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隨葉兒落873

    "夫””蓋”

    固定句式

    不亦……乎 相當於“不是……嗎”

    何……為 相當於“為什麼要……呢?”

    見……於 相當於被動句

    以……為…… 相當於“把……(當作)……”

    如……何 相當於“對……該怎麼辦”

    唯……是 “是”無意,起賓語提前作用;“唯”表示物件的唯一性

    與其……寧…… 相當於“與其……寧可……”

    常見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結構,或者凝固結構.它的語法特點就是由一些不同詞性的詞凝結在一起,固定成為一種句法格式,表達一種新的語法意義,世代沿用,約定俗成,經久不變.它的分類可按表達語氣的種類分為四種:

    第一種:表陳述語氣常用的有:有以(有.用來)、無以(沒有.用來)、有所(有.的)、無所(沒有.的)、比及(等到.的時候)、為.所.

    第二種:表疑問語氣常用的有:奈何(怎麼辦)、何如(怎麼樣)、如.休(把.怎麼樣)、得無.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第三種:表感嘆語氣常用的有:何其(多麼)、一何(何等、多麼)、何.之(怎麼.這樣啊)等.

    第四種:表反問語氣常用的有:無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嗎)、得無.乎(難道.嗎)、孰與、孰若(跟.相.)何.為(為什麼.呢

    1.不亦……乎

    這是古漢語中常用的表示反問的慣用句型,它是以反問的形式,表達肯定的內容.可譯為“不是……嗎”或“不也是……嗎”.如: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2)天下已集,乃謀叛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史記·淮陰侯列傳》)

    ——天下已經安定,竟然策劃叛逆.被夷滅宗族,不也是應該的嗎?

    2.何以……為(惡用……為、奚以……為)

    “何”是疑問代詞,“何以”的意思是“怎麼用得著”,“為”是語氣助詞.“何以……為”可譯為“要(拿、用)……做(幹)什麼呢”,或譯為“怎麼(為什麼)用得著……呢”.如:

    (1)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季氏將伐顓臾》)

    ——顓臾是魯國的臣屬,為什麼要攻打它呢?

    (2)漢王亦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史記·淮陰侯列傳》)

    ——漢王劉邦也醒悟了,於是又罵道:“大丈夫安定諸侯,就是真王了,要假王做什麼?”

    3.何……為

    “何”是疑問代詞,放在動詞之前作狀語,可譯作“為什麼”或“怎麼”;“為”是表反問的語氣詞,放在句尾,可譯作“呢”.如:

    (1)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如今人家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們(好比)是魚和肉,(這種情勢)怎麼能告辭呢?

    (2)今牛,禽獸耳,更何問為?(馬中錫《中山狼傳》)

    ——這牛不過是禽獸而已,又為什麼問(它)呢?

    (3)天之亡我,我何渡為?(《史記·項羽本記》)

    ——上天讓我滅亡,我為什麼要渡江呢?

    4.何……之有

    這是表反問的慣用型,其中的“之”字是助詞,是賓語提前的標誌.“有”是動詞,“何……”是它的賓語.可譯為“有什麼……的”或“有什麼……呢”.特別注意,“何”並不是賓語,而是賓語中心的定語.如:

    (1)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輸》)

    ——宋國有什麼罪?

    (2)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竊符救趙》)

    ——這好比把肉投給餓虎,有什麼功效呢?

    5.何……之……

    在古漢語中,這是一種常見的慣用型,用來表示反問,這裡的疑問代詞“何”放在句子的開頭,作全句的謂語,為了強調反問的內容而把它提到了主語之前.作主語的“……之……”不是單詞,而是片語,其中的“之”是片語中的一個助詞.如:

    (1)何得車之多?(《莊子·列禦寇》)

    ——得到的車(這麼)多是為什麼?

    (2)何許子之不憚煩?(《孟子·騰文公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房籤合同一般是按建築面積算還是套內面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