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茗史館

    周赧王作為最後一位周天子,其即位之時周王室已經衰弱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周天子早已徹底喪失了對天下諸侯王的控制,就連周王畿分割出來的西周國和東周國都不將這位名義上的周天子放在眼中,而周赧王最終的結局,也的確算得上是窩囊至極。

    周赧王即位之時,周王畿已經分裂為了三部分,即周王室、西周國和東周國。秦武王時期,秦國攻佔宜陽之後,秦武王於前307年欲入東周試舉周鼎,右丞相樗裡疾於是率領兵車百乘先至東周國,試探東周反應。

    “九鼎”乃是周天子王權的象徵,又豈肯讓他人輕易接觸,周赧王因此對秦武王的無禮要求予以了嚴詞拒絕,樗裡疾大怒,遂將周赧王逐出王宮,強遷至西周國。雖然秦武王最終因舉鼎絕臏而亡,但經此事周天子僅存的權威也就此喪失已盡。

    到了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年)前後,秦國已經極為強大,且秦國的東擴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周王室的存亡,為了求取生存空間,周赧王只好對秦國溜鬚拍馬,從而換取短暫的和平,也正是由於周赧王的態度,昭襄王始終未曾攻打周王室。

    在“長平之戰”後,山東六國之中唯一能夠對抗秦國的趙國被徹底打殘,這徹底引起了山東諸國的警覺,進而導致秦國在之後的“邯鄲之戰”中戰敗。雖然此戰秦軍損失不大,但卻讓山東諸國看到了擊敗秦國的希望。

    於是,“邯鄲之戰”後,楚國派使者請以周赧王的天子名義,號令各國協力攻秦。這令憂心忡忡的周赧王大喜過望,於是命令西周公湊出了一支五六千人的軍隊,又向境內的富戶籌借軍資。結果,這次合力攻秦,只有燕國和楚國派出了軍隊,而其他四國壓根沒有出兵,結果最終非但沒有成功討伐秦國,反而讓周天子欠了一屁股債。

    西周君率軍返回後,境內的富戶們便紛紛上門討債,周赧王本打算以戰後所獲來抵債,如今哪裡還得起錢。面對富戶們的討債,周赧王無奈之下只得躲在了宮後一個高臺上,結果此臺被周人戲稱為“逃債臺”。雖然此次攻秦不成,但秦軍卻不肯善罷甘休,攻佔南韓陽城、負黍後,更是直撲周王城。

    眼看周王室要被攻滅,西周君無奈之下只得跑到秦國叩頭認罪,並將全部的三十六邑、三萬人口都獻給秦昭襄王,秦國則將西周君綁在柱子上游街示眾,貶為平民,這才放其歸國。此事的發生,可謂讓周王室顏面掃地,周赧王和西周君的心情可想而知。

    同年,在位長達59年的周赧王就此鬱憤而終,此後不久,西周文公姬咎也就此一命嗚呼,西周一地的民眾紛紛向東方逃亡,秦國於是輕易地收取九鼎和其他珍寶。由於周赧王並未立有繼承人,八百年的周王朝,也就至此徹底走向了終點。

  • 2 # 鴻哥iouyh福小鋪

    唉,亡國之人都談不上啥尊嚴,更何況是亡國之君。

    一般的亡國君王都隨社稷易手而身死,這算好的,活下來的肯定不容易,畢竟號召力,影響力還在,新的統治者忌憚啊。

    所以啊,能夾著尾巴活著當屬幸事,若稍有賢名,如周赧王,他遭大秦強滅,又拱手讓出九鼎,用現代話說,潛在同情票不少,大秦不可能就這麼將其釋放,讓他活得自在。

    所以嚴厲監管和刻意折騰是免不了的。

    還好,周郝王年歲大,投降後,很快就讓征服者給用運動方式,也就是讓一位七老八十的老頭始終奔波勞累出公差活活累死。

    一生建樹不多,能留下的應該是債臺高築的成語,那是當年合縱攻秦向民間發債,結果呢,敗了,被債主逼得跑到高臺躲著不見人。

    相比之下,他的遭遇還不夠窩囊,我認為最窩囊的亡國之君莫過於阿斗和李後主。

    阿斗投降後還得自汙、裝傻求生存,李後主更慘,至於如何慘法就不提了,只能說最後被一杯毒酒給終結。

  • 3 # 曉東筆談

    為什麼周赧王被稱為“赧”?這個諡號就表明了周赧王是多麼的窩囊、無助和羞愧。

    “赧”的讀音為“nǎn”,念第三聲,意義是“因羞愧而臉紅”,說明周赧王沒守住祖宗留下的基業、丟盡了周王室的威嚴、在各大諸侯國中仰人鼻息,甚至“債臺高築”,無顏見列祖列宗。

    周赧王姓姬名延,又名誕,是周朝的最後一位王。

    這位周赧王超長待機,在位長達59年,可當了這麼長時間的大王,不僅沒有享受到天子的威嚴,還被曾經的屬國呼來喚去、任意辱罵,這哪是天子,分明是天大的受氣包。

    簡單說幾件事情,讓大家瞭解一下週赧王這個大王當的是多麼不如意。

    一、被秦國丞相逐出王宮

    周赧王在位的時候,已經是戰國後期,天下早就是戰國七雄的時代,周王室僅僅是名義上的天子,也沒有諸侯國把他這個周王放在眼裡了。

    公元前307年的時候,秦國大王秦武王,就是力大無窮的贏蕩大王,想在天下樹立自己的威名,就想了一個主意:

    去周赧王那裡舉周鼎。

    於是秦武王派丞相樗裡疾率領數百軍隊來到周赧王這裡說明了來意。

    這周鼎可不是一般的東西,可是周王朝代代相傳的國寶,是擁有天下的標誌,就像後世的傳國玉璽一樣,誰有了這東西,就相當於擁有了天下。

    周王朝雖然已經沒落了,周赧王也沒什麼大本事,可是祖宗留下來的傳家寶怎麼能讓曾經的屬國說要就要,更可況世象徵天下的周鼎,這不是欺人太甚是什麼。

    周赧王大義凜然,毅然拒絕了秦武王的要求。

    可是周赧王雖然意志堅定,可是人家秦國現在是天下霸主,自己勢單力薄,說出來的話樗裡疾根本不放在眼裡,二話不說就帶兵把周赧王從住的王宮裡趕了出去,不讓他住了。

    這樣的場景,周赧王哪有什麼天子的威嚴,窩囊不窩囊,好在後來“西周”國接納了他,讓他有了容身之地,否則堂堂天子就要淪落街頭了。

    二、“借款打仗”債臺高築

    受了秦國這麼大的侮辱,周赧王自然是恨在心頭,一心想找秦國報仇。

    正好楚國找上門來,給周赧王出了個主意:

    請周王室以天子的名義發兵,召集諸國共同討伐秦國。

    周赧王一看,大喜過望,原來楚國還是尊敬我這個“天子”的啊,馬上就命人召集兵馬。

    好不容易東拼西湊了五六千人馬,準備發兵,可又有一個大難題出現了——沒有糧餉

    思來想去,周赧王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把西周國裡的大富商都喊過來,對他們說:

    今天我周天子要召集天下諸侯,討伐暴秦,一定可以馬到功成,到時候從秦國哪裡繳獲的戰利品肯定是多的數都數不過來。

    現在呢,我手頭暫時有點緊,缺點糧餉,今天找你們來是想先找你們借點錢,等我得勝歸來加倍償還。

    我是堂堂天子,說話算話,如果你們還不相信,我給你們立字據為證。

    就這樣好說歹說,周赧王從富商手裡借到了錢,任命西周公為大將軍,浩浩蕩蕩來到了跟諸侯國約好見面的伊闕。

    可足足等了三個月,也只等到了楚國和燕國的幾萬人馬,剩下的說好的諸侯國一個都沒來。

    周赧王被放了鴿子,丟盡了臉面。

    可更麻煩的還在後面,周王軍隊回來後,富商都一個個拿著字據上門要錢了,這個愁壞了周赧王。

    沒辦法,周赧王整日躲在宮裡的一個高臺上不敢見人,還給中國文化貢獻了一個成語:“債臺高築”。

    三、投降秦國被封為“公”

    周赧王的窩囊日子還沒完,到後來,他連這個有名無實的“大王”也當不了。

    秦國東征西討,佔據了天下大半版圖,周赧王居住的東周王城也成了秦國的征討物件。

    周赧王自知不是對手,而且自己還曾發兵要攻打秦國,得罪了他們,無奈之下只好率領臣下和宗室,去秦軍軍營投降了。

    秦昭襄王接受了他的投降,封他為周公,命令他居住於梁城,並奪去象徵國家權力的九鼎寶器。

    沒過多久,在公元前256年,這位有名無實的周代最後一位天子駕崩了,享年81歲。

  • 4 # 策神歷史

    末代周天子周赧王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早在周平王東遷之後,整個大洲王朝的威望已經一落千丈,周天子一度成為了各大諸侯手中的吉祥物,春秋五霸都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糾合諸侯,完成自己的霸業,在這時候周天子還有一點點存在感,還有一點點參與感,直到趙魏韓三家分晉,還請周威烈王官方背書,冊封他們為諸侯,從此之後進入了戰國時代,周天子連吉祥物,橡皮圖章的作用都沒有了,諸位大諸侯,紛紛稱王,天下共主周王早已被他們拋諸腦後,這也難怪,他們因為周王此時的地盤和一個小鎮差不多,周王就是一鎮長,西邊的秦省長,南邊的楚省長,東邊的齊省長,北邊的燕省長,中間的趙,魏,韓,三位省長都懶得理這麼一個小鎮長。 現在的周赧王混的慘,手頭的地盤本來就不大,還分割成了東周國和西周國,兩個小諸侯國。周王住在東周國那裡,苟延殘喘。 可是強大的秦華人卻不放過這位悲催的王。在打下了南韓的宜陽之後,秦國大將樗裡子。帶著他的老大,秦武王的命令來到了紂王的面前。秦武王就是那個名字讓人浮想聯翩的秦王。他的名字叫做嬴蕩。他在位時間不長,但是作為確實不小,只是他的作為被後人有意識的抹殺了。後人為了突出他們主子的偉大,只記載了這位國君力氣大,喜歡舉重這些奇聞異事來顯示他的荒唐,以彰顯自己主子的正確。不過秦武王確實是一位舉重冠軍,力氣非常的大,此次來到洛陽就是為了舉一舉周鼎。周王非常的憤怒,你秦國什麼出身給老子祖上養馬的,既然敢動周鼎的主意。周王的表情出賣了他的心情,秦華人向來就是一言不合,喜歡動手的那種,見你不給老大面子,樗裡子。根本不給這位名義上自己老大的老大面子,直接把他趕出去,秦國大軍變身為強拆隊,將周王趕到了西周國居住。 周赧王心中的憋屈啊,難受啊,真想哭上三天三夜。好不容易等到了邯鄲之戰,秦國被打敗,損失了20萬人馬,以信陵君為首的多國部隊圍攻函谷關,打的秦國不敢出關迎戰,國力一度出現衰落。中王發現了,這是一次報復秦國的良機,在楚王的攛掇之下,組織多個部隊準備合縱攻秦。東拼西湊搞出了6000人馬,可是周王沒有錢,為了打贏這一仗他決定借債,這可能是歷史上第1次發行國債,還是戰爭國債。但是這一次只有楚國和燕國響應,威震天下的信陵君並沒有出現,秦國只怕信陵君魏無忌,其他人在秦國大軍面前簡直就是插鏢賣首,不知道發大家發現了沒有,凡是叫無忌的都很厲害,比如信陵君魏無忌以及明教教主張無忌。周天子的多個部隊被打得落花流水,原本指望打贏秦國用戰利品來還債,並狠狠的賺上一筆的想法落了空,仗打輸了,錢還得還沒有錢還的周王只能在自己的宮殿裡造起一座高臺,躲在上面躲債,這就是債臺高築的由來。

    可是事情沒有那麼容易了結秦國的軍隊前來報復,弱小的西周國怎麼擋得住秦國軍隊?西周君成為了俘虜。西周君。甚至還被秦華人拉出來遊街示眾,享受臭雞蛋加臭雞蛋的待遇,因為那個時候番茄還沒有進入中國呢。此事發生後不久,周赧王。就去試了,由於沒有利益繼承者,整個地盤陷入了無主真空的情況,不久就被秦國吞併,周王朝滅亡,新的帝國即將建立。

  • 5 # 歷史評說

    末代周天子周赧王從登基起就是一個悲劇,作為理論上的天下共主整個周王室幾乎就沒有任何的存在感,幾乎沒有一個昔日的諸侯國再鳥這個名義上的周天子,哪怕是從周王畿分割出來的東周國以及西周國,都不把這個老大放在眼裡。

    昔日天下共主早已被各個諸侯扒的只剩一條底褲,整個周王室的似乎只剩下九鼎,還在訴說著昔日文武成康的榮耀。周赧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上的臺。

    周赧王上位的時候,整個周王畿原本不大的地盤,還被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是周天子的地盤,以及西周國和東周國兩個諸侯國。名義上富有天下四海的周天子,實際控制地盤就和一個鎮差不多,什麼周王分明就是一個鎮長,就這麼點實力,那些大諸侯誰會把他放在眼裡?

