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木各書語
-
2 # 三塗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存在兩方面的問題。有才華不一定適合做官,李白算是典型的例子。
一,李白自身的問題
李白少年成名,他的性格形成註定了他不適合在官場中斡旋,灑脫隨性的性格,和紀律嚴明,說話都要謹慎的官場是矛盾的。
李白自我感覺極好,好到覺得天下沒有什麼事是自己搞不定的,更搞笑的是,他認為自己的身上有仙氣,為此他也遇到了自己的知音賀知章,就因為賀知章在看到他的《蜀道難》,說他是謫仙人,他的詩詞中比喻常有諸葛亮、謝安表達自己的報復。
天寶初年,唐玄宗召他進京,李白一聽皇帝召他進京,從他的詩中便可看出,當時的他極度的膨脹,“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所以在李白六十多年的生命裡只有當了兩三年的翰林學士,其他的時間一件正經事也沒有幹過。
二,唐玄宗不再關心朝事
李白任翰林學士的時候,唐玄宗已經不再關心朝事,整日就知道飲酒作樂,朝事日頹,朝堂之上宦官弄權,灑脫耿直的李白那會討好這些權貴。
再寫《清平調》時竟接著酒力,讓宦官高力士為他脫去皁靴,讓楊貴妃為他研墨,雖然寫出了“雲想衣裳花想容”如此佳句,也得到了唐玄宗宗的讚賞,但是無疑得罪了高力士。
其實更多的原因還是李白本身的性格,讓他做官不一定能做個好官,性本愛自由,這也成就了一代詩仙!
-
3 # 白先森Max
李白想當官,奈何實在不是當官的材料。
老白為您解題。
李白其實是個官迷,他把自己比做樂毅、管仲,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輔王佐政、出將入相、建功立業。他一生奔波,都是衝著這個目標去的,可以說目標非常明確。
唐時當官的途徑李白幾乎都嘗試過,老白為大家總結了李白當官三步曲:第一步:終南捷徑。
他和幾個同道好友嘯聚山林,效仿“竹林七賢”七人組,呼朋引伴互相吹噓,目的就是打造“隱士”的人設,好引起當朝的注意,受詔當官。
第二步:以詩自薦。
唐朝當官除了科舉外,還一個途徑就是高層舉薦,李白就拿著自己的詩找過很多人,比如在開元七年的時候就找過渝州刺史李邕,李邕有點輕慢他,李白就寫下了那首傳頌千古的《上李邕》:
“大鵬一日隨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全詩的中心思想其實就是一句話:“李邕,你莫欺少年窮!”
第三步:勇抱大腿
李白很清高自負,但不是代表他不會抱大腿,事實上李白智商、情商雙高,而且幾乎可以確定他儀表出眾,長得非常帥。他前後娶了四個妻子,其中有兩個是前宰相的孫女,起點不可謂不高了。
通過這些途徑,李白成功了嗎?他還真的成功了。李白是真有才,他的光芒是掩蓋不住的。通過努力,他得到了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舉薦,終於在42歲的時候,接到了唐玄宗的詔書,召他入朝為官。
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自問不是“蓬蒿人”。
唐玄宗給李白職位是“翰林供奉”。
要說起來翰林那也是在宮裡當差的,以李白的才情,他要是想混,不難混成玄宗身邊的紅人。可惜他實在不是這塊料兒,說到底他就不是個侍候人的主兒。沒過多久就被玄宗賜金放還了。
WHY?
