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出自——唐代詩人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
意思是——指空前絕後。亦用作諷刺。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二、附原文如下:
登幽州臺歌
唐.陳子昂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譯文:
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聖君,向後不見後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三、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對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採納,並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常苦悶。萬歲通天元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軍出征。武攸宜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隨後,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願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四、作者簡介:
陳子昂(約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學家,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漢族,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為陳拾遺。光宅進士,歷仕武則天朝麟臺正字、右拾遺。解職歸鄉後受人所害,憂憤而死。其存詩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詩38首,《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臺歌》。
一、“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出自——唐代詩人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
意思是——指空前絕後。亦用作諷刺。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二、附原文如下:
登幽州臺歌
唐.陳子昂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譯文:
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聖君,向後不見後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三、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對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採納,並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常苦悶。萬歲通天元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軍出征。武攸宜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隨後,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願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四、作者簡介:
陳子昂(約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學家,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漢族,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為陳拾遺。光宅進士,歷仕武則天朝麟臺正字、右拾遺。解職歸鄉後受人所害,憂憤而死。其存詩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詩38首,《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