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絕世風華358

    這個問題要分情況來說,我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首先自己對自己的定位如果是想以讀研為跳板參加工作的話,名校確實有更好的資源和底蘊,在找工作的的時候名校確實也能提供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這只是相對於一般的學校而言,但是相比於好點的研究所,名校不見得好多少,在研究所可以提前接觸專案和企業,積累更多的經驗,這對於想工作的人來說確實是不錯的機會。

    如果是想進行科學研究,名校確實是有更好的資源和條件。容易做出更好的成績,其實在一些條件不錯的研究所也是非常不錯的,好的研究所甚至比985高校條件都要好,所以好的研究所比一般的高校更容易做出成績。

    總而言之高校光環比較不錯,能夠在以後找工作的時候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這確實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對於想到高校做教授的人來說,這個很重要。不過科學院研究所最近也得到高校的青睞。

  • 2 # 下馬坊挖土工

    這個問題,其實蠻廢話的,很簡單的資料,考研報名超過百分之80的人報了中國前100的學校,但是有研究生招生資格的學校可是400+,難道人家是傻子?擠破頭也要去名校總是有原因的

  • 3 # DS二當家

    第一次考研去,報了華南理工大學,初試前10名,一共錄取40人左右。之前已經瞭解部分985高校會排斥非重點院校的學生,但內心還是不願意相信,還是抱有很大的希望,複試的時候老師只問了我本科哪裡的,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出來的時候心已經涼了。

    後來有去考博,導師推薦去了中南大學,但是自己還報了南京大學,畢竟還是有個名校夢。哪裡曉得,面試的時候老師同樣問了我本科院校是哪裡,筆試成績第一名又有什麼用呢?還不是鎩羽而歸……

    等到博士畢業,面試了好幾家高校,稍微好點的高校都要查“三代”,本科、碩士、博士都會去了解,有的甚至明文規定本科必須為211高校。

    其實,一路走來,內心都還是抱有希望的,但現實不得不讓你相信,高考的確是很重要,一考定終身的說法不是沒有道理的。所以,去考研活著工作,心態一定要好,得學會接受現實。最後,祝你成功。

  • 4 # Andi學姐

    考研如何選擇學校呢?你為什麼考研呢?

    不是想學到更多的知識或者為了更好的就業。

    之前看到一個問題,為什麼張雪峰老師不去名校宣講?回答是考研肯定要往高的地方走,名校的學生考研在本校就可以,985學校的同學考研?還能去哪裡,還去985嗎?名校的同學獲取資訊的渠道有很多,而有些二本三本的都不知道考研的報名流程。所以張雪峰老師多在二本三本學校宣講。

    想考名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

    名校情結

    很多二本三本或者大專的學生,很遺憾自己沒有真正上一個“大學”,所以我們在報考學校時,對知名高等院校抱有的一種帶有強烈偏愛的主觀意願和報考傾向。而這些名校,從這些年的情況來看,報考人數眾多,競爭也非常激烈。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有收穫。

    更好的就業

    現在很多用人單位,只要985、211工程大學畢業的,一些不起眼的普通院校連面試的資格都沒有,即使能力再強,可能也會因為學校的問題拿不到面試資格。所以很多人考研考名校是為了可以選擇更好的工作。

    彌補高考遺憾

    也許我們在高考的時候,有特別想考的學校,但是因為成績不理想沒考上,然後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復讀(我一高考完因為身體原因就去住院了所以沒有去復讀)現在在普通二本學校就讀,深深的體驗到了普通學校與名校的差距,決定考研。

    高考是一群人的奮鬥,考研是一個人的奮鬥,需要極強的自律,我們能看到網上很多三跨考取985、211大學的經驗帖,從普通學校逆襲的例子很多。

    我的目標是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MJC05新媒體採編實務,有沒有研友呀~考研路加油!

  • 5 # 這有點生活範

    關於畢業後是出國留學、還是讀研、或是就業,我們導師一直跟我們說的一句話就是:要往高處走,能往985就往985靠攏,最不濟你也要考到跟現在水平差不多的學校,但千萬千萬不能去比現在更低一個水準的。

    為什麼學校重要呢?其實,重要的不只是學校本身,更重要的是這個平臺它背後所帶來的影響力,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嘛!

