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飛飛的小朋友

      《殺生》是一部需要多看幾遍的電影,一方面是因為電影確實精彩,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因為導演在電影中設定了太多的隱喻和暗示,一不留神看漏幾處,會很影響你對電影本身和導演真實意圖的理解。

      電影上映後,筆者也在網上看到很多人的評論,大部分人認為,影片的主題實際上是在討論渾噩大眾對於覺醒者的敵視等等,屬於“魯迅流的投槍與匕首”,簡單說就是“誰殺了他”、“他是怎麼死的”兩個問題。筆者認為,通雖通矣,達則未必。上述主題只是表層,影片的真正核心是關於佛性的。本觀點從影片的重要道具——牛結實的鑰匙——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第一把鑰匙——佛堂——佛性的大門

      牛結實的第一把鑰匙是鑰匙繩最長的那把,用來開啟一把魚鎖,這把鎖鎖住的是牛結實的住處,也是鎮裡的佛堂(裡面有佛像,門口有鎮獸)。

      魚是自由的象徵,也是牛結實本人的象徵(牛結實死去和片尾曲的動畫),魚卻以佛堂門上的一把鎖的形態出現,為什麼?答案只有一個:只有開啟精神上的自由枷鎖才能開啟佛性的大門。牛結實住在佛堂裡(雖然可能是他強佔的),佩戴著唯一能開啟魚鎖的鑰匙,這充分說明了牛結實的本質:牛結實是佛設在在長壽鎮的代言人和拯救者,是長壽鎮上唯一自由的、具備“佛性”的人。

      牛結實死了,但是殺死牛結實的並不是牛醫生,也不是長壽鎮的鎮民,而是牛結實自己的佛性,他的死是用來震撼一潭死水的長壽鎮、用來拯救鎮民的手段,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一種大慈悲。

      第二把鑰匙——枷鎖——佛性的慾望

      牛結實的第二把鑰匙打開了胖墩腳上的鐐銬。

      長壽鎮中每個人實際上都鎖著一把鐐銬,只不過這把鐐銬是鎖在心裡的,只有對待孩子,才會用具象的鐐銬鎖住他們,直到他們的心中也長出鐐銬為止。而牛結實所作的一切,給百歲老人喝酒也好、往水源裡下春藥也好,實際上都是為了開啟人們心中的枷鎖,讓他們的心靈能夠自由飛翔,能夠沐浴佛光。

      佛並非無慾無求,普度眾生是佛性的慾望。牛結實具有佛性,拯救鎮民就是他佛性的外放。奈何人們被鎖閉的時間太久遠了,以至於他們把拯救當做破壞,把自由當做毒藥、把援手當做刺刀、把佛徒當做魔鬼,所以他們要殺掉牛結實。人的愚昧,不只殺生,而且殺佛。

      第三把鑰匙——音樂盒——佛性的執念

      牛結實的短鑰匙繩上還拴著第二把鑰匙,是一把用細線密密纏繞的鑰匙。在過去的鑰匙上纏繞細線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防止鑰匙插得過深,破壞鎖的結構,這說明這把鑰匙的使用物件是很精密很重要的,這樣的東西在影片中只有一個,就是那個音樂盒。

      這把鑰匙實際上是用來上緊一個發條,這個發條讓音樂盒發出幸福的聲音。片中我們看到,牛結實在跟全鎮人告別時,把他所有搶來的東西都還了回去,唯獨留下這個音樂盒作為他的陪葬。

      前兩把鑰匙上都有蓮花的樣式,這把鑰匙卻很普通,所以說,這把鑰匙代表了牛結實的人性。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佛尚存一欲,人更是如此。對於牛結實來說,這個音樂盒讓他度過了最幸福的時光,因此他可以捨去所有的身外之物,唯獨不能捨棄這個音樂盒,這或許是他唯一的執念,一種叫做“愛”的執念。

      影片開始處,無名醫生接過了這三把鑰匙;影片的結尾處,無名醫生梳起牛結實的髮型。牛結實對他說:“你欠我一命”,他對鎮長說:“牛結實沒有死”,所以我們可以預期,牛結實的佛性亦將在他的身上延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香山公園到潭柘寺怎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