這裡面有李白自己的原因,他從心底不喜歡這個職務,他要做的是王佐之才,不是填詞寫書的翰林,現實和他本人的理想有較大出入。
另外,玄宗也看出來了,李白實在不適合官場的環境。
歸根結底,李白的性格決定了他不適合官場逢場作戲、逢上迎下的那一套。
我們來了解一下李白什麼性格。一、天真。
而且是太天真。
天真到什麼程度呢?就拿他剛接到唐玄宗詔書時來說吧。皇帝一紙召書宣李白進宮當差……哦不進宮當官,隨詔書一起來的,還有李白的官服和烏紗帽。然後李白就寫了一首詩:
“領得烏紗帽,全勝白接蘺。山人不照鏡,稚子道相宜。”啥意思?意思就是說,我剛領了烏紗帽(官帽),果然比以前戴的白頭巾好看多了。為啥山人我(李白自稱)不用照鏡子就知道戴上好看?因為小孩子見了都說這帽子配我正合適。
聽聽,這話天真不天真?
當時的李白都42歲了,哪個有城府的“大人”能說出這種小孩兒才會講的話喲。
二、輕狂。
而且是太輕狂。
李白輕狂到什麼程度呢?他的眼裡就沒有凡人,這從杜甫的《飲中八仙歌》裡可以看出來,杜甫的這首詩記錄了唐朝有名的八個酒鬼,其中七個人每人三句詩,只有寫到李白這用了四句: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看看,李白簡直狂到沒邊兒了。
天子叫你上船來,也就是唐玄宗親自跟李白說:“李愛卿啊,到朕這邊來,朕跟你說說話。”
那是皇帝要跟你親近啊,多少人夢寐以求都求不到的機會。再說那是天子叫你,就是再不想去誰敢抗旨?
到李白這呢?
“我不去!”
“為啥不去?”
“我是酒中仙,現在喝醉了,誰叫都不去。”
“那是天子叫你呢老大!”
“天子叫也不去!”
就是這麼硬氣,就是這麼牛逼,估計唐玄宗當時也是懵逼的,古往今來哪個皇帝見過這麼牛逼的臣子了?
要不就說李白是詩仙呢,那是真“仙”,就憑這一件事,從古到今找不到第二個這樣的出來。
也就是李白,有蓋世的才華護體,你隨便換個人,玄宗能把他榨成汁澆了御花園。換到今天,不要說天子了,你們公司大領導叫你過去說說話,你敢不去不?
三、驕傲
而且是忒驕傲。
李白他驕傲到就不知道啥叫謙虛。
不管是傲氣也好,不管是傲骨也罷,那傾覆世間的才華在支撐著他,他有這個底氣。才情引著神思凌空直上,使他好像一個站在雲中的仙人,得以俯瞰眾生。
在李白的眼裡,王侯公卿跟他沒有身份的界限。他們平等交往,以文交友,以酒論心,不要跟我談官職,也不要跟我論尊卑。我謫仙人下來跟你喝酒談心,要得就是一個興高采烈,你居然跟我論官職尊卑?
所以他在《夢遊天姥吟留別》裡寫道: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是當了官,可是當了官的李白並不開心。這種骨子裡的驕傲註定他做官做不長久。
李白是個“官迷”,他迷的其實不是官,他畢生追求的其實是實現自己的價值。
李白少年任俠,青年尋仙,中年求官,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追尋。追尋自己的價值。尋而不得,才會發出“拔劍四顧心茫然”、“與爾同消萬古愁”的浩嘆。
李白自己也不知道,其實在他追尋自我價值的路上,就已經實現了他人生最大的價值。
老白說:李白啊,他是謫仙人,這世上沒人能封他的官。
老白傾情解答,只求一個關注 -
4 # 林城布衣10001
天寶年間的李隆基已安於享樂,李白只是他與楊貴妃飲宴歌舞時,寫詩作賦而已。李白日漸厭倦這種生活,終日飲酒,甚至玄宗召而不朝。眾人向玄宗進言,玄宗將他逐出了宮庭。
安史之亂中,太子李亨即位,為唐肅宗。此時,李白應召進入永王李璘的幕府,李璘東巡時,李白作《永王東巡歌》十一首,歌頌李璘。實際上,李璘的軍事行動有爭位和叛亂的性質。後來,李璘被唐肅宗擊敗,李白以附逆之罪入獄。
公元761年,已六十出頭的李白因病返回鎮江。在鎮江,他的生活相當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二歲。
綜上,李白一生這樣的境遇原因有三。一是,李白生不逢時,出身不能考科舉、出仕後玄宗已安於享樂,使其不得重用。二是,李白政治能力與覺悟不高,文才不等同於素養,參加永王璘的幕府明顯是站錯了隊。三是,李白恃才自傲、放浪形骸,得罪了一些宵小,也為帝王和權貴所不容。
-
5 # I老八一槓I
李白的才華主要表現在詩詞方面,說白了就是一個藝術家!
