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辦法肯定是有的,肯定不是硬抗而是智取。
為了戰勝恐龍,我們需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下面我們就先來分析一下本次人獸大戰的對手恐龍
首先,恐龍的防太高,硬抗肯定是不行的,要知道,即使以現代突擊步槍的殺傷力,對於恐龍的毀傷效果也是沒多少的,所以用原始的火器對付恐龍跟隔靴搔癢沒什麼區別。
其次,恐龍的血不多,恐龍如果真的出現在今天的澳洲,其實並沒有多少優勢。這是因為,恐龍生活的時代氧氣濃度很高,植物很豐富,恐龍的食物很多,而我們今天氧氣沒有那時候多,植物也很少,恐龍食物不多,所以過了突然出現的早期,能堅持活下來的恐龍可能不會很多。
再次,按照食物鏈的結構,這些突然降臨的恐龍中食草性恐龍會比較多,而食肉性恐龍會比較少。
第四,恐龍的敏不足,這個道理跟前面我們說的恐龍的食物不多的原因一樣,我們現在地球的氧氣沒有當年多。所以體積很龐大的恐龍,在今天的環境裡,得不到足夠的氧氣,想活下來也是有困難的。那些能在空中飛行的恐龍耗氧量更高,恐怕它們在今天的環境裡想飛也是很難的。所以,即使恐龍突然出現,它們想滿大街跑也是有點難度。
第五,需要注意的是那些小型的食肉性恐龍,這些恐龍因為體型小,行動敏捷,它們才是人類真正的對手。
如果人類也只是剛剛進入火器時代,社會的組織能力有限,大規模的通訊是不可能完成的了。恐龍突然出現,必然在短時間內,造成混亂、恐慌、及人口的銳減,這都是不可避免的。
我們現在來分析一下人類自己的優勢和劣勢。
第一、人類已經建立起國家、和軍隊,是一個高度有序化的團體。這是其它任何動物都無法比擬的優勢。
第二、人類的分佈跟恐龍突然降臨在城市裡的情況不完全相同,人類還有一些專門的守衛部隊,這些部隊會分散在各個重要的關隘處。他們不是在城內,所以這些擁有高度的組織能力和戰鬥力的組織反而會在最初的慌亂中存活下來。
第三、人類擁有智慧,熟悉腳下的土地。人類在這裡由於國家和城邦的建設,會有很多分散的物資倉庫。裡面的東西可以作為儲備資源,支援人類的持續性戰鬥。
第四、人類在自己生存生長的土地上,更適宜這裡的氣候和自然環境。這是一個巨大無比的生存優勢。
第五、人類擁有更好的幫手,那就是本土的各種動物。對於恐龍這樣的外來入侵生物,本土物種本能反抗,這是生物生存的本能。
第一階段:混亂中的調整、戰略撤退。
在不可避免的經歷最初的恐慌之後,倖存下來的人類學會了晝伏夜出。人類作為一種哺乳動物,跟恐龍相比,擁有非常好的夜視能力。所以,出於求生的本能,一定有很多躲在地下室的人類,逃過一劫,並且發現了恐龍在白天活動的這個特點。這樣,人類就可以利用夜間的優勢,重新組織和調整,尋找生路。
我們來看一下澳洲的地圖,和氣候特點及人口分佈。我們從圖上可以看出來,澳洲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有很多的小島分佈在其周圍。終年氣溫都是非常適合人類生存的溫度,溫度波動範圍比較小。整個地貌比較平坦,除了東部有接近海拔1000米的高山以外,中部是乾旱的沙漠,西部是海拔比較低的丘陵,人口聚集區域主要是沿海地區。
有了這些資料,我們可以想象得出,在經歷了第一階段的混亂和損失大量人口之後,剩餘的人類會選擇在夜間撤退,撤退的方向,就是那些散落在海洋中的島嶼之上。那些生活在亞熱帶草原地區的人類相對來說比較安全。因為我們從現在的澳洲的動植物分佈可以看出來,能支援恐龍生存的地區,恐怕也只有澳洲東南部的熱帶雨林地區,和北部的兩個小部分的地中海氣候地區。
人類現在需要做的,就是退守海島和中部沙漠和草原的交界地帶,靜等大自然消滅大部分的恐龍。
在熬過了應該不算很漫長的等待之後,大部分食草恐龍、尤其是那些體型特別巨大的恐龍最先死亡,因為,現在的氣候條件下,植物都比較矮小並且生長緩慢、被子植物比較多,特別適合恐龍消耗的蕨類植物也很少,所以大部分恐龍其實都是餓死的。那些能飛翔的恐龍,由於在低水平的氧氣含量的大氣裡,自己喘氣都費勁,更別提讓它們重新回到天空了。所以它們會第一時間成為那些食肉恐龍的食物。