    公元前307年,秦國攻佔了南韓的宜陽,秦國著名的大力士,擁有一個讓人浮想聯翩名字的秦武王嬴蕩,想要來一個洛陽一日遊,話說這個洛陽可是秦武王心中的聖地,因為這裡有九鼎,秦王有沒有問鼎中原的想法?

    我不知道,但是他很想知道周鼎的重量,他很想在眾目睽睽之下,把周鼎舉起來,享受眾多手下的喝彩!為了有更好的旅遊體驗,秦王派出了樗裡疾,帶了100多輛戰車,來到了東周國,看一看這位周天子的反應。

    周赧王聽到了秦王的想法之後,勃然大怒,周鼎可是王權的象徵,你這秦王一個養馬的後代,有什麼資格可以碰出這麼神聖而高貴的東西呢?於是周天子特別委婉的婉拒了秦王的要求,啊,說的非常有藝術性,只有一個字,那就是滾!

    很顯然,咱們這位周天子忘記了老秦人的脾氣,秦華人的倔脾氣可不是好惹的,樗裡疾見這個還端著周天子臭架子的老頭子,這麼不識時務,給臉不要臉,於是決定面子裡子都不給周天子。

    於是最詭異的一幕出現,秦國軍隊搖身一變,變成了強遷工作組,在他國的領土上完成了一起強遷任務,將周朝的法人周天子進行了強遷,周赧王,被趕出了王宮去了西周國。

    儘管最後秦武王因為舉鼎而死,但是經過這麼一件事後,周天子僅存的一點點顏面,那一丟丟的遮羞布都被秦國給扯掉了。

    認識到實力的差距之後,周赧王終於認識到了秦國的強大,這個昔日的養馬的家奴的後代,已經能夠左右周天子的存亡。高高在上的周天子不得不對秦國溜鬚拍馬以換取和平,可能就是出於周赧王這麼一個識時務的態度,秦昭襄王始終沒有攻打弱小的周王室。

    可是秦華人不打周天子,周天子卻要打秦國!在長平之戰過後,秦趙之間又爆發了一場邯鄲之戰。在一代名將魏國信陵君的統帥之下,一舉擊敗的秦國,秦國足足損失了20萬精銳,一旦戰神白起也在戰後不久被處死。山東六國嚐到了合縱的甜頭,讓他們看見了打敗秦國的希望。

    在邯鄲之戰結束之後,楚國派遣使者請求周般赧王以天子的名義,號召天下各國一起來討伐秦國。聽到楚國的要求,周赧王那是喜出望外,還是楚國好,知道敬重咱這個天下共主,這個楚子,是個大大的忠臣!

    為了給天下諸侯做一個表率,周赧王糾集了一隻五六千人的部隊,可是由於整個周王室的財政,非常的困難,周天子不得不向境內的有錢人借錢,充當軍費。可以說,周赧王為了這一仗是下了血本的。

    可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說好的多國部隊只來了楚國和燕國的軍隊,其他三晉和齊國根本就沒有派兵,這隻由周天子組織的討伐秦國的行動失敗了。軍事冒險沒有成功,周赧王,不僅在戰場上損兵折將,回到國內還不得不面臨這麼一個問題,那就是債務問題。

    周天子欠了一屁股債,作為君主,周王可不會像賈躍亭那樣跑路逃債,那時也沒有電商帶貨,他也沒有辦法像羅永浩那一樣,直播還債,實力太差,他也不能像薩達姆一樣,透過吞併科威特,以此來賴賬。

    周赧王想出個好主意,造了一座高臺來逃債,天天躲在上面,這種高臺被稱為逃債臺,所以債臺高築,這個成語就是這麼來的。

    周天子集合,六國攻打秦國不成,卻招來了秦國的報復,很快,秦國大軍就直撲周王城。面對虎狼之情,周天子的這點人馬只是一盤菜,被打的落花流水,西周君只能把手底下的地盤全都奉獻給了秦王,秦國將西周君綁在柱子上游街示眾。

    恥辱,太恥辱了,堂堂大周的貴族,偉大的文武成康的後代,居然被放馬的奴隸的後代,遊街示眾,這實在是太恥辱了,周朝的底褲也被扒掉了。

    沒過多久,最後一位周天子周赧王死翹翹,西周文公也死了,整個西周的地盤被秦國吞併,九鼎也落到了秦王的手裡,大周王朝走向了滅亡!一個新的時代,即將來到!

  • 6 # 沙海古藏

    其在位期間正值主張秦國大肆“東出”的秦昭襄王也在位,可謂叫苦不迭,周赧王最後也喪國於秦昭襄王(秦始皇曾祖父)之手,更淪為史上最著名的“老賴”,可謂窩囊至極!(一起來看詳細解析)

    周赧王最後的結局有多窩囊?我們一起來捋一捋

    周赧王

    ‬禮崩樂壞,淪為傀儡

    周朝剛開始將都城遷於洛陽之時,其分封諸侯國尚還能對其按時朝拜,每年按照四時節氣,賜予天子之胙,以示安撫;諸侯相王之時也有天子坐鎮冊封,宣讀詔書,奉之為正朔。

    但是到了戰國末期,周赧王時期,悲催不堪,“戰國七雄”對周天子已經棄如敝履,可有可無,能用到時就想起來朝見一下,用不到時,到周赧王基本上處於自己跟自己玩的狀態,徹底的成為諸侯的傀儡與附庸,需要聯合打擊秦國的時候就用一下。

    ‬秦國東出,逐步蠶食,封地狹小,子民稀少

    周赧王在位期間,周朝王室已經奄奄一息,愈發衰弱。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欲入東周試舉周鼎,命右丞相樗裡疾率領兵車百乘先至東周國,試探東周反應。遭周赧王嚴詞拒絕,樗裡疾大怒,把周赧王逐出王宮,強遷至“西周”(即王城)。

    周王畿之地

    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五十一年,由於之前秦國“長平之戰”勝趙國,“三晉”之地都受到極大削弱,周王畿直接暴露在強秦面前,周赧王十分憂慮,當時三晉和楚國勾結一起,奏請周赧王,欲請周天子出面“合縱”以弱秦東出之勢

    周赧王譴西周君為大將,帶領六國合縱大軍攻秦;秦國大將嬴摎,繞道聯軍背後,直取周王畿,西周君不敵,向秦軍投降議和

    西周君合縱戰敗

    周赧王轄下西周公獻出所轄地域所有子民萬戶,城池四十餘座,800年周王朝在事實上滅亡,少量民眾和王室成員繼續積聚於東周國(小公國,後亡於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時期)

    ‬痛失九鼎,亡國於秦

    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五十一年,秦國滅亡西周公之國,派王孫異人、大將嬴摎運送周朝之九鼎,經水路回都城咸陽,入於秦國太廟,以旺國祚,周亡。

    “九鼎”是上古聖王——大禹,傳下來的象徵國運的神器,上刻山川風物,象徵華夏大地,是封建王權的神聖象徵,周失其鼎,國祚已終

    ‬負債過巨,羞赧難當

    周赧王時期,子民稀少,物資疲弊,但是在西周君“合縱”時期,為了武裝軍隊,募集子民,向大量民間百姓借貸,以求力戰

    “赧”並非諡號,而是羞愧、愧赧之意,以一國天子至尊 ,竟淪為債臺高築的“老賴”,可謂是窩囊到極點啦!

  • 7 # 南閣水哥

    周赧王的悲劇人生並不是他自己選擇的,而是時代給了他一個機會,又讓他成為了最後的亡國之君。他其實並不需要為此而難過。周王室早就在春秋初年就已經處於滅亡的時刻,他只是最後一個撞鐘人罷了。

    老天讓你做亡國之君

    公元前315年,周慎靚王去世,其子姬延繼位。當時他可能不知道自己會成為東周歷史上最後一位天子。而他也見證了秦國走向巔峰的開始。

    姬延做了天子,他的心中想的可能還是要有點匡扶周室的味道。可是當時的天下正在合縱連橫。一些小國不想被滅,就開始抱大腿。

    周天子覺得我也要抱大腿。

    當時天下至少有三隻大腿:秦國、齊國和楚國。

    他自己分析了一下局面

    秦國現在最厲害,但是每天想的都要滅了自己。這樣的國家不能和他交朋友。

    楚國在南方現在地盤最大。可能有機會幫一下自己。

    齊國原來是姜姓和我是姻親關係,可是現在是媯姓的陳完他們家。好像不是太熟。

    思來想去還是楚國最好。

    於是周赧王就開始將希望交給了楚國。這是他邁向滅亡的第一步。

    壓錯寶,齊楚秦三方都得罪

    周天子想耍一下威風,和秦國掰一下手腕。

    齊國和楚國此時正在鬧分手。

    本身這兩個國家沒有交集,只是楚國的軍隊一不小心就 佔領了太多的土地,直接和齊國接壤了。於是他們友好的結交成朋友。

    這對秦國不利,於是就想法設法的拆散他們。

    張儀靠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終於讓齊楚交惡。

    楚國後來才知道自己被耍了。怒而攻秦,結果被揍的割地求和。

    周赧王一看,哎呀,大腿抱錯了,楚國這腿 快不行了。

    果然,到了公元前299年,秦王以結親為名,約楚懷王去武關相會。楚懷王就被抓了起來。

    而後一些時間,秦國猛攻楚國,直接把人家都城給端掉了。

    這下週天子該怎麼辦,齊楚秦三國都不想理他了。

    最後的倔強

    這位最後的君王到老年還是做出一項驚人的舉動

    出兵攻打秦國,當然得帶上小夥伴。此時已經齊國和楚國什麼事情了,而是趙魏韓三國

    周赧王五十九年,秦軍攻取南韓的陽城、負黍。

    西周國懼怕之下背叛秦國,與東方各諸侯相聯合,率領天下的精銳部隊出伊闕塞去攻打秦國,使得秦國與陽城之間無法相通。

    秦昭襄王因此大怒,派大將軍摎攻打西周。西周君跑到秦國,叩頭認罪,把全部三十六邑、三萬人口都獻給秦昭襄王。

    秦國將西周君綁在柱子上游街示眾,貶為平民。便放其回到西周。

    此後,他就一病不起。公元前256年鬱憤而終。周赧王崩逝後,秦國派兵輕易的取走了九鼎和其他珍寶,並且不允許周王室再立新王,東周滅亡。

    末代君王最終是死了。國家也沒了。

    而新一代的秦國還要30多年才能出現。

  • 8 # 江湖小曉生

    周赧王是周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累計在位時間長達59年。不過這哥們的小日子並不好過,可以說他是從繼位一直窩囊到去世,窩囊了一輩子。

    那麼誰總是欺負他呢?還不是他的老鄰居秦國嘛!周赧王好歹也是周天子,咋會害怕秦國呢?因為周赧王時期,已經到了戰國中後期了,這個時候的秦國已經強大起來,不再是當年那個給周天子養馬的諸侯國了。

    一、周赧王被秦昭襄王摁在地上欺負了一輩子。

    周赧王剛登基那會兒,其實日子還算湊合,畢竟秦國沒有過分的舉動。此前舉大鼎的秦武王嬴蕩一不小心被大鼎給砸死了,這說明秦國德不配位,周赧王還沾沾自喜。

    可是嬴蕩下臺了,換來了一個秦昭襄王嬴稷。從此周赧王的小日子可不好過了,這哥們整天欺負周赧王,挑戰周天子的權威。

    為啥?因為秦昭襄王時代的秦國,把周圍幾個諸侯國都給打服氣了。白起作為主帥,先後擊敗過趙魏韓楚四國,還差點把趙國給滅了。

    從此以後,大家對待秦國,比對待周天子還要懂禮貌。可以說秦昭襄王已經完全取代了周赧王在諸侯國心目中的地位。

    更有甚者,秦昭襄王甚至打算稱帝,和齊國一起並稱為東西二帝,這完全是不把夾在中間的周赧王放在眼裡嘛!

