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243767351955

    第一,水系結構呈輻射狀。亞洲的地形結構是中部高四周低,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聳立於中南部,亞洲的大部分山脈都從這裡分散出去。因而亞洲水系分佈受地貌結構的制約,也呈不勻稱的輻射狀;並以荒漠為中心,由帕米爾高原、阿爾金山脈、蒙古高原東緣、阿爾泰山山脈、哈薩克丘陵、土爾蓋高原以及伊朗高原南緣的山脈,圍成廣大的內陸水系。內陸流域外圍是外流水系,由朱格朱爾山、外興安嶺、雅布羅諾夫山脈、薩彥嶺、哈薩克丘陵等圍成的向北冰洋傾斜的北冰洋流域;大興安嶺、橫斷山脈以東,為太平洋流域;喜馬拉雅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和托羅斯山脈以南,屬印度洋流域。另外,還有少數短小河流分別注入黑海和地中海。

    第二,長河數量多。亞洲區域遼闊,許多河源遠離海洋,形成長河。流程在4,000公里以上的河流共七條,鄂畢河(5,570公里)、葉尼塞河(5,940公里)、勒拿河(4,270公里)是北冰洋流域的最長河流;黑龍江(4,350公里)、黃河(5,464公里)、長江(6,300公里)、湄公河(4,500公里)是太平洋流域的大河。就是中亞的內陸河錫爾河(2,991公里)也比歐洲的多瑙河(2,860公里)長一些。

    第三,內陸流域廣大。亞洲內陸流域面積約為1,770萬平方公里,佔全洲總面積的40%,這個比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僅次於澳洲。所以形成廣闊的內陸流域,主要是受地形和氣候影響的結果,同時,與第四紀地質史也有密切關係。內陸水系多分佈在中亞、西亞閉塞的山間高原、盆地與低地,這些地區多是年降水量小於300毫米的乾燥荒漠和半荒漠地帶。亞洲地域遼闊,乾旱的內地距海遙遠,也是內陸流域面積廣大的原因之一。第四紀大冰期後,鄂畢河、葉尼塞河改道北流,過去向南流的舊河道逐漸乾枯,成為遺蹟,促使中亞地區向乾燥的內陸荒漠轉化。

    簡而言之就是 水系結構呈輻射狀 長河數量多 內陸流域廣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綠茶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