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陪娃兒讀書的娃兒她爸

    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是孩子在進入前青春期或青春期後(依據這個問題,我判斷孩子的年齡大約是在前青春期或青春期),除掉原來就有的學習問題外,玩手機和叛逆的問題也多半會凸顯出來,父母們面臨的挑戰將更多。

    造成這樣的情況,我覺得還是要從父母給的家庭教育以及孩子所處的年齡——青春期角度考慮。

    現在,我們就來深入分析一下——不學習、玩手機、叛逆這三個典型問題,並分別給出相對應的建議:

    孩子不學習可能有下面4個主要原因,

    原因一:孩子不認為學習是為自己學的。孩子的學習是他自己的課題,但由於父母經常越俎代庖,屢有干涉、代勞,導致有些孩子會認為學習是父母的事情,和自己的未來沒有什麼關係。於是就會出現父母不催他就不學,越催可能還越慢,能不學就不學。

    比如說,我表妹家6年級的兒子,為了寫作業的事情,幾乎每天晚上都要上演“母子大戰”,最後總是在孩子的哭聲和媽媽的罵聲中勉強寫完。

    原因二:孩子對學習就是不感興趣,在其中體驗不到快樂。也許是因為他感到學習內容比較難,他不會做,讓他沒有成就感,最後就越來越沒有興趣和信心學。

    原因三:也許孩子是在用不學習這件事來獲得父母的關注。有可能孩子在表現好的時候,父母沒有關注到他;也有可能是平時父母就忙自己的事,很少陪伴孩子。當孩子發現自己不學習時,父母就會來關注這件事時,他就找到了一個好途徑來尋回父母的關注。因為在孩子看來,即使是被批評也比被忽視強。

    比如說,我們鄰居一個孩子,父母忙於生意,孩子丟給老人帶。每次父母見到孩子,問得最多的就是學習。因為學習的事兒父母會數落他很久,父母很奇怪為何數落不見效果,但其實孩子就希望以此來得到父母的關注。

    原因四:孩子不想聽從父母的安排和控制。父母想讓他做的事,他就是不想照做。比如說,孩子想放學後先玩一會兒再寫作業,而父母就要求他寫完作業才能玩;孩子想集中到週末再統一背英語單詞,可媽媽就要求讓他每天晚上都背單詞。

    父母們可以試著“對號入座”,看看孩子是屬於哪一種情況。

    建議一:父母需要明白自己將來不能代替孩子生活,總有一天孩子會離開。父母不需催促孩子的學習,告訴孩子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他需要自己來安排,要自己承擔好好學或不好好學習的後果。但是,父母要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他支援。

    建議二:當孩子感覺學業很難時,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把問題分成一小塊一小塊,每當解決完其中一小塊後,孩子就能體驗到成就感和學到知識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不要有任何批評,而是要多多鼓勵。

    比如說,我親戚孩子有一次在我這兒寫暑假作業,有些題目他一直沒有寫,開學前我檢查時發現都是完全需要自己創作的題目,其中一道是畫天安門城樓,那天他死活就是不願意畫這個。後來我跟他一起列出天安門城樓都由哪幾部分組成,列出來之後,他就笑了,開始動筆畫了。

    建議三:父母可以向孩子道歉,說以前對他的關注和陪伴不夠。父母要多花出時間用心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爸爸媽媽的關心和愛。在孩子表現好的方面,父母要及時的給予認可,讓孩子明白他不需要用故意做不好的事情來尋求父母關注。

    建議四: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原來總是希望孩子聽從他們,這樣是對孩子不尊重的,孩子可以有自己的選擇權,父母相信他有能力把自己的學習安排好。同時父母需要放棄對孩子的懲罰和獎勵,懲罰和獎勵都是對孩子的控制,其根本還是想以此讓孩子聽自己的。

    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說:如果孩子真正懂得了學習的喜悅和獲取新知的快樂,即使無人強制也會主動學習。

    小結一下,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越督促,他就會越反感。父母要對孩子的內心有更多的關注,拉近跟孩子心與心之間的距離,而不是天天只問學習。同時通過幫助孩子樹立其他方面的自信,來帶動學習方面的信心。

    孩子玩手機有下面4個主要原因:

    原因一:尋求歸屬感。看到周圍同學朋友在玩,自己也就跟著玩,這樣大家在一起有共同話題,他不會感覺脫離群體。

    原因二:尋求價值感。比如說手機遊戲中的各種勳章、各種獎勵、各種級別都能讓孩子感受到他的能力,這些有可能在現實世界中他感受不到的。

    原因三:缺乏自律。其實我們大人也經常是拿起手機放不下,更何況是大腦還沒有發育完全的孩子們,他們的自律能力更需要大人的刻意培養,單靠他們自己的意志去抵抗手機的誘惑,那時非常非常難的。