    周赧王很生氣,可是他沒有能力跟秦昭襄王較量。人家兵強馬壯,又有足夠的後援力量作為支撐,這些都是周赧王所無法企及的,所以他也只好吃啞巴虧。

    為了生存,周赧王一直在拍秦昭襄王的馬屁,這才換來了短暫的安寧。可是對周赧王來說,恢復周天子地位的願望,始終都沒有在心頭淡去。

    所以周赧王曾經組織過一次聯軍對付秦國的軍事活動,結果聯軍被秦國打得一敗塗地。周赧王還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幾乎要滅國。

    此後周赧王因為受到了極大的羞辱,一命嗚呼。而秦昭襄王索性就把代表周天子的九鼎給運回了咸陽,800年周朝,就此滅亡。

    二、周赧王窩囊到,只能發國債來支援戰爭。

    周赧王應該是全世界第一個發行國債的君主,這哥們打仗治國沒什麼本事,經濟頭腦一級棒。他想要對外作戰,可是手裡沒錢沒糧沒人,咋整?只好發行國債。

    也就是說,讓有錢人們紛紛出錢來支援自己打仗,等到打贏了戰爭以後,會有豐厚的回報給這幫有錢人。

    老百姓覺得周天子說話,應該會靠點譜吧?就是老百姓彼此之間,時常也會借點錢週轉,也不需要什麼過多的擔保。這回周赧王可是以周天子的名義向大家借錢,說不定是一波肥的投資活動呢?

    你想著那點利息,人家惦記著你的本金。周赧王這麼個德行,你覺得他能打勝仗嗎?長平之戰後,秦昭襄王殺掉了白起,圍困趙國邯鄲的秦軍也被信陵君魏無忌給擊敗了。

    這個時候是秦國比較衰弱的時候,周赧王立刻來了興致,被秦昭襄王欺負了這麼多年,總算可以反擊了。於是周赧王開始積極組織聯軍,他讓西周公拉起了一支幾千人的隊伍,用自己發行國債借來的錢作為糧餉。

    此外還聯合上了趙國、南韓、楚國、魏國等諸侯國,想要一舉收拾了秦國,自己也好分一杯羹。計劃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這幾個國家都是被秦昭襄王胖揍過的,他們輕易是不敢得罪秦昭襄王的,所以大家都處於按兵不動的狀態,結果再次被秦軍給各個擊破。

    這回周赧王可遇到大麻煩了,秦昭襄王直接讓秦軍來收拾這個老小子。過去看你比較乖,才留著你這個周天子,既然你不聽話了,那就只好把你給收拾了。

    三、周赧王活活氣死,東周宣佈滅亡。

    秦軍一路直奔周赧王的都城而來,嚇得周赧王立刻讓西周公去給人家賠禮道歉。西周公趕過去淚眼汪汪、連哭帶爬,給秦昭襄王磕了好幾個響頭,甚至把自己的36邑封地全部送給了秦國,這才打消了秦昭襄王滅掉東周的念頭。

    經此一役,周赧王顏面掃地,在諸侯中再也抬不起頭了。不光在諸侯跟前抬不起頭,在自己國內的老百姓跟前,周赧王也是抬不起頭。

    第一個發行國債的是這哥們,第一個做老賴的,估計也是這哥們。而且還是巨無霸老賴,比下週回國那哥們還要過分,因為他虧欠了全國購買國債的百姓。

    本來打算擊敗了秦國以後,用戰利品來償還國債,現在看來,這是周赧王想多了。不僅沒能打下秦國,反而差點把自己給搭進去。

    老百姓們血本無歸,當然要去討個說法,結果周赧王居然玩起了賴賬這一招。他在宮中搭建了一個高臺,你可以腦補一下,一百多歲的老爺子,拼了命爬上了這座高臺,只是因為還不起老百姓們的債。

    總結:周赧王帶著羞愧離開了人世。

    據推斷,周赧王活了120歲左右。這哥們壽命長,在位時間也長,可惜一直都在受氣。一百多歲的時候,還要遭受百姓們的羞辱。

    因此周赧王壓根就沒有臉面再活下去了,在秦國撤軍以後不久,周赧王就病逝了。他去世以後,東周也宣佈滅亡了。

    因為東周的老百姓們都被周赧王掏空了,可能他們也是借了不少債務才有錢購買國債的。這幫人四處逃竄,奔向了各路諸侯國,等於是戰國七雄瓜分了東周。

    參考資料:《史記》

  • 9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周郝王在被秦王廢為庶人之前,他早已是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已經是一個“租房客”了。

    (周郝王劇照)

    周郝王成為一個“租房客”,這個不是周郝王自己造成的,是在100多年前的公元前440年,週考王(周郝王的六世祖)就幾乎已經造成了。當時週考王是殺掉他的哥哥當了周天子的。他當了周天子以後,害怕也被自己的弟弟殺掉,於是就把周王室的土地封給他的弟弟公子揭,叫做周公(或者西周公),自己基本上只保留一個王號。這個公子揭也就是周桓公(或者稱為“西周桓公”)。這也是周王室分封出去的最後一個諸侯。而事實上,週考王自身已經沒有土地了,他基本上就寄居在周桓公的家裡的。

    週考王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內部的傾軋。不過事實上,這也並沒有解決周王室內部互相爭鬥分裂的問題。公元前367年,西周惠公的時候,公子根又造反。這樣一來,趙國和南韓趁機插手周王室的事情,把當時的西周公的土地,又分成了兩部分,也就是東周和西周兩個很小很小的國家。當時的周天子周顯王,繼續寄居在西周國裡面。真正屬於他的,也就只剩下一座宮殿,幾戶人家了。

    而周顯王還是周郝王的爺爺,可見到了周郝王的時候,他手中確實是兩手空空,啥也沒有的。

    周郝王雖然兩手空空,不過名義上他還是周天子。他雖然管不到其他的諸侯,好歹在剛剛分出去不久的西周和東周那裡,還有一點點話語權。

    (秦滅六國)

    當時他面臨著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就是秦國開始加快了吞併六國的步伐。而秦國想要吞併六國,必須先從南韓入手。而想要吞併南韓,最好是借道西周國與東周國。因此,西周國和東周國就面臨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如果他們借道給秦國,那麼南韓就會很不高興。如果他們不借道給秦國,那麼秦國就很不高興。這兩個國家對於他們來說,都是非常強大的,他們都惹不起。

    而且所謂的借道,其實也就是一種假道伐虢的做法。可能轉回來就把周天子都這兩個公國給吞了。所以,周郝王在公元前256年的時候,受楚國的教唆,決定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奮起一搏。用周天子的名義,號召東方六國,一起前往攻打秦國。

    當時他給六國都去了信,希望他們派軍隊來協助攻打秦國。同時,他讓西周公湊了一支五千人的軍隊。不過,又缺乏武器和糧草。於是他就向西周國境內的那些富戶們借錢,並對他們說,只要把秦國打下來,就可以償還他們,還可以加倍償還。也就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周郝王封西周公為大將,帶兵出征。

    周郝王與西周公來到伊闕這個地方,等著六國帶兵到來。但事實上,除了楚國和燕國派了一些軍隊過來,齊國和韓、趙、魏這四個國家都沒有來。西周公的軍隊,加上楚國和燕國的軍隊,也就幾萬人。想用這幾萬人去攻打手中有幾十萬精兵強將的齊國,那無疑是以卵擊石。所以大家乾脆就不去了,各自帶著兵馬回來了。

    回來以後,周郝王就遭到了來自於國內和國外的雙重打擊。

    (秦莊襄王劇照)

    國內的那些富戶們,就開始問周郝王要錢了。畢竟他當初是給大家借的,現在就要還。可是,周郝王哪裡來錢還人家呢。所以最終,周郝王只得躲到一個高臺上去,躲避了起來。

    當然,對於周郝王來說,國外的危機更大。他的舉動讓秦國很不高興,所以派兵攻進了西周國。周郝王讓西周公去向秦王賠罪,結果讓西周公拿出36個邑,還有3萬人口獻給了秦王,而秦王還把西周公綁在柱頭上,讓他遊街示眾。接著又把周郝王和西周公廢為庶人,秦國另立了一個西周公。

    這件事情以後,周郝王名譽掃地,很快他就憂懼而死。周郝王一死,實際上週天子就沒有了。咱們再來說西周與東周這兩個國家。

    西周文公去世後,秦國再也沒有新立西周公,因此,西周國的老百姓害怕秦國,就都逃到東周國去了。秦國也就順勢把西周國給滅了,把九鼎也都搬到了秦國。原先秦武王就試圖搬回去,不過鼎太重,掉下來砸在他腿上,他因此受傷而死。現在名正言順搬回去,誰也不敢說啥了。

    接著公元前249年,秦莊襄王又滅掉了東周國,這樣東周國、西周國全部都歸秦國了。800年的周朝,就宣告結束了。

    (參考資料:《史記》等)

  • 10 # 長安說書

    周赧(nan)王的存在,就像明代最後一位崇禎、清朝的溥儀皇帝一般。先人造孽,輪到這一代,只能自己背鍋。

    關於周赧王結局晚年,可以從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個成語“債臺高築”來說說他的苦逼人生。

    周王室祖宗周武王當初掃平商湯,建立了周。周朝一時繁華強盛,即建立大周800年。

    30年河東,30年河西。800年之後的周王室,已經奄奄一息,實力大不及從前。

    到了周赧王時期,周王室的土地加起來也就只有幾個郡縣大小。在當時,是一個什麼規模呢?好比一個諸侯國的臣子,人家的封地都比一個周赧王統轄的土地多。

    周赧王,其實沒有自己的領導思想。一般都是充當別人的頭炮,我讓你往西你不能往東,我讓你往北你絕不能向南,就像一隻溫順的小貓咪。無奈卻也沒有辦法。當時,秦國已經完全進入強盛時期。一次,秦軍包圍了趙國首都邯鄲,不料卻被魏國信陵君打敗了。秦國戰敗的同時,趙國得以脫險。而就在此時,楚華人(春申君)又出來攛掇楚王聯合諸侯國一起攻打秦國。與此同時,楚王修書一封給周赧王:“我們要聯兵一同攻打秦國,煩請天子支援,也請出一批財貨和軍隊。”

    周赧王一聽,立馬從床上跳起來。“終於等到機會了。受”兵馬俑們”欺凌世間太久,我的那麼多土地也被掠走了。終於有了報仇的機會。”

    就在周赧王意欲揚眉吐氣的時候,卻發現自己面臨著一個棘手問題:沒錢、沒人。寶寶心裡苦啊!好不容易湊齊了5000多人,卻還都是老弱病殘。國小人少,士兵要吃飯、還得有武器裝備。論戰力,別人家一個頂三,咱家是三個頂一。

    那麼,怎麼辦呢?

    周赧王心生一計:我去申請高利貸不好嗎?等到打倒秦國,收回土地,緩過氣來一併將本金利益還回去。

    於是,周赧王便屁顛屁顛地去向領地中的富商、地主借錢。並許諾將來高額償還。這招是真管用。很快周赧王就湊了一筆錢。

    但是,等到舉兵伐秦時,軍隊在半路上紮了下來。

    原因是之前商量好一起伐秦,大戰在即,列國卻都充當了縮頭烏龜。有的國家認為自己實力不夠,難以抵抗強秦,有的本就和秦國關係還不錯。列國都打了退堂鼓,只有周王室一支5000多人的軍隊孤獨地晾著···尷尬極了。腦補一下哈!

    楚王告訴周赧王:“要不你先回去,由於這次準備不充分,得從長計議。”仗還沒開打,周氏王朝就欠下了一屁股債。周赧王不得不考慮另一個問題:高利貸咋還啊?

