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生創作大體可分為四個時期:
一、讀書與壯遊(公元 712年至745 年,0至34 歲),20 歲漫遊吳越,5 年之後歸洛陽,應舉不中。再漫遊齊趙。在洛陽遇李白。壯志凌雲豪情萬丈,俯瞰天下仗劍遠遊,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初定理想,積極進取。代表作《望嶽》。
二、困守長安十年(公元746年至755 年,35 歲至44 歲),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後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忠君、渴望為官、建功立業,卻又對求官之路深感失望,壯志難酬,無奈、孤獨、無助;對於百姓生活的關注與同情,讓杜甫開始關注民生。代表作《兵車行》。
三、陷賊(從“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二年,杜甫虛歲45歲,在投奔新皇帝唐肅宗的途中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被迫做了偽官。半年後,他潛逃至鳳翔,找到了唐肅宗,這一經歷,被稱為杜甫的“陷賊時期”)和為官(公元 756年至759 年,45 歲至48 歲)對戰亂的厭煩,對百姓疾苦的同情,對親人的思念,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悲嘆。代表作《月夜》《月夜憶舍弟》等。
四、漂泊西南(公元 760年至770 年,49 歲至59 歲),詩歌帶有豐富的政治內容和濃郁的時代氣息:憂國憂民,對以諸葛亮為代表的忠臣、名臣的崇敬;對自身命運的感慨和對世事的感懷;隱居心境的恬淡;對親人的思念。代表作《蜀相》《江漢》《登高》等。
杜甫一生創作大體可分為四個時期:
一、讀書與壯遊(公元 712年至745 年,0至34 歲),20 歲漫遊吳越,5 年之後歸洛陽,應舉不中。再漫遊齊趙。在洛陽遇李白。壯志凌雲豪情萬丈,俯瞰天下仗劍遠遊,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初定理想,積極進取。代表作《望嶽》。
二、困守長安十年(公元746年至755 年,35 歲至44 歲),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後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忠君、渴望為官、建功立業,卻又對求官之路深感失望,壯志難酬,無奈、孤獨、無助;對於百姓生活的關注與同情,讓杜甫開始關注民生。代表作《兵車行》。
三、陷賊(從“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二年,杜甫虛歲45歲,在投奔新皇帝唐肅宗的途中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被迫做了偽官。半年後,他潛逃至鳳翔,找到了唐肅宗,這一經歷,被稱為杜甫的“陷賊時期”)和為官(公元 756年至759 年,45 歲至48 歲)對戰亂的厭煩,對百姓疾苦的同情,對親人的思念,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悲嘆。代表作《月夜》《月夜憶舍弟》等。
四、漂泊西南(公元 760年至770 年,49 歲至59 歲),詩歌帶有豐富的政治內容和濃郁的時代氣息:憂國憂民,對以諸葛亮為代表的忠臣、名臣的崇敬;對自身命運的感慨和對世事的感懷;隱居心境的恬淡;對親人的思念。代表作《蜀相》《江漢》《登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