    原因四:孩子可能是在給自己找理由。幻想自己就是玩手機才導致學習不好,如果不玩手機,自己就能學習好。

    比如說,父母有時會對孩子說,你這麼聰明,你把用來玩手機的勁頭用在學習上的話,你肯定能學得很好。父母以為這樣說能激勵孩子放下手機去學習,但其實只會讓孩子繼續活在幻想中。

    ☞4個建議:

    建議一:父母引導孩子參加一些諸如打籃球之類積極的集體運動或活動,或者是給他創造一些與愛學習的孩子相處的機會,逐漸以“好”夥伴替代“壞”夥伴,但是不能強制孩子。父母也要多抽出一些時間陪孩子做一些他喜歡的事情。

    建議二:父母可以真心地向孩子請教一些孩子擅長的問題,讓孩子幫助父母。也可以向孩子提出請求讓他幫忙做家務,然後父母要向孩子表示由衷地感謝,讓他感到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建議三:針對使用手機跟孩子進行約定。

    比如說什麼時候玩,每次玩多長時間,可以玩哪些不可以玩哪些。這些約定一定是父母和孩子都同意的,制定之後所有人都要嚴格維護。

    比如說,父母不能以有特殊事情,就不讓孩子在可以玩手機的時間段玩手機。也不能以當天的作業提早完成了,就允許孩子超時玩手機。當孩子不按約定時,父母只要平靜地把手機拿開,不需說教、嘮叨、責罵。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日常慣例表》,讓孩子按照慣例表上的規劃來安排他每天的學習和生活。

    建議四:父母可以找一個輕鬆的氛圍下跟孩子心平氣和地談,我想和你談一談玩手機的事情。如果孩子同意,那父母就可以說出自己對這個事情的看法和感受。同時尋求孩子的幫助,讓他給出一些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孩子其實是有自己的辦法的。父母不要再說,別玩手機了,去學習吧這樣的話。這些話其實是無效的。

    美國教育學博士簡·尼爾森說:

    在學習如何使用電子媒介時,他們沒有我們的那種挫折感。無論他們做的對不對——即便錯了——這些電子產品都不會責罵、挖苦、羞辱、責備他們,而只有一個鼓勵他們再試一次的提示,直到他們作對或者向兄弟姐妹、朋友或父母尋求幫助。

    小結一下,父母可以想一下是手機裡的什麼在吸引著你的孩子,讓他不能放下。然後從這方面著手,想想父母能給到孩子其他什麼可以替代的,同樣能夠吸引他的,同時需要幫助孩子培養他的自律性。

    孩子為什麼會叛逆,我列舉了以下3個主要原因:

    原因一:父母管得太多,管得太嚴。其實想一想,即使是我們成人,假若旁邊總有一個人時刻盯著你,說這個應該做,那個不應該做;這樣做不對,那樣做才對;做不對或者做不好,就會挨批挨罰。那麼我們也會痛苦萬分,不想受他控制。更何況是不斷成長想要探索的孩子。

    原因二: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雖然在我們眼裡他還是孩子,但他覺得他已經“無所不能”了。他想要做各種嘗試,各種探險,想在各方面證明自己是個大人,他的這些“個性化”行為和以前那個事事需要父母操心、包辦的小孩子有很大的不同,這些在父母看來就是叛逆。

    原因三:孩子在青春期前後,伴隨著體內荷爾蒙的作用,會讓他出現比較激烈的情緒起伏。比如說,前一秒跟父母還是母慈子孝,後一秒又表現的完全和父母對立,不贊同聽從父母。

    ☞3個建議:

    建議一:父母對於孩子的事情平時不要干涉太多,孩子在逐漸長大,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喜好,自己的節奏;他們需要父母的信任,需要父母的放權,需要自己的空間。當他做得好的時候,父母需要及時看見和肯定。父母的肯定和鼓勵會讓他想要做得更好,而不是父母的嚴密監管和責罰能讓他做得更好。遇到事情,多傾聽孩子,不要著急給出建議,等孩子需要的時候再給予支援。

    建議二:父母需要提前給孩子上好“安全”這一課。

    比如說交友,網路陷阱、性教育、身體健康等等。在這個前提下,允許孩子去嘗試一些在他年幼時,父母不允許他做的事情。比如說,與同伴一起去做短途旅行。但是,需要把各種可能的後果跟孩子講清楚,他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建議三:當孩子莫名有大的情緒波動時,父母不要理他就是了。可以做一些別的事情等待他自己迴歸平靜,而不要責罵他頂撞父母,因為他也不是故意的。此時你的包容可能會換來他的感謝和道歉。