    不多時,自己債主很默契地找上門來:“你是天子,你得還錢啊?可不能說話不算話啊?”周赧王連忙答應:“還,一定還···你丫著急啥。”

    扛不住富商們接二連三的催促,周赧王只能閃躲。

    債臺高築周赧王

    躲在哪裡呢?他的後宮有一個高臺,他便躲在上面。因此人們將這裡稱之為債臺。也就有了後來的債臺高築一說。強秦並沒有就此作罷,轉而攻韓掠城,眼看周王室就要覆滅,周赧王只好向秦國叩首認罪。不僅被貶為平民,還被推到大街上游行示眾,雞蛋、刷牙水、剩菜葉子一併砸到周赧王臉上。這一次的經歷,可以說讓周赧王顏面掃地。三萬多民眾,36座城邑也悉數交付給秦國。

    之後,周赧王心中憤懣,積鬱成疾。日復一日,奄奄一息。隨著他的掛掉,維繫了800年的周王室徹底走向覆滅。

    致敬經典,尊重傳統;關注長安,每天進步一點···

  • 11 # 伯虎42

    周武王十一年(或者十年、大約是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依仗著其父周文王姬昌所打下的良好基礎,憑藉“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巨大軍事政治優勢,自西岐周原發兵,並聯合其他諸侯聯軍興兵伐商,在牧野之戰中擊敗前來迎戰的七十萬商軍,乘勝追擊逃跑的商王帝辛(紂),一直追到商都朝歌(河南淇縣)。帝辛(紂)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自殺,六百年殷商王朝就此滅亡,新興的周王朝取而代之,成為新的天下共主。

    伐商大功告成後,周武王大封功臣,將攻取的東方各地以封邑的形式封於宗親、功臣,及前代帝王后裔,史稱“封國七十七,而同姓五十三”。這些周王室的封君們上承天子(周王)之命,下牧萬千百姓,世代保有國家社稷,延續著宗族對封國的統治。

    周武王十四年(前1043年),周武王駕崩,其弟周公旦代為輔政,輔佐年幼的周成王治理國家。周公輔政後,平定了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處(都是武王的弟弟,周公的兄弟)以及帝辛之子武庚聯合發起的叛亂,並用三年的時間掃平了東方的叛亂勢力,將周王室的勢力擴充套件到更遠的東方和大海之濱。

    為了掌控新開闢的國土,周公“作大邑成周於土中”,於郟鄏之地 ( 今河南洛陽郟鄏陌)建造新王城以鎮守東方,併為王城起名為“雒邑”。這樣,從西邊的周原,到東邊的雒邑,千里之內皆為周王畿。周原的鎬京是周人發祥地,所以稱“宗周”;中原的雒邑則是周王室統治東方的重心,所以稱“成周”。周公在雒邑建“成周八師”(殷八師),駐雒邑四周,以衛成周安全。殷八師由周天子直轄(衛國代為管理),駐守雒邑,鎮撫商民及淮夷。自周成王起,雒邑就是周王室統治天下的兩個重心之一。

    二百多年後,第十二代周天子周幽王在位時,因為長期沉湎酒色,不理國事,致使各種社會矛盾急劇爆發。周幽王又想要以寵姬褒姒之子代替原本的太子宜臼,這讓幽王的的岳父申侯(即太子宜臼的外祖父)氣憤不已,於是聯合繒國、犬戎舉兵進攻鎬京。周幽王措手不及,在驪山下被犬戎殺害,西周滅亡。

    之後諸國援軍馳援鎬京,衛、鄭、秦,晉四國軍隊一起擊退犬戎,協助太子宜臼繼位,即周平王。周平王鑑於宗周已經被犬戎破壞、地方殘破,不宜久居,於是將周社稷東遷至成周雒邑,這一年是周平王元年(前770年),東周由此開端。

    周室東遷後,失去了原先的“王興之地”成周(陝西周原一帶),僅僅只佔有東到滎陽,西至潼關,南抵汝水,北到沁水這方圓六七百里的土地,治下的百姓不過三十萬而已(僅限自由民以上的成年男子;女子、奴隸和未編入戶口的野人不算),地狹人稀,和齊、晉、楚等大國相比,周王室不過一箇中等諸侯國的規模,即使和衛、鄭、宋、魯等國相比,都有所不及。

    同時,周王室最大的仰仗——“宗周八師”,在驪山之亂中喪失殆盡,號令天下的強力後盾就此蕩然無存。東遷後的周平王只能憑藉“天子”的名號,和實力大大削弱的“成周八師”,並倚仗“周禮”宗法制度的意識形態作用,勉強以“天下共主”的名義維持著周王室的權威,僅此而已。

    周平王五十一年(前720年),周平王為緩解周、鄭(國)之間的矛盾,將自己的太子狐送往鄭國做人質,並將鄭國太子忽留在周王室做人質,這就是“周鄭交質”。堂堂周天子居然要和臣子以交換質子的方式來緩解矛盾,這說明東遷後的周王室已經權威盡喪、實力大減,再也無法壓服原本的各個封國,只能用“安撫”、甚至“討好”的手段來維持“天下共主”的虛名,“禮崩樂壞”的情況,即將(或者已經)到來。

    周、鄭交質後不久,周平王便駕薨了,太子狐從鄭國返回雒邑途中因悲傷過度、路途勞頓,未及登基就去世,其子姬林繼位,即周桓王。周桓王怨恨鄭國逼迫王室、鄭國國君鄭莊公又憑著周王室卿士的身份侵奪王室利益,所以對鄭莊公心懷怨恨,不再對鄭莊公加以禮遇。鄭莊公和王室針鋒相對,不透過王室同意就私自與他國交換田土,又搶割了王室即將收穫的麥子,原本是一家人的周鄭兩方(鄭國是周厲王幼子、周宣王弟弟的後代)矛盾愈演愈烈,終於導致“兵戈相見”。

    周桓王十三年(前707年),周桓王對鄭國的囂張氣焰忍無可忍,於是親率成周八師及陳、蔡、衛三國軍隊,以“天子之師”的威名出兵討伐不臣的鄭國。周桓王原以為自己是堂堂天子,又有陳、蔡、衛的軍隊協助,周師伐鄭一定手到擒來,鄭國望風而遁那是肯定的了。而擊敗鄭國、懲罰挑戰王室權威的鄭莊公,將大大提高周王室的權威,一掃平王東遷以來的頹勢。

    可讓周桓王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鄭莊公得知王師攻來的訊息後毫不示弱,直接率鄭軍前來迎擊,雙方於繻葛展開了交戰。

    開戰之初,鄭軍就首先向王師的僕從軍陳軍進攻,陳軍一觸即潰,並引起蔡、衛軍隊的混亂,一起逃跑,王師的陣型也因此被衝得混亂不堪。鄭軍於是從兩翼合攏,進攻王師,久未征戰、只是個花架子的成周八師根本不能抵擋,隨即大敗潰逃,周桓王無奈之下只得命令撤退。在撤退中,鄭軍還發箭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幾乎生擒天子。

    鄭國軍隊的這一箭,徹底射落了周天子三百年以來高高在上的權威,從此“禮樂征伐皆自諸侯出”,諸侯國中的強大者自居霸主,以“尊王攘夷”口號,進行擴張國土、爭奪諸侯控制權的兼併戰爭。衰落的周王室再也不能干涉諸侯國之間的爭霸,也不能繼續承擔天下共主應盡的責任,反而因為王室財力物力的匱乏,時時要向諸侯們“求賻(喪葬費)”、“告飢”,以獲得經濟援助,因此在政治上也受到了各諸侯國的擺佈。周桓王之後的歷任周天子,徹底成為一個“吉祥物”似的象徵,再也沒有了能夠壓制、驅使諸侯國的實力。

    春秋時期,在“尊王攘夷”口號的粉飾下,各諸侯國多少還保持著對周天子一定的尊敬和禮遇,雖然王室的權威不再,但形式上還是擁有“天下共主”的尊號,各諸侯國也給予周天子禮儀上的尊崇,不過前提是周天子要識相知趣、別不知好歹。在心照不宣的默契下,周王室和各諸侯國之間的“君臣關係”勉強維護了近四百年。

    進入戰國時期後,諸侯國之間的兼併戰爭愈發激烈,不斷有諸侯國被其他國家滅亡、兼併。同時,諸侯國內部卿士家族之間的競爭也呈現白熱化趨勢,原本屬於國君的權力,逐漸被卿士大夫們所侵佔、篡奪,伴隨期間的,則是一場場血腥的殺戮和攻伐。而周王室內部,同樣避免不了這種情況的發生。

    周貞定王二十八年(前441年),周貞定王姬介駕薨,其長子姬去疾繼位,即周哀王。三個月後,周貞定王次子姬叔弒殺兄長,篡奪了王位,即周思王。又五個月後,周貞定王第三子姬嵬再弒次兄姬叔,奪位自立,即週考王。當時周貞定王第四子姬揭尚在,週考王生怕弟弟會效法前人,再度發動政變,弒君(就是殺自己)奪位,於是決定把弟弟分封出去,讓他自立為君,這樣就不會產生對王位的覬覦,自己也好安穩地當天子。

    於是,週考王元年(前440年),週考王把弟弟姬揭封為“周公”,將原本就所剩不多的國土分給弟弟一半,立“周公國”於成周瀍水以西、洛河以南地區,還把王城(就是雒邑)作為周公國的國都。週考王封弟之後,把王宮遷到王室剩下的另一半國土——成周鞏地,以此為周王室最後的國邑。這樣,姬揭也不用弒君,週考王也不用掉腦袋,大家都開心。至於周王室僅存這丁點大的國土被一分為二的事,嗨,愛咋咋地吧。

    姬揭所得到的國土,被稱為“西周國”,他就是西周國第一代國君:西周桓公。西周國的建立,是周王室進行的最後一次分封。

    週考王十五年(前426年),週考王駕薨,子姬午繼位,即周威烈王。這個時候,各諸侯國內部卿大夫篡奪國君權力、相互展開兼併的鬥爭已經非常激烈了,晉國的六卿早就展開了殊死鬥爭,並先後將範氏、中行氏、智氏淘汰出局,只剩下趙魏韓三家共掌晉國,架空了晉君。而齊國內部,田氏也強勢崛起,誅滅了國內的鮑、晏、國、高、崔、慶等卿族,單獨執掌齊國國政,齊君如同傀儡。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晉、齊兩國即將落入趙魏韓三家及田氏之手。不過趙魏韓三晉及田氏的身份始終是“卿”而不是“諸侯”,如果自立為國君的話,名不正言不順,天下其他諸侯也會加以鄙視。

    周威烈王二十一年(前405年),齊國田氏第十二代首領田和(太公和)繼承田氏家主,並就任齊相。當年,田氏的傀儡齊宣公去世,兒子田貸繼位,這是姜齊第二十八代、也是最後一代國君-齊康公。

    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前404年),趙魏韓三晉因事伐齊,攻入齊長城,田和故意退兵封邑內,不出兵救援齊都臨淄,致使三晉攻克臨淄,俘獲齊康公。當時的三晉家主:魏氏家主魏斯、趙氏家主趙籍、韓氏家主韓虔因為自己只是“卿”,不能和齊康公的“諸侯”身份相等,便名義上“奉”齊康公為首、其實就是挾持他,一起前往雒邑朝見周威烈王,讓齊康公以“諸侯”的身份“請求”天子周威烈王“冊封”趙魏韓三家為諸侯。

    當時周王室已經處在“苟延殘喘、得過且過”的狀態中,許久都沒有諸侯前來朝覲。雖然這一次齊國和晉國前來參拜天子,但實際上是個什麼緣由周威烈王也清楚得很,三晉肯給天子面子,沒有直接自立為君(甚至自立為王),而是按照程式“請”齊侯前來代為請封,這就是莫大的尊敬了。同時,魏斯、趙籍、韓虔三人還給王室進獻了豐厚的貢物和財帛,姿態上也做足了恭敬尊禮的樣子,王室要是不知好歹、拿腔拿調地不予其所請,那也太不識相了。

    因此,在收了趙魏韓三家的“貢物”、以及聽取了齊康公的“請求”後,周威烈王很是爽快地同意了臣子的“請封”要求,正式賜封魏斯、趙籍、韓虔三人為諸侯,開了“卿大夫受命為諸侯”的先河。

    此事之後,周王室僅存的禮儀和宗法地位也蕩然無存,天下諸國再也不把周王室放在心上,不再拘泥於“周禮”的約束,各國之間的兼併戰爭更加赤裸裸地展現在世人面前。而三晉成為諸侯的一年後,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前402年),親手撕下週王室最後遮羞布的始作俑者——周威烈王姬午薨逝。

    齊康公在“圓滿完成”三晉交給的任務後,被心滿意足的三家新晉諸侯放歸齊國,繼續當田氏的傀儡。周安王十一年(前391年),齊國的實際主宰者田和以齊康公“荒淫嗜酒,不勤於政”為理由,將其遷於海上,僅保有食邑一城。田和則毫不客氣地在齊國自立為國君,不過暫時還沒有受周天子冊命。

