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教堂

    劉備骨子裡是個好戰分子,稱帝后,以舉國之力討伐孫權,名義上是為關羽報仇,實際上是劉備的早有預謀。在他攻下益州後,孫權曾跟他討要荊州,劉備說等他得到涼州,一定把荊州還給孫權,實際上這時候劉備已經有了吞掉孫權的心思!

    劉備佔據漢中後,曹操剛剛大敗,這時劉備整頓兵力之後,完全有實力吞掉孫權,孫權也意識到了危機,連忙聯合曹操襲取荊州,可以說蜀漢的挫敗,就是對曹操的窮追不捨,迫使另外兩家合力迎敵。

    雖然經歷了夷陵之敗,但劉備素有壯志,從他早年屢敗屢戰從不認輸,就可以看出他堅韌不拔的精神,在他46歲的時候仍然寄人籬下,他可是為了天下從不停歇的人,若是劉備沒有死,他恐怕比諸葛亮還要積極,不過他應該不會派諸葛亮去,極大機率會自己前去北伐,因為他畢生的願望就是統一天下!

  • 2 # 郭公子講歷史

    大家都知道,劉備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總攬蜀漢大小事務,他繼承劉備遺志,六出祁山北伐,但遺憾的是均以失敗告終,那假如劉備不死的話,他會讓諸葛亮數次北伐嗎?

    本文給出的答案是不會!假如劉備不死,他不會讓諸葛亮率兵北伐,而是會自己率兵北伐!

    瞭解劉備的都知道,劉備這一生可謂真的是在馬背上度過的,從最初的黃巾之亂到之後的伐吳之戰,劉備戎馬幾十年,是真的馬背皇帝,不說熱愛,最起碼劉備對於戰爭並不排斥,甚至還有著強烈的熟悉感。

    劉備身為帝室甲冑,一生以匡扶大漢為己任,可以說光復大漢的榮耀是劉備的畢生追求,假如劉備不死,曹丕篡漢,不管是出於私心,還是講求國家大義,劉備都必須要出兵北伐,因為在世人的眼中,這是劉備必須要盡的義務!

    但是不管從一開始的博望坡之戰,還是之後的奪取荊州,入川之戰,漢中之戰和伐吳之戰,諸葛亮發揮最多作用的就是軍師,諸葛亮基本從未作為統帥出現,每一場重大戰役的最高統帥都是劉備。

    而且當時入川之戰,劉備以龐統作為軍師,並沒有帶諸葛亮,而且在伐吳之前,劉備曾說過“難道沒了諸葛孔明,我就不行了麼?”當時劉備雖然說的是氣話,但是從種種表現來看,劉備雖然器重諸葛亮,但其對於諸葛亮並沒有達到一個百分之百的信任,在劉備心中,諸葛亮只是軍師,他從沒有將其作為一個統帥來看。

    到了曹丕篡漢後,北伐光復漢室就成了劉備最後的人生價值,假如他不死,那麼如此重要的、對於自己有如此重大意義的戰爭,主角一定會是劉備自己,哪怕會用諸葛亮,那麼他也是作為軍師的一個角色出現,劉備絕不會讓諸葛亮單獨做統帥!

  • 3 # 斜暉脈脈

    直接回答:會,一定會。而且如果身體尚可的話,他還會親自掛帥,諸葛亮只須隨軍出征,運籌帷幄出謀劃策就行,而不必事無鉅細,樣樣躬親,鞠躬盡瘁,勞身傷神。

    劉備這個人,無論在正史《三國志》還是小說《三國演義》中,都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目標明確、意志堅定的人。雖然名義上是帝室之胄,實際上跟當朝皇帝二百年前才是一家,房頭戶族八杆子夠不到。當時皇族後人多了去了,荊州劉表、益州劉璋、幽州劉虞、袞州劉岱等人都是,而且都身居州郡地方長官,是出身低微、家境貧寒,販席織履為生的劉備萬萬比不上的。

