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65424935672

    唐朝年間,潮州韓江流域存在著一種生性兇猛,能傷人畜的鱷魚,當時的韓江也因此被稱為"鱷溪"或"惡溪".

    韓愈被唐憲宗貶到潮州後,訪問民間疾苦,民眾說:「惡溪有鱷魚,食民畜產且盡,民以是窮。」「惡溪」就是後來的「韓江」,發源於梅州,由潮州入海。當時溪中產鱷魚,時時上岸吞吃禽畜。數日後,韓愈命下屬以一豬一羊投入江中、並寫了《祭鱷魚文》,此種富於神話色彩的荒唐,千年來名聲大噪。據說祝之夕,暴風雷電起溪中,水盡涸,西徙四十里,自是潮無鱷魚患。

    《祭鱷魚文》要求鱷魚「率其醜類徙於海」,三日不能五日,五日不能七日,七日不能就表示不肯徙了。「與頑不靈而為民害者,皆可殺」,「刺史則選材技民,操強弓毒矢」,必盡殺為止。

    生活在鹹水中的鱷魚為灣鱷,生活在淡水中有馬來鱷、揚子鱷。過去以為韓江之鱷為灣鱷,後經多方考證應為馬來鱷。一是鱷魚「頑不靈」根本不會理會韓刺史的義正辭嚴和限期遷徙,二是生活在淡水中的馬來鱷入大海也無法存活。

    韓愈在時,肯定使鱷魚受到重創,在人與野生動物爭地盤中,人肯定勝利了。唐時,潮州向朝廷的貢品中就有鱷魚皮和蟒膽。但也並不是從此「潮無鱷魚患」。

    韓愈之後二十年,李德裕也被貶到潮州,經鱷魚灘時仍發現有鱷魚。

    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述潮人把豬綁在竹排上放入江中,去釣鱷魚的事實。

    直到明代,還有人們一次又一次圍殲鱷魚的記載。自明代起,再無鱷魚的記載,可能真被滅絕了。

    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現在保護野生動物觀念已深入人心了,以前人們並沒有這種意識,致使許多物種滅絕或瀕臨滅絕。而且還被認為是保護了人的利益。

    韓愈的祭鱷文就被認為是保護了百姓的利益的。韓愈在潮州只有七個月多,這短短的時間能做得了多少政績?但他在潮人心目中崇高得很。「惡溪」被改名「韓江」,有一座山被稱為「韓山」,汕頭至今有昌黎路。

    韓愈除了祭鱷魚外還解放過奴隸,辦過教育,為官者真心實意為民做了點好事,人們是永遠記憶的。在某一時期,某一物種發展太快,予以制止並不為過,特別是在古代。

    韓愈祭鱷,並未真正把鱷魚趕出韓江流域,之後潮州還有鱷魚的記錄.在氣候的變化、海岸線的變遷和人類活動的多重作用下,加速了鱷魚滅亡的程序.如上作用在宋以後就更為明顯,在優勝劣汰的規律下,鱷魚或死或向南方的海域遷徙,最終絕跡於韓江流域.

    韓愈如在今日,倒要防寫鱷魚的文章了。廣州等地已在引進鱷魚,建立萬鱷場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空調功率的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