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通“繕”;修治,拭擦。動詞。“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沈:同“沉”:程度深。副詞。“沈醉不知歸路。”
沈:同“沉”;形容暮靄的程度深。形念去去千里煙波,暮沈沈楚天闊。”
生:同“性”資質,稟賦。名詞。“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聲:通“伸”;陳述,說明。動詞。“吾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義。”
識:通“志”,標誌,記號。名詞“出珠授之,封識宛然。”
識:通“志”;記住。動詞。“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
識:通“志”;記住。動詞。“默而識之,學而不厭。”
食:同“飼”;喂。動詞。“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矢:同“屎”;糞便。名詞。“然與
式:通“拭”;古代車廂前用作扶手的橫木。名詞兵車不式。
逝:通“誓”;發誓。動詞。“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受:同“授”給,與。動詞。“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感也。”
孰:同“熟”;煮熟了的。形容詞。“宰夫顧熊蟠不孰,殺之,”
孰:同“熟”;仔細。形容詞。“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說:同“說高興,愉快。形容詞。“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說:同“悅;高興。形容詞。:“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說:同“悅”;愉快。高興。形容詞。“而民說之,”
說:同“悅”;愉快。形容詞。“秦王不說。”
竦:同“聳”;高。形容詞。“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太:通“大”;大部分。形容詞。“死者太半。”
湯:同“燙”:用熱水焐。動詞。“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
田:同“畋”;打獵。動詞。“今王田獵於此。”
帖:同“貼”;用標籤標出。動詞。“不用,則以紙帖之。”
帖:同“貼”;粘附。動詞。“對鏡帖花黃。”
庭:同“廷”;國君聽政的朝堂。名詞。“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
塗:同“途”,道路。名詞。“失迷塗知返,往哲是與”
塗:同“途”;道路。名詞。道路。名詞。
土:同“仕”作官。動詞。“重爭土豪,非下也,權重也。”
橐:通“託”;託付,委託。動詞。“重爭士橐,非下也,權重也。
頑:同“玩”;開玩笑。動詞。“我又不同你頑。”
亡:同“無”;不,副詞“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亡:同“無”;不。副詞。“亡何國變,寧南死。”
亡:同“無”;沒有。副詞。“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
亡:同“無”,沒有。副詞。“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同“無”;不。副詞。“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同“無”;沒有。副詞。“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
罔:同“網”;羅網。名詞。例句中作動詞,即張開羅網擄捉。“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惟:通“唯”;應答聲。象聲詞。“伏惟啟阿母,今若道此婦,終老不復取!”
惟:通“唯”;只,只有。副詞。“惟先生樂遊。”
惟:通“唯”;只,只有。副詞。“故惟日日呼酒買醉。”
惟:通“唯”;只,只有。副詞。“惟陳言之務去。”
惟:通“唯”;只,只有。副詞。“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
惟:通“唯”;只,只有。副詞。“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
文:同“紋”紋理。名詞。“其中多斑文小魚。”
文:同“紋”;紋路,紋理。名詞。“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
無:通“毋”;不要。副詞。“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
希:同“稀”稀疏,少,罕見。形容詞。有志乎古者希矣。”
希:同“稀”;稀少。形容詞。“鼓瑟希,鏗爾。”
熙:同“嬉”;歡樂,快樂。形容詞。“其餘則熙熙而樂。”
郤:同“隙”;隔閡,嫌怨。名詞。“令將軍與臣有郤。”
孅:通“纖”;精細。形容詞。“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
縣:同“懸”掛著。動詞。“胡瞻爾庭有縣廛兮?”
縣:同“懸”;掛,動詞。縣明太祖御容明倫堂,率眾拜且哭。
鄉:同“向”對著、朝著。“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自剄。”
鄉:同“向”;對著,朝著。介詞。“秦伯素服郊次,鄉師而哭。”
饗:同“享”;受。動詞。“饗德懷恩,詞不悉心。”
向:通“響”;響聲。名詞。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邪:同“耶”;呢,嗎,疑問語氣助詞。“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邪:同“耶”;嗎。疑問語氣詞。“其真無馬邪?”
