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304704496801

    安徒生以直露的方式表達了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殘酷。但就是這樣一個身體殘缺、動作僵硬、沉默寡語的錫兵,面對接踵而至的災難,卻始終是鎮定、凝重的表情,“面色不改”,“眼睛筆直地望著前方”,緊握手中的槍桿,“用一條腿穩穩地站著”,“儘量把身體挺得直直的”。即使是丟進火爐,“感到一股可怕的熱浪”、“覺得自己溶化開來了”,他“仍然扛著槍,堅定地站著,一動也不動”。錫兵這一形象所表現出來的外表的殘缺與內在心靈的強大力量形成巨大的反差。它在讀者心中喚起這樣的思索: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地會經歷挫折、艱辛,這就需要具備堅韌的意志與百折不撓的品質,需要一團愛之火,希望之火在心中燃燒,縱然命運坎坷,也要憧憬著、忍耐著,即使在任何困境中都能給予自身以頑強的生命的勇氣和力量。這種源出於人物精神追求的堅強和韌性,全由人物那追尋愛與理想的思想基礎而決定。

    從精神的永存入手對死亡進行詩意的敘述是安徒生童話悲劇美的又一呈現。在《堅定的錫兵》中,錫兵對愛情的強烈渴望,使他產生了戰勝一切恐俱與折磨的強大的內心力量。而富於戲劇性的一幕是,經過數次悲慘的遭遇後,錫兵又見到了心愛的舞蹈姑娘,但卻被扔進火爐,雖然四周烈焰熊熊,他仍然凝望著心愛的人。接著颳起了一陣風,將舞蹈姑娘吹進了火爐,她終於來到了錫兵身邊。舞蹈姑娘化為灰燼。錫兵化作一顆錫心。他們以這樣的方式終結了生命,同時也獲得了愛情。

    錫兵,是城市的流浪者,恰若在城市上空流浪的愛情與理想,好奇的人們,撿起了錫兵,卻又隨手丟棄,就像丟棄那曾經的愛情與理想一樣草率簡單。錫兵那滿身的傷痕是人們心中小堪現實衝擊的“曾經執著”,錫兵那歸來後的面目全非,是人們早已不敢自視的脆弱內心。所以,童話故事,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美好,卻有著人們同樣想象到的殘酷與殘忍,它讓人們看到曾經的美好與執著,卻也讓人們看到現在的醜陋與怯懦。所以,人們不再相信童話,不願也不敢相信童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鄭和下西洋利弊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