這個階段中,最先發起反擊的很可能是澳洲野狗。這是澳洲最大的食肉性哺乳動物。它們在人類暫時撤出之後,迅速向原先人類的聚居地擴充套件生存空間,與恐龍正面遭遇。這些身材小巧,行動敏捷,善於夜戰和群戰的哺乳動物,可能會因為食草性恐龍的屍體,迅速擴張族群。繼續擴大自己的領地。直到接觸到小型食肉性恐龍,建立戰略平衡。
這個時候,就如前面說的,恐龍從鋪天蓋地,變成了集中在那三個適宜恐龍生存的地區。但一切並不太平,這裡,剛剛穿越過來的恐龍將遭遇第二輪本土動物的打擊,它們是澳洲的毒蛇(在世界上最致命的25種毒蛇中,澳洲就有21種),同時,恐龍還將會遭遇它們的近親鱷魚的進攻。這些鱷魚,會比它們的祖先更適應這裡的氣候。所以,即使還有能活下來的恐龍,那絕對是恐龍中的小強。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恐怕澳洲一些其它的本土動物會遭殃。大量的水鳥、海鳥和其他鳥類棲息在開闊的林地和森林裡。其中包括食火鳥、黑天鵝、神仙企鵝、笑翠鳥、琴鳥和澳洲喜鵲。這些鳥類,由於恐龍吃光了或者是毀壞了它們的棲息地上的植物而難以生存,有可能滅絕。
第三階段,絕地反擊,奪回失地和整個澳洲的掌控權。
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生態平衡會很快建立。估計情況,在2至3年之中就有可能。已經在海島上建立根據地的人類,重新恢復組織能力和生產生活。
最先派出去的是少量的偵察部隊,對人類之前生活的區域進行情況調查。等待合適的時機,重返之前的聚居地。
由於恐龍在錯誤的時間來到的錯誤的地點,所以大部分恐龍必然會死掉,人類重新返回自己生活的地方其實只是個時間問題。但是仍然會有一小部分恐龍,頑強的在一些熱帶地區和地中海地區生存下來,成為地球上為數不多的恐龍。
澳洲的人類又回來了,他們重新建立城市,重新恢復生產,並且開始蓄養一些小恐龍,並利用恐龍的皮和肉的加工製品,開始和周圍的人類展開貿易。
好吧,編不下去了,就到這裡吧。等等,忘記了,得給自己留個恐龍蛋。嘿嘿,小夥伴們想知道為啥嗎?沒吃過唄 。哈哈哈哈哈!!!
答案是辦法肯定是有的,肯定不是硬抗而是智取。
為了戰勝恐龍,我們需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下面我們就先來分析一下本次人獸大戰的對手恐龍
首先,恐龍的防太高,硬抗肯定是不行的,要知道,即使以現代突擊步槍的殺傷力,對於恐龍的毀傷效果也是沒多少的,所以用原始的火器對付恐龍跟隔靴搔癢沒什麼區別。
其次,恐龍的血不多,恐龍如果真的出現在今天的澳洲,其實並沒有多少優勢。這是因為,恐龍生活的時代氧氣濃度很高,植物很豐富,恐龍的食物很多,而我們今天氧氣沒有那時候多,植物也很少,恐龍食物不多,所以過了突然出現的早期,能堅持活下來的恐龍可能不會很多。
再次,按照食物鏈的結構,這些突然降臨的恐龍中食草性恐龍會比較多,而食肉性恐龍會比較少。
第四,恐龍的敏不足,這個道理跟前面我們說的恐龍的食物不多的原因一樣,我們現在地球的氧氣沒有當年多。所以體積很龐大的恐龍,在今天的環境裡,得不到足夠的氧氣,想活下來也是有困難的。那些能在空中飛行的恐龍耗氧量更高,恐怕它們在今天的環境裡想飛也是很難的。所以,即使恐龍突然出現,它們想滿大街跑也是有點難度。
第五,需要注意的是那些小型的食肉性恐龍,這些恐龍因為體型小,行動敏捷,它們才是人類真正的對手。
如果人類也只是剛剛進入火器時代,社會的組織能力有限,大規模的通訊是不可能完成的了。恐龍突然出現,必然在短時間內,造成混亂、恐慌、及人口的銳減,這都是不可避免的。
我們現在來分析一下人類自己的優勢和劣勢。
第一、人類已經建立起國家、和軍隊,是一個高度有序化的團體。這是其它任何動物都無法比擬的優勢。
第二、人類的分佈跟恐龍突然降臨在城市裡的情況不完全相同,人類還有一些專門的守衛部隊,這些部隊會分散在各個重要的關隘處。他們不是在城內,所以這些擁有高度的組織能力和戰鬥力的組織反而會在最初的慌亂中存活下來。
第三、人類擁有智慧,熟悉腳下的土地。人類在這裡由於國家和城邦的建設,會有很多分散的物資倉庫。裡面的東西可以作為儲備資源,支援人類的持續性戰鬥。
第四、人類在自己生存生長的土地上,更適宜這裡的氣候和自然環境。這是一個巨大無比的生存優勢。
