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ū、qú、qǔ、qù。
qū對應的漢字有:區、曲;qú對應的漢字有:佢,qǔ對應的漢字有:取;qù對應的漢字有:去。具體解釋如下:
一、區
[ qū ]
1、分別:~別。~分。
2、地域:工業~。風景~。
3、行政區劃單位。有跟省平行的民族自治區以及市轄區、縣轄區等。
[ ōu ]
姓。
二、曲
[ qǔ ]
1、一種韻文形式,出現於南宋和金代,盛行於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為靈活,多用口語,用韻也更接近口語。一支曲可以單唱,幾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幾套曲子寫成戲曲。
2、(~兒)歌曲:~調。戲~。小~兒。高歌一~。
3、歌譜:《義勇軍進行曲》是聶耳作的~。
1、彎曲(跟“直”相對):~線。~尺。彎腰~背。山回水~。~徑通幽。
2、使彎曲:~肱而枕(肱:胳膊)。~突徙薪。
3、彎曲的地方:河~。
4、不公正;無理:是非~直。
5、姓。
6、用麴黴和它的培養基(多為麥子、麩皮、大豆的混合物)製成的塊狀物,用來釀酒或制醬。
三、佢
同“渠”。
四、取
1、拿到手裡:~款。~行李。把電燈泡~下來。
2、得到;招致:~樂。~暖。自~滅亡。
3、採取;選取:~道。錄~。可~。給孩子~個名兒。
4、姓。
五、去
1、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路。~向。從成都~重慶。他~了三天,還沒回來。
2、離開:~國。~世。~職。~留兩便。
3、失去;失掉:大勢已~。
4、除去;除掉:~病。~火。~皮。這句話~幾個字就簡潔了。
5、距離:兩地相~四十里。~今五十年。
6、過去的(時間,多指過去的一年):~年。~秋(去年秋天)。~冬今春。
7、婉辭,指人死:他不到四十歲就先~了。
8、表示離開說話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時用“去”,表示到說話人所在地參與某件事時用“來”。
9、的“去”可以一前一後同時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聽報告~了。
10、用在“大、多、遠”等形容詞後,表示“非常…”,“…極了”的意思(後面加“了”):這座樓可大了~了!。他到過的地方多了~了! ⑿去聲:平上~入。
11、扮演(戲曲裡的角色):在《斷橋》中,他~白娘子。
12、用在動詞後,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離開原來的地方:拿~。捎~。
13、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繼續等:信步走~(=過去)。讓他說~(=下去)。一眼看~(=上去)。
qū、qú、qǔ、qù。
qū對應的漢字有:區、曲;qú對應的漢字有:佢,qǔ對應的漢字有:取;qù對應的漢字有:去。具體解釋如下:
一、區
[ qū ]
1、分別:~別。~分。
2、地域:工業~。風景~。
3、行政區劃單位。有跟省平行的民族自治區以及市轄區、縣轄區等。
[ ōu ]
姓。
二、曲
[ qǔ ]
1、一種韻文形式,出現於南宋和金代,盛行於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為靈活,多用口語,用韻也更接近口語。一支曲可以單唱,幾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幾套曲子寫成戲曲。
2、(~兒)歌曲:~調。戲~。小~兒。高歌一~。
3、歌譜:《義勇軍進行曲》是聶耳作的~。
[ qū ]
1、彎曲(跟“直”相對):~線。~尺。彎腰~背。山回水~。~徑通幽。
2、使彎曲:~肱而枕(肱:胳膊)。~突徙薪。
3、彎曲的地方:河~。
4、不公正;無理:是非~直。
5、姓。
6、用麴黴和它的培養基(多為麥子、麩皮、大豆的混合物)製成的塊狀物,用來釀酒或制醬。
三、佢
同“渠”。
四、取
1、拿到手裡:~款。~行李。把電燈泡~下來。
2、得到;招致:~樂。~暖。自~滅亡。
3、採取;選取:~道。錄~。可~。給孩子~個名兒。
4、姓。
五、去
1、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路。~向。從成都~重慶。他~了三天,還沒回來。
2、離開:~國。~世。~職。~留兩便。
3、失去;失掉:大勢已~。
4、除去;除掉:~病。~火。~皮。這句話~幾個字就簡潔了。
5、距離:兩地相~四十里。~今五十年。
6、過去的(時間,多指過去的一年):~年。~秋(去年秋天)。~冬今春。
7、婉辭,指人死:他不到四十歲就先~了。
8、表示離開說話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時用“去”,表示到說話人所在地參與某件事時用“來”。
9、的“去”可以一前一後同時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聽報告~了。
10、用在“大、多、遠”等形容詞後,表示“非常…”,“…極了”的意思(後面加“了”):這座樓可大了~了!。他到過的地方多了~了! ⑿去聲:平上~入。
11、扮演(戲曲裡的角色):在《斷橋》中,他~白娘子。
12、用在動詞後,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離開原來的地方:拿~。捎~。
13、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繼續等:信步走~(=過去)。讓他說~(=下去)。一眼看~(=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