羞:同“饈”;食物名詞。“玉盤珍羞直萬錢。”
虛:同“墟”,市。名詞。“之虛所賣之。”
畜:通“蓄”;積聚,儲藏。動詞。“故其畜積足恃。”
炎:通“焰”;火焰。名詞。“頃之,煙炎張天。”
奄:同“晻”;日無光。形容詞。“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
厭:通“履”;滿足。形容詞。“暴秦之慾無厭。。
厭:通“饜”;滿足。形容詞“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無厭,”
厭:通“饜”;滿足。形容詞。“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
厭:通“饜”;滿足。形容詞。“默而知之,學而不厭。”
燕:通“宴”;安逸,安閒。形容詞。“燕坐於華堂之上。”
燕:通“宴”;飲宴。名次。“集賓友酣燕。”
燕:通“宴”;玩樂。“桓公每遊燕,輒命袁、伏。”
陽:同“佯”;假裝,表面。“皆陽應曰:‘諾,。”
邀:同“要”要挾。動詞。“陵壓百姓而邀其上者,”
要:同“邀”;約。動詞。“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
要:同“邀”;攔住。動詞。“鳩宗族僮奴百許人,欲要篡以歸。”
耶:通‘爺”;父親。名詞。“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夷:通“怡;平和,和悅。形容詞。“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
已:同“以”;同“以”“從此已去,勿復如是!”
已:同“矣”;了。語氣助詞。“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已。”
已:同“矣”;了。語氣助詞。“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以:通“已”;太甚。副詞。“而吾子又欲使吾為越之雪,不以病乎?”
以:同“已”;止。動詞。“無以,則王乎?”
佚:同“逸”;安逸,安閒。形容詞。“而人民日以安於佚樂;”
益:同“溢”;漲水。動詞。“澭水暴益。”
逸:通“佚”;散佚。動詞。左忠毅公逸事。”
翼:通“翌”;明(天)。名詞。“翼日進宰。”
陰:通“萌”,樹蔭。名詞。“綠楊陰裡白沙堤。”
陰:通“蔭”,樹蔭,名詞。“也傍桑陰學種瓜。”
陰:通“蔭”;綠蔭。名詞。“佳木秀而繁陰。”
有:同“又”;更。副詞。“殆有甚焉。”
有:同“又”;用於整數與零數之間。副詞。“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
有:同“又”;用於整數與零數之間。副詞。“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有:同“又”;用於整數與零數之間。副詞。“其級七千有餘。”
有:同“又”;再。副詞。”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與:同“歟”;嗎。語氣助詞。“可得聞與?”
與:同“歟”;嗎。語氣助詞。“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與:同“歟”;呢。疑問語氣詞“是誰之過與?”
豫:通“預”;預先,事先。副詞。“豫備走舸,繫於船尾。”
員:通“圓”;圓形。名詞。“以精銅鑄成,員經八尺。”
原:同“源”源泉。名詞。“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圓:同“圓”;圓形。名詞。“多平方,少圓。”
芸:同“耘”;鋤草。動詞。“植其杖而芸。”
暫:通“漸”,欺詐。動詞。“武伕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
蚤:通“早”;在先,還沒到時候。形容“使遂蚤得處囊中。”
蚤:通“早”;在先,還沒到時候。形容詞。“旦日不可不蚤來謝項王。”
責:同“債”;欠別人的錢財。名詞。“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於薛乎?”