    之前在一個線上家教平臺看到招聘學生兼職的資訊,它的門檻必須是211、985以後院校,這些院校的學生每個小時的時薪大概在60左右。而這個平臺為了吸引清華北大的學生加入,給他們開的時薪是100/小時。

    看到了吧,這就是平臺所帶來的影響力。為什麼它要把211、985設定為它的准入門檻,為什麼它要單獨給清華北大的學生時薪開到100/小時。難道其他的院校的同學就比他們差很多嗎?

    恰恰相反,普通院校的學生能力卓越的大有人在,同樣,名校的學生平平凡凡的也不少。但就是平臺,所賦予了他們不一樣的起點。

    然而,在現實社會中,除了名校,這一類的社會潛規則大有存在。記得看過一個求職的節目,一個奶爸和一個奶媽共同應聘一個學前教育的工作,當我們大部分人都覺得會選奶媽時,很出人意外的,奶爸入選。

    原因是奶爸在帶小孩的這兩年,出版了一本教育孩子的書,雖然奶媽通常給人更有耐心、更懂得照顧孩子的印象,但這些因素,在奶爸亮出出版了一本書後,輸得一敗塗迪!

    看這就是出版了一本書所帶來的效應。

    同樣,比如你在招聘一個英語口語老師時,有過出國留學經驗的比考過託福雅思的更容易得到工作,有託福雅思證的比沒有證的應聘率更高。

    這就是區別,這就是一個證、一個平臺所賦予你的資源以及影響力。

    你能考上這個學校,能考上這個證等,在某種程度上能證明你的能力,就算你的能力較這個學校同學的能力更低一籌,那又如何?就算你在這個學校不怎麼出類拔萃,但也不會太差吧!

    畢竟,這個平臺背後的影響力、專業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現在,你還在問到底考上名校重不重要了麼?

  • 6 # 考研大事記

    方向要比努力重要。

    不一定非要報名校的,名校固然好,但是正因為這些學校的“光環”太多,導致很多人都去報考,但在追求名校夢的時候,不可能每一個都能被錄取,往往越好的學校其淘汰率越高。

    注意,我說的是淘汰率,不是報錄比。

    根據教育部資料統計,全國考研的平均報錄比已經超過3:1,也就是至少每三個人中才能錄取一個。名校的報錄比往往在10:1以上,而一些不公佈報錄比的名校,真相更為驚人,能達到20:1,甚至30:1。拿2019年武大新聞與傳播專業專碩研究生舉例,其複試淘汰率就達到將近3:1,遠超平時複試淘汰率的1.2:1,而初試的報錄比官方並未公佈。但是從複試的情況來看,可知初試的慘烈程度。

    但同時, 也存在一些名校可能報錄比並不是很高,比如北大。但是你敢說其淘汰率不高嗎?其實在報名的時候就已經淘汰了一大批了。試問來自普通本科甚至二三本的同學,敢去報考北大嗎?至少我作為本科211的學生,當初是不敢報考清北。

    所以,像清北這種頂級名校,早在報名的時候就已經淘汰了一大批,但凡經過深思熟慮後敢報考的,絕不是一般人。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告訴你——考研絕非一定要報考名校,而是要量力而行。

    在考研面前,沒必要故作低調、更不要裝高調,你必須要正視自己的實力,根據自己的水平來報考合適的學校。也許你看到過一些“三本逆襲985”、“普本三跨成功上岸”等等類似經驗貼,但是我要告訴你的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倖存者偏差。

    所謂倖存者偏差,就是隻看到了事情的結果,而沒注意到事情的過程。那麼在考研當中,就是你只看到了這個人逆襲成功、醜小鴨變白天鵝的結果,那麼他為之付出的努力你能想得到嗎?以及能夠成功逆襲的你覺得是個例還是大多數?無數向他一樣的人,也想在考研中逆襲,但是最終結果就是折戟失敗!你看到的只是最終活下來的一兩個倖存者而已!