    小結一下:俗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雖然我們跟孩子是父子關係,母子關係,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今後也需要獨立的生活,我們需要允許他有自由意志,同時也要尊重生命的生長規律。父母做好自己該做的,就可以耐心等著青春期過去。

    好,現在我們做個全文的總結:父母們每遇到一個孩子的挑戰,往往會覺得如臨大敵,想要馬上把他解決掉,但很多挑戰其實是階段性的、是和孩子年齡相關的,同時這些挑戰往往也是與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有關的。孩子的行為與父母的教養方式是互相作用的。

    有句話說,父母一小步,孩子一大步。就是說當父母稍稍調整自己的教養方式時,孩子的行為可能就會發生大的轉變。

    說到這裡,還是舉個例子,來幫助大家深入理解一下前面的這些建議:

    場景:表妹家11歲的兒子,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機玩《王者榮耀》,怎麼說都不管用,晚上的作業寫得馬馬虎虎,而且還常常寫不完。

    表妹給我打電話問,怎麼辦啊?愁死了!

    我給了她6個建議:

    建議一:找一個合適的時間,比如週末,大家都不忙的時候,心平氣和得和孩子探討,問問他這個遊戲吸引他的地方在哪?甚至可以讓孩子給父母演示一下怎麼玩,給父母講一下他現在的級別,他的裝備等等。然後讓孩子講講他是怎麼樣達到現在這個級別的(目的是讓孩子跟父母炫耀他的能力)。

    建議二:孩子再跟父母談起這個遊戲時,父母不要批評、勸說、制止,也不要表現出厭惡、失望、憎恨,而是做一個很好的傾聽者。

    建議三:再找一個合適的時間,跟孩子談一下自己對他玩遊戲的擔心。比如說,壞眼睛,耽誤學習等等。問問孩子對這件事情是怎麼想的,他覺得有什麼辦法可以改善現在的情況。當孩子說出一些辦法以後,父母問問孩子想不想聽一聽自己的一些建議,如果孩子不願意聽,那就不說;如果孩子願意聽,那麼由孩子自己從剛才他說的和父母說的所有建議中選擇一些他願意嘗試的方法。

    建議四:隔一週左右的時間,跟孩子一起回顧一下上次的方法執行的情況怎麼樣。是否需要作出調整,是否需要父母的幫助。

    建議五:週末的時候,一家人一起多出去走走,尤其是孩子爸爸要多帶孩子運動運動,跑跑步,打打籃球,或者到郊外走走。讓孩子習慣活動起來,休息的時候減少在家裡待著的時間。

    建議六:如果孩子暫時聽了話,沒過幾天又恢復原樣,不要生氣,更不要懲罰孩子,跟孩子重新按上述建議三討論這個問題。要相信孩子,他也希望自己是個好孩子。

    最後,我想用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說的一段話作為我們今天話題的結尾:

    一個孩子在成長中如果始終在繃緊的套子裡掙扎,他就不會有健康的翅膀。許多時候,他們需要放鬆,他們需要屬於自己的天空。

    ——END——

    “我一直在努力學習像阿德勒一樣思考和生活,我相信我們可以帶著勇氣去幸福的生活。”

  • 2 # 一粒商

    人之初,性本善,每一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張白紙,後天的成長會塑造孩子的性格及習慣的養成,這裡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教育環境的關鍵。就拿孩子不願意學習,天天玩手機,又叛逆這個問題來說,在家長著急指責批評孩子的同時,是不是更應先反思下自己,尋找下孩子為什麼會這樣的原因?

    1、家人對孩子的過於溺愛,老人們對孩子的過於呵護,時間久了,養成了孩子任性自我、身心脆弱等性格特徵,使得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越走越偏。

    2、孩子合適的年齡卻做著不合適的事情,比如很多家長為了孩子乖,為了滿足孩子,小小年紀就給玩手機、IPad等電子娛樂產品,本意是更好的擴散知識,增長孩子見識,卻殊不知孩子自控能力差,缺乏了監督及正確引導,那接觸的結果多半都是誤入歧途,時間久了,家長後悔已晚。

    3、家長的錯誤管教方式,打罵體罰及不良情緒的發洩使得孩子養成懦弱膽小,自暴自棄的性格,因為太小無力反抗,只能心裡憤憤不平,如果他認為長大了,出現叛逆反抗就是必然的。

