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育兒有故事

    要回答您這個問題,首先還必須對“叛逆期”進行了解,才能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一、什麼是“叛逆期”

    “叛逆期”其實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其表現行為就是“不聽話”,甚至以這種對抗行為為樂。其實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歷路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覺醒獨立意識,主見越來越強,當家長的意見與孩子的主見存在衝突時,便會表現出“不聽話”,甚至在2個極端之間徘徊“行或者不行,要或者不要”。

    孩子在成長、發展過程中通常會經歷3個“叛逆期”:

    第一個叛逆期(幼兒叛逆期):通常處於2歲至3歲。我記得我家大寶在2歲時便特別愛哭鬧,躺在地上打滾是常事,甚至這麼小的年紀,還鬧離家出走。當時還以為是小寶出生給他帶來了影響,有時以為是大寶身體舒服等,當時很茫然,並不知道還有幼兒叛逆期。不過過了這段時間,大寶又變得安靜、乖巧。

    第二個叛逆期(兒童叛逆期):通常處於7歲至8歲。我家大寶今年剛好8歲,今天早上還在因為我早上九點的時候放音樂叫她起床,大哭大鬧。最近也不愛學習,能拖則拖,拖不過就說太累。跟她講道理不聽,還嫌我囉嗦。

    第三個叛逆期(青春叛逆期):通常處於12歲至18歲。這一時期的孩子具有極強的探索欲,自我意識不斷覺醒,父母、老師的意見很難聽從。並且極易受到網路思想、遊戲暴力美學等諸多不良文化的影響,在這一時期極易讓孩子誤入歧途。

    二、“叛逆期”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家長對孩子叛逆期該不該管,還得看孩子“叛逆期”的叛逆心理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1、影響孩子學業的進步

    叛逆期是孩子學業的關鍵時期,現階段的父母均期望子女通過教育能夠成才,能夠在未來擁有生存的本領。但學習對於大多數孩子而言是枯燥的,在叛逆期的孩子通常具有厭學的表現,持著“我能學好也不學”、“學習要看心情”等態度。也可能由於某些原因討厭某位老師,而厭倦這門課程,採用消極的態度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學業肯定會受到影響,阻礙孩子學業的進步。

    2、不利於孩子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叛逆期”的孩子由於存在著叛逆心理,以自我為中心,常常與父母、教師、同學處於對立面,不願接受他人意見,遇事都置若罔聞、冷漠固執,難以讓人接近,也很少與人溝通,慢慢的因為與父母、老師、同學缺乏溝通,而逐步產生嫌隙。甚至有些孩子在“叛逆期”還表現的囂張、蠻橫,強硬的抵抗外界,極易讓同學心生恐懼,不願也不敢接近。“叛逆期”孩子的這些表現極不利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3、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叛逆期”的孩子通常對人、對事漠不關心,是非不分,自我封閉,極易引發抑鬱等負面情緒,如果不及時疏導,極易引發心理疾病。

    另外,有些孩子則採取強硬的態度抵禦外界,不守規則,挑戰社會公約良俗,養成酗酒、吸菸等惡習;甚至有些孩子還有著違法犯罪行為,造成害人害己的負面影響,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孩子叛逆期的叛逆心理對孩子具有負面影響,如果對孩子不管控必然會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因此,孩子的叛逆期家長必須管,不可放任。

    三、解決策略

    既然針對孩子的叛逆期家長必須管,那該如何管呢?

