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曹操,其他三位都是三國時期的人物。
曹操在世時,被人冠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臭名,但是當時名義上仍然是東漢,曹操、劉備、孫權都沒有稱帝,可以看作是東漢末年諸侯割據,天下紛爭的局面。而當時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確實是行之有效,他代表了“正統”去討伐那些叛亂,同時也吸引了天下很多的人才。曹操找到劉協,做了漢朝最後一位皇帝,以此來號令天下,自己則屈居宰相之位。
曹操在世期間從不敢廢除漢制自建國號。期間曹操裹挾漢獻帝,歷經數年征戰最終一統北方,被封為“魏王”。曹操雖是實際統治者,但漢帝還在,明眼人都知道這是曹操的策略,但也無可奈何,曹操名義上仍是為漢室效力。220年,漢獻帝宣佈退位,並將皇位“禪讓”給了曹丕,曹丕建立國號為大魏,也就是人們說的曹魏,改年號為黃初,定都於洛陽,東漢正式退出歷史舞臺。第二年,劉備在成都續建漢朝,史稱蜀漢;229年,孫權稱帝,國號為吳,史稱東吳。
這時,三國才正式成立,而諸葛亮在208年春天,劉備屯兵新野,諸葛亮聰慧過人,有“臥龍”之美譽,求賢若渴的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也是被人們傳為一段佳話。在劉備稱帝后,諸葛亮為蜀漢丞相,手握軍政大權。所以,劉備、孫權、諸葛亮都是三國時期人物,而曹操終其一生也是在東漢時期效力漢室,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能算作三華人物。
除了曹操,其他三位都是三國時期的人物。
曹操在世時,被人冠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臭名,但是當時名義上仍然是東漢,曹操、劉備、孫權都沒有稱帝,可以看作是東漢末年諸侯割據,天下紛爭的局面。而當時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確實是行之有效,他代表了“正統”去討伐那些叛亂,同時也吸引了天下很多的人才。曹操找到劉協,做了漢朝最後一位皇帝,以此來號令天下,自己則屈居宰相之位。
曹操在世期間從不敢廢除漢制自建國號。期間曹操裹挾漢獻帝,歷經數年征戰最終一統北方,被封為“魏王”。曹操雖是實際統治者,但漢帝還在,明眼人都知道這是曹操的策略,但也無可奈何,曹操名義上仍是為漢室效力。220年,漢獻帝宣佈退位,並將皇位“禪讓”給了曹丕,曹丕建立國號為大魏,也就是人們說的曹魏,改年號為黃初,定都於洛陽,東漢正式退出歷史舞臺。第二年,劉備在成都續建漢朝,史稱蜀漢;229年,孫權稱帝,國號為吳,史稱東吳。
這時,三國才正式成立,而諸葛亮在208年春天,劉備屯兵新野,諸葛亮聰慧過人,有“臥龍”之美譽,求賢若渴的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也是被人們傳為一段佳話。在劉備稱帝后,諸葛亮為蜀漢丞相,手握軍政大權。所以,劉備、孫權、諸葛亮都是三國時期人物,而曹操終其一生也是在東漢時期效力漢室,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能算作三華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