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發白是一種起砂現象 :
混凝土表面粗糙,光潔度差,一般顏色發白,不堅實。一經走動或車輛輾壓後,表面先起灰,隨著走動或輾壓次數的增多,砂粒逐步鬆動或成片脫落。
起砂原因:
發生混凝土表面起砂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總的來說,主要原因以下方面:
1、人的原因
人是第一因素,人的思想觀念,理論與技術水平直接影響工程質量。因此,企業應不斷完善質量管理體系,任用會執行的人來提高執行力,加強人員的培訓與管理,是防止發生工程質量通病與質量事故的根本。
2、施工方面
(1) 隨著現代化施工機械和預拌混凝土的應用,多數施工人員比過去懶散,責任心和質量意識不強。在許多工程施工中,無論澆築什麼部位,都希望混凝土拌合物自流平 最好,並一味追求施工進度(越快越好),很少顧慮質量和成本(現場加水現象普遍存在),給工程質量埋下了隱患,而且造成了成本和資源的巨大浪費。可以說, 這些不良行為已成為中國混凝土技術進步和工程質量的絆腳石,嚴重影響了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效能和工程使用壽命。
(2)許多單位基礎工作不塌實,沒有真正把“質量第一”落實到實處,質量管理工作不到位,往往流於形式。
(3)有些施工單位技術管理人員在施工前不進行技術交底,對相關人員的培訓和指導較少,對工序過程的監督和控制力度不夠。
(4)許多工程發生質量問題與施工人員技術素質低,經驗不足,或責任心和質量意識不強有關,特別是應用預拌混凝土的工程,自認為出了問題有攪拌站“墊背”,因此降低了責任心。
3、生產方面
(1)目前,中國正處於大規模基本建設的高峰期,預拌混凝土的應用和發展在快速增長,許多小城市也都紛紛建立了預拌混凝土攪拌站,導致預拌混凝土生產行業出現管理與技術人員緊缺,有些攪拌站技術力量薄弱,技術人員經驗不足,在配合比和用料上存在一些問題。
(2)現場攪拌的混凝土,由於很少配有檢測儀器裝置和專業技術人員,混凝土組成材料及拌合物的質量往往處於失控狀態,質量遠不及預拌混凝土,存在的問題更多,更嚴重。 (3)攪拌時間短,混凝土不均勻,勻質性不符合要求。
4、 配合比及材料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當,拌制的混凝土勻質性差,易出現泌水,粉煤灰摻量過多。
(2)砂的粒徑過細,水用量大,水膠比大,強度低。
(3)骨料含泥量過大,影響水泥與骨料的黏結力。
(4)使用的水泥強度低,或使用了過期水泥、受潮水泥。
(5)預拌混凝土生產時使用的刷車水中固體含量過大,攪拌時間短,混凝土振搗後表面容易出現浮漿,凝結後強度極低或沒強度,嚴重起灰。
5、施工方法原因
(1)沒有掌握好壓實抹光的時機,抹光時間過早壓不實;抹光時間過遲水泥漿已經終凝硬化,只得灑水抹壓,造成表面疏鬆,大大降低面層強度和耐磨效能。另外,沒按規定遍數抹壓。
(2)在乾燥環境條件下施工時,未對模板或基層用水溼潤,造成混凝土失水過快,影響了水泥的正常水化,強度降低。
(3) 養護不當。水泥與水拌合後即開始產生水化作用,並經過初凝和終凝進入硬化階段。水泥的水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隨著時間的延長不斷向水泥顆粒內部深入進行, 強度隨著水化的深入而不斷提高。但是,水泥的水化作用必須在溼潤的環境下才能正常進行,因此,如果保溼養護不及時或時間不夠,在乾燥環境中混凝土的水分將 迅速蒸發,水泥的水化作用就會受到影響,嚴重時甚至停止水化,導致表面強度的大幅度降低,抗耐磨性差。但是,保溼養護也不能過早,在混凝土較“嫩”時澆水 會導致大面積脫皮,砂粒外露,使用後起砂。
(4)炎熱颳風天氣澆築混凝土,拆模過早,造成混凝土表面快速脫水,產生表面疏鬆。 (5)冬期低溫澆築混凝土,未及時保溫,使混凝土結構表面早期遭受凍害。
(6)混凝土振搗時間過長,造成漿骨分層,併產生浮漿。
(7)混凝土產生泌水,使混凝土表面形成含水量大的砂漿層,而且未得到及時合理的處理,硬化後強度低,完工後一經走動就出現起砂現象。
(8)收面時撒幹水泥容易引起脫皮。
(9)混凝土面層未達到足夠的強度就上人走動、推車等,造成起砂。
6、機械原因
(1)對於泵送施工的結構,如果泵送裝置功率小,輸送管道長,只得放大坍落度和提高砂率,這將影響混凝土澆築後的質量,特別是表面質量。
(2)生產計量裝置發生故障,計量失準,偏差大;攪拌裝置零部件損壞、攪拌功能降低等,影響混凝土的拌合物質量。
7、環境因素原因
(1)遭遇天氣突變,如混凝土澆築後突遇大風、大雨、大雪等,一般來不及覆蓋,不僅容易引起表面起砂,對混凝土結構整體質量也有很大的影響。
(2)工程轉包再分包,不趕工期沒利潤,多用人工影響“老闆”收益,因此對混凝土澆築後養護不重視或顧不上,存在質量“差不多”就行了的思想。