他在為人處世和政務處置上的能力其實並不高,如果李白不是生在盛唐,憑藉自己詩詞方面的才華,獲得了很多人的友誼和資助,他的境遇恐怕還會更差!
-
6 # 山中老儒
李白想做官嗎?自然,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狗屁,李白真的很想做官至於為什麼沒能做好官且聽一一分說。
第一才華橫溢不代表政治水平高。
第二唐玄宗在這時已經開始沉浸於自己的偉業之中。就像是紀曉嵐於乾隆一般,唐玄宗只希望李白做一個家雀來給他寫詩作畫,而不需要一個官吏幫他治理國家。
第三李白得罪了高力士和楊國忠,有這兩個人在李白基本上不會有任何機會實現抱負的。
一家之言,多多見諒
-
7 # 孤獨的寄生
李白雖然才華橫溢,但性情放蕩不羈,他說過“”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作為一個浪漫主義詩人,政治對於他來說,除了束縛就是不自由。而李白出生於唐朝在最鼎盛時期,國家的繁華,人民的安居樂業,讓這個詩人註定是浪漫、飄逸的性格,從他讓高力士去靴看出李白是鄙視政治和官場的,礙於他的才華,又深知李白不羈的性格,所以皇帝允許他遊遍天下,並解決了他日常的後顧之憂。不為五斗米折腰,體現出他高尚的氣節和對於權貴的兵器。
-
8 # 痞書生
當今也有不少有才的作家,詩人,但從政光有才華是不夠的。政界有多少人又愛好附庸風雅。先有才名,而後又能在政治上大放異彩的人鮮有。
-
9 # 喜陽陽與輝太狼
書生學到老,也不通世故。才華橫溢的人難免恃才傲物,狷介清高,這種氣質與官場那種世俗、功利、媚權主義格調是難以相融的。
-
10 # 小馬糊
李白是個千古少有的大詩人,才學蓋世,詩文無雙,有“詩仙”之譽,連當朝皇帝唐玄宗都對他寵愛有加,特意將其召到身邊,日日賦詩作歌,可謂紅極一時。對如此才子,人們多會以為他必定飛黃騰達,前途無量。可事實卻完全與人們的想象相悖,他不僅始終未被重用,末了還給皇上“賜金放還”,成了“布衣”一個。為此,李白曾悲憤長嘆:“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無數後人也曾為之鳴不平:皇帝老兒昏庸、朝廷上下腐敗,活活屈煞了一個曠世奇才。可竊以為,皇帝昏庸、朝廷腐敗固然是李白官場失意的重要原因,但他個人素質上的種種缺陷、言行舉止上的樣樣毛病,也不能不說是重要的因素。
-
11 # 雙子玉佩
李白才華橫溢,不是沒官做,而是做不長。他所處時代,是大唐昌盛時期,實際缺的是務實、治天下、守天下的人才。而這種人才往往都是謹言慎行的,是為了達成目標要聯絡眾臣、甚至委曲求全的。李白太狂傲,不屑與此,是其不能實現政治報復負的原因之一。
其二、李白的傲骨並不純粹。李白的是商人出身。在古代重仕輕商的環境下,他想突破出身有所作為就只有走仕途的路。不論他散盡千金結交朋友,還是遊歷山水寫詞賦詩,好像都是為了實現做官這一理想價值。
常言道“無欲則剛”,李白為了做官這一目標,其實做了許多諛媚之詞,實在是毀了他詩詞中的傲骨。讓他的詩詞顯得華麗有餘,而風骨稍欠。奇思妙想有餘,務實適用不足。
其三,寫詩作文與政治不同。就是當今社會這也是兩種不同的工作,需要兩種不同的生活態度。寫詩傳志,傳的是理想中的國、理想中的“志”,政治治國需要的是實際操作上的“治”和達成操作目標所需要的“智”。
但在古代,中國選拔人才只有通過科考,而科考只考文章。包括李白之所以得到賀知章的推薦,也只是因為李白的文章。只是賀知章不知道李白文章中的“志”,真的不是朝廷需要的“治”和“智”而已。
可李隆基不同,政治中成長起來的政治家,縱然晚年縱情聲色,不理朝政,但天生的政治天賦也讓他看出李白的性情本質。所以才給了李白翰林府中的閒職。說到底,李隆基還是沒有認為李白具有治國之才,他於王室而言,不過是個“金絲鳥”一樣的存在。
