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家兒子4歲半,在學校總是不聽老師的話,上課時亂說亂動。上週陪他上英語公開課,他倒是很積極舉手配合老師,但是當別的小朋友回答問題時,他就不停的動和說話,輔導老師提醒好幾次都沒用,最後老師說:“你要是再這樣,就把你的小星星擦掉(在整個課中,輔導老師會根據孩子們的表現在黑板上畫星星,下課時會根據星星數量發小貼畫)”,也沒有效果,因為他好像並不明白這是種獎勵。
4
回覆列表
  • 1 # 惠空95386321

    給他配一些能培養專注力的玩具,比如積木,樂高這一種的,或者讓他學習畫畫,現在小,只要每天回家堅持畫五分鐘,十分鐘就行,讓他學會等待,比如他非常想要喝酸奶,你不要馬上給他拿,可以讓他做沙發上或凳子上做夠五分鐘或十分鐘,這樣慢慢他習慣了,就會知道不是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而是需要等待,才能擁有。

  • 2 # 大洋網

    可以參考一下以下案例及做法。

    一年級女孩因感統失調,走路摔跤、上課分心,備受批評壓力而選擇隱瞞與逃避。廣州市未成年人心理諮詢與援助中心諮詢師分析說,家長老師的反覆提醒無助於問題解決,反而造成消極暗示,強化孩子的心理問題。諮詢師建議,家長應管控好自己的情緒,接納孩子成長中的不完美,與其關注“問題”,不如讚美“進步”。

    廣州市未成年人心理諮詢與援助中心正式成立於2010年9月,是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指導、市教育局主管、廣州大學負責日常運作的公益機構。中心透過個別面詢、團體輔導、電話、網路等方式為廣州市未成年人及其家長、教師提供心理諮詢和危機干預的專業服務。

    喬女士的女兒小琪剛上一年級,感統出現失調,平衡感不好,經常摔跤。有時走著走著就突然摔倒了,腳上經常青一塊紫一塊的,家人很是心疼。同時由於感統失調,小琪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老師經常跟喬女士反映小琪在課堂上的不良表現。喬女士雖然知道女兒本身就存在感統問題,平時也有進行感統和注意力方面的訓練,但她認為女兒才剛上一年級,就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心裡感到著急擔憂。

    “我經常跟她說不要跑不要跑,不然又會摔倒了,可她就是不聽。經常一放學回家就看見她腳上青一塊紫一塊的,我就知道她又摔倒了……她一直這個樣子,我和她爸爸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她知道我會批評她,現在還會經常瞞我,摔倒了也不告訴我……”喬女士針對女兒表現出來的問題跟諮詢師林燕玲說了很多,言語之間盡是著急擔憂,卻又苦於無法可循。林老師表示了深深的理解,同時也注意到喬女士語言上可能帶給小琪的壓力。

    林老師也觀察到,小琪是個很活潑開朗的孩子,喜歡畫畫。畫上的人物大多與父母相關,流露出對父母深深的愛。透過與小琪的交流,女孩對自身的感統失調問題是有所感知的。她也表示知道媽媽關心自己摔倒的問題,但苦於自己無法控制,只好選擇隱瞞媽媽。

    不斷的批評 加深了問題

    林老師發現,喬女士對女兒感統失調問題的過分關切在無形中帶給了女兒壓力。

    她分析說:喬女士幾乎每天都會注意女兒是否摔倒,在摔倒問題上顯得過分關切,這份關心會讓小琪感到摔倒是個“大問題”,對自己的摔跤會感到很有壓力。如果自己摔倒,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沒能力處理好自己的問題,會讓媽媽擔心緊張,甚至因自己的問題無法很好地改善而失落。

    此外,遊戲是孩子的天性,追逐打鬧,肆意奔跑,是天性使然。如果只是一味提醒孩子不要跑,無疑是在抑制孩子的天性,會讓小琪內心產生衝突和壓抑感。

    小琪是個懂事的孩子,對父母有很深的愛意,她害怕喬女士因自己的問題而產生各種情緒,因此選擇隱瞞自己摔倒的事實,這樣既可避免媽媽的擔心,又可緩解自己的內心壓力。這是小琪在壓力下選擇的問題解決模式。而小琪的隱瞞,又反過來加重了喬女士的焦慮與擔憂,感到女兒不聽話,還學會自我隱藏,問題多多。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行為問題時,經常會不斷提醒孩子,而往往這樣的提醒卻沒有收到相應的效果,孩子出現問題的頻次並沒有因為提醒而減少。因為這樣的提醒反而在不斷地強化孩子的問題,給孩子造成消極的心理暗示,暗示孩子“無法處理好此類問題”“問題正在被關注”。久而久之,孩子會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接受自己無法改變現狀的事實,產生“我就是有這樣的情況且這種情況無法改變”的想法,降低自我效能感,反而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建議

    接納成長中的不完美

    當孩子出現問題,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儘快修復問題,最好能在一夜間就解決問題。但這往往不現實。每個問題的發生可能是錯綜複雜的,既有生理也有心理的因素,這就註定了修復之路可能障礙多多而且漫長,也決定了過程急不得。不如試著和“問題”做朋友,接納孩子的不完美,讓不完美和孩子一起成長,靜待花開。

    增加積極的言語暗示

    心理暗示的作用遠比我們想象中的巨大。給孩子一個真誠的讚美,給孩子一句誠摯的表揚,告訴他對他欣賞的方面,多一些積極正面的評價,他的自我效能感就會不斷增強,便會在積極的心理氛圍下收穫一個積極的自己。