    總之,考研是一個自我進化、自我成長的過程,甚至經過它能夠實現蛻變。但是,不一定非要打腫臉充胖子,認清自己,量力而行。

    “方向要比努力更重要”,只要確定了合適的目標,正確的方向,才能增加你成功的機率,這樣你努力也更容易上岸。如果你本來的方向就錯誤,隨隨便便去挑戰名校的高峰,最終即便你努力了,也很有可能會落得失敗的下場。

  • 7 # 中國教育之家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其實無論是高考還是考研,誰都想努力考重點大學或者一流名校,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社會本來就是優勝劣汰,從中考到高考可以說是兩輪的淘汰,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如願的考上重點高中,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如願的考上名牌大學,在中國這個社會,學歷是工作的敲門磚,就拿近期的華為時間來說,有人注意到海思發的招聘英雄帖,對於學歷的要求在博士生畢業,可見學歷的重要性,這也是大勢所趨,國家的發展對於人才的需求自然越來越高。

    考研必須上名校,這個觀點有點絕對,但是考研爭取考名校還差不多,不過要搞清楚考研與高考的區別在哪裡,高考不用先確定大學,高考的首要目標是考個好成績,因為好成績才是你填報志願的前提,也是你掌握選擇大學的主動權,考好的是你選大學,考的不好的是大學選你,無論你是重點高中還是普通高中,只要你成績的考得好就可以上好大學,而考研則不一樣,因為考研是先決定你的目標院校,這個目標要根據自己的實力去評估,報的過高的話,考研失敗很有可能,報的一般的話,很多人又不甘心,這也是很尷尬的地方,而且考研人數的增加、重點大學保研比例的上升都增加了考研的難度。

    所以說:考研考名校是有條件的,並不是說普通大學的學生沒有考名校的權利,這主要看你大學本科四年的努力,既然高考已經跟別人拉開了差距,就應該在大學本科四年努力去縮小這個差距,不然的話只會越拉越大,大學的好壞不只決定學歷的高低,其實在很多方面都有影響,大學的學風、資源、平臺等都不一樣,考研其實就是為了提升自己,但是考研的目標取決於你自己的實力,不要一味的給自己的定過高的目標,因為不切實際也是枉然,考名校沒錯,但是也要看自己的實力。

    名校一般指“985”工程大學,全國也只有三十九所一流名校,而且名校每年的保研比例也很高,而每年考研的人數也在上升,這兩大因素註定了考研難度的增大,2019年各大名校的錄取分數線都有所提升,可見考研想考名校的競爭壓力自然很大,考研想考名校是沒有錯的,但是不要好高騖遠,主要還是看你自己的實力,不是嗎?

  • 8 # IT人劉俊明

    作為一名研究生導師,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研究生教育對於高校(科研院所)具有較高的要求,因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標是為了培養創新型人才,教育資源整合能力越強的培養單位,在研究生培養的質量上就會更有保障,所以考研要儘量選擇資源整合能力更強的名校。當然,對於很多同學來說,考研並不是目的,目的是讀研,所以即使是普通高校,也能夠培養出具備創新能力的研究生人才。

    在考研目標學校的選擇上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選擇,重點的考慮因素包括學校整體能力、學科能力、行業能力,另外地域因素也是比較重要的,這對於未來的就業會有較為直接的影響,比如計算機專業選擇一線城市的優勢會相對多一些。

    學校的整體能力是首先要考慮的因素,往往整體能力比較好的重點大學,在學科建設上會有更多的優勢,也能夠整合更多優秀的導師資源和課題資源,一些重點大學往往都有級別比較高的實驗室(國家級、省部級),這些實驗室會為研究生培養奠定一個紮實的基礎。當然,隨著近些年來考研競爭日趨激烈,重點大學的考研競爭往往也比較激烈。

    具備較強學科能力的高校(一流學科)也可以重點考慮,雖然一流學科高校在整體資源上與名校有一定差距,但是在具體學科上也有較強的實力,部分學科往往也是學校重點打造的學科,在資源整合能力上也會比較強。另外,學科能力較強的高校往往會有特定的行業資源,這些行業資源會為學生的就業提供較大的幫助,不少曾經的“部屬高校”在這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最後,目標學校的選擇還應該考慮一下地域問題,儘量選擇未來就業目標城市的高校。

  • 9 # 哏都情報局

    對於很多考研的小夥伴來說考研若不是名校,就會覺得自己參加考研沒有意義,甚至認為還不如不考,不能說這個想法十分正確,但是態度可取,今天我就跟考研黨們詳細說說,考研真的只能考名校嗎?