曾:同“增”;增加。動詞。“曾益其所不能。”
旃:同“氈”;毛織的氈毯。名詞。“與旃毛並咽之。”
霑:同“沾”;浸溼,浸潤。動詞。“因泣下霑衿,與武決去。”
振:通“震”;震動。動詞。“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
振:通“震”,驚恐或情緒過分激動。形容詞。“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動。動詞。“執敲撲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
振:同“賑”;救濟。動詞。“大命將泛,其之振救。”
徵:同“徴”;證據。名詞。“京師學者鹹怪其無徵。”
支:通“肢”;肢體。名詞。“四支猶溫,一目未瞑,”
枝:同“肢”;肢體。名詞。“為長者折枝,”
知:通“智”;聰明,智慧。形容詞。“以大知而察及邇言。”
知:通“智”;聰明,智慧。形容詞。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名詞。“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祗:同“只”;只是。副詞。“祗辱於奴隸人之手。”
直:通“值”;價錢,代價。名詞。“系向牛頭充炭直。”
直:通“值”;價錢。名詞。“昂其直,居為奇貨。”
直:通“值”;價值,引申為公正的待遇。“樂國樂國,愛得我直。”
直:通“值”;值得。動詞。史進道:“直什麼?”
直:通“值”;價值,動詞。玉盤珍羞直萬錢。”
指:同“旨”;旨趣。名詞。“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質:通“贄”;見面禮。名詞。“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
質:同“鑕”,刑具,殺人時作墊用的砧板。名詞。“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
陼:同“渚”;水中間的小塊陸地。朝發枉陼兮,夕辰陽。”
屬:同“囑”;囑託、託付。動詞。“屬予作文以記之。”
住:通“駐”;動詞“備用肅計,進住鄂縣之樊口。”
著:同“著”,穿。動詞。“著我舊時裳。”
轉:通“囀”;鳥宛轉地叫。動詞。“蟬則千轉不窮。”
椎:通“錘”;兵器。例句中前一個“椎”為名詞,後一個活用為狀語。“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
濯:通“濁”骯髒,水不清。形容詞。“自疏濯淖汙泥之中。”
茲:通“滋”副詞。茲,更加。“賦斂茲重”。
諮:同“諮”;詢問。動詞。“事無大小,悉以諮之。”
卒:通“猝”,倉猝。形容詞。“五萬兵難卒合。”
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具。名詞,“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坐:同“座”;座位。名詞。“直上載公於上坐,”
坐:同“座”;座位。名詞。“滿坐寂然,無敢譁者。”
善:通“繕”;修治,拭擦。動詞。“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沈:同“沉”:程度深。副詞。“沈醉不知歸路。”
沈:同“沉”;形容暮靄的程度深。形念去去千里煙波,暮沈沈楚天闊。”
生:同“性”資質,稟賦。名詞。“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聲:通“伸”;陳述,說明。動詞。“吾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義。”
識:通“志”,標誌,記號。名詞“出珠授之,封識宛然。”
識:通“志”;記住。動詞。“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
識:通“志”;記住。動詞。“默而識之,學而不厭。”
食:同“飼”;喂。動詞。“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矢:同“屎”;糞便。名詞。“然與
式:通“拭”;古代車廂前用作扶手的橫木。名詞兵車不式。
逝:通“誓”;發誓。動詞。“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受:同“授”給,與。動詞。“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感也。”
孰:同“熟”;煮熟了的。形容詞。“宰夫顧熊蟠不孰,殺之,”
孰:同“熟”;仔細。形容詞。“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說:同“說高興,愉快。形容詞。“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說:同“悅;高興。形容詞。:“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說:同“悅”;愉快。高興。形容詞。“而民說之,”
說:同“悅”;愉快。形容詞。“秦王不說。”
竦:同“聳”;高。形容詞。“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太:通“大”;大部分。形容詞。“死者太半。”
湯:同“燙”:用熱水焐。動詞。“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
田:同“畋”;打獵。動詞。“今王田獵於此。”
帖:同“貼”;用標籤標出。動詞。“不用,則以紙帖之。”
帖:同“貼”;粘附。動詞。“對鏡帖花黃。”
庭:同“廷”;國君聽政的朝堂。名詞。“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
塗:同“途”,道路。名詞。“失迷塗知返,往哲是與”
塗:同“途”;道路。名詞。道路。名詞。
土:同“仕”作官。動詞。“重爭土豪,非下也,權重也。”
橐:通“託”;託付,委託。動詞。“重爭士橐,非下也,權重也。
頑:同“玩”;開玩笑。動詞。“我又不同你頑。”
亡:同“無”;不,副詞“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亡:同“無”;不。副詞。“亡何國變,寧南死。”
亡:同“無”;沒有。副詞。“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
亡:同“無”,沒有。副詞。“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同“無”;不。副詞。“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同“無”;沒有。副詞。“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
罔:同“網”;羅網。名詞。例句中作動詞,即張開羅網擄捉。“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惟:通“唯”;應答聲。象聲詞。“伏惟啟阿母,今若道此婦,終老不復取!”