    4、由於工作等客觀原因,對孩子的關注度不夠,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加上很多都是獨生子女的情況下,孩子的玩伴及依託只能是虛擬世界裡的你我他。

    5、家長沒有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也沒有糾正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生活及學習習慣。

    6、家長與孩子因年齡、身份的差異存在所謂的隔閡,缺少親子溝通及互動。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用在孩子身上我覺得最合適不過,作為父母的我們對怎麼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更應該先做好自己。

    每個孩子的內心都是純潔善良的,只要我們真正瞭解了他,找到了問題產生的原因,那麼解決起來也就不困難了。

    1、家是溫馨快樂的地方,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是首要的,其次給予孩子的愛要適當,幫助孩子健康成長,讓孩子心裡有歸屬感,覺得他也是家裡的一個重要成員,也可以參與家裡的一些事情的決斷,而不只是個長輩眼裡的小孩。

    2、父母要以身作則,以身施教,在孩子面前儘量不要有玩手機、看電視等娛樂行為,多看書,多引導孩子學習等來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3、家長學會控制情緒,選擇正確的教育方式,要對孩子有耐心、有信心,多表揚鼓勵孩子。

    4、觀察關注孩子,勤與孩子溝通,常聽取孩子想法,多一些時間陪伴孩子,一起分享快樂。

    5、杜絕提早給孩子配備手機等電子產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必定是父母的辛勤付出,讓孩子健康成長的過程中,良好的習慣及價值觀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努力向上。

  • 3 # 家庭教育感悟

    很多孩子從小學就開始叛逆,不開竅就開始玩遊戲不好好學習,孩子都能考90多分,他只能考六十多分,到了初中以後隨著青春期的到來更加叛逆,更加不開竅不懂事,繼續玩手機結果中考的時候連一所普通高中都考不上!還有不少孩子即使上了高中了,仍然叛逆沒有開竅,仍然 不計後果的玩手機,導致在高考的時候連一所普通的三本大學都有考上,這樣的學生多年來我遇到很多,正如下圖中這兩位初中生和高中生面對中考和高考每天腦子裡裝的全部都是遊戲,心思根本放不到學習上靜下心來學習,回到家中手機不離手經常不完成作業,每天因為玩手機和媽媽生氣學習成績一塌糊塗。

    正是因為這些孩子越來越叛逆,越來越不開竅,不懂事。結果導致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的寶貴時間學業荒廢一事無成被淘汰出局!

    但是我們也會發現自己的孩子一意孤行就知道玩手機,不知道學習,而別人的孩子從小學開始就開竅了,就懂得了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所以他們最後一霸到底中考考上了本地的重點高中,高考的時候考上了985和211這樣的名牌大學,那麼為什麼都是同齡人?有的孩子不叛逆懂事自主學習不用父母操心,對遊戲有很強的自控力。而有的孩子卻越來越叛逆,越來越不肯懂事呢!

    第一點:沉迷遊戲對學習不上心是因為這些孩子的思維出現了問題,因為思維決定行為錯誤的思維讓這些初高中生越來越叛逆,越來越不開竅,越來越不懂得學習。越來越厭學

    在他們的思維意識中,搞不清什麼事情是重要的,什麼事情是次要的,所以做事情分不清主次分不清先後,我行我素,不計後果。而那些開竅和懂事的學生則清楚的明白作為一個學生學習才是自己最主要的任務,所以應該把學習放在第一位,我在和一個初中年級第一名的學生談起學習這個話題的時候,這個孩子告訴我“我要爭取考上一中的實驗班,只有這樣我才有希望考上南京大學”,而同樣的問題,我再問起一個玩遊戲不學習的初中生初中畢業以後要去什麼地方上學的時候,這個孩子低著頭沉默不語。因此家長要用《心智成熟教育法》來改變這些孩子錯誤的思維,讓孩子早點開竅,早點懂事,像班裡績優秀的尖子生一樣進入學習狀態,珍惜時間努力學習,而不是沉迷遊戲一拖再拖虛度光陰。

    開竅早,懂事早是孩子之間拉開差距的一個主要原因,如果孩子開竅比較遲,那麼孩子即使輸在了起點,那麼只要他能夠中途開竅了,也一定能夠贏在終點。可怕的是很多孩子從頭到尾都是渾渾噩噩誤入歧途,就是不肯開竅,就是不跟懂事。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最後學業荒廢,連一所普通高中和普通大學都沒有考上。

