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石油”一詞的是公元977年中國北宋編著的《太平廣記》。正式命名為“石油”是根據中國北宋傑出的科學家沈括(1031一1095)在所著《夢溪筆談》中根據這種油《生於水際砂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詞出現之前,國外稱石油為“魔鬼的汗珠”、“發光的水”等,中國稱“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我們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見到石油或其附屬品的身影,不知你注意了嗎?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潤滑油、瀝青、塑膠、纖維等還有很多!這些都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而我們日常所用的天然氣(液化氣)是從專門的氣田中產出的!透過輸氣管道和氣站再到各家各戶。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兩種說法:①無機論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漿中形成的;②有機論既各種有機物如動物、植物、特別是低等的動植物像藻類、細菌、蚌殼、魚類等死後埋藏在不斷下沉缺氧的海灣、瀉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經過許多物理化學作用,最後逐漸形成為石油。形貌與成分原油的顏色非常豐富紅、金黃、墨綠、黑、褐紅、甚至透明;原油的顏色是它本身所含膠質、瀝青質的含量,含的越高顏色越深。原油的顏色越淺其油質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車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一種非碳氫化合物)。
石油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天然氣是以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為主的各種氣體組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無色的易燃性混合氣體。
在整個的石油系統中分工也是比較細的:物探專門負責利用各種物探裝置並結合地質資料在可能含油氣的區域內確定油氣層的位置;鑽井利用鑽井的機械裝置在含油氣的區域鑽探出一口石油井並錄取該地區的地質資料;井下作業利用井下作業裝置在地面向井內下入各種井下工具或生產管柱以錄取該井的各項生產資料,或使該井正常產出原油或天然氣並負責日後石油井的維護作業;採油在石油井的正常生產過程中錄取石油井的各項生產資料並對石油井的生產裝置進行日常維護;集輸負責原油的對外輸送工作;煉油將輸送到煉油廠的原油按要求煉製出不同的石油產品如汽油、柴油、煤油等!
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1.0克/釐米3,粘度範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60°C
最早提出“石油”一詞的是公元977年中國北宋編著的《太平廣記》。正式命名為“石油”是根據中國北宋傑出的科學家沈括(1031一1095)在所著《夢溪筆談》中根據這種油《生於水際砂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詞出現之前,國外稱石油為“魔鬼的汗珠”、“發光的水”等,中國稱“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我們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見到石油或其附屬品的身影,不知你注意了嗎?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潤滑油、瀝青、塑膠、纖維等還有很多!這些都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而我們日常所用的天然氣(液化氣)是從專門的氣田中產出的!透過輸氣管道和氣站再到各家各戶。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兩種說法:①無機論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漿中形成的;②有機論既各種有機物如動物、植物、特別是低等的動植物像藻類、細菌、蚌殼、魚類等死後埋藏在不斷下沉缺氧的海灣、瀉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經過許多物理化學作用,最後逐漸形成為石油。形貌與成分原油的顏色非常豐富紅、金黃、墨綠、黑、褐紅、甚至透明;原油的顏色是它本身所含膠質、瀝青質的含量,含的越高顏色越深。原油的顏色越淺其油質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車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一種非碳氫化合物)。
石油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天然氣是以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為主的各種氣體組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無色的易燃性混合氣體。
在整個的石油系統中分工也是比較細的:物探專門負責利用各種物探裝置並結合地質資料在可能含油氣的區域內確定油氣層的位置;鑽井利用鑽井的機械裝置在含油氣的區域鑽探出一口石油井並錄取該地區的地質資料;井下作業利用井下作業裝置在地面向井內下入各種井下工具或生產管柱以錄取該井的各項生產資料,或使該井正常產出原油或天然氣並負責日後石油井的維護作業;採油在石油井的正常生產過程中錄取石油井的各項生產資料並對石油井的生產裝置進行日常維護;集輸負責原油的對外輸送工作;煉油將輸送到煉油廠的原油按要求煉製出不同的石油產品如汽油、柴油、煤油等!
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1.0克/釐米3,粘度範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6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