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625806195491

    翁萬達是潮汕的一代名人,一個傑出的人物

      翁萬達(1498-1552年),明朝時期的人物,出生地就是現在的鮀浦蓬州村,鮀浦當時是歸屬潮州府揭陽縣管轄

      翁萬達出身寒門,父親以打魚為生,翁萬達5歲時候母親就已經離開了人世,他從小就過著清貧艱辛的生活,但他一直潛心苦學,堅持讀書,勤於詩書。終於在明嘉靖五年(1526年)間,考試得中進士,那年翁萬達剛滿28歲

      得中成名之後,隨著也就開始了他26年的從軍從政的仕途生涯,而其中,從軍的戎馬生涯就長達16年之久

      翁萬達仕途一生,歷任廣西梧州府知府,陝西布政使、巡撫,宣大總督,最高的職位是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了),應該是歷代潮汕人中在朝廷的最高官位了

      他曾參與處理安南(越南)動亂,也統理過北部邊防,抗擊蒙古人的侵擾,在統御北疆六年期間,屢立戰功,蒙古人聽到他的名字,都不寒而慄,懾於翁萬達的威力,蒙古的俺答汗雖然號稱“勢方張,控弦數十萬”,但都不敢進犯中原,邊關一度出現了昇平景象

      翁萬達在守戍邊疆的時候還主持修築了大同宣府間長城800餘里,烽火臺300餘座,建立起牢固的防禦設施,使邊境得以安定

      翁萬達兼備文武才略,被明世宗皇帝稱為“嶺南第一名臣”。

     明朝的名相張居正對翁萬達的評價是:“(世宗朝邊臣)僅僅推公(翁萬達)屈一指焉”

      《明史·翁萬達傳》裡面是這樣說的:“為人剛介擔直,勇於任事,履艱危,意氣彌厲。

      《明史》裡更是稱翁萬達:“嘉靖中,邊臣行事適機宜,建言中肯寂者,萬達稱首”,足見翁萬達的為官生涯中,其影響力和威望是非常舉足輕重的

      翁萬達不單是在國內有巨大的影響力,因為完美的處理越南的事件,令他的名聲遠播異邦,如在泰國,他就被譽為“英勇大帝”,立廟祭祀多達100多處。

     潮汕人更是將翁萬達與陳北科、林大欽並稱為“潮汕三傑”。

      現在潮州市的牌坊街,有一座“少司馬”的牌坊,就是為翁萬達而建立。

      翁萬達後來因為父親逝世,辭官回家守孝三年,(明清年間有這樣的習例)可在這三年時間裡,因為邊疆總是有事情發生,嘉靖皇帝也不顧守孝三年的規則,幾次召翁萬達回京,但是由於過去的路途遙遠和傳信的不暢,出現了時間延誤,和時機的錯過,加上奸臣嚴嵩的挑撥離間,致使嘉靖皇帝對翁萬達產生了厭煩,幾次罷他的官職,但事急時候又幾次起用他,就這樣反反覆覆了三次。 

     1552年,55歲的翁萬達在福建武夷山染病,返鄉途中,病逝於福建上杭的舟船之上,遺體運送回家的過後幾天,又接到了嘉靖皇帝的頒詔,第三次任命他為兵部尚書,可已經是為時已晚了,一代名臣良將已經是駕鶴西歸,無緣報國。

      《明史》說他“未聞命而先卒”。

      翁萬達墓葬於現在的梅州大埔三河,此墓地還是他自己挑選的,嘉靖之後的隆慶皇帝,明穆宗朱載垕追贈翁萬達為太子少保,諡號“襄敏”。墓前左右對稱豎有石人、石馬、石虎、石羊,寓意千里揚威,這是封建時代皇帝詔封有軍功的大臣將士的一種榮譽。

      文武兼才的翁萬達,著述頗豐,詩、文、議、紀等各種文體充備,現在能見到的有書札集《稽愆集》、詩集《稽愆詩》,以及紀念集《東涯集》外,尚有見諸目錄家著錄的《總督奏議》、《三鎮兵守議》、《平交紀略》和《思德堂集》等。

      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出版有吳奎信、朱仲玉整理的《翁萬達集》,該書結集了有現存可見的大部分翁萬達各時期的作品。

      現在鮀浦街道蓬洲村的蓬洲東街,有一座“大司馬家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翁萬達,在明朝萬曆年間修建的,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翁萬達在位時,為了民眾安全,請奏准許當地鄉民入住原為兵營性質的蓬洲守禦千戶所,翁氏一族也是同時遷入蓬洲所城,並於所城內建有進士第,後翁萬達升任兵部尚書,遂改稱為尚書府。

       翁萬達逝世以後,到萬曆年間,翁萬達之子翁思佐遂將之改建為大司馬家廟(明朝的兵部尚書,被尊稱為大司馬)。

      家廟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是家族成員為紀念祖先而建立的廟,屬於中國傳統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古時候必須是有官爵者才有資格建立家廟的。

      翁萬達的大司馬家廟,經歷了四百多年的風風雨雨,期間雖然有多次修繕,但也歷經戰火薰陶,特別是在日寇侵華時期,潮汕淪陷,日機曾投炸彈於家廟附近,致使該家廟遭到嚴重毀壞。2005年,旅港翁氏後人帶頭髮動重建大司馬家廟,在眾鄉親的大力支援下,該項重建工程得以順利竣工。

      重修後的大司馬家廟,其基址規模未有毫分變異,石制柱坊盡保留原貌,廟顏一新,氣度恢弘。大門兩旁,一付“尚書門第”“總制家風”的對聯就展現出了家廟的身份地位, 而“四代部院”“大司馬家廟”“三世尚書”三道橫幅,更是彰現了家廟的榮耀。

      廟中藏有翁萬達及其父翁玉、子翁思佐的相關畫像四件,實屬珍貴。

      在家廟內部牆壁上,掛有一幅後人謄抄的翁萬達原作《告鄉父老子弟書》,從這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當年的翁萬達是如何嚴格地要求自己家族成員,應該如何守法,他寫到:“……倘有不才,主事者輕則戒飭之,重則撻辱之,聞諸官而理之……以法相稽,使其所嚴憚不復繁逞”。我們可以看到,他不但不徇私情,更要求族人對待犯錯的子弟,必須是嚴加懲處,甚至不惜體罰,嚴重的還要報官處理,絕不袒護,而目的就是為了杜絕再犯。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翁萬達的高貴品質,特別是身在封建社會年代裡,有這樣嚴於律己,嚴格律束自己族人的高官,實屬難得。

      現在龍泉巖風景區裡的“翁公書院”,也就是我少年時看到“翁萬達書齋”,已經是稍有修繕,供有翁萬達的神牌,周圍也有不少紀念他的題刻,其中有一首是翁萬達的詩,描述著苦讀的情景,也歌頌自己的家鄉:

      天鑿龍泉洞,風涵碧海波。

      石梯斜跨鬥,壁字靜盤蘿。

      榻月空窺戶,鶯花可聽歌。

      煙霞懷夙約,歲律愧蹉跎。

      翁萬達的事例,就是一個貧困孩子自強不息的故事,他透過自己的刻苦讀書,不但是改變了自己和家庭的命運,更是因為成功了,有機會為國家,為家鄉做出更多的貢獻,為我們潮汕爭得榮光,成為歷代潮汕人的楷模,為歷代潮汕孩子學習的一個模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好望角在哪個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