    周安王十五年(前387年),齊國新君田和與魏文侯(即魏斯)會於濁澤,田和請魏文侯“轉告”周天子,自己願意以貢物金帛進獻王室,請天子如當年冊命趙魏韓三家為諸侯一樣,也將田氏立為諸侯。周安王得報後迅速做出了正確選擇:準田和之請,立田和為齊侯。周安王十六年(前386年),田和得償所願,正式受周天子冊命,成為諸侯。

    諸侯國之間的爭鬥愈發激烈,而周王室內部的內亂也紛至沓來。周烈王七年(前369年),周烈王薨逝,弟弟姬扁繼位,即周顯王。周顯王二年(前367年),西周Regal公去世,兩個兒子公子朝、公子根爭位。公子朝搶先下手,奪取君位,成為西周新君,即西周惠公。公子根心有不忿,於是叛離西周國,逃到王室僅存的國邑鞏地,並取得趙國、南韓的支援,自立於鞏,號稱“東周君(東周惠公)”。

    東周惠公有趙國、南韓的支援,西周惠公也不敢把弟弟怎麼樣,於是,周王室就這樣一分為二,各自建立了公國。而天子周顯王則在趙、韓的半勸說、半威脅下無奈地把最後的國邑——鞏地“封”給了不請自來的東周君,只留下成周王宮作為自己的存身之地。至此,周天子再也沒有了半寸土地,只能依附於東周君生活,落魄至極。

    周顯王初年,各諸侯強國相互攻伐、兼併滅國,在連年戰爭之下,諸國都開始以變法求強軍強國,而原來周王室的牧馬附庸——-秦國,也在商鞅變法的促進之下逐漸強大,接連擊敗山東諸國,佔據了巨大的軍事政治優勢,實力在戰國諸強中首屈一指。

    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戰國初年的諸侯霸主魏國因為屢次被秦國.齊國擊敗,國力大衰,為了抵抗咄咄逼人的強秦,元氣盡失的魏國不得不對山東各國採取友好和睦的措施,而山東諸國畏懼強秦東出,也接受了魏國傳遞的善意。當年,魏侯魏罃率韓侯韓武及泗上諸小國到徐州(江蘇徐州)朝見齊侯田因齊,提出尊齊侯為齊王。齊侯尚存理智,不敢單獨稱王,於是也尊魏侯為王,各自加尊王號,史稱“徐州相王”。魏罃即魏惠王,田因齊即齊威王。

    魏、齊兩國稱王,是真正意義上遵循“周禮”禮儀制度的諸侯國第一次僭越周王室,自立為王(之前的徐、楚、吳、越等國,都不是傳統的周禮宗法體制內的諸侯國,屬於僭號,中原諸國都不承認他們的王號),周天子僅存禮儀制度上的權威,從此徹底被諸國拋棄。

    周顯王四十四年(前325年),為了抵消魏、齊稱王所帶來的被動,秦伯嬴駟也自立為王,這是第三個稱王的諸侯,即秦惠文王。魏惠王得到秦國稱王訊息後,立即給自己的忠實支持者韓侯韓康加尊王號,即韓宣惠王。

    周顯王四十六年(前323年),魏相公孫衍發起“五國相王”,請趙、燕、中山三國和魏、齊一起相互稱王,試圖以此聯合五國力量與秦、齊、楚三國對抗,史稱“五國相王”。戰國時代的七家諸侯強國全部稱王,不再遵循“周禮”制度,不過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名號,暫時還沒有哪個國家敢直接搶奪,周顯王因此還能在名義上繼續擔任“共主”。

    周顯王四十八年(前321年),周顯王駕薨,子姬定繼位,即周慎靚王。周慎靚王在位時,秦國已經對山東六國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並滅巴、蜀,攻取了函谷關以東的大片土地。在實力飛速膨脹的同時,秦國也逐漸產生了統一天下、取代周王室成為新的天下共主的野心。

    周慎靚王六年(前315年),周慎靚王駕薨,把天子的位置傳給了兒子姬延,同時也躲過了成為亡國帝王的厄運(當然他生前是不知道的)。姬延就是姬周第三十七代(最後一代)、同時也是最悲催、最窩囊的周天子——周赧王。

    名義上是“天下共主”、“周天子”,其實即位後的周赧王所擁有的全部家當就是位於成周鞏地的那座王宮而已,連日常生活用度都要依仗東周君供應,“普天之下、王無寸土”,簡直是諷刺極了。

    即位初的周赧王倒是老老實實呆在王宮內,哪裡都不去、什麼事也不管,只想著安安穩穩地把這個有名無實的“天子”當到死就算了,至於身後的事情,誰還管那麼多。

    但你不去惹別人,別人卻打上門來了: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國國君秦武王遣左丞相甘茂、右丞相樗裡疾率兵伐韓,攻克南韓的宜陽、三川等地,兵鋒抵達成周。周王室原本受南韓的保護,如今秦軍打上門來,周赧王只能強作鎮靜,見招拆招了。

    秦武王早就有“取代周室”的意願,這一次已經打到王室的大門口,怎麼可能放棄機會。於是他派叔父右丞相樗裡疾(即嬴疾、秦惠文王少子)率兵車百輛先期奔成周,“拜見”周天子,然後試探著詢問周赧王:秦王好武,天生勇力,平日尤其喜好舉鼎,天子可否讓秦王前來成周,試舉一下九鼎中的雍州鼎(雍州即關中秦國之地),以滿足秦王託舉秦國故地的心願。

    九鼎代表著社稷,也代表著天子的地位和權力,雖然周赧王現在無兵無權無國土,什麼都沒有,但畢竟還是“天子”、“天下共主”,秦武王的舉鼎要求,是赤裸裸地威脅王室,“舉鼎以示承受天下”、取而代之的意圖太明顯了。周赧王沒有任何實力來阻擋秦軍的進軍,但他最起碼還有身為天子的尊嚴和骨氣,於是周赧王對樗裡疾提出的“秦王入成周舉鼎”要求一口回絕,並說九鼎是周室社稷象徵,國家重器,向來不對外人出示,秦王還是以其他方式展示自己的勇武,就不必前來成周舉鼎了。

    樗裡疾得知周赧王回絕了秦王舉鼎的要求後大怒,於是不顧禮儀制度,以“成周地方狹窄、不利於天子居住”的理由,強行把周赧王從成周鞏地的王宮中趕出來,派兵監視著送往西周公國的雒邑王城居住,然後派兵佔據了王宮,並稟告秦武王,可以前來“舉鼎”了。

    秦武王聞訊後,興沖沖地帶著親信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等人赴成周,並在王宮內和孟說比試舉“龍文赤鼎”,沒想到出現了意外,秦武王舉鼎失敗,導致兩眼出血、脛骨折斷,身受重傷,勉強捱到晚上就氣絕身亡了。國君突然去世讓秦國上下一片驚慌,樗裡疾急忙帶著秦武王的屍體匆匆撤軍回國,再也顧不上週王室的事情。

    周赧王因此躲過了一劫。但為了不使秦國忌恨,周赧王從此沒有回成周居住,而是留在雒邑王城,由西周君侍候生活起居。

    在周赧王躲在王城雒邑避風頭的時候,戰國諸侯們的爭霸戰爭此起彼伏、愈演愈烈,每一次戰爭都要“血流漂杵、伏屍百萬”,而秦國往往是最後勝利的那一方,由秦國取代周王室成為新一代天下之主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面對這種局面,既沒有權勢也沒有軍隊的周赧王只能裝聾作啞、像縮頭那啥一樣,孤寂老實地呆在西周國雒邑的王城內,數著星星過日子,期盼著能在天子的位置上老死,就算是福報所至了。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最後一個能和秦國相抗衡的山東諸侯趙國在長平之戰中慘敗給秦國,損失四十六萬人,秦國東進蕩平六國的態勢已經不可逆轉。周赧王五十六年(前259年),秦國以王陵為統帥,發兵二十萬伐趙,直攻趙都邯鄲。

    秦國攻趙使得原本勾心鬥角的山東諸國感到唇亡齒寒,於是開始團結起來,齊心合力抵抗秦軍的進攻(趙國倒了,其他諸國也將一一被秦國擊垮)。在趙國平原君、魏國信陵君的主持策劃下,趙、魏、楚聯軍於周赧王五十八年(前257年)十二月在邯鄲城外合圍攻城的秦軍,大敗秦軍於城下,斬首近二十萬,秦將鄭安平率二萬殘兵投降,這是秦國在對山東六國的作戰中,最為慘痛的敗仗。

    邯鄲之戰的獲勝讓山東六國似乎又看到了聯合起來擊敗秦軍的希望,於是六國“合縱長”楚考烈王意圖糾集諸國聯軍,合兵一處同協力攻秦。為了取得道義上的制高點,楚考烈王派使者前往西周國,向名義上的“共主”周赧王進言:“請王以天子之尊,號令天下、共討暴秦;楚惟馬首是瞻,候令出兵,責無旁貸。”

    周赧王此時已將八十,垂垂老矣,但當年被秦國強行趕出王宮的屈辱還歷歷在目,時刻想著要雪恥。這時被楚使一攛掇,再加上邯鄲之戰秦軍失利的刺激,於是他頭腦發熱,真的以為自己還擁有可以號令諸國、征伐不臣的權力,便依照楚考烈王的請求,宣令旨於天下諸侯,讓他們都出兵,協同討伐秦國。為了顯示自己的決心,周赧王還讓西周君(西周文公)在僅剩的國邑內臨時召集了五六千平民,以‘王師’的名義開赴伊闕(河南洛陽南),準備在那裡等待山東六國軍隊到齊後,再一鼓作氣攻入函谷關,擊敗秦國,重建“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周禮”盛世。

    三個月後,楚國、燕國的軍隊見其他國家都沒有出兵前來會合,料到這一次合兵攻秦怕是泡湯了,於是從伊闕撤軍,各自返回國內。而只有五六千人的“王師”自然不可能以卵擊石,單獨向秦國進攻,於是在吃完了軍糧、用完了軍資之後,也在西周君的帶領下,怏怏地從伊闕返回雒邑王城,解散後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

    當初召集“王師”時,周赧王連一百金都拿不出來,無法支付軍隊的糧草軍俸供應,無奈之下只得向西周國內的商賈富戶發放借券換取錢物,並許以高額利息,承諾將來打敗秦國後再以戰利品抵扣借款。可如今“王師”一矢不發就灰溜溜地回來了,軍糧軍資也用了個乾淨,說好的戰利品卻連影子都沒看見,不要說也知道,天子的承諾十成十是打了水漂了!

    於是,諸商賈和富戶們拿著廢簡一根(不是廢紙一張,那時候沒有紙)的借券把王宮圍得水洩不通,高聲叫喊讓天子還錢!周赧王現在最值錢的東西就是這顆吃飯的人頭,哪裡還有財產可以還給商賈們,只得慌忙躲到宮中的高臺上,以避“債權人”的討債。商賈們叫罵了幾天也不見天子出來,只得悻悻地離開了王宮,但此後無論如何,周天子再也不能從民間獲得任何物質的支援,王室的名譽和信用統統跌到了谷底。後世“債臺高築”的成語,說的就是周赧王這一段“窩囊往事”。

    平民商賈們向王室討不到債,可有人能夠討到,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得知周天子還在倚老賣老,居然下令旨讓天下諸國都協力攻打秦國的訊息後,秦昭襄王簡直要氣笑,真當現在還是“武王伐紂”時候啊!於是,秦國立即出兵,首先攻打併奪取了南韓的陽城、負黍二地,使得雒邑王城直接暴露在秦軍面前。隨後,秦昭襄王遣將軍摎率軍直驅西周國,要把“王師”駐軍伊闕、號令諸侯攻秦的“債”好好討一討。

    西周公國所有喘氣的都算上也才三萬多人,還不到秦軍的三分之一,這仗是沒法打了。周赧王無計可施之下,只得委託西周文公出面,到秦國去向秦昭襄王“請罪”,希望秦國看在周王室當了幾百年天下共主的面子上,放周天子一馬,並保證周王室以後再也不和秦國、秦王作對,自己老老實實就在雒邑安度晚年。

    西周文公到秦國後,向秦昭襄王叩首賠罪,轉達了周赧王的請求。秦昭襄王並沒有完全同意周天子的哀求,而是逼迫西周文公將西周公國全部三十六座城邑,三萬多人的版籍全部交出,歸附於秦國,並廢西周文公為庶人,把他綁在柱子上游街示眾後,才把他放歸西周國,讓他安排降秦事宜。

