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魚最好養了,很皮實,不過第一要注意水的含氧量,第二個就是要注意它的食物,它主要是浮游生物,自來水肯定是不行啊,還要給它培養食物,挺麻煩,用豆漿培養就可以了 鴨嘴魚的養殖技術
1. 魚苗培育?
一般採取水槽育苗法。出膜後在水槽中培育30~40天,直至3~5釐米下塘,這一過程是魚苗成活的關鍵。?
(1)水槽條件面積約10平方米,長方形或圓形均可,無尖銳拐角,進排水方便,並有防逃設施。水質優良,無汙染、毒害,需過濾後使用。每小時進行2次水交換(投餵時停水半小時),水溫16~28℃之間,溶氧5毫克/升以上。?
(2)匙吻鱘魚苗放養密度開始時200尾/平方米,長至5釐米時密度降到100尾/平方米。
(3)開口餌料及投餵匙吻鱘開口餌料為浮游動物,也可以採取蛋黃與浮游動物合用。匙吻鱘最佳開口餌料為橈足類劍水蚤。若投餵劍水蚤,必須掌握好投放時間,以免劍水蚤將魚苗卵黃囊夾破,造成魚苗大批死亡。日投餵次數以4~8次為宜,培育室內夜間也需投餵,數量以略有剩餘為度,初期投放的餌料需過60目篩網,篩除掉大個體及有害水生昆蟲。後期經馴化可攝食人工配合餌料,攝食量為體重的30%左右。匙吻鱘視力極差,不會主動覓食,投餵中損耗部分要大些。?
(4)日常管理及應注意事項日常管理需排汙、刷洗紗窗、做好詳細記錄等。當魚苗長至3~5釐米時,有幾種不正常情況發生,如在水槽拐角處聚集、魚苗互相咬鬥吞噬、個體大小不一等。導致這些情況的原因是營養不均,密度過大。另外,由於營養不足,魚苗還會吞食水上氣泡,使消化道膨脹出血直到死亡。魚苗死亡有80%為咬鬥吞噬造成,約20%由消化道充血造成。因此,3~5釐米以後的魚苗應投放到餌料均衡充足、水體大的池塘
2. 池塘魚種培育?
3~5釐米魚苗當年培育成體長20~30釐米、體重200克大規格魚種,須歷時3~4個月。
(1)池塘要求水面3~5畝、水深1.5~2米、進排水方便的池塘較好,每池應配備一臺1.5千瓦的增氧機。下塘前需帶水清塘,每畝用生石灰150~200公斤,殺滅其中雜魚,水草等。池水溫度2~37℃均可,最適25~32℃。?
(2)肥水下塘下塘一週前,要做到施肥培育好水質,一般肥料為大糞(400~500公斤/畝)及雞、牛糞等,3天后向池內撒豆漿,用量5公斤/畝。下塘前還要用水花網再撈一次,清除蝌蚪與雜物,池中水溫與盛魚容器的水溫差不得超過±3℃,操作宜在傍晚進行。?
(3)合理稀養主要養殖方式是單養,同時可搭配少量底層魚類和草食性魚類,切勿搭配花白鰱及兇猛魚類。放養密度每畝以100尾為好。在養殖過程中,除了施肥培育水體外,還要投餵豆漿(2公斤/畝),餅粕及浮性麥粉、麩糠或專用顆粒餌料,始終都要求保持水質的肥、活、嫩、爽的要求。?
(4)加強管理堅持每天巡塘,認真做好養殖記錄。?
(5)魚病及治療一般10~15釐米以上的魚種很少發生死亡,但有過幾例寄生性和細菌性疾病的報道。因為匙吻鱘對藥物非常敏感,尤其是對重金屬鹽藥物,所以用藥時要謹慎。偶見魚病主要是線蟲和吸蟲,可用2×10-6?高錳酸鉀或小於75×10-6?的福爾馬林藥浴。幼魚階段禁止用硫酸銅及含氯藥物,抗生素浸泡濃度為4×10-6左右。養成30~40釐米的大規格魚種後,可以直接向水庫中放流,也可以繼續在池塘中養殖。
3. 放流?
(1)規格30~40釐米或更大,以保證其生存能力,防禦其他兇猛魚類。?
(2)密度粗放型(即人放天養)每10畝0.1~1尾;精養型(1 000~5
4. 成魚池塘養殖?
(1)養殖方式單養、混養均可,以混養為主,搭配比例依當地具體情況而定。一般白鰱+草食性魚類∶鱘魚=6~7∶1;草食性魚類∶白鰱=1∶1.5~3。無論單養混養,都需要搭配白鰱,因為白鰱可以控制藻類的數量和生長速度,避免水體富營養化。?
(2)放養密度?
① 單養。體長50~60釐米體重1公斤時每畝80~100尾;2~3公斤時,每畝40~50尾。
② 混養。體長25釐米時每畝50~70尾,年底長至1公斤;體長50~60釐米時每畝20~50尾,年底長至2~3公斤。第三年每畝7~8尾。成魚池塘養殖不宜在小面積或精養高產塘中混養,因為精養塘高產量、高密度,溶氧大起大落,輪捕輪放都對匙吻鱘十分不利。
這種魚最好養了,很皮實,不過第一要注意水的含氧量,第二個就是要注意它的食物,它主要是浮游生物,自來水肯定是不行啊,還要給它培養食物,挺麻煩,用豆漿培養就可以了 鴨嘴魚的養殖技術
1. 魚苗培育?