    “位卑未敢忘憂國”,劉備就是此輩中人。劉表、袁紹、劉璋、公孫瓚等人,只想保住沿襲祖上的地盤,孫策、孫權佔據江東,只想做個地方諸侯,曹操統一了北方之後,才萌生了統一天下的念頭。但劉備不同,從結識關、張出道之後,就以興復漢朝、匡扶漢室,重整天下為己任,而且矢志不渝,愈挫彌堅。還記得《隆中對》吧,當時劉備處境悽慘,手下不過老弱千百人,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暫借劉表的小縣城新野棲身。

    當時劉備毫不頹廢,仍然志在天下,志氣滿滿問計於諸葛亮,實在令人肅然起敬。

    天下三分之後,吳蜀矛盾爆發,孫權奪了荊州,殺了關羽,隨後又大敗劉備,蜀國處境堪憂。但劉備一生多經逆境,這點挫折擊不垮他,手裡畢竟還有益州和漢中,兩三年後國力使可恢復。

    孔明伐魏,打的就是繼承先帝遺志,完成統一中原大業這個旗號。假如雄才大略的劉皇叔活著,犯得著讓別人幫他圓夢嗎?他會號令天下,大纛獵獵,揮鞭北向,兵發中原。縱然兵敗身死,也當無撼無虧於九泉。

  • 4 # sunjin6278

    劉備如果夷陵大敗後不死,面對蜀漢危機,他會怎麼做呢?

    我們知道,劉備一生差不多都在流浪征戰中渡過,在北方,他不斷多次投靠,多次被呂布、曹操等人打敗,最終不得已投奔劉表。但劉備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他敗不餒,不屈不撓;劉備也有一個壞處,容易感情用事。劉備這人雖以仁義示人,卻也不善總結經驗教訓,不然他也不會四處奔波了。如果劉備在白帝城沒有病死,極有可能劍走偏鋒,蜀漢渡過危機後會再次徵吳。荊州丟失,關羽被斬,不僅打亂了劉備奪取中原的部署,也讓劉備再難抑對東吳的仇恨。夷陵大敗,更讓劉備丟盡了顏面,一向不屈不撓秉性的劉備,如何肯對東吳善罷甘休?等到蜀漢恢復元氣後,劉備定會再開奪取荊州之戰。如果劉備時運得濟,或孫權受曹魏威脅向劉備妥協,也像湘水劃界那樣,瓜分荊州;或劉備打敗東吳,奪取荊州成功,劉備也許會審時度勢,開始北伐,也許會繼續發動對東吳的攻擊。如果能聯吳北伐,也許曹魏倍受打擊,但攻滅曹魏還是不大可能的。如果繼續對東吳發動進攻,正是魚蚌相爭,漁翁得利。當蜀吳鬥得兩敗俱傷之際,曹魏就會突然出擊,也許曹魏就能一統天下,如果劉備時乖命蹇,再次被東吳打敗,蜀漢國勢頹敗,要麼被東吳和曹魏瓜分,要麼被東吳吞併,蜀漢也許會被滅亡得更早。當時天下三足鼎立已定,蜀不如吳,吳不如魏,蜀吳只有聯合,才能抗魏。蜀漢最為弱小,以區區蜀漢獨立抵抗任一國,就是孫吳出世,韓信復生,在絕對強大的實力面前,也很難做到,更何況敵國都是人才濟濟了。正因為如此,諸葛亮是堅定的東和孫權派,他知道只有蜀吳聯合,才是三足鼎立持久之道。但劉備難嚥東吳奪荊州殺關羽敗夷陵之恨,必不聽諸葛亮之言,誓奪荊州,一雪前恥,如果那樣的話,蜀漢滅亡會來得更快,蜀漢也就根本不會有以後諸葛亮數次北伐的事情。

    蜀漢實力不如東吳,東吳大將陸遜足智多謀,很會打仗,因此,蜀吳交戰,以蜀漢全力擊吳,千里征討,仍然會被會打仗的陸遜擊敗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邦的經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