    考研目的

    考研的目的?有很多同學,在作出考研這個決定的時候,都不是太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參加考研,以至於在考研後期因此放棄了考研。明確考研目標,不僅有助於進行針對性的複習規劃,更能夠在你堅持不下去作為驅動力。當然這個和你是否要考名校也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你考研僅僅是為了拿個研究生文憑,那麼考個好考院校顯然是最佳選擇。如果你考研就是為提升自己,想走學術之路或者就是想上個名校,那就另當別論了。

    考研實力

    這個考研實力主要指的是你的學習能力、學習基礎,若你基礎比較薄弱且難以進入複習狀態,那考名校可能會帶給你巨大的壓力,有的時候,正確認識自己很有必要,明知前路艱險也不改道甚至說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種痴念不適用在考研中。

    考研是場選拔性考試,所以肯定是優勝劣汰,如果面對的對手基礎比自己好、學習的效率也比自己高,還是不要冒險的好。如果自己就是那個實力超群的對手,那你大可不必為自己是不是可以上名校而擔心。

    考研專業

    如果你的考研專業排名靠前的院校是非名校,這個時候呢就需要好好考慮考慮到底是以專業為重還是追求名校的盛名。

    考研次數

    如果你是第一次考研,可以試試衝刺名校,畢竟初生牛犢不怕虎。如果二戰的話建議放下自己的名校情結,有很多人認為自己已經有了一次經驗了,第二次就可以衝刺更高的目標了,其實二戰的學校不能比一戰的名次好,畢竟心態這一關有很多人都無法克服。

    考研一定要考名校嗎?首選985,退而求其次211,普通院校不考慮?這些並不是考研院校選擇的原則,對於院校選擇,最重要地是適合自己,而不是非名校不可!

  • 10 # 中公教育文職人員考試

     很多考研新手都會遇到一個頭疼的問題,那就是如何選擇學校。其實,要選擇學校儘量選擇一個好一點的學校否則,你會後悔。

      我們在考慮擇校問題的時候,可能經常會有這樣的顧慮,是不是報名校的話能考上的可能性比較小,而報普通院校的話更容易考上呢?

      其實結果不然,考研同高考不一樣,不是你分高就一定能上一所好的學校,而且考研這件事可能跟運氣也有很大關係,很多情況下,反而報名校成功的機率會更大一些。這鐘說法可能會讓很多人覺得匪夷所思,接下來為大家一一道來原因所在吧。

      第一, 大部分名校的考研資訊會更透明一些,能夠參考的複習資料也更容易獲得。這些名校辦學的時間會比其他的學校要長一些,你在準備考試時需要的各種資料和考研試題都比較容易找到,而且也更容易得到學長學姐的幫助。

      經歷過考研的人都知道,其實該學校的每個專業每一年的考研題目都大同小異,基本就是這些題型,不太可能會有大的變動,而且有些時候還有可能重複的考查幾年前的題目。

      這也就說明了考研考研試題的重要性,像這種名校他們一定會在官網上上傳每年的考研試題資料,而且在考研試題的答案也比較容易獲得。如果你能夠把這些資料搞到手的話,可能複習起來就會更容易一些。

      第二, 名校招收的人數會相對多一些,設定的專業也會多一些,這樣以來專業之間更容易進行調劑。大家現在報考學校和專業的時候,一定會盡量避開一些錄取人數少的專業,不然你被競爭下去的機率就會更大了。

      但是一般名校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而且名校一般公佈複試名單的時間會早一些,如果你發現自己未進入複試的話,就可以抓緊找可以調劑的學校和專業了,這就是可以做到“先下手為強”了。而不是像一些普通高校,複試名單出的比較慢,等你發現自己沒進複試的時候,想找調劑學校都比較難了。

      而且你報考名校的話,即便是你複試失利了,你也比較容易在學校的其他專業中得到調劑的機會。

      即便這個專業是冷門的也沒關係,因為相同學院中不同專業的師資都是共同“享用”的,你同樣可以得到自己本來報考的專業的老師的照顧。

      考研確實是一件“技術活”,不僅需要你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還得有一定的膽識和勇氣,如果你確實有一個名校夢,而且不確定自己可以報考怎樣的學校的話,名校一定是不二之選。

