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縱橫捭闔之裂變

    法國或許更大一些吧。法國國際政治權利更多一些,法國總統腰板更硬一點!歐盟內部有自己的組織條約!

    歐盟領導人2007年12月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正式簽署《里斯本條約》,取代已經失敗的《歐盟憲法條約》。 將更多政策領域劃歸到以“有效多數表決制”決策的範圍,以簡化決策過程。司法、內政等敏感領域的一些政策也將以“有效多數制”表決,成員國不再能“一票否決”。但在稅收、社會保障、外交和防務等事關成員國主權的領域,仍採取一致透過原則。 從2014年開始,以“雙重多數表決制”取代目前的“有效多數表決制”,即有關決議必須至少獲得55%的成員國和65%的歐盟人口的贊同,才算透過。“雙重多數表決制”實施後的3年為過渡期。

    政治可以影響經濟,反之,經濟也可以倒逼政治,相輔相成。所以法德唯有合作才會共贏。

  • 2 # 希爾維

    德國

    雖然歐盟不願看到一家獨大的情況,但且看法國總統馬克龍雖然力圖推動歐元區改革,但仍不得不多方尋求德國支援,而在近些年,德國無論在財政還是難民政策上都頗為“一言九鼎”,甚至招致部分南歐國家不滿,就可以知道,德國對歐盟的影響力遠勝於法國。

    法國在歐債危機之後經濟一直低迷,17年才稍有好轉,固化,總覺得這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國家。法華人好奧朗德上臺時雖力推國內改革,但尾大不掉,最終無功而返,法國政壇仍是那個散漫的老樣子。也許是我對法國的印象已經固化,總覺得法華人很難像德華人那樣,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的建設國家,更傾向於“抖機靈”,遊走於各方勢力,吹噓“法蘭西榮光”,為法國爭取利益。

    而法國不同,從二戰廢墟中站出來,靠的是德華人的雙手;促使德國經濟穩健增長的,是德華人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前總理施羅德不顧個人政治前途執意推動的改革;德國經濟穩定復甦,在歐盟內亦頗具家長風範,在歐債危機中,援手南歐國家,但又迫其嚴守緊縮財政政策,不得散漫度日,難民危機中,開啟大門,懷著人道主義精神,推動歐盟分配難民。雖然手法頗有些強硬,招致部分成員國不滿,但這不是很想一個大家庭的家長嗎?

    即使默克爾國內權力已今非昔比,馬克龍又積極蹦躂在歐盟舞臺,但法國受限於經濟實力,始終難及德國。

  • 3 # 加油啊騷年

    先看看日耳曼人種以及日耳曼語言為主的國家有哪些。挪威,瑞典,丹麥,荷蘭,奧地利,德國,這些都是高度發達國家,人均GDP都是排在以色列之前的,他們以德國為首。

    在看看以法國為首的說拉丁語的國家,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這些國家除了法國一隻獨秀,其它都是歐豬五國成員國,最嚴重的還是這些國家也沒把法國當老大,團結在法國的領導下!

    還有就是一半德華人一半法華人的國家,瑞士雖然發達也有些義大利人,但是他是永久中立國。盧森堡雖然人均GDP排名世界第一但是太小了,而且有一半是德華人。比利時是一半法華人一半荷蘭人,也是國家太小,而且荷蘭人屬於日耳曼人。

    所以德國肯定是歐盟老大了,法國雖然是五常之一,但是德國實力更強,人口更多,再加上那幾個富得流油忠心耿耿的日耳曼小弟,有這些條件,德國在歐盟還不是老大是不可能的!!

    最後說一下英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但是和歐洲大陸國家關係不是很好,和他關係好的國家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是他曾經殖民地,也是高度發達國家,但是他們都沒有在歐盟,再加上英國和美國的關係,美國一直明裡暗裡打壓歐盟,所以英國在歐盟的地位很尷尬,也就有了退出歐盟的想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的胎記是怎麼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