惟:通“唯”;只,只有。副詞。“惟先生樂遊。”
惟:通“唯”;只,只有。副詞。“故惟日日呼酒買醉。”
惟:通“唯”;只,只有。副詞。“惟陳言之務去。”
惟:通“唯”;只,只有。副詞。“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
惟:通“唯”;只,只有。副詞。“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
文:同“紋”紋理。名詞。“其中多斑文小魚。”
文:同“紋”;紋路,紋理。名詞。“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
無:通“毋”;不要。副詞。“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
希:同“稀”稀疏,少,罕見。形容詞。有志乎古者希矣。”
希:同“稀”;稀少。形容詞。“鼓瑟希,鏗爾。”
熙:同“嬉”;歡樂,快樂。形容詞。“其餘則熙熙而樂。”
郤:同“隙”;隔閡,嫌怨。名詞。“令將軍與臣有郤。”
孅:通“纖”;精細。形容詞。“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
縣:同“懸”掛著。動詞。“胡瞻爾庭有縣廛兮?”
縣:同“懸”;掛,動詞。縣明太祖御容明倫堂,率眾拜且哭。
鄉:同“向”對著、朝著。“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自剄。”
鄉:同“向”;對著,朝著。介詞。“秦伯素服郊次,鄉師而哭。”
饗:同“享”;受。動詞。“饗德懷恩,詞不悉心。”
向:通“響”;響聲。名詞。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邪:同“耶”;呢,嗎,疑問語氣助詞。“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邪:同“耶”;嗎。疑問語氣詞。“其真無馬邪?”
羞:同“饈”;食物名詞。“玉盤珍羞直萬錢。”
虛:同“墟”,市。名詞。“之虛所賣之。”
畜:通“蓄”;積聚,儲藏。動詞。“故其畜積足恃。”
炎:通“焰”;火焰。名詞。“頃之,煙炎張天。”
奄:同“晻”;日無光。形容詞。“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
厭:通“履”;滿足。形容詞。“暴秦之慾無厭。。
厭:通“饜”;滿足。形容詞“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無厭,”
厭:通“饜”;滿足。形容詞。“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
厭:通“饜”;滿足。形容詞。“默而知之,學而不厭。”
燕:通“宴”;安逸,安閒。形容詞。“燕坐於華堂之上。”
燕:通“宴”;飲宴。名次。“集賓友酣燕。”
燕:通“宴”;玩樂。“桓公每遊燕,輒命袁、伏。”
陽:同“佯”;假裝,表面。“皆陽應曰:‘諾,。”
邀:同“要”要挾。動詞。“陵壓百姓而邀其上者,”
要:同“邀”;約。動詞。“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
要:同“邀”;攔住。動詞。“鳩宗族僮奴百許人,欲要篡以歸。”
耶:通‘爺”;父親。名詞。“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夷:通“怡;平和,和悅。形容詞。“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
已:同“以”;同“以”“從此已去,勿復如是!”
已:同“矣”;了。語氣助詞。“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已。”
已:同“矣”;了。語氣助詞。“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以:通“已”;太甚。副詞。“而吾子又欲使吾為越之雪,不以病乎?”
以:同“已”;止。動詞。“無以,則王乎?”