    第二點,叛逆的孩子之所以玩手機是因為他們沒有責任心,因此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讓孩子明白為什麼學習。明白學習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爸爸媽媽學習。明白在未成年以前,爸爸媽媽有責任來養活自己,撫養自己長大成人,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能讓自己生存下去的除了爸爸媽媽的撫養以外,最終需要的是自己的能力,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在這個世界上只有Sunny和空氣分免費的,其他的一切都需要你的能力才可以獲取,而這個能力來自於學習。只有在學習中獲得知識,才能通過中考考上高中,通過高考考上大學,學一門自己喜歡的專業然後才能憑藉專業知識進入社會,找到工作做到工作自立,才能做到人生自立。因此家長應用《三個自立教育法》,讓孩子明白為什麼父母要讓你努力學習,學習能帶來什麼詳細內容下圖所示

    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危機感,生存感,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有責任擔當,才能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前途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上內容和圖片摘自《贏在終點家庭教育實操手冊》

  • 4 # 彈星者的歌唱

    陪他玩呀,贏他!贏到他懷疑人生!

    我陪姑娘學了一整年國際象棋課,從來沒有正式對過局的我,能讓一象一馬!姑娘說什麼也不學國際象棋了,甩鍋說是你們逼我學的!

    明明是她自己在一大堆專案裡挑的好麼!

  • 5 # 又二百里

    他手機哪來的呢?難道不是家長給的嗎?

    如果說上網課或者查資料必須要用手機的話,父母可以陪著他,用完之後收回。當然自己也不要看手機了。陪孩子做作業,看書。即使看不進去也要做樣子。

    給孩子做個榜樣比得上任何說教。

  • 6 # 笨耕牛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

    孩子的現在就是過去的你,孩子的未來就是現在的你。

    律人先律己,必須要從你自己做起,給孩子一個好榜樣,多瞭解孩子,你才知道從何入手溝通,叛逆的孩子,手機話費應該都不是他自己賺錢付的吧,這就你手中的武器。

    孩子的學業是其次,首先要求的是品德教育,要知道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 7 # 淅爸育兒記

    其實當你這樣看待孩子的時候,對孩子存在“不願學習、玩手機、叛逆、無法溝通”的認知的時候,孩子同樣對你有相應的感受:

    我的父母不讓我玩,天天嘮叨,思想落後又暴躁,無法溝通。

    我想,你需要先撇開學習、手機和孩子叛逆這些事實,而最先要做的是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因為你說的孩子都聽不進去,不願意接受,就別指望改變孩子。

    而問題更多的可能存在於家長身上,咱不去理論什麼教育方式,因為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都天差地別,但對於溝通方式而言,則是千篇一律:不讓孩子說,或者讓孩子說了也沒用。

    你會發現,他不願意學習,是因為你總在強調學習;他天天玩手機,是因為你天天抨擊手機;

    實際上他把你的話聽進去了,只是聽反了。

    跳出來你是他的父母的關係中,去看待你和他之間過去是怎麼樣溝通的,你就會發現問題所在,並且找到解決的方式。

  • 8 # 育兒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孩子成長到一定的年齡段都會出現或多或少各個方面的情況,特別是孩子成長到叛逆期這個時期,作為家長我們要特別注意,這個時期孩子特別敏感,我們大人講話千萬不要自以為是,對著孩子大吼大叫,認為我是家長,孩子必須聽我的,根本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感受,這樣孩子往往回比較煩,說多了的話,孩子偏偏和我們對著幹,我們不僅自己氣死,海教育不好孩子,孩子自己也想學好,自己也想爭氣,可是現實卻對不是按照孩子的劇本走的,這樣孩子往往會出現心理上的偏差,加上家長還是在邊上嘮叨或者批評,孩子非常容易引起逆反情緒,針對這個情況,我個人認為我們家長要做好以下幾點:一、家長不要以自我為中心,多為孩子考慮;二、學會和孩子成為無話不說的朋友,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三、在瞭解孩子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孩子走出叛逆期,讓孩子明白該做什麼,該怎麼做。

  • 9 # 沈雅娟

    不能打罵、不能強制要求他做不喜歡的事。以朋友相處的方式進行聊天溝通。孩子不是自己的私人物品他是有靈魂的個體,愛他、尊重他、鼓勵他。

  • 10 # 張哈哈VLOG

    我覺得現在的孩子都是非常的聰明的都很早熟 而且自主意識特別強 不喜歡被教育 所以一定要學會如何和孩子做朋友 . 有一個良好的溝通方式 當然這些都是需要慢慢引導的 . 在這裡我先提供給你個實用小辦法請 看視訊。oy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婆婆說懷孕前三個月不用人照顧,可以自己做做飯做家務,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