  • 11 # 絕世風華358

    這個問題要分情況來說,我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首先自己對自己的定位如果是想以讀研為跳板參加工作的話,名校確實有更好的資源和底蘊,在找工作的的時候名校確實也能提供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這只是相對於一般的學校而言,但是相比於好點的研究所,名校不見得好多少,在研究所可以提前接觸專案和企業,積累更多的經驗,這對於想工作的人來說確實是不錯的機會。

    如果是想進行科學研究,名校確實是有更好的資源和條件。容易做出更好的成績,其實在一些條件不錯的研究所也是非常不錯的,好的研究所甚至比985高校條件都要好,所以好的研究所比一般的高校更容易做出成績。

    總而言之高校光環比較不錯,能夠在以後找工作的時候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這確實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對於想到高校做教授的人來說,這個很重要。不過科學院研究所最近也得到高校的青睞。

  • 12 # 下馬坊挖土工

    這個問題,其實蠻廢話的,很簡單的資料,考研報名超過百分之80的人報了中國前100的學校,但是有研究生招生資格的學校可是400+,難道人家是傻子?擠破頭也要去名校總是有原因的

  • 13 # DS二當家

    第一次考研去,報了華南理工大學,初試前10名,一共錄取40人左右。之前已經瞭解部分985高校會排斥非重點院校的學生,但內心還是不願意相信,還是抱有很大的希望,複試的時候老師只問了我本科哪裡的,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出來的時候心已經涼了。

    後來有去考博,導師推薦去了中南大學,但是自己還報了南京大學,畢竟還是有個名校夢。哪裡曉得,面試的時候老師同樣問了我本科院校是哪裡,筆試成績第一名又有什麼用呢?還不是鎩羽而歸……

    等到博士畢業,面試了好幾家高校,稍微好點的高校都要查“三代”,本科、碩士、博士都會去了解,有的甚至明文規定本科必須為211高校。

    其實,一路走來,內心都還是抱有希望的,但現實不得不讓你相信,高考的確是很重要,一考定終身的說法不是沒有道理的。所以,去考研活著工作,心態一定要好,得學會接受現實。最後,祝你成功。

  • 14 # Andi學姐

    考研如何選擇學校呢?你為什麼考研呢?

    不是想學到更多的知識或者為了更好的就業。

    之前看到一個問題,為什麼張雪峰老師不去名校宣講?回答是考研肯定要往高的地方走,名校的學生考研在本校就可以,985學校的同學考研?還能去哪裡,還去985嗎?名校的同學獲取資訊的渠道有很多,而有些二本三本的都不知道考研的報名流程。所以張雪峰老師多在二本三本學校宣講。

    想考名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

    名校情結

    很多二本三本或者大專的學生,很遺憾自己沒有真正上一個“大學”,所以我們在報考學校時,對知名高等院校抱有的一種帶有強烈偏愛的主觀意願和報考傾向。而這些名校,從這些年的情況來看,報考人數眾多,競爭也非常激烈。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有收穫。

    更好的就業

    現在很多用人單位,只要985、211工程大學畢業的,一些不起眼的普通院校連面試的資格都沒有,即使能力再強,可能也會因為學校的問題拿不到面試資格。所以很多人考研考名校是為了可以選擇更好的工作。

    彌補高考遺憾

    也許我們在高考的時候,有特別想考的學校,但是因為成績不理想沒考上,然後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復讀(我一高考完因為身體原因就去住院了所以沒有去復讀)現在在普通二本學校就讀,深深的體驗到了普通學校與名校的差距,決定考研。

    高考是一群人的奮鬥,考研是一個人的奮鬥,需要極強的自律,我們能看到網上很多三跨考取985、211大學的經驗帖,從普通學校逆襲的例子很多。

    我的目標是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MJC05新媒體採編實務,有沒有研友呀~考研路加油!

  • 15 # 這有點生活範

    關於畢業後是出國留學、還是讀研、或是就業,我們導師一直跟我們說的一句話就是:要往高處走,能往985就往985靠攏,最不濟你也要考到跟現在水平差不多的學校,但千萬千萬不能去比現在更低一個水準的。

    為什麼學校重要呢?其實,重要的不只是學校本身,更重要的是這個平臺它背後所帶來的影響力,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嘛!