    而對於年老體弱的周天子,秦昭襄王倒是沒有提出過分的降罪要求,不過也要求他不能再居於雒邑,得遷到梁城(史書有不同記載)、再降爵為周公,也就罷了,今後的生活起居,就由秦國勉為其難來照顧吧。

    秦軍押著西周文公回國後,向周赧王通報了秦國將吞併西周國的決定,並請周赧王即刻啟程前往梁城居住(降爵為周公之事沒告訴他,怕他一時想不開氣死了)。西周民眾得知國家將要被秦國吞併的噩耗後,紛紛攜帶家眷逃離西周國、流亡到東周公國去,西周僅餘空地。周赧王得知秦國已滅西周國,並要把自己遷到梁城居住後,憂憤難當,拒絕搬離王城,秦軍倒也沒有動粗,只是監視保護王宮,不讓他人隨意出入。一個月後,年逾八十的周赧王因體衰兼心氣鬱積難消,薨逝於雒邑王城,就此結束了他窩囊、羞愧、鬱悶不已的一生。

    周赧王身後沒有被追上諡號,其“赧”字王號是因為他“正以微弱,竊鈇逃債,赧然慚愧”,所以後人才以此來稱呼他,稱其為“周赧王”,意思是“臉紅羞愧之王”。

    秦國在周赧王去世後,並沒有立新王、延續周室,而是將王城內的器物全部運回咸陽(其中或許包括九鼎),在雒邑駐軍以威懾諸國。當時周室別支、位於鞏地的東周公國尚在,東周惠文君便代為行使天子的權力,主持對歷代周天子和周室社稷的祭祀禮。秦國因為要應對和其他諸侯國的戰爭,也沒來得及馬上出兵滅東周國,因此東周惠文君得以代理了七八年的天子。

    秦莊襄王元年(前249年),東周惠文君參與了各國密謀攻打秦國的計劃,秦莊襄王得知後大怒,命相邦呂不韋率軍攻東周國。東周惠文君不能抵擋秦軍的進攻,於是乾脆利落地銜玉牽羊,向秦軍投降,獻東周公國土地人民給秦國。秦莊襄王把東周惠文君遷到陽人聚(河南臨汝),封陽地給他,讓他在那裡繼續主持對歷代周天子的祭祀,不過鞏地的周室社稷則被搗毀,這標誌著延續八百年的姬周王朝,在這一刻走向了終結。而這些事情,是早已薨逝的“羞愧之王”周赧王,所不能知道的了。

  • 12 # 靜心匠道

    周赧王:本想做個霸道Quattroporte,可年逾八十卻被債主堵門,無奈混成了個債臺高築,人人取笑的物件?為何天子還會被別人追債?堂堂的周天子為何活得如此窩囊?

    歷史上周赧王姬延是周朝最後一位皇帝,在位59年。作為周朝為數不多的長壽皇帝之一,周赧王卻過得鬱鬱寡歡。雖然他一生算是勤勞,可他運氣不好。繼位不久,就接二連三地被欺負,把霸道Quattroporte的威風消磨得一乾二淨。

    但誰那麼大膽,不把天下共主的周天子放在眼裡,還經常欺負他呢?

    當然在戰國時代,“還能有誰?”,肯定是拳頭最大的秦朝,周赧王姬延對秦國可以說是既恨又怕,他恨的就是秦國祖先,不過是個給姬家養馬的馬伕而已,當年連個爵位都沒有。

    可如今倒好,馬伕的子孫倒是建立了一個強大的秦國。還經常跑來人五人六的對他指手畫腳,他打心裡一直有個夢想,就是給秦朝一個教訓,讓他知道周天子有多厲害。

    不過面對秦國對自己的藐視,周赧王姬延雖然心裡不舒服,但是恨歸恨。現實中他還是到自己幾十歲才繼位,怎麼也要多快活幾年,能熬多久就多久吧!

    所以他對秦國更多的是怕。為啥?

    因為秦國可不像其他六國,見到他還會有禮貌地打聲招呼,他心中清楚,在秦國眼裡,周朝不過是一隻肥羊,只要稍有不慎,就會被秦朝虎狼之師給吞了。

    所以周赧王姬延接了老爸的班子後,對秦國延續了謙恭的態度,作為一位天下共主卻低聲下氣地獻媚。秦惠文王也沒有什麼理由去找他的茬,當時的秦王要做的事情還很多,主要的對手還是經過了胡服騎射的趙國,還有就是老牌的勁敵魏國,

    所以秦國也沒空管周赧王,感覺衰退的周王室毫無威脅,反而留著周王室多少還有點作用,這樣周赧王好日子過了幾年,本來日子就這麼安安穩穩的過下去,該多好啊!可他也知道,這樣靜待花開的美好生活,在戰國末年只是一番情願。

    公元前311年秦武王繼位,名字起得比較特別的秦武王,在通過幾年的經營,讓秦國的實力又得到了增強,同時更是兵峰直指南韓的宜陽城,經過了長時間圍困,秦國終於拿下了宜陽孤城,

    此時周赧王非常擔心,為啥因為他害怕秦武王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正在他惶惶不可終日之時,秦武王就來到他家裡,指名道姓的要看九鼎,並且還和幾位力士一起,要來了一個“舉鼎大賽”

    這讓周赧王是既丟臉又害怕,為何這樣說?

    因為秦武王攻下了宜陽,就等於為秦國打通了東進的道路,此時擋著秦國道的,只有南韓和周國,當時秦國內部也開過小會議,研究是否要攻下了周國,

    後來各種原因還是暫時留下了周國,不過秦武王倒是很有興趣的去周天子家裡看看,九鼎是什麼樣子的。所以禮物都不帶,上門就找周赧王請吃飯,期間還逗弄代表天子威嚴的就九鼎來玩。

    不過秦武王還是比較尊重周赧王,派樗裡疾帶著一百乘秦軍勇士,去問周赧王:秦武王想試舉九鼎,你怎麼看?

    其實這也是在試探周赧王態度。可週赧王覺得這時國之重器,被你拿來比賽,還成和體統,所以就嚴詞拒絕,樗裡疾見他敬酒不吃吃罰酒,就吩咐隨身帶來的一百多乘秦軍,他周赧王拉出了王宮,直接拉上車送到了“西周”王城。當時周分成了(東周/西周)兩地。

    那麼為何秦武王要如此大費周章地去舉鼎了,真的就是鬧著玩嗎?

    千萬別小看秦武王舉鼎這個舉動,他可不是一時興起的想舉重。背後是有他自己的思量,主要是秦武王攻下宜陽後,去周朝舉九鼎,就是想借這個代表天子威嚴的器具,給天下人立威,

    同時也打算挾天子以令諸侯,只要他舉鼎成功,那麼將是功成名就,成就天下一番美談,對於這種的做法,周赧王既不能阻止,有骨氣的拒絕還給人直接抬走了,這不是丟臉又是什麼。

    而後面更讓他害怕的事情接憧而至,秦武王舉鼎找錯了物件,找了最重的龍紋赤鼎來舉,因為判斷失誤,鼎沒舉成功,人卻砸斷了腿,當晚就一病嗚呼了。

    這樣一來,因為秦武王舉周鼎,周赧王沒想到喝口涼水也塞牙,怎麼好日子就那麼快到頭了呢?他心裡是非常害怕秦國,因此找自己的麻煩,畢竟剛被秦國攆到東周不久,就發生了這件事,會不會被追究他心中是沒底的。

    不過後來秦昭襄王繼位,這次的周赧王就學乖了,為了不再次無家可歸,他表面對秦昭襄王謙恭不已,不顧自己的身份和年紀,對這秦昭襄王是各種的奉承,他的表現確實大出秦昭襄王的意外,所以也就沒有為難周王室,當然周赧王又過上了安穩的好日子。

    可表面上的周赧王雖然是很謙恭,但背地裡是一直想給點顏色秦國看看,要重振周武王當年的威風,同時讓天下人不再小瞧周王室。大敗秦國,並且讓秦國向自己乖乖的稱臣進貢,這是午夜夢迴中,周赧王姬延最愛做的美夢。

    終於他等來了一個夢寐以求的機會,

    由於當時秦國不斷的蠶食韓、魏、趙的城池,可謂是擴地千里。當時楚華人一看,這可不行,得想辦法想抑制秦國的擴張,就琢磨了一個合縱的點子,主動上門找到姬延,希望他以周天子名義,

    組織各國聯手一起討伐秦國。周赧王一聽,就非常的高興,就讓“西周公”感覺計算一下自己的家底有多少,全部拿出來拼湊了一隻六千人的虎賁軍,可由於周王室已經很久沒有作戰了,壓根只有農具沒有兵器、還有六千人去討伐秦國需要很多的糧食,這些都要需要周王室出資。

    不知為何,姬延這次是下了決心,一定要給秦昭襄王好看的,不惜向自己管轄的各地富戶籌借糧餉,當然春秋戰國時代有個規矩,哪怕是你是周天子,借也的有憑據,還的還上。因此姬延是想了一個辦法,簽發了一些借卷,這東西類似就欠條,等周軍凱旋之日,以戰勝了秦國,在秦國拿回來的物品作為償還。

    富戶們一聽,姬延這麼有種,想想秦軍可是塊大肥肉,反正有六國的軍隊撐腰,怎麼看就對贏面很高,所以就都紛紛解囊相助,

    公元前256年,姬延準備就緒後,就派人聯絡六國諸侯,希望對秦國是一戰而勝。他還派出了西周公為大將,帶著六千的虎賁軍就雄赳赳地出發了,

    可是,姬延沒想到的事,除了楚國和燕國以外,其他的齊,韓,趙,魏,還有一些小國,都不講武德。

    直接就沒來,楚國和燕國,還有他手裡的幾千人,加起來才不過幾萬人,可對手是擁有幾十萬虎狼之師的秦軍。結果,眾人想,要不我們就等一下吧。

    沒想到,原地休息,在這裡一等,就等了三個月,可是其他的幾個國家,就是不派人來,楚燕覺得再等沒必要了,只好相約各回各家,西周公就帶著人馬無功而返。

    周朝的富戶,見幾個月周軍,竟然整整齊齊地回來了,紛紛以為他們是討到什麼好處,就拿著借卷找到姬延。要不給咱們兌現一下,可姬延正在愧悔不及,卻又無可奈何。面對從早到晚直達內殿的嘈雜聲。

    姬延只好躲上一個高臺,當完全自己聽不見,後來周人把這個高臺成為債臺,這就是著名的成語債臺高築的由來。

    想想,本來是個萬人敬仰的人物,年逾八十卻因為債臺高築,要躲起來,還成了笑話,想想,他確實挺可憐的。

    那邊廂,秦昭襄王一聽,這周赧王不厚道啊,就一氣之下,讓人攻下南韓的陽城,並且打到了周王城的附近。

    西周公害怕小命不保,就把西周管轄的城市、還有幾萬人獻給了秦昭襄王。不過秦昭襄王還是把氣發到而來西周君身上,不但貶他為民,還拉著他遊街,最後才放回去。

    看著西周公的下場,加上門外天天有人在吵吵嚷嚷,各種的大呼小叫。終於周赧王是在擔心受怕中鬱鬱而終。秦國於是輕易地收取九鼎和其他珍寶,並且未立新王,西周滅亡,同時宣告著歷時八百年的周王朝走向終結。

    公元前249年,秦滅掉東周國,周朝絕祀。

    以上的經歷,能發現周赧王活得卻是窩囊,作為一個堂堂的周天子,本該是一言九鼎,可卻是虎落平陽被犬欺,卻是讓人唏噓不已。為何他會這樣呢?