一般採取水槽育苗法。出膜後在水槽中培育30~40天,直至3~5釐米下塘,這一過程是魚苗成活的關鍵。?
(1)水槽條件面積約10平方米,長方形或圓形均可,無尖銳拐角,進排水方便,並有防逃設施。水質優良,無汙染、毒害,需過濾後使用。每小時進行2次水交換(投餵時停水半小時),水溫16~28℃之間,溶氧5毫克/升以上。?
(2)匙吻鱘魚苗放養密度開始時200尾/平方米,長至5釐米時密度降到100尾/平方米。
(3)開口餌料及投餵匙吻鱘開口餌料為浮游動物,也可以採取蛋黃與浮游動物合用。匙吻鱘最佳開口餌料為橈足類劍水蚤。若投餵劍水蚤,必須掌握好投放時間,以免劍水蚤將魚苗卵黃囊夾破,造成魚苗大批死亡。日投餵次數以4~8次為宜,培育室內夜間也需投餵,數量以略有剩餘為度,初期投放的餌料需過60目篩網,篩除掉大個體及有害水生昆蟲。後期經馴化可攝食人工配合餌料,攝食量為體重的30%左右。匙吻鱘視力極差,不會主動覓食,投餵中損耗部分要大些。?
(4)日常管理及應注意事項日常管理需排汙、刷洗紗窗、做好詳細記錄等。當魚苗長至3~5釐米時,有幾種不正常情況發生,如在水槽拐角處聚集、魚苗互相咬鬥吞噬、個體大小不一等。導致這些情況的原因是營養不均,密度過大。另外,由於營養不足,魚苗還會吞食水上氣泡,使消化道膨脹出血直到死亡。魚苗死亡有80%為咬鬥吞噬造成,約20%由消化道充血造成。因此,3~5釐米以後的魚苗應投放到餌料均衡充足、水體大的池塘
2. 池塘魚種培育?
3~5釐米魚苗當年培育成體長20~30釐米、體重200克大規格魚種,須歷時3~4個月。
(1)池塘要求水面3~5畝、水深1.5~2米、進排水方便的池塘較好,每池應配備一臺1.5千瓦的增氧機。下塘前需帶水清塘,每畝用生石灰150~200公斤,殺滅其中雜魚,水草等。池水溫度2~37℃均可,最適25~32℃。?
(2)肥水下塘下塘一週前,要做到施肥培育好水質,一般肥料為大糞(400~500公斤/畝)及雞、牛糞等,3天后向池內撒豆漿,用量5公斤/畝。下塘前還要用水花網再撈一次,清除蝌蚪與雜物,池中水溫與盛魚容器的水溫差不得超過±3℃,操作宜在傍晚進行。?
(3)合理稀養主要養殖方式是單養,同時可搭配少量底層魚類和草食性魚類,切勿搭配花白鰱及兇猛魚類。放養密度每畝以100尾為好。在養殖過程中,除了施肥培育水體外,還要投餵豆漿(2公斤/畝),餅粕及浮性麥粉、麩糠或專用顆粒餌料,始終都要求保持水質的肥、活、嫩、爽的要求。?
(4)加強管理堅持每天巡塘,認真做好養殖記錄。?
(5)魚病及治療一般10~15釐米以上的魚種很少發生死亡,但有過幾例寄生性和細菌性疾病的報道。因為匙吻鱘對藥物非常敏感,尤其是對重金屬鹽藥物,所以用藥時要謹慎。偶見魚病主要是線蟲和吸蟲,可用2×10-6?高錳酸鉀或小於75×10-6?的福爾馬林藥浴。幼魚階段禁止用硫酸銅及含氯藥物,抗生素浸泡濃度為4×10-6左右。養成30~40釐米的大規格魚種後,可以直接向水庫中放流,也可以繼續在池塘中養殖。
3. 放流?
(1)規格30~40釐米或更大,以保證其生存能力,防禦其他兇猛魚類。?
(2)密度粗放型(即人放天養)每10畝0.1~1尾;精養型(1 000~5
4. 成魚池塘養殖?
(1)養殖方式單養、混養均可,以混養為主,搭配比例依當地具體情況而定。一般白鰱+草食性魚類∶鱘魚=6~7∶1;草食性魚類∶白鰱=1∶1.5~3。無論單養混養,都需要搭配白鰱,因為白鰱可以控制藻類的數量和生長速度,避免水體富營養化。?
(2)放養密度?
① 單養。體長50~60釐米體重1公斤時每畝80~100尾;2~3公斤時,每畝40~50尾。
② 混養。體長25釐米時每畝50~70尾,年底長至1公斤;體長50~60釐米時每畝20~50尾,年底長至2~3公斤。第三年每畝7~8尾。成魚池塘養殖不宜在小面積或精養高產塘中混養,因為精養塘高產量、高密度,溶氧大起大落,輪捕輪放都對匙吻鱘十分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