    1、深入分析孩子叛逆行為產生的原因

    孩子的叛逆期雖然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仍然具有個體差異。因此,要針對性的解決孩子叛逆期的問題,還必須“對症下藥”,即首先分析孩子產生叛逆心理的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也是孩子成長階段時間相處時間最長、最親的人,父母應仔細觀察孩子身心變化,深入瞭解孩子在成長不同階段所面臨的困惑。同時,要保持與孩子良好而有效地情感交流,讓孩子能夠跟父母成為“朋友”,有問題、有想法可以表達。我想當孩子面對各種困惑時都得到及時解決,孩子便很難產生叛逆心理。

    現在許多孩子產生叛逆心理是因為家長管的太嚴,啥都管,孩子處於成長階段,面對許多問題已擁有自已的主見,孩子可以獨立解決。我家其實管的還比較寬鬆,但我家小寶6歲就嚷嚷“啥都管,好想長大,就管不著了!”。我想可能是我自以為管的寬鬆,可能對於小Bora說還是管的太嚴了。因此,父母應適當放權,讓孩子面對某些事情時能夠自我主張,父母可以適當給予建議。

    2、立家庭規則,對於原則問題要堅決說“NO”

    叛逆期的孩子最典型的叛逆行為便是抵禦外界、挑戰規則。處於幼兒叛逆期、兒童叛逆期的孩子父母可建立相應的家庭規則。至於如何立規則,應以尊重孩子身心發展為基本原則,應保持慎重、科學的態度,結合孩子個性特徵、家庭環境確定規則內容。家庭規則建立後,均應遵守,讓孩子明白這些是規則底線,對於原則問題父母應堅決說“NO”。

    當然,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意識已不斷覺醒,這些家庭規則會慢慢失去約束力,青春期的孩子會認為是一種束縛。因此,立家庭規則這一套已不適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這一時期的孩子則考慮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獨立處理一些事情,讓孩子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

    3、父母應冷靜處於孩子叛逆期的各類問題

    現在許多父母面對叛逆期的孩子主要採取2種方式,其一是棍棒式;其二是放任式。棍棒式可能在短時間內會取得效果,但可能也會讓孩子的叛逆情緒在慢慢的積累,一旦爆發就更加強烈;放任式是放任不管,心裡想著“等孩子長大點就明白了”,或許對於一些孩子這樣放任不管或許有效果,但對大部分孩子可能會產生身心傷害。

    父母針對叛逆期的孩子應平心靜氣,冷靜面對問題。例如幼兒叛逆期的孩子在哭鬧時,可以將孩子抱到安靜的地方,讓他一個人單獨哭一會,等孩子安靜後再跟他溝通。父母應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並通過情感交流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並針對性的解決。

    上述僅大概的列舉了幾項解決策略,未必能夠解決所有問題。父母針對叛逆期孩子應冷靜思考,多學習提升自己的育兒能力,針對孩子的個體差異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平時應多給予孩子陪伴,多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多培養孩子自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要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讓孩子能夠自我思考,自我成長。

  • 2 # 曉航說

    首先對於這裡的放任,可以理解為放棄,就是聽之任之,這個如果不是家長主觀上放棄孩子,至少應該算是被動放棄吧——小的時候死管,現在管不住了,不管了,隨便他吧,這種放棄當然不應該。

    那麼管呢,也不是前面提到的死管——孩子就得聽家長的。大多數家長認為,管住孩子就是孩子聽自己的,或者大人必須得用道理說服孩子,那就叫管好孩子了,可是到了某個階段,大人發現孩子不聽自己的了,或者說不服孩子了,這就是為什麼成人覺得孩子叛逆的原因。

    那麼怎麼辦?管還是不管?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來確認什麼是叛逆期——往往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自己的話了,管不住了,就說孩子叛逆了。

    或者說孩子進入了青春期了。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進入了青春期?

    《十幾歲孩子的正面管教》裡有一句話:“當孩子不再認為你還能上天摘星星的時候,孩子就進入了青春期。”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孩子叛逆?意味著孩子沒辦法?

    其實這是件好事,因為這意味著孩子要向成年邁進——他不再那麼好騙了,他要獨立思考了,他有自己的思辯能力了,他有自己對世界新的認知能力了

    這時候,成人不僅不需要惱火、焦慮,而且應該歡欣鼓舞才是。

    可是為什麼事實上不是這樣?

    家長不但焦慮,而且特別擔心?

