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107137581681

    小時玩的遊戲中打哇哇是指用手輕輕地拍打嘴巴,在拍打的同時口中發出哇或啊的聲音,透過手部空氣與拍打的雙重作用便使發出來的聲音由本來的持續性而變得斷斷續續,由此產生出哇哇哇的聲響。

    在做這一遊戲的時候,需要口與手的雙重配合,手的力度要輕,為使發出的聲音有節奏還應當保持頻率一致。

    擴充套件資料:

    兒時的小遊戲

    一、丟手絹

    若干個小朋友席地圍坐成圓圈,另一人手拿一個手絹從小朋友的背後經過,並悄悄地丟在其中一個人的背後然後跑開。待背後有手絹的人發現後,立即拾起手絹去追趕丟手絹的人。待丟手絹的人回到追趕之人空出的位子坐下後,追趕之人就變成了丟手絹的人,於是又開始下一輪的丟手絹遊戲。

    二、丟沙包

    “沙包”即裝滿沙子的小布袋,丟沙包可以訓練身體的敏捷性及反應能力。丟沙包至少要三個人玩,先在地上畫一個圓圈,兩人在圈外兩端一定距離互相丟沙包,要打中站在圈中的人,圈中的人可以躲閃,但腳不能出圓圈。直到圈中的人用手抓住扔過來的沙包,才能出圈成為丟沙包的人,丟沙包的那人則替換為圈中的人。

    三、擠油渣

    那時的教室都沒有取暖的裝置,冬季課間短短的十分鐘要取暖,最好的方式就是“擠油渣”了。此時,一群人常常緊靠著牆根站好,從兩頭往中間擠,如被擠出去就算被淘汰。大家雖說被擠得氣喘吁吁、臉紅脖子粗,但仍興高彩烈,因為此時渾身發熱甚至滿頭大汗,這遊戲的效果也就達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充電樁插口有多少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