第五、人類擁有更好的幫手,那就是本土的各種動物。對於恐龍這樣的外來入侵生物,本土物種本能反抗,這是生物生存的本能。
現在,在分析完成敵我的態勢之後,我們考慮一下人類可能採取的戰略戰術。第一階段:混亂中的調整、戰略撤退。
在不可避免的經歷最初的恐慌之後,倖存下來的人類學會了晝伏夜出。人類作為一種哺乳動物,跟恐龍相比,擁有非常好的夜視能力。所以,出於求生的本能,一定有很多躲在地下室的人類,逃過一劫,並且發現了恐龍在白天活動的這個特點。這樣,人類就可以利用夜間的優勢,重新組織和調整,尋找生路。
我們來看一下澳洲的地圖,和氣候特點及人口分佈。我們從圖上可以看出來,澳洲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有很多的小島分佈在其周圍。終年氣溫都是非常適合人類生存的溫度,溫度波動範圍比較小。整個地貌比較平坦,除了東部有接近海拔1000米的高山以外,中部是乾旱的沙漠,西部是海拔比較低的丘陵,人口聚集區域主要是沿海地區。
有了這些資料,我們可以想象得出,在經歷了第一階段的混亂和損失大量人口之後,剩餘的人類會選擇在夜間撤退,撤退的方向,就是那些散落在海洋中的島嶼之上。那些生活在亞熱帶草原地區的人類相對來說比較安全。因為我們從現在的澳洲的動植物分佈可以看出來,能支援恐龍生存的地區,恐怕也只有澳洲東南部的熱帶雨林地區,和北部的兩個小部分的地中海氣候地區。
人類現在需要做的,就是退守海島和中部沙漠和草原的交界地帶,靜等大自然消滅大部分的恐龍。
第二階段,戰略僵持,本土動物率先發起反擊,重新建立戰略平衡態勢。在熬過了應該不算很漫長的等待之後,大部分食草恐龍、尤其是那些體型特別巨大的恐龍最先死亡,因為,現在的氣候條件下,植物都比較矮小並且生長緩慢、被子植物比較多,特別適合恐龍消耗的蕨類植物也很少,所以大部分恐龍其實都是餓死的。那些能飛翔的恐龍,由於在低水平的氧氣含量的大氣裡,自己喘氣都費勁,更別提讓它們重新回到天空了。所以它們會第一時間成為那些食肉恐龍的食物。
這個階段中,最先發起反擊的很可能是澳洲野狗。這是澳洲最大的食肉性哺乳動物。它們在人類暫時撤出之後,迅速向原先人類的聚居地擴充套件生存空間,與恐龍正面遭遇。這些身材小巧,行動敏捷,善於夜戰和群戰的哺乳動物,可能會因為食草性恐龍的屍體,迅速擴張族群。繼續擴大自己的領地。直到接觸到小型食肉性恐龍,建立戰略平衡。
這個時候,就如前面說的,恐龍從鋪天蓋地,變成了集中在那三個適宜恐龍生存的地區。但一切並不太平,這裡,剛剛穿越過來的恐龍將遭遇第二輪本土動物的打擊,它們是澳洲的毒蛇(在世界上最致命的25種毒蛇中,澳洲就有21種),同時,恐龍還將會遭遇它們的近親鱷魚的進攻。這些鱷魚,會比它們的祖先更適應這裡的氣候。所以,即使還有能活下來的恐龍,那絕對是恐龍中的小強。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恐怕澳洲一些其它的本土動物會遭殃。大量的水鳥、海鳥和其他鳥類棲息在開闊的林地和森林裡。其中包括食火鳥、黑天鵝、神仙企鵝、笑翠鳥、琴鳥和澳洲喜鵲。這些鳥類,由於恐龍吃光了或者是毀壞了它們的棲息地上的植物而難以生存,有可能滅絕。
第三階段,絕地反擊,奪回失地和整個澳洲的掌控權。
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生態平衡會很快建立。估計情況,在2至3年之中就有可能。已經在海島上建立根據地的人類,重新恢復組織能力和生產生活。
最先派出去的是少量的偵察部隊,對人類之前生活的區域進行情況調查。等待合適的時機,重返之前的聚居地。
由於恐龍在錯誤的時間來到的錯誤的地點,所以大部分恐龍必然會死掉,人類重新返回自己生活的地方其實只是個時間問題。但是仍然會有一小部分恐龍,頑強的在一些熱帶地區和地中海地區生存下來,成為地球上為數不多的恐龍。
澳洲的人類又回來了,他們重新建立城市,重新恢復生產,並且開始蓄養一些小恐龍,並利用恐龍的皮和肉的加工製品,開始和周圍的人類展開貿易。
好吧,編不下去了,就到這裡吧。等等,忘記了,得給自己留個恐龍蛋。嘿嘿,小夥伴們想知道為啥嗎?沒吃過唄 。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