    因為家長恐懼——恐怕孩子會犯錯誤,恐怕孩子會走彎路,恐怕孩子喪失好機會——從成人角度來看的好機會,所以家長要孩子聽自己的,管住他,想把自己的經驗複製給孩子,讓孩子直接從自己的人生經驗起跳。

    然而,成人忘記了:當我們獲得經驗的時候,這個經驗往往已經失去了使用它的機會。

    孩子現在的環境已經跟成人獲得經驗時的環境完全不同。

    他需要獲得自己的經驗,如同成人曾經在青春期一樣去犯錯誤、去經歷失敗、去困惑和迷茫,然後形成適合他自己生存環境的經驗,這樣的經驗無法複製,只能在自己獨一無二的體驗中逐步形成。

    那麼成人如何“管”孩子?

    答案是:帶著愛放手。

    這意味著允許孩子去嘗試,去經歷,去體驗,不干涉孩子這個過程,但是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在旁邊提供支援,精神支援,情感支援,和孩子一起去體驗失敗的沮喪和失望,然後鼓起勇氣,繼續再來,看看下次再做能有什麼不一樣。

    這樣的“管”,大約才能贏得孩子的合作和友誼,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之門才能保持敞開。

  • 3 # 書亦或為情寄

    通常所說的“叛逆期”,就是孩子不聽話、自作主張的時期。

    從父母的角度出發,一個乖巧溫順的孩子,當然更討人喜歡。聽話最重要,讓幹什麼就幹什麼多好。乍一看來,糾正孩子的叛逆,似乎沒有什麼錯誤。畢竟孩子的確也是在某些方面與家長的期望有所差別,或者說在他們的教育觀中存在不聽話的表現。

    可是再好好想想看,孩子的叛逆從何而來?他的叛逆,到底應不應該被稱為是“叛逆”呢?

    孩子成長過程中,通常有三個叛逆期。

    第一個叛逆期:可怕的兩歲左右

    孩子2-3歲的時候,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此時,他的腦袋正在快速構建自己的世界,於是他的意識會認為一切都是他的。所以他需要什麼的時候,會直接去拿,而不管這是不是他的。父母制止的後果,就是孩子的哭鬧。

    第二個叛逆期:7-9歲的小大人兒

    孩子進入小學後,學會了更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他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是個“小大人兒”了,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於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

    孩子變化了,如果父母的教養方式沒有跟著變,孩子沒有得到恰當引導,會變得更加叛逆。

    第三個叛逆期:12-15歲的青春期

    這個時候的孩子身體初步成熟,而心理卻未成熟,於是常常會遭遇各種挫折感,心理變得更加矛盾甚至煩躁,父母如果此時強行管制,效果肯定是適得其反。

    所有“叛逆期”的表現,根源在於家長先入為主,為孩子所有的行動做主,變成了孩子人生的守門員。於是家長和孩子方面,就生活的主動權展開了激烈的對話。

    面對孩子叛逆期,家長做好這幾步:

    1.父母以身作則

    子女身上反映出來的問題,往往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問題。如果父母自己平常言行起坐不能起到正面的示範作用,自然無法要求子女,也就沒有權威。

    2.多對孩子說肯定句

    面對能走會跑的孩子,家長最常掛嘴邊的倆字便是“不要”。而“不要……”是孩子最不喜歡的表達方式,也是最容易激起孩子逆反心理的說話方式。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的潛意識都不接收否定的詞彙,越是“不要做”的事情,潛意識越會告訴你“要做”。

    所以,家長要注意用肯定的句式,明確地告訴孩子“你可以做什麼”,給孩子指明方向。

    3.批評孩子切莫傷害自尊心

    明智的家長應懂得如何熟練地運用批評藝術:

    ◎分清場合和措辭。

    ◎批評措辭要適當,

    ◎對事不對人。真正懂得批評的家長,著眼點應該放在如何促進孩子改正缺點上,而不是揪著缺點不放。即就事論事,不翻舊賬。

    ◎適當冷處理。當孩子情緒反應強烈、言語衝動的時候,家長可以採取不理睬的態度,等孩子冷靜思考、平息衝動後再作批評。

    4.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出他兩個選擇。比如你想吃米飯還是麵條?現在出去,還是五分鐘後出去?