    主要還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周王室的衰退,當時周王室雖然名義上是天下共主,但是其實能管的地方非常少,連個小國都不如,這時只是掛一個名號,而當時秦國正在崛起,周王室衰弱,但又是天下共主的身份,正是秦國缺少的,所以秦國是鐵了心的要取而代之,這也是為何秦滅周朝的原因之一。

    第二:可能是周王室一直是高高在上,所以做的許多事不接地氣,當然結果就是從周平文東遷開始,周王室的威望和尊嚴一步一步地滑落,只是當時諸侯很多,相互保持的一些競爭的均衡,所以周王室還能存活下來,但是周王室卻沒有思考自己該如何發展,而是守著一畝三飛地,坐等著諸侯的進貢,最終跟不上時代的變化。當秦國透過商鞅變法強大後,周王室的作用愈加不明顯,所以最終被歷史淘汰。

    第三:周赧王個人能力太弱,雖然秦國滅周,是遲早的事情,但是秦國屢次都放過了周朝,是覺得周朝還有一些利用價值,可是沒想到周赧王竟然合縱六國來對付自己,還要抄自己的後路,這就讓秦國不寒而慄了,原來周國還是有威脅的,哪怕他再弱小,依然是會威脅到秦國,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既然周赧王你號召六國來對付秦國,那麼秦國也就直接把它滅了,這樣就沒有後顧之憂,

    而能見到在這事處理上,周赧王是做的很差,既沒有了解當時六國真實想法,又沒衡量自己的實力,更沒有想到六國其中會有人放鴿子,大軍還在野外遊玩了三個多月,這些都是周赧王處理不當的結果,可見即便是組建了六國勇士伐秦,結果還是一樣。

    小結:

    周赧王的結局如此窩囊,其實來自內外兩個原因,外因就是時代的變化,周王室的生存空間,被秦國的崛起而代替,周王室已經成為了秦國的眼中釘,當然是屢次找機會拔出,而這個拔出的過程恰好又是碰上了長壽的周赧王,所以這算是他生不逢時吧。

    內因則是,周赧王屬於是眼高手低的主,雖然有骨氣,可是既無軍事才能又無運籌帷幄的他,竟然忽發奇想的去聯合六國伐秦,雖然給人感覺勇氣可嘉,但是結果卻是個大笑話,這都是他自身能力不足的原因造成的,而他的結局卻能引起我們的深思。如果周赧王和先祖們,都能和周公旦一樣,放不下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時時刻刻想著怎麼發展周朝,時時刻刻想著為周朝人民服務,這樣一來,或者周朝會有另外一番景象。

  • 13 # 月光先生看世界

    一代天子被大國欺負也就算了,竟然被一群百姓追得東躲西藏,再也沒有比他更窩囊的君王了。

    公元前315年,周朝末代天子周赧(nan,二聲)王繼位。

    人們都知道周朝早已衰敗,那麼此時的周朝到底衰敗到什麼程度了呢?已經沒有一寸土地,是真正意義上的名存實亡。

    其實,當初西周覆滅,周平王遷都到洛邑建立東周的時候,周朝的國勢還是很強的。

    論實力,東周在當時依然算得上是二流諸侯國的水平。

    而論影響力,東周依然可以號令諸侯。不僅很多中小諸侯國依然聽命於周王室,甚至那些大的諸侯國都不敢對周天子無禮。

    畢竟,當時諸侯國林立,沒有諸侯國可以做到一家獨大。公然對周天子無禮,那是給了其他大國聯合起來攻打自己的理由。

    這也就是為什麼春秋時期,春秋五霸都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做事,因為這樣才不會給其他諸侯可乘之機。

    不過隨著諸侯之間的互相吞併,一些大諸侯國的實力越來越強,與之相多的,周天子的地盤卻越來越小,因此到了春秋末期,已經沒人將周天子放在眼裡了。

    他連做個傀儡的資格都沒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到了戰國時期,我們基本沒聽說過周天子做過什麼。

    因為戰國七雄壓根就不鳥他,他只能縮在自己國中瑟瑟發抖。

    而在公元前441年,發生了一系列對於周朝來說至關重要的大事情,直接導致其土地全無。

    周貞定王駕崩,由其長子姬去疾繼承王位,是為周哀王。

    然而周哀王繼位僅僅四個月,周貞定王的二兒子姬叔便殺了周哀王篡位,是為周思王。

    結果周思王的王位也沒坐穩,過了五個月,他便被周貞定王的三兒子姬嵬給殺了,姬嵬繼位,是為週考王。

    自從周貞定王駕崩,其幾個兒子相繼弒兄奪位,使得周朝一片混亂。

    到了週考王繼位,他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叫姬揭,週考王吸取前面兩任周王的教訓,很擔心姬揭會殺了自己奪取王位。

    思來想去,他做出了一個決定,將周國一半的土地分封出去,讓姬揭成為諸侯,建立了西周公國,姬揭為西周公。

    這麼做,一方面避免姬揭窺視自己的王位,另一方面則可確立二人的君臣關係。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出乎了週考王的預料。

    到了周顯王時期,西周公國的公子根反叛,得到了韓、趙兩國的支援。

    本來吧,這事情和周顯王沒什麼關係,是西周公國的家務事。

    結果事情鬧到最後,周顯王迫於韓、趙兩國的壓力,將自己最後的土地封給了公子根,讓他建立了東周公國,公子根成為東周公。

    至於周顯王,則居住在東周公國成周城的王宮中。

    堂堂天子,最後落得寄人籬下的地步,也是夠窩囊了。

    而這便是周赧王繼位時所面對的情況。別說振興周王室了,周赧王連日常開銷都成問題,想做點什麼,都要看其他諸侯的臉色。

    公元前307年,秦國國勢強盛,因此秦武王嬴盪開始打周天子的主意,準確的說是打周天子持有的周朝禮器的主意。

    象徵周天子至高無上地位的東西,當屬九鼎了。

    九鼎是當年大禹治水成功後所鑄,九鼎象徵華夏九州。因此,有得九鼎便得天下的說法。

    後來大禹的兒子啟建立了夏朝,這九鼎便成了夏朝的傳國禮器。

    後來,商滅夏,周又滅商,這九鼎便在不同朝代間傳承著。

    可以說,這九鼎就相當於當時的傳國玉璽。

    而秦武王當時派遣丞相樗裡疾,率領戰車上百乘前往東周公國求見周赧王。說是求見,其實就是武力威脅。

    樗裡疾告訴周赧王,秦武王想要和當時有名的大力士孟說比力氣,聽說九鼎很重,想借九鼎之一的龍文赤鼎一用。

    秦武王好勇武,經常和人比力氣,一些人因為力氣大就身居高位,這確有其事。

    然而,秦武王要借龍文赤鼎比力氣,卻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周赧王一眼便看出了秦武王的意圖,是想打九鼎的主意。今天借奏龍文赤鼎,改天再借走另一鼎,估計過陣子,九鼎就全被他搬到秦國去了。

    周赧王已經一無所有,只有這九鼎和其他一些周朝的禮器了。他覺得秦武王欺人太甚,於是拒絕了秦國的要求。

    秦武王一看,這周赧王太不識趣了,一怒之下,便將其從東周公國的王宮趕了出去。

    天子做到周赧王這個地步,也是夠窩囊了,一言不合就被人掃地出門,哪裡還有一點天子顏面。

    周赧王無處可去,只得移居西周公國,好歹西周公和他是一家人,而且雙方關係密切,於是西周公便接納了周赧王,使得他不至於無家可歸。

    在趕走周赧王後,秦武王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他真的和孟說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這鼎的重量遠超其想象,他一個沒站穩,這鼎就脫手砸到腳上,秦武王最後就這麼去世了。

    可見,有些東西還是強求不來的。

    而周赧王自從被秦武王趕到西周公國後,一直耿耿於懷。

    畢竟他在東周公國的王宮,那可是東周天子一代代傳承下來的,可不是西周公國的王宮可比的。

    所以他一直想找機會找回場子。別說,他還真找到了這麼個機會

    當時,秦國在秦武王去世後,由秦昭襄王繼位。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秦昭襄王時期的秦國,進入了吞併天下的快車道。

    憑藉名將白起,以及秦國的虎賁之師,秦國橫掃六國,不斷攻城掠地,已經無人可擋。

    作為當時的強國,楚國自然無法坐視秦國的一家獨大,想要找機會削弱秦國。

    思來想去,楚國便打起了周赧王的主意。

    楚王派出使者前往西周公國遊說周赧王。

    楚國使者先將周赧王給誇了一遍,接著說秦國這樣無法無天,擾亂了天下秩序,根本就不把周赧王放在眼裡。

    此時,六國都對秦國不滿,正是周赧王恢復天子威嚴的好機會。

    只要周赧王以周天子的身份,聯合六國一同伐秦,六國必然紛紛響應。

    秦軍再強,也不是六國聯軍的對手,其敗亡指日可待。到時候周赧王也能得到不少好處。

    一聽說能讓秦國吃上大苦頭,周赧王非常高興,而對於楚國使者所說的好處,他也很期待,便接受了楚國的意見。

    於是,周赧王以周天子的名義號令六國組成聯軍共同伐秦。

    在周赧王看來,既然是聯軍,那麼他作為盟主,自然也要出兵。可惜他一無所有,只能寄希望於西周公了。

    周赧王命令西周公組建了一支五千人的“大軍”,由西周公代替周赧王率軍出征。

    要知道,當時西周公國也就數萬人,因此則五千人已經是西周公國的全部戰力了。

    士兵是有了,但是西周公國太窮了,打仗所需的武器、甲冑以及糧草輜重都沒有著落。

    西周公是沒辦法的,這事情還得周赧王來解決。

    周赧王覺得用錢買是個好主意,不過他沒錢。但是他知道誰有錢,沒錢就去借好了。

    於是,周赧王派人請來西周公國的富戶、商人們,向他們說明了情況,希望他們能借錢來籌集糧草物資。

    相對的,等打敗了秦國,不僅歸還他們借出去的錢,還會分給他們一部分戰利品。

    這些人覺得六國伐秦勝算極大,這筆買賣可以做,於是周赧王很快便湊集到了足夠的軍費。這下大軍總算可以出征了。

    然而,當西周公率領人馬到達會盟的集結地伊闕時,只有楚國和燕國派了一些人前來。

    三國聯軍加起來也就數萬人,而秦國的軍隊是聯軍的十幾倍。

    無奈之下,他們只得等下去,也許其他四國的軍隊只是有什麼事耽擱了,來得晚一些。

    誰知,這一等就過去了三個月,依然沒有見到其他四國軍隊的蹤影,估計他們永遠也不會來了。

    此時糧草已經吃得差不多了,三國軍隊只得返回各自國家。

    這場“六國聯軍滅秦”的鬧劇,就這麼收場了。而另一場鬧劇才剛剛拉開帷幕。

    當西周公率領軍隊回去後,那些富戶、商人們紛紛上前討要戰利品。

    這仗壓根沒打,哪裡有什麼戰利品,於是西周公要他們去找周赧王,畢竟這錢是周赧王借的。

    此時,這些富戶、商人們已經意識到事情有點不妙了。

    不過西周公國的軍隊不像打了敗仗的樣子,因此他們依然心存僥倖,去找周赧王討債。

    周赧王自然知道前線發生了什麼,別說戰利品了,他連借來的本錢都還不上。畢竟他這個周天子還沒有這些富戶有錢。

    很快,富戶們意識到,自己的錢很可能打了水漂,這錢可是他們辛辛苦苦掙來的,他們自然無法接受這個結果。

    於是,人們經常能看到這麼一番神奇的景象:一個衣冠華貴的貴族男子,被一群衣著不如他的百姓追著滿城跑,各種喊罵聲此起彼伏。

    到了後來,周赧王被這群富戶逼得連大門都不敢出,整天躲在自己的王宮裡,假裝不在家。而門外,則是日復一日地擠滿了討債的人。

    最後,周赧王實在是受不了這種日子了,每天被那些債主催債,吵得他都快精神崩潰了。

    萬般無奈之下,周赧王只得躲到王宮後院的一座高臺上。此時,想必他腸子都悔青了,當初就不該聽信楚國的建議出兵。

    然而那些富戶還是不願放過他,每天圍在高臺下要他還錢,並給這高臺取名為“債臺”。這便是“債臺高築”一詞的由來。

    據說,這一景象一直持續到周赧王去世為止。

    一代天子淪落如此,縱觀史書,沒人比他更窩囊了。

    等到周赧王去世後,秦國先滅了西周公國,奪取了周朝的禮器,接著又滅了東周公國。至此,周朝徹底滅亡。

    周赧王落得如此下場,一方面是因為歷代周天子的不爭氣,他繼位的時候接手的就是一個爛攤子。

    另一方面則是他不懂人性、缺乏閱歷,被自己內心的慾望所驅使,最終釀成大錯。

    不過,別說兩千多年前的周赧王,即使到了現在,依然有人在不斷重複他說犯下的錯誤,這才是最可怕的。

    周赧王的事蹟中,給了我們三個警示。

    其一,要有自己的判斷。

    楚國之所以忽悠周赧王以周天子的名義聯合六國出兵伐秦,不過是把他當槍使罷了。

    周赧王卻以為這是自己崛起的一次機會,實在是天真。

    其實只要明白一點,每個人做事都是首先確保對自己有利,周赧王就不應該上當。

    所以,當別人勸你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這件事首先是對對方有好處的。至於對你是否有好處,則需要自己好好琢磨下。

    比如周赧王,就算他成功促成六國聯軍伐秦,最後他能得到什麼?

