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開始的標誌是周平王遷都洛陽。政治上,奴隸貴族制遭到破壞.東周王權旁落,諸侯靠武力說話,兼併小國,日益壯大,思想上,私學興起,百家爭鳴。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諸侯常不來朝貢,戰爭連年,國力貧窮。公元前771年,西方民族犬戎攻破鎬京,周幽王點起烽火求援,眾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戲而不加理會。周幽王最後被殺於驪山,標誌著西周滅亡。其後眾諸侯擁立太子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因鎬京曾發生過地震受損,又接近戎、狄等外患,於是周平王即位後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將國都遷至雒邑,今洛陽。標誌著東周開始。東周時期的諸侯國君稱公、稱侯,只有楚、吳、越稱王,國君之下設諸卿,二卿、三卿或六卿,其中主持政務的稱正卿或上卿,楚國稱令尹,亦稱相,秦又曾稱庶長、不更。卿出征時為三軍之將佐。卿之官職,有司徒、司馬、司空、司寇等,分掌民事.軍事、工事、法事。春秋初期,晉、楚等國開始在新兼併的地方設縣,或聚若干小邑為縣,或將私家之田分置縣。而在邊境地區則設郡。郡縣之間沒有隸屬關係,其長官由國君直接任命,只有少數作為采邑賞給貴族。東周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到前256年被秦所滅為止,共傳25王,前後經歷了515年。東周實際上分為兩個時期,以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為春秋時期;因孔子改編的魯史《春秋》而得名,其特點是天下權力重心由天子下移到諸侯;周元王元年到東周滅亡(公元前256年)35年後的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21年)為戰國時期。因西漢劉向所編《戰國策》一書而得名,其特點是權力重心繼續下移,由諸侯而卿大夫而士,布衣即平民階層興起。春秋時期,是中國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而戰國時期,是中國君主集權制的開始。
東周開始的標誌是周平王遷都洛陽。政治上,奴隸貴族制遭到破壞.東周王權旁落,諸侯靠武力說話,兼併小國,日益壯大,思想上,私學興起,百家爭鳴。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諸侯常不來朝貢,戰爭連年,國力貧窮。公元前771年,西方民族犬戎攻破鎬京,周幽王點起烽火求援,眾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戲而不加理會。周幽王最後被殺於驪山,標誌著西周滅亡。其後眾諸侯擁立太子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因鎬京曾發生過地震受損,又接近戎、狄等外患,於是周平王即位後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將國都遷至雒邑,今洛陽。標誌著東周開始。東周時期的諸侯國君稱公、稱侯,只有楚、吳、越稱王,國君之下設諸卿,二卿、三卿或六卿,其中主持政務的稱正卿或上卿,楚國稱令尹,亦稱相,秦又曾稱庶長、不更。卿出征時為三軍之將佐。卿之官職,有司徒、司馬、司空、司寇等,分掌民事.軍事、工事、法事。春秋初期,晉、楚等國開始在新兼併的地方設縣,或聚若干小邑為縣,或將私家之田分置縣。而在邊境地區則設郡。郡縣之間沒有隸屬關係,其長官由國君直接任命,只有少數作為采邑賞給貴族。東周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到前256年被秦所滅為止,共傳25王,前後經歷了515年。東周實際上分為兩個時期,以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為春秋時期;因孔子改編的魯史《春秋》而得名,其特點是天下權力重心由天子下移到諸侯;周元王元年到東周滅亡(公元前256年)35年後的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21年)為戰國時期。因西漢劉向所編《戰國策》一書而得名,其特點是權力重心繼續下移,由諸侯而卿大夫而士,布衣即平民階層興起。春秋時期,是中國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而戰國時期,是中國君主集權制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