    一旦孩子有了自我意識,就會渴望被尊重、被重視,而不管多小的選擇,都能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參與感,讓他們有一種被尊重的心理滿足,從而內心健康地成長。

    5.給孩子越來越大的自主空間

    有些家長總是想控制孩子、管制孩子、設計孩子。適當的控制是必要的。但隨著年齡增長,更多地是靠孩子的自覺和自律,而且要給孩子以自主的空間,要尊重孩子自主的空間。

    6.讓孩子學會將心比心

    家長過問、干涉孩子的行動,應直截了當地說出自己的擔心和憂慮,讓孩子知道家長的愛心。

    告訴孩子能夠站在家長的角度,體會家長的愛心和不易。

    7.採用實踐體驗法

    用實踐體驗法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比命令和口頭說教有效得多。

    由於孩子正在掙扎著長大,正是自我觀念的成形,思想的啟發階段,所以最容易受影響。不幸的是,許多父母總是奢望一種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經常使用絕對的壓制手段。

    面對孩子的叛逆,最重要的就是認清事實,憤怒大可不必。如果他走向正確的方向,家長就該以生命傳遞者的心情,樂觀其成;若他誤入墮落的深淵,家長就該立即趕過去,陪他一塊爬起來。

  • 4 # 半支粉筆

    叛逆是青春期孩子的特點,但是家長們要特別注意,不能如臨大敵,也不能放手不管,聽之任之。

    首先,要反思自己的行為,檢討自己的教育方式。對待孩子的時候,有沒有吼叫,打罵,羞辱,諷刺,挖苦,威脅,打擊,冷落孩子,或者和別的孩子的父母說閒言碎語,有沒有停留在過去,嘮叨抱怨等等。

    父母要檢查自己平時的行為,比如對孩子撒謊,經常許願但是不兌現。喜歡給孩子下定義做評價,“你就是個不長記性的”“你就笨死了”“你就不會讓我省心”,還有跟孩子記仇,停留在過去,“上一次你就是馬虎,粗心,現在也是這樣!”“昨天打碎了花瓶,我還沒跟你算賬呢!”還有,家長情緒失控時,對孩子的大吼大叫,也會反射出來,當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沒有辦法處理時,也會學著父母的樣子,大發脾氣,甚至暴走。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父母的影印件,孩子叛逆,家長先要反省自己,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果父母自己犯了錯,導致了孩子的叛逆,就要正式的,真誠地向孩子道歉,請求孩子的原諒,並且向孩子表態一定改正。

    其次,面對孩子的叛逆,父母要做到理解孩子。找準原因,摸清孩子的命脈,穩定孩子的情緒,表示理解孩子的叛逆,而不是大驚小怪,或者宣示主權,這就會激化與孩子的矛盾,讓孩子更加叛逆。比如說,你現在看起來很生氣!你是有什麼委屈嗎?引導孩子說出叛逆的原因,而不能不分青紅皁白,就說“你還反了天了,想幹什麼?想造反嗎?”

    接下來就是和孩子進行真心地溝通交流,傾聽孩子的心聲。前提是拿真心換取孩子的信任,對孩子要表現出無條件的愛,不然孩子不會和你交流,因為他認為父母就是狡辯,只會用愛的名義來壓自己,不會公平公正地對待自己。

    傾聽孩子的心聲時,不能打斷孩子的說話,也不能隨意進行評判,給出自己想當然的建議。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對孩子的感受和情緒要深表同情,用同理心去理解孩子。“嗯嗯!原來是這樣的!真讓人氣憤啊!”會讓孩子覺得受到了家長的重視。

    最後,就是孩子穩定了情緒後,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認識自己犯的錯誤,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孩子制定規則,提醒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一來,孩子的叛逆就不會是難以解決的問題,而是成為教育孩子的良好契機。

