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MAC地址,由於我們不直接和它接觸,所以大家不一定很熟悉。在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開放系統互連)7層網路協議(物理層,資料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參考模型中,第二層為資料鏈路層(Data Link)。它包含兩個子層,上一層是邏輯鏈路控制(LLC:Logical Link Control),下一層即是我們前面所提到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層,即介質訪問控制層。所謂介質(Media),是指傳輸訊號所透過的多種物理環境。常用網路介質包括電纜(如: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還有微波、鐳射、紅外線等,有時也稱介質為物理介質。MAC地址也叫物理地址、硬體地址或鏈路地址,由網路裝置製造商生產時寫在硬體內部。這個地址與網路無關,也即無論將帶有這個地址的硬體(如網絡卡、集線器、路由器等)接入到網路的何處,它都有相同的MAC地址,MAC地址一般不可改變,不能由使用者自己設定。
MAC地址的長度為48位(6個位元組),通常表示為12個16進位制數,每2個16進位制數之間用冒號隔開,如:08:00:20:0A:8C:6D就是一個MAC地址,其中前6位16進位制數08:00:20代表網路硬體製造商的編號,它由IEEE(I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分配,而後3位16進位制數0A:8C:6D代表該製造商所製造的某個網路產品(如網絡卡)的系列號。每個網路製造商必須確保它所製造的每個乙太網裝置都具有相同的前三個位元組以及不同的後三個位元組。這樣就可保證世界上每個乙太網裝置都具有唯一的MAC地址。
Mac地址就是在媒體接入層上使用的地址,通俗點說就是網絡卡的物理地址,現在的Mac地址一般都採用6位元組48bit(在早期還有2位元組16bit的Mac地址)。
對於MAC地址,由於我們不直接和它接觸,所以大家不一定很熟悉。在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開放系統互連)7層網路協議(物理層,資料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參考模型中,第二層為資料鏈路層(Data Link)。它包含兩個子層,上一層是邏輯鏈路控制(LLC:Logical Link Control),下一層即是我們前面所提到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層,即介質訪問控制層。所謂介質(Media),是指傳輸訊號所透過的多種物理環境。常用網路介質包括電纜(如: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還有微波、鐳射、紅外線等,有時也稱介質為物理介質。MAC地址也叫物理地址、硬體地址或鏈路地址,由網路裝置製造商生產時寫在硬體內部。這個地址與網路無關,也即無論將帶有這個地址的硬體(如網絡卡、集線器、路由器等)接入到網路的何處,它都有相同的MAC地址,MAC地址一般不可改變,不能由使用者自己設定。
MAC地址前24位是由生產廠家向IEEE申請的廠商地址。後24位就由生產廠家自行定擬了。(早期的2位元組的卻不用申請)
一:IP地址和Mac地址有什麼聯絡和區別
對於IP地址,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即指使用TCP/IP協議指定給主機的32位地址。IP地址由用點分隔開的4個8八位組構成,如192.168.0.1就是一個IP地址,這種寫法叫點分十進位制格式。IP地址由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兩部分組成,分配給這兩部分的位數隨地址類(A類、B類、C類等)的不同而不同。網路地址用於路由選擇,而主機地址用於在網路或子網內部尋找一個單獨的主機。一個IP地址使得將來自源地址的資料透過路由而傳送到目的地址變為可能。
現在有很多計算機都是透過先組建區域網,然後透過交換機和Internet連線的。然後給每個使用者分配固定的IP地址,由管理中心統一管理,這樣為了管理方便就需要使用Mac地址來標誌使用者,防止發生混亂,明確責任(比如網路犯罪)。另外IP地址和Mac地址是有區別的,雖然他們在區域網中是一一對應的關係。IP地址是跟據現在的IPv4標準指定的,不受硬體限制比較容易記憶的地址,而Mac地址卻是用網絡卡的物理地址,多少與硬體有關係,比較難於記憶。
MAC地址的長度為48位(6個位元組),通常表示為12個16進位制數,每2個16進位制數之間用冒號隔開,如:08:00:20:0A:8C:6D就是一個MAC地址,其中前6位16進位制數08:00:20代表網路硬體製造商的編號,它由IEEE(I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分配,而後3位16進位制數0A:8C:6D代表該製造商所製造的某個網路產品(如網絡卡)的系列號。每個網路製造商必須確保它所製造的每個乙太網裝置都具有相同的前三個位元組以及不同的後三個位元組。這樣就可保證世界上每個乙太網裝置都具有唯一的MAC地址。
既然每個乙太網裝置在出廠時都有一個唯一的MAC地址了,那為什麼還需要為每臺主機再分配一個IP地址呢?或者說為什麼每臺主機都分配唯一的IP地址了,為什麼還要在網路裝置(如網絡卡,集線器,路由器等)生產時內嵌一個唯一的MAC地址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IP地址的分配是根據網路的拓樸結構,而不是根據誰製造了網路設定。若將高效的路由選擇方案建立在裝置製造商的基礎上而不是網路所處的拓樸位置基礎上,這種方案是不可行的。(2)當存在一個附加層的地址定址時,裝置更易於移動和維修。例如,如果一個乙太網卡壞了,可以被更換,而無須取得一個新的IP地址。如果一個IP主機從一個網路移到另一個網路,可以給它一個新的IP地址,而無須換一個新的網絡卡。(3)無論是區域網,還是廣域網中的計算機之間的通訊,最終都表現為將資料包從某種形式的鏈路上的初始節點出發,從一個節點傳遞到另一個節點,最終傳送到目的節點。資料包在這些節點之間的移動都是由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協議)負責將IP地址對映到MAC地址上來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