李白不自知時,各種博眼球求關注。知道真相後,又“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其實反映的是李白不懂政治、誤入政治、又被政治拋棄的過程。
-
12 # 言午讀作許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尊為詩仙,不管是五言還是七言,也不管他是樂府、絕句還是律詩,至今仍被諸多學子吟誦,但是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謫仙人,仕途卻極為失意,最終也沒被朝廷加官進爵,委以重任,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是李白不想做官麼?顯然不是,李白從內心裡還是很渴求做官的,李白在而立之年,去長安謀求官職,為了實現政治抱負,給唐玄宗寫了《明堂賦》和《大獵賦》,給玉真公主寫了《玉真仙人詞》,稱玉真公主“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極盡投機討巧之事,都是想讓獲得當權者的認可,謀求一官半職。
那李白既然渴求做官,是李白沒有官場朋友麼?顯然也不是,李白雖然自己父輩沒有做官,但是娶的是已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並且也有賀知章、高適、孟浩然等一眾官員朋友,這些人在當權者面前美言幾句,想必也會給李白的仕途有所幫助。
李白既有當官的心思,又有官場朋友,但是卻一直仕途不得意,那麼,其根本的原因只能是,李白的政治才能低下,李白雖然在文學方面才華橫溢,但是在政治方面卻是一個官場小白。在唐朝,一個人要想做官,大體是以下三個途徑。第一,學習好。即參加科舉考試,博取功名。自隋朝科舉制之後,這便是最主要的途徑;第二,生的好。即門蔭入仕,雖然科舉制是最主要的選才方式,但是大部分中高階官員的子弟還是可以通過門蔭來當官的,這也是人之常情,自古有之;第三,抱大腿。即入幕為吏,成為地方官員,尤其是地方節度使幕僚,這樣也可以做官。
首先,李白一生沒有參加科舉考試,後人諸多猜測,說李白家庭出身原因沒有參加資格,也有說李白不屑於參加科舉,但是,筆者要說的是,李白即使參加了,也不見得取得多好的成績,因為唐朝的科舉考試和寫詩歌完全不是一回事,李白詩歌寫得好,科舉考試不見得行;其次,生的好就更不用說了,李白出身不是官宦世家,所以門蔭入仕想都不要想;最後,只剩下“抱大腿”這一條路,李白去長安之後給唐玄宗寫賦、給玉真公主寫詩,都是為了抱上大腿,快速入仕,不知道是這些詩是沒有被唐玄宗看到呢,還是礙於當時文壇、政壇明星甚多,李白處處碰灰,在長安的發展並不順利,才情甚高卻政壇失意,使得他養成了狂放不羈的性格,終日以酒精麻醉自己,終於到了公元742年,李白42歲的時候,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推薦,唐玄宗才見了李白,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給皇上寫詩文娛樂,皇帝在宴請或者出遊時候,總會叫上他,寫詩助興,是唐玄宗養的“文寵”,李白一朝之間,覺得自己“牛氣哄哄”,長期以來不得志所養成的狂放性格,更加顯露的淋漓盡致,竟然“天子呼來不上朝”,因此,其受寵沒多久,唐玄宗就疏遠了他,隨後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也沒時間、沒有閒情逸致聽歌寫詩,李白攜妻子南下逃難,後面李白還有一次政治投機,就是成為因永王李璘的幕僚,但是很不幸,也正是因為這次政治投機,導致其最終下獄,終其一生,李白在政治上沒有過多出彩的表現。
-
13 # 東秋妮
李白才華橫溢,最終沒有被封官進爵,不是因為性格孤傲,不是因為缺少資源,也不是因為得罪李林甫,而是李白一直想走捷徑!