    之前在一個線上家教平臺看到招聘學生兼職的資訊,它的門檻必須是211、985以後院校,這些院校的學生每個小時的時薪大概在60左右。而這個平臺為了吸引清華北大的學生加入,給他們開的時薪是100/小時。

    看到了吧,這就是平臺所帶來的影響力。為什麼它要把211、985設定為它的准入門檻,為什麼它要單獨給清華北大的學生時薪開到100/小時。難道其他的院校的同學就比他們差很多嗎?

    恰恰相反,普通院校的學生能力卓越的大有人在,同樣,名校的學生平平凡凡的也不少。但就是平臺,所賦予了他們不一樣的起點。

    然而,在現實社會中,除了名校,這一類的社會潛規則大有存在。記得看過一個求職的節目,一個奶爸和一個奶媽共同應聘一個學前教育的工作,當我們大部分人都覺得會選奶媽時,很出人意外的,奶爸入選。

    原因是奶爸在帶小孩的這兩年,出版了一本教育孩子的書,雖然奶媽通常給人更有耐心、更懂得照顧孩子的印象,但這些因素,在奶爸亮出出版了一本書後,輸得一敗塗迪!

    看這就是出版了一本書所帶來的效應。

    同樣,比如你在招聘一個英語口語老師時,有過出國留學經驗的比考過託福雅思的更容易得到工作,有託福雅思證的比沒有證的應聘率更高。

    這就是區別,這就是一個證、一個平臺所賦予你的資源以及影響力。

    你能考上這個學校,能考上這個證等,在某種程度上能證明你的能力,就算你的能力較這個學校同學的能力更低一籌,那又如何?就算你在這個學校不怎麼出類拔萃,但也不會太差吧!

    畢竟,這個平臺背後的影響力、專業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現在,你還在問到底考上名校重不重要了麼?

  • 16 # 考研大事記

    方向要比努力重要。

    不一定非要報名校的,名校固然好,但是正因為這些學校的“光環”太多,導致很多人都去報考,但在追求名校夢的時候,不可能每一個都能被錄取,往往越好的學校其淘汰率越高。

    注意,我說的是淘汰率,不是報錄比。

    根據教育部資料統計,全國考研的平均報錄比已經超過3:1,也就是至少每三個人中才能錄取一個。名校的報錄比往往在10:1以上,而一些不公佈報錄比的名校,真相更為驚人,能達到20:1,甚至30:1。拿2019年武大新聞與傳播專業專碩研究生舉例,其複試淘汰率就達到將近3:1,遠超平時複試淘汰率的1.2:1,而初試的報錄比官方並未公佈。但是從複試的情況來看,可知初試的慘烈程度。

    但同時, 也存在一些名校可能報錄比並不是很高,比如北大。但是你敢說其淘汰率不高嗎?其實在報名的時候就已經淘汰了一大批了。試問來自普通本科甚至二三本的同學,敢去報考北大嗎?至少我作為本科211的學生,當初是不敢報考清北。

    所以,像清北這種頂級名校,早在報名的時候就已經淘汰了一大批,但凡經過深思熟慮後敢報考的,絕不是一般人。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告訴你——考研絕非一定要報考名校,而是要量力而行。

    在考研面前,沒必要故作低調、更不要裝高調,你必須要正視自己的實力,根據自己的水平來報考合適的學校。也許你看到過一些“三本逆襲985”、“普本三跨成功上岸”等等類似經驗貼,但是我要告訴你的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倖存者偏差。

    所謂倖存者偏差,就是隻看到了事情的結果,而沒注意到事情的過程。那麼在考研當中,就是你只看到了這個人逆襲成功、醜小鴨變白天鵝的結果,那麼他為之付出的努力你能想得到嗎?以及能夠成功逆襲的你覺得是個例還是大多數?無數向他一樣的人,也想在考研中逆襲,但是最終結果就是折戟失敗!你看到的只是最終活下來的一兩個倖存者而已!