    關注問題轉為關注進步

    當發現孩子的問題時,父母習慣於對問題產生關注。其出發點是希望幫助孩子修復問題,引起孩子對問題的重視,提供自己的經驗,讓孩子少走彎路,少些挫折。可大多時候,越關注越發現問題。如果嘗試著換一種思路,由關注“問題”本身轉為關注孩子在“問題”上的點滴“進步”,並對孩子的進步點贊,也許你會發現,孩子開始一點點地在進步著,努力著成為更好的自己。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情緒具有感染性。父母的擔憂焦慮會感染到孩子,讓孩子體驗著父母的擔憂焦慮。當感到焦慮的時候記得提醒自己冷靜下來,再觀察反思自己之前的無效做法。此外,平時注意尋找有效的情緒控制訓練方法並堅持實踐,透過實踐觀察後反思修正再次實踐。如此往復,能最大程度地幫助減少情緒反應,幫助我們學習控制情緒和語言。

  • 3 # 8爪媽媽

    有很多家長髮現,孩子總是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3歲以後,例如:

    上課的時候總精神不集中,坐不住,左顧右盼,小動作特別多,老師反映常常走神發呆,任何事情都是做做玩玩,寫作業坐不住,拖拖拉拉,不停用上廁所、喝水、吃東西為由中斷學習,對家長說的話,總是心不在焉,似聽非聽 ,就像沒聽見一樣,考試的時候,常常粗心大意 ;一到學習就走神,一看電視或手機就非常專注,

    有時家長就會產生疑問,孩子的注意力,到底是集中,還是不集中呢?

    這是什麼原因呢?

    我簡單從內外兩方面因素解釋:

    1.外部因素

    首先,人的視線天生是不穩定的,特別是嬰幼兒時期,任何跳動的東西,都比安靜的東西更能引起視覺上的注意,但是,隨著視覺發育的逐漸完善,視覺的穩定能力也會越來越強,4歲後孩子持續觀看靜態事物的能力會大大加強,但如果在這之前,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間過長,導致他們的眼睛習慣追蹤動態事物,再看靜態書本時,就很難穩定。

    其次,電子產品畫面太豐富,和書本靜態畫面,形成鮮明對比,看電子產品越久,孩子對書本的興趣度越低,所以,長時間看電子產品,不僅對視力不好,更會損傷孩子的注意力,注意力好的孩子可能一目十行,注意力差的孩子,抄一句話,要看好多次,花幾倍的時間,導致學習效率低!

    2.內部因素

    我們大腦有一個前庭覺,是接收臉部正前方的資訊,就像是我們大腦資訊的過濾器,把重要資訊傳遞給大腦,如果孩子孩子前庭發育不良,就無法分辨、過濾。簡單說,外界有一點風吹草動,他就把所有的資訊都傳給大腦,讓大腦一值忙碌,興奮,導致精神不集中,總是坐不住!其實出現這個問題,也是孩子感統失調的原因,那麼,就要透過一些感統訓練,降低這種敏感度,才能專心去做事!關於這個問題,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經介紹過,如需瞭解請閱讀:《孩子有這8個表現,說明感統失調了!》

    改善方法:

    無論康復中心還是訓練機構,都是以遊戲的形式讓孩子參與,讓孩子感覺訓練就如同玩遊戲,進而豐富兒童的感覺刺激。但這種遊戲活動又有別於一般性遊戲,它是訓練者根據兒童的感覺和動作發展的不良狀況,透過特殊研製、精心選擇、調配器材,以遊戲的方式,讓他們在遊戲中進行一系列的行為和腦力強化訓練,下面推薦幾個感統方法,簡單易行!

    1.穿珠子

    讓孩子用線穿珠子,穿釦子,係扣子,這是感統訓練中,針對精細動作常運用的方法,在練習的過程中,孩子只有精神集中才能完成,同時也是在鍛鍊孩子的觀察力和手眼協調能力,其次,也可以練習畫畫,原理相同。

    2.搶物品

    訓練者和孩子面對面坐桌子兩邊,也可多人參加,桌子中間放一物品,可設定一個孩子喜歡的物品,然後一方數數:1,2,3!搶!搶到者贏,鍛鍊孩子的注意力反應力,手眼協調能力!

    3.爬行運物品

    爬行或用紙板將小球送至約 2米外的目的地,確保小球不掉,兩人可比速度。孩子只有專注及保持手臂平衡才能成功,對專注力手眼協調能力都有提升,如熟練後可逐漸加強難度,如:爬行時用嘴叼著紙杯,用紙杯運送小球。

    另外可以配合一些道具進行改善:

    1.觸覺刷/觸覺球

    觸覺刷/觸覺球,能大大降低孩子對外部的敏感度,減少被外界干擾,提升專心注意力,同時,一些喜歡動手打人的孩子,也是由於對外界反應過於敏感,導致易動手愛發脾氣,透過觸覺刷/觸覺球,增強他們的觸覺識別能力,使他們的觸覺防禦反應趨於正常,降低敏感,緩解壓力,及安撫情緒。

    2.感統腳踏車

    感統訓練中常用的器材,和腳踏車相似,孩子用腳踩車子隨意前進或後退。適用於注意力不集中、平衡感不足、本體感不足的孩子。

    孩子熟練後可一邊踩踏車一邊和家長做拋接球遊戲,或在踩踏的過程中,伸開雙臂,用頭頂物確保不掉,訓練過程,需孩子高度集中,對促進腿部肌肉發展,身體協調及增進孩子的平衡能力都有幫助!

    6歲前是感統訓練的最佳時間,越早越好,孩子成長很快,沒有什麼秘籍良方能一招搞定,我們就要利用所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把訓練延展到生活中,隨時隨地邊玩邊訓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精益求精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