佚:同“逸”;安逸,安閒。形容詞。“而人民日以安於佚樂;”
益:同“溢”;漲水。動詞。“澭水暴益。”
逸:通“佚”;散佚。動詞。左忠毅公逸事。”
翼:通“翌”;明(天)。名詞。“翼日進宰。”
陰:通“萌”,樹蔭。名詞。“綠楊陰裡白沙堤。”
陰:通“蔭”,樹蔭,名詞。“也傍桑陰學種瓜。”
陰:通“蔭”;綠蔭。名詞。“佳木秀而繁陰。”
有:同“又”;更。副詞。“殆有甚焉。”
有:同“又”;用於整數與零數之間。副詞。“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
有:同“又”;用於整數與零數之間。副詞。“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有:同“又”;用於整數與零數之間。副詞。“其級七千有餘。”
有:同“又”;再。副詞。”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與:同“歟”;嗎。語氣助詞。“可得聞與?”
與:同“歟”;嗎。語氣助詞。“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與:同“歟”;呢。疑問語氣詞“是誰之過與?”
豫:通“預”;預先,事先。副詞。“豫備走舸,繫於船尾。”
員:通“圓”;圓形。名詞。“以精銅鑄成,員經八尺。”
原:同“源”源泉。名詞。“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圓:同“圓”;圓形。名詞。“多平方,少圓。”
芸:同“耘”;鋤草。動詞。“植其杖而芸。”
暫:通“漸”,欺詐。動詞。“武伕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
蚤:通“早”;在先,還沒到時候。形容“使遂蚤得處囊中。”
蚤:通“早”;在先,還沒到時候。形容詞。“旦日不可不蚤來謝項王。”
責:同“債”;欠別人的錢財。名詞。“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於薛乎?”
曾:同“增”;增加。動詞。“曾益其所不能。”
旃:同“氈”;毛織的氈毯。名詞。“與旃毛並咽之。”
霑:同“沾”;浸溼,浸潤。動詞。“因泣下霑衿,與武決去。”
振:通“震”;震動。動詞。“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
振:通“震”,驚恐或情緒過分激動。形容詞。“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動。動詞。“執敲撲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
振:同“賑”;救濟。動詞。“大命將泛,其之振救。”
徵:同“徴”;證據。名詞。“京師學者鹹怪其無徵。”
支:通“肢”;肢體。名詞。“四支猶溫,一目未瞑,”
枝:同“肢”;肢體。名詞。“為長者折枝,”
知:通“智”;聰明,智慧。形容詞。“以大知而察及邇言。”
知:通“智”;聰明,智慧。形容詞。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名詞。“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祗:同“只”;只是。副詞。“祗辱於奴隸人之手。”
直:通“值”;價錢,代價。名詞。“系向牛頭充炭直。”
直:通“值”;價錢。名詞。“昂其直,居為奇貨。”
直:通“值”;價值,引申為公正的待遇。“樂國樂國,愛得我直。”
直:通“值”;值得。動詞。史進道:“直什麼?”
直:通“值”;價值,動詞。玉盤珍羞直萬錢。”
指:同“旨”;旨趣。名詞。“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質:通“贄”;見面禮。名詞。“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
質:同“鑕”,刑具,殺人時作墊用的砧板。名詞。“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
陼:同“渚”;水中間的小塊陸地。朝發枉陼兮,夕辰陽。”
屬:同“囑”;囑託、託付。動詞。“屬予作文以記之。”
住:通“駐”;動詞“備用肅計,進住鄂縣之樊口。”
著:同“著”,穿。動詞。“著我舊時裳。”
轉:通“囀”;鳥宛轉地叫。動詞。“蟬則千轉不窮。”
椎:通“錘”;兵器。例句中前一個“椎”為名詞,後一個活用為狀語。“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
濯:通“濁”骯髒,水不清。形容詞。“自疏濯淖汙泥之中。”
茲:通“滋”副詞。茲,更加。“賦斂茲重”。
諮:同“諮”;詢問。動詞。“事無大小,悉以諮之。”
卒:通“猝”,倉猝。形容詞。“五萬兵難卒合。”
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具。名詞,“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坐:同“座”;座位。名詞。“直上載公於上坐,”
坐:同“座”;座位。名詞。“滿坐寂然,無敢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