    總之,考研是一個自我進化、自我成長的過程,甚至經過它能夠實現蛻變。但是,不一定非要打腫臉充胖子,認清自己,量力而行。

    “方向要比努力更重要”,只要確定了合適的目標,正確的方向,才能增加你成功的機率,這樣你努力也更容易上岸。如果你本來的方向就錯誤,隨隨便便去挑戰名校的高峰,最終即便你努力了,也很有可能會落得失敗的下場。

  • 17 # 中國教育之家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其實無論是高考還是考研,誰都想努力考重點大學或者一流名校,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社會本來就是優勝劣汰,從中考到高考可以說是兩輪的淘汰,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如願的考上重點高中,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如願的考上名牌大學,在中國這個社會,學歷是工作的敲門磚,就拿近期的華為時間來說,有人注意到海思發的招聘英雄帖,對於學歷的要求在博士生畢業,可見學歷的重要性,這也是大勢所趨,國家的發展對於人才的需求自然越來越高。

    考研必須上名校,這個觀點有點絕對,但是考研爭取考名校還差不多,不過要搞清楚考研與高考的區別在哪裡,高考不用先確定大學,高考的首要目標是考個好成績,因為好成績才是你填報志願的前提,也是你掌握選擇大學的主動權,考好的是你選大學,考的不好的是大學選你,無論你是重點高中還是普通高中,只要你成績的考得好就可以上好大學,而考研則不一樣,因為考研是先決定你的目標院校,這個目標要根據自己的實力去評估,報的過高的話,考研失敗很有可能,報的一般的話,很多人又不甘心,這也是很尷尬的地方,而且考研人數的增加、重點大學保研比例的上升都增加了考研的難度。

    所以說:考研考名校是有條件的,並不是說普通大學的學生沒有考名校的權利,這主要看你大學本科四年的努力,既然高考已經跟別人拉開了差距,就應該在大學本科四年努力去縮小這個差距,不然的話只會越拉越大,大學的好壞不只決定學歷的高低,其實在很多方面都有影響,大學的學風、資源、平臺等都不一樣,考研其實就是為了提升自己,但是考研的目標取決於你自己的實力,不要一味的給自己的定過高的目標,因為不切實際也是枉然,考名校沒錯,但是也要看自己的實力。

    名校一般指“985”工程大學,全國也只有三十九所一流名校,而且名校每年的保研比例也很高,而每年考研的人數也在上升,這兩大因素註定了考研難度的增大,2019年各大名校的錄取分數線都有所提升,可見考研想考名校的競爭壓力自然很大,考研想考名校是沒有錯的,但是不要好高騖遠,主要還是看你自己的實力,不是嗎?

  • 18 # IT人劉俊明

    作為一名研究生導師,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研究生教育對於高校(科研院所)具有較高的要求,因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標是為了培養創新型人才,教育資源整合能力越強的培養單位,在研究生培養的質量上就會更有保障,所以考研要儘量選擇資源整合能力更強的名校。當然,對於很多同學來說,考研並不是目的,目的是讀研,所以即使是普通高校,也能夠培養出具備創新能力的研究生人才。

    在考研目標學校的選擇上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選擇,重點的考慮因素包括學校整體能力、學科能力、行業能力,另外地域因素也是比較重要的,這對於未來的就業會有較為直接的影響,比如計算機專業選擇一線城市的優勢會相對多一些。

    學校的整體能力是首先要考慮的因素,往往整體能力比較好的重點大學,在學科建設上會有更多的優勢,也能夠整合更多優秀的導師資源和課題資源,一些重點大學往往都有級別比較高的實驗室(國家級、省部級),這些實驗室會為研究生培養奠定一個紮實的基礎。當然,隨著近些年來考研競爭日趨激烈,重點大學的考研競爭往往也比較激烈。

    具備較強學科能力的高校(一流學科)也可以重點考慮,雖然一流學科高校在整體資源上與名校有一定差距,但是在具體學科上也有較強的實力,部分學科往往也是學校重點打造的學科,在資源整合能力上也會比較強。另外,學科能力較強的高校往往會有特定的行業資源,這些行業資源會為學生的就業提供較大的幫助,不少曾經的“部屬高校”在這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最後,目標學校的選擇還應該考慮一下地域問題,儘量選擇未來就業目標城市的高校。

  • 19 # 哏都情報局

    對於很多考研的小夥伴來說考研若不是名校,就會覺得自己參加考研沒有意義,甚至認為還不如不考,不能說這個想法十分正確,但是態度可取,今天我就跟考研黨們詳細說說,考研真的只能考名校嗎?