一一一一一一一疑問一一一一一一一
各位,我先提一個問題:
"李白才華橫溢,卻為什麼一生都沒有參加過一次科舉考試呢?"
不參加科舉考試,朝廷憑什麼給你封官進爵?
李白想做官,而且想做能替皇帝分憂的官!
看來這事兒沒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一一一一一一一捷徑一一一一一一一
唐代開始設立翰林院,初為唐玄宗選擇擅長文詞之才,後逐慚草擬詔制和參謀密計,分割了中書舍人和宰相之權。
點翰林,是科舉時代士大夫非常榮耀的事情。
翰林,可以直而朝臣,不僅可致力於文化學術研究,更能參與政治,左右朝政。
翰林學士實際上是皇帝的顧問,承旨往往晉升為宰相!
李白一生最大的夢想就是當朝宰相,輔佐皇帝,實現自己遠大的政治報負!
李白是一個飄飄欲仙的人,他看到自己的多,看到人間的少!
科舉是他不屑的,他想走的就是這樣一條捷徑!
一一一一一一一作死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翰林學士是當時知識分子精英中的精英,宰相張九齡就是翰林中人!
孟浩然是李白的偶像,張九齡是孟浩然的偶像,所以張九齡是偶像的偶像!
李白一生兩入翰林院,剛開始很得唐玄宗賞識,李白酷愛喝酒,不能自控,唐玄宗不可能重用一個酒鬼,慚疏遠之。
晚年,李白又陷入永王叛亂之罪。
李白生得其時,懷才得遇,但他自己只能做一個偉大詩人!
政治不是才華橫溢,政治是刀光血影!
世上多了一個詩仙,少了一個政客,挺好!最後,以李白的詩共勉:"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
回覆列表
才華橫溢的李白,一直自認為自己有郭隗等人的才能,為什麼在仕途上不能青雲直上呢?或許從他的這首詩可以找到答案。
《古風五十九首》
( 其十五)
奈何青雲士,棄我如塵埃。
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李白得不到朝廷重用,原因有三。
二、恃才傲物,率性而為,棄他如塵埃。就在自己即將飛黃騰達的時候,他笑傲諸侯,不服管教。“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他無法無天,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很快宮中人都很嫉恨他,在朝中也處處受到排擠,高力士更是覺得自己所受奇恥大辱。於是與楊貴妃在玄宗面前讒言誹謗。玄宗疏離了他。
“ 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
——《古風五十九首》( 其三十九)
李白在這首詩中也反諷了當時政治為官這一現象,本應招來鳳凰的梧桐樹上住滿了燕雀,而鴛鸞則只能停落在長滿刺的灌木叢上。這種無情的嘲諷,讓他不願與當時的宦官同流合汙。一向反權貴且具有俠義精神的他想遠離這種是非之地,所以他才會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高呼“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
他走得瀟灑,亦走得憂愁。
“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