜行,誰知之者?果斷回鄉。勸說他的人也來一句名言: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羽聽到後,立馬把那人煮了。

    六、垓下之圍、四面楚歌、霸王別姬、自刎烏江

    這幾個成語,準確地表達出項羽的英雄末路。到這為止,項羽的故事就應該終結了。

    七、力拔山兮(力可拔山、力能扛鼎、拔山扛鼎、霸王舉鼎)、王不過項

    以上幾個成語,說明項羽力氣之大,以後形容誰的力氣大,便用這幾個詞。其中王不過項這個詞,更是說明世間王者千千萬,項羽才是王者中的王者。可以說,項羽顛覆了我們對“成王敗寇”一詞的認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99年正月那天上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