    考研目的

    考研的目的?有很多同學,在作出考研這個決定的時候,都不是太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參加考研,以至於在考研後期因此放棄了考研。明確考研目標,不僅有助於進行針對性的複習規劃,更能夠在你堅持不下去作為驅動力。當然這個和你是否要考名校也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你考研僅僅是為了拿個研究生文憑,那麼考個好考院校顯然是最佳選擇。如果你考研就是為提升自己,想走學術之路或者就是想上個名校,那就另當別論了。

    考研實力

    這個考研實力主要指的是你的學習能力、學習基礎,若你基礎比較薄弱且難以進入複習狀態,那考名校可能會帶給你巨大的壓力,有的時候,正確認識自己很有必要,明知前路艱險也不改道甚至說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種痴念不適用在考研中。

    考研是場選拔性考試,所以肯定是優勝劣汰,如果面對的對手基礎比自己好、學習的效率也比自己高,還是不要冒險的好。如果自己就是那個實力超群的對手,那你大可不必為自己是不是可以上名校而擔心。

    考研專業

    如果你的考研專業排名靠前的院校是非名校,這個時候呢就需要好好考慮考慮到底是以專業為重還是追求名校的盛名。

    考研次數

    如果你是第一次考研,可以試試衝刺名校,畢竟初生牛犢不怕虎。如果二戰的話建議放下自己的名校情結,有很多人認為自己已經有了一次經驗了,第二次就可以衝刺更高的目標了,其實二戰的學校不能比一戰的名次好,畢竟心態這一關有很多人都無法克服。

    考研一定要考名校嗎?首選985,退而求其次211,普通院校不考慮?這些並不是考研院校選擇的原則,對於院校選擇,最重要地是適合自己,而不是非名校不可!

  • 20 # 中公教育文職人員考試

     很多考研新手都會遇到一個頭疼的問題,那就是如何選擇學校。其實,要選擇學校儘量選擇一個好一點的學校否則,你會後悔。

      我們在考慮擇校問題的時候,可能經常會有這樣的顧慮,是不是報名校的話能考上的可能性比較小,而報普通院校的話更容易考上呢?

      其實結果不然,考研同高考不一樣,不是你分高就一定能上一所好的學校,而且考研這件事可能跟運氣也有很大關係,很多情況下,反而報名校成功的機率會更大一些。這鐘說法可能會讓很多人覺得匪夷所思,接下來為大家一一道來原因所在吧。

      第一, 大部分名校的考研資訊會更透明一些,能夠參考的複習資料也更容易獲得。這些名校辦學的時間會比其他的學校要長一些,你在準備考試時需要的各種資料和考研試題都比較容易找到,而且也更容易得到學長學姐的幫助。

      經歷過考研的人都知道,其實該學校的每個專業每一年的考研題目都大同小異,基本就是這些題型,不太可能會有大的變動,而且有些時候還有可能重複的考查幾年前的題目。

      這也就說明了考研考研試題的重要性,像這種名校他們一定會在官網上上傳每年的考研試題資料,而且在考研試題的答案也比較容易獲得。如果你能夠把這些資料搞到手的話,可能複習起來就會更容易一些。

      第二, 名校招收的人數會相對多一些,設定的專業也會多一些,這樣以來專業之間更容易進行調劑。大家現在報考學校和專業的時候,一定會盡量避開一些錄取人數少的專業,不然你被競爭下去的機率就會更大了。

      但是一般名校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而且名校一般公佈複試名單的時間會早一些,如果你發現自己未進入複試的話,就可以抓緊找可以調劑的學校和專業了,這就是可以做到“先下手為強”了。而不是像一些普通高校,複試名單出的比較慢,等你發現自己沒進複試的時候,想找調劑學校都比較難了。

      而且你報考名校的話,即便是你複試失利了,你也比較容易在學校的其他專業中得到調劑的機會。

      即便這個專業是冷門的也沒關係,因為相同學院中不同專業的師資都是共同“享用”的,你同樣可以得到自己本來報考的專業的老師的照顧。

      考研確實是一件“技術活”,不僅需要你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還得有一定的膽識和勇氣,如果你確實有一個名校夢,而且不確定自己可以報考怎樣的學校的話,名校一定是不二之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小遊戲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