  • 5 # 我愛星空127

    在孩子叛逆期的時候家長該該管?答案是肯定要管,這個時期正是孩子容易犯錯的時候,家長怎能放任不管。

    青春期叛逆每個人都經歷過,只是各有各的不同狀況,男孩子比女孩子較為嚴重一些,遇到叛逆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改變對孩子的態度,管教的方式也要改變。

    家長應從態度上與孩子進行平等溝通,遇到問題要與孩子商量著來,給他自主的空間,多聽聽他的想法,拿出方案,讓他覺得自己被尊重,被重視,這樣他就會願意與你溝通,願意讓你參與他的事情。

    如果你想採取命令的方式,獨斷專行,讓他一切都要按照你的方法做,那這樣他會更加叛逆,你們就無法交流,這時的孩子會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有了獨立的思想,自主意識也很強,從力氣到個頭都與家長相差不大,因此對家長的方法往往不滿意,所以家長要和孩子站在同等高度上來考慮問題。

  • 6 # 窗外不下雨123

    當然要管,但教育和管理方式要改變,疏導不宜堵,要現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和包容他們,要和孩子站在一起!家長不容易做到,需要學習!

  • 7 # 無處安放的小綿羊

    孩子在叛逆期該不該管,還是放任他?

    不管是誰,只要是成年人,都經歷過叛逆期,每個人的叛逆期大致相同但又不一樣。比如男孩子和女孩子,有很大的區別,女孩子愛鬧情緒,不吃飯,男孩子愛打架,離家出走和頂嘴等等。

    其實不管男孩子女孩子到了青春期都會讓父母無奈,管吧!越管越凶,甚至適得其反,不管吧!又變本加厲,真的是一個很為難的年齡段。

    我叛逆期的時候,特別的狂妄,現在回憶起來十分的可笑,想想那時候的自己就是一個活脫脫的跳樑小醜,感覺課堂上和老師頂一下嘴會在同學面前十分有面子,在老師講課時插一句話很牛,反駁一下老師的觀點自己就能被同學刮目相看。走路時腿彎著並外八字的走就能成為同學中的老大。

    在家裡覺得不可口的飯菜耍一下脾氣,絕食,渴了喝開水沒檔次,必須買可樂,夏天要蓋著十斤重的被子開16度的空調。現在才知道父母一直在給我面子,在我面前一忍再忍,甚至我對著媽媽大聲吼叫摔碗都對著我微笑,在爸爸面前雖有所收斂但也好不到哪裡去,當時看著爸爸對我的悶不吭聲和白眼,感覺自己就是天王老子。甚是得意。

    記得非常清楚的一一年夏天被父母打,是男女混打的那一種,那一年17歲,自己說話做事現在想想是實在過分,眼裡已經沒有父母自己獨大。結果二老忍無可忍,給我一個十分響亮的大嘴巴子,我還挺牛,聳聳肩準備和爸爸戰鬥的姿勢。好嘛,我爸一腳踹在我肚子上,鄙人應聲倒地,姿勢十分狼狽,親眼看著老爺子操起一把椅子對著我的後背就是一頓猛砸,幾下砸過椅子四分五裂,我以為可以到此結束,那知親孃拿起椅子的殘腿對著我的大腿又是一頓猛揍,一邊打一邊說老孃忍你很久了,今天不把你腿打斷了不算完,我爹緊接著在我頭上補了兩腳,最後一腳很重,腳起腳落我門牙落,七竅有兩竅在流血,就這樣男女雙打才算完,接下來是隻能穿著小褲衩站在屋外還要自己手拿門牙面壁思過去,自從那一天,我重新做人了,非常的乖。說到這裡,我默默地摸了一下現在裝在我嘴裡的人工大門牙,挺疼的。

    當下,我兒子也正處於叛逆期,我的做法參考爺爺奶奶的,讓他嘚瑟,忍著,他是我親生的,忍著,他傳我代,忍著。像爺爺奶奶過去一樣裝糊塗,最多大方向給你把控著,等有一天我忍不住了,大方向把控不住了,我也會給他換一顆大門牙來站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胎寶媽忠告:產程分“初產婦,經產婦,高齡產婦”,產程有什麼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