混凝土發白是一種起砂現象 :
混凝土表面粗糙,光潔度差,一般顏色發白,不堅實。一經走動或車輛輾壓後,表面先起灰,隨著走動或輾壓次數的增多,砂粒逐步鬆動或成片脫落。
起砂原因:
發生混凝土表面起砂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總的來說,主要原因以下方面:
1、人的原因
人是第一因素,人的思想觀念,理論與技術水平直接影響工程質量。因此,企業應不斷完善質量管理體系,任用會執行的人來提高執行力,加強人員的培訓與管理,是防止發生工程質量通病與質量事故的根本。
2、施工方面
(1) 隨著現代化施工機械和預拌混凝土的應用,多數施工人員比過去懶散,責任心和質量意識不強。在許多工程施工中,無論澆築什麼部位,都希望混凝土拌合物自流平 最好,並一味追求施工進度(越快越好),很少顧慮質量和成本(現場加水現象普遍存在),給工程質量埋下了隱患,而且造成了成本和資源的巨大浪費。可以說, 這些不良行為已成為中國混凝土技術進步和工程質量的絆腳石,嚴重影響了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效能和工程使用壽命。
(2)許多單位基礎工作不塌實,沒有真正把“質量第一”落實到實處,質量管理工作不到位,往往流於形式。
(3)有些施工單位技術管理人員在施工前不進行技術交底,對相關人員的培訓和指導較少,對工序過程的監督和控制力度不夠。
(4)許多工程發生質量問題與施工人員技術素質低,經驗不足,或責任心和質量意識不強有關,特別是應用預拌混凝土的工程,自認為出了問題有攪拌站“墊背”,因此降低了責任心。
3、生產方面
(1)目前,中國正處於大規模基本建設的高峰期,預拌混凝土的應用和發展在快速增長,許多小城市也都紛紛建立了預拌混凝土攪拌站,導致預拌混凝土生產行業出現管理與技術人員緊缺,有些攪拌站技術力量薄弱,技術人員經驗不足,在配合比和用料上存在一些問題。
(2)現場攪拌的混凝土,由於很少配有檢測儀器裝置和專業技術人員,混凝土組成材料及拌合物的質量往往處於失控狀態,質量遠不及預拌混凝土,存在的問題更多,更嚴重。 (3)攪拌時間短,混凝土不均勻,勻質性不符合要求。
4、 配合比及材料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當,拌制的混凝土勻質性差,易出現泌水,粉煤灰摻量過多。
(2)砂的粒徑過細,水用量大,水膠比大,強度低。
(3)骨料含泥量過大,影響水泥與骨料的黏結力。
(4)使用的水泥強度低,或使用了過期水泥、受潮水泥。
(5)預拌混凝土生產時使用的刷車水中固體含量過大,攪拌時間短,混凝土振搗後表面容易出現浮漿,凝結後強度極低或沒強度,嚴重起灰。
5、施工方法原因
(1)沒有掌握好壓實抹光的時機,抹光時間過早壓不實;抹光時間過遲水泥漿已經終凝硬化,只得灑水抹壓,造成表面疏鬆,大大降低面層強度和耐磨效能。另外,沒按規定遍數抹壓。
(2)在乾燥環境條件下施工時,未對模板或基層用水溼潤,造成混凝土失水過快,影響了水泥的正常水化,強度降低。
(3) 養護不當。水泥與水拌合後即開始產生水化作用,並經過初凝和終凝進入硬化階段。水泥的水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隨著時間的延長不斷向水泥顆粒內部深入進行, 強度隨著水化的深入而不斷提高。但是,水泥的水化作用必須在溼潤的環境下才能正常進行,因此,如果保溼養護不及時或時間不夠,在乾燥環境中混凝土的水分將 迅速蒸發,水泥的水化作用就會受到影響,嚴重時甚至停止水化,導致表面強度的大幅度降低,抗耐磨性差。但是,保溼養護也不能過早,在混凝土較“嫩”時澆水 會導致大面積脫皮,砂粒外露,使用後起砂。
(4)炎熱颳風天氣澆築混凝土,拆模過早,造成混凝土表面快速脫水,產生表面疏鬆。 (5)冬期低溫澆築混凝土,未及時保溫,使混凝土結構表面早期遭受凍害。
(6)混凝土振搗時間過長,造成漿骨分層,併產生浮漿。
(7)混凝土產生泌水,使混凝土表面形成含水量大的砂漿層,而且未得到及時合理的處理,硬化後強度低,完工後一經走動就出現起砂現象。
(8)收面時撒幹水泥容易引起脫皮。
(9)混凝土面層未達到足夠的強度就上人走動、推車等,造成起砂。
6、機械原因
(1)對於泵送施工的結構,如果泵送裝置功率小,輸送管道長,只得放大坍落度和提高砂率,這將影響混凝土澆築後的質量,特別是表面質量。
(2)生產計量裝置發生故障,計量失準,偏差大;攪拌裝置零部件損壞、攪拌功能降低等,影響混凝土的拌合物質量。
7、環境因素原因
(1)遭遇天氣突變,如混凝土澆築後突遇大風、大雨、大雪等,一般來不及覆蓋,不僅容易引起表面起砂,對混凝土結構整體質量也有很大的影響。
(2)工程轉包再分包,不趕工期沒利潤,多用人工影響“老闆”收益,因此對混凝土澆築後養護不重視或顧不上,存在質量“差不多”就行了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