    他根本沒有話語權,一旦秦國被滅,好處全是六國的,六國爭霸,周赧王的日子依然不好過,至於所謂的戰利品,六國憑什麼給他?

    而一旦六國聯軍戰敗,他就要面對秦國的怒火,那是他無法承受的。

    所以,他從一開始就不應該聽信楚國的建議。

    其二,要正視風險。

    周赧王和那些富戶們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們只想著六國聯軍大敗秦軍的好處,卻無視了失敗的風險。

    其實,這很符合人性。人性的本質之一,便是趨利避害。

    在這種本能的驅使下,人們更願意關注事情成功後的好處,而不願意面對失敗的風險,因此這些風險經常被人們有意無意的忽視了。

    周赧王忽視了伐秦失敗的後果,也無視了還不起富戶們錢的風險。

    而富戶們則壓根沒考慮六國聯軍戰敗,周赧王還不起錢的風險。

    現代很多人搞投資、創業,都是失敗的多成功的少。

    一些人看到別人開餐館、奶茶店掙錢,以為自己去做也是穩賺,卻沒有看到多少奶茶店和餐館倒閉了。

    一些人看到別人買股票、理財產品掙錢了,以為自己也能靠此發財,卻沒看到更多的人虧得血本無歸。

    做事都要承擔風險的,穩賺不虧的事情基本不存在。只有正視風險的存在,才能減少自己踩坑的機會。

    其三,不要超前消費。

    無法正視風險,往往伴隨著超前消費。

    周赧王因為沒有意識到出兵伐秦的風險,於是向富戶們借錢。

    結果因為聯軍無功而返,導致他根本還不起錢。

    其實,他當時最好的選擇是不借錢了。聯軍根本不差西周公國那五千人馬,那麼點人根本不夠秦軍塞牙縫的。

    不借錢就不用揹負債務,人生就能活得更灑脫。

    而且一旦還不起錢,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就是天塌下來了。

    現代最喜歡超前消費的便是大學生和剛工作的年輕人,然而他們往往收入低甚至缺乏收入,因此還款能力低下。

    很多人不得不拆東牆補西牆,越借越多,最終嚐到自己慾望釀成的苦果。

    所以,超前消費是魔鬼,能不借錢就別借錢。

    周赧王生活在戰國時期,此時的周王室早已名存實亡,因此他不必為周朝的滅亡而負責。但是,他卻應該為自己失敗的晚年生活負責。

    一代天子,惹不起那些實力強大的諸侯也就算了,畢竟形勢比人強。但是他被一群百姓追得東躲西藏,連門都不敢出,這就太窩囊了。

    就算對待一個諸侯國的貴族,百姓們也不敢如此。由此可見,昔日的周天子,已經落魄到什麼地步了。

    不過周赧王的人生還是有價值的,至少他為後人留下了一些警示。人們可以從中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而這也是我們讀歷史的意義所在。

  • 14 # 史曉生

    周赧王的窩囊,超乎你的想象。

    封建歷史上,末代天子的結局一般都好不到哪裡去,要麼是在絕望中被殺,要麼是無比憋屈地自行了斷,總之都是窩囊至極。

    而在這些末代天子中,周王朝的周赧王,其一生的窩囊程度,堪稱“榜一大哥”。

    那麼,周赧王具體窩囊到什麼程度呢?他在位期間,又受到了諸侯國怎樣的欺負呢?這一切,還得從周赧王剛登基時說起。

    周朝在周赧王登基的時候,其實已經日暮西山了。

    想當初,周武王起兵伐商,光是在“孟津觀兵”時,就到場了一千多個諸侯,而到了牧野之戰,前來助陣的諸侯更是隻多不少。

    那時候,人人都說大周好,個個皆是頂禮膜拜。

    但隨著武王病逝,以及成康之治後,周朝開始走下坡路,尤其是在經歷了周厲王、周幽王兩個無道之君的折騰,終於把周武王一手建立的西周折騰沒了。

    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幽王之子周平王東遷後,東周成立,但此時的周朝,天子對諸侯們的約束力和權威性,已經大不如從前了。

    而到了周恆王時,堂堂天子居然被諸侯手下射傷,由此,“禮崩樂壞”正式開始。

    等時間來到周赧王登基的時候,情況比之前更為嚴重,並且,當時他手裡已經完全沒有任何土地,相當於是一個空殼子了,甚至連本人都不得不寄人籬下。

    曾經坐擁天下的周天子,怎麼會變成一個寄人籬下的空殼子呢?之所以會造成這種局面,還得追溯到東周的第19位君主週考王在位期間。

    週考王有個弟弟,名字叫做“揭”,兩人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當初,在週考王剛登基的時候,因為擔心弟弟“揭”會篡位,威脅自己的統治,因此週考王就將“揭”以及其家人,全部遷徙到了河南王城。

    遷到這裡後,可能週考王也覺得自己做得有些過分,因此,他就允許弟弟在這裡建立“周國”。

    需要說明的是,這個周國與周朝可不一樣,周國相當於周朝的一個諸侯國,其性質和當時的齊國、楚國一樣。

    因此,“揭”便成了這個周國的首任國君,歷史上稱這個諸侯國為”西周公國“,稱”揭“為”西周桓公“。

    “揭”死後,其子威公繼位,而威公有兩個兒子,長子是後來繼位的惠公,次子名為“根”。

    “根”這個人,從小就對哥哥百般看不慣,尤其是在哥哥繼位後更是如此,再加上當時趙國的趙成侯和南韓的韓懿侯對”根“挑唆,於是,“根”乾脆心一橫,就從西周公國中獨立了出來。

    獨立出來後,“根”從周天子(此時的周天子已經是周威烈王)那裡,要來了不少封地,加上他原本有的封地,也成立了一個諸侯國,而後世稱他所成立的諸侯國為“東周公國”。

    也就是說,東周公國和西周公國,其實是兄弟關係。

    只不過,表面上是兄弟,但私底下卻鬥爭不斷,而周天子為了安撫雙方,不得不一次次賞賜封地,等賞到最後,自己的封地全部都賞完了。

    所以,等周赧王登基的時候,就不得不寄居在東周公國中。

    堂堂大周天子,曾經號令諸侯,如今卻寄人籬下,這本身就已經夠悲催的了,但落魄至此的周赧王也沒能住安穩,沒多久,就被人從東周公國趕了出去。

    誰敢驅趕周天子呢?這個人,就是秦國曆史上武力值爆表的秦武王。

    史料記載,秦武王力大無比,且喜好角力,他聽說東周的“龍文赤鼎”極為沉重,因此就技癢難耐,只不過,這“龍文赤鼎”是周朝王權的象徵,雖說如今周王室衰落,但也不是說舉就可以舉的。

    所以,秦武王就先派右丞相樗裡疾率領百乘戰車去往東周公國,他的意思,是試探一下週赧王的反應,如果周赧王同意,那一切好說,如果不同意,那就只能動武了。

    結果,周赧王嚴詞拒絕了樗裡疾,開什麼玩笑?那周鼎要是被秦武王隨便舉了,讓周天子的臉往哪擱?

    不過,拒絕一時爽,結局就慘了,樗裡疾當場大怒,派兵包圍了周赧王的行宮,強令周赧王搬家至西周公國。

    就這樣,周赧王滿懷屈辱的在一眾秦國士兵的“注視”下,拖家帶口被人趕了出來。

    坦白來講,做天子做到這種程度,也真是夠窩囊的了,這要是周武王泉下有知,估計得氣的再活過來一次。

    但這還不是最窩囊的,周赧王接下來的遭遇,才更叫做悲催。

    被迫搬家到西周公國後,周赧王是越想越氣,同時,秦國在當時攻佔了不少其他諸侯國的疆土,馬上就打到西周公國,因此,周赧王不僅生氣,還十分擔憂。

    他擔憂如果不阻止秦國,估計自己將來就要睡在大街上了。

    恰好在當時,楚國為對付秦國,聯合了其他諸侯,又派人來請周赧王,讓他以天子的名義,號令各諸侯協力攻秦。

    說白了,就是拿周赧王當一個吉祥物和印戳兒用,不過,這也讓周赧王十分高興,畢竟自己還有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可以報仇雪恨了。

    因此,周赧王在履行自己天子的義務同時,又下令給西周公國的國君,要他組織起一支五六千人的,用以聯合諸侯共同抗秦。

    西周公國的的國君倒也聽話,很快就把人拉齊了,但光人齊也不行,沒有裝備,沒有糧餉,這仗還怎麼打?

    最終,周赧王想到一個主意,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那就是借錢。

    當時,周赧王向境內的富戶們一一打上借條,借來了不少錢糧,並且承諾他們,將來打勝仗之後,用戰利品抵扣。

    計劃很美好,但現實卻十分殘酷,等到周赧王準備就緒,並帶著幾千人浩浩蕩蕩開往前線,與其他諸侯會和的時候,令他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現了。

    原本,諸侯們商議的是,韓、魏、趙、楚、燕等國各出數萬兵馬,集合之後共同攻秦,但到了日子之後,除了楚國和燕國按時赴約外,其餘諸侯均爽約未來。

    並且,前後等了3個月,也沒見他們一兵一卒。

    這下玩笑就開大了,當時秦軍可是有兵力數十萬,而周赧王這邊,加上楚、燕兩國,才僅有數萬人。

    這種巨大的人數懸殊,讓所有人都知道,要是真打起來,這點人還不夠秦軍一個衝鋒。

    所以,最終經過商議,大夥就地解散,各回各家,就這樣,原本雄赳赳氣昂昂的周赧王,不得不垂頭喪氣地帶著幾千人踏上歸途。

    沒能打成仗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周赧王回去之後,如何還賬。

    之前他承諾勝利後用戰利品抵賬,但如今根本就沒打,所以也沒有什麼戰利品,而這幾千人一來一回,當初借來的錢已經花得差不多了,所以,周赧王就面臨著無法還賬的局面。

    但富戶們可不管這些,為了要債,這些人紛紛跑到周赧王的行宮前大吵大鬧,讓周赧王頓時無地自容,為了躲開這些債主子,周赧王不得不跑到一個宮殿後面的高臺上。

    而這邊周赧王在躲債的同時,秦國卻並沒有善罷甘休,先是以極快的速度攻下南韓的陽城等地,之後大軍直奔西周公國而來,最終,還是西周公國的國君帶著禮物前去秦國賠罪,秦軍這才撤走。

    從聯合諸侯攻秦一事中就能看出,周赧王這個天子,已經沒有天子該有的威懾力,諸侯們對他的態度也是隨意至極,甚至是普通的富戶平民,都對他頗為輕視,可想而知當時的周赧王窩囊到什麼程度。

    而在此之後,周赧王的人生,用“在夾縫裡求生存”來形容最為合適不過。

    先是在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嬴稷和齊湣王田地二人,在周赧王的眼皮子底下公然稱帝,以天子自居,全然不顧周赧王的感受。

    對此,周赧王十分無奈,只能選擇無視,裝作不知道。

    之後,秦國為攻打南韓,向東、西周公國提出借道,要透過兩週之間的地區去攻打南韓,而周赧王既不敢答應,也不敢不答應,一時間陷入兩難境地。

    為什麼呢?答應秦國,勢必會得罪南韓,而不答應秦國,那就要承受秦國的怒火,這兩樣結果對於周赧王來說,哪個都承受不住。

    不敢得罪秦國情有可原,畢竟當時秦國勢大,而周赧王卻連實力頗為一般的南韓都不敢得罪,足以可知當時他活得有多憋屈。

    除了上述兩個憋屈的事情外,周赧王還經歷了被南韓強行索要糧草、為求自保奔波於各諸侯之間說盡好話等,總之,周赧王的下半生,就是在無盡的焦慮中和四處求爺爺告奶奶中度過的。

    甚至,在公元前270年,為了避免秦軍攻打自己,周赧王不得不巴結秦國,極力稱讚秦昭襄王,還把一塊土地獻給秦國,目的就是為了不被攻打。

    但即使是這樣,也沒能讓秦國對周赧王高看一眼,在公元前256年,由於西周公國參與了其他諸侯對秦的戰爭(其實就是到場表決了一下),導致秦昭襄王大怒,當即發兵要滅了西周公國。

    而西周公國自然不是秦國的對手,還沒等秦軍鐵騎使出全力,西周公國就全面潰敗。

    最終,西周公國的國君周文公親自前往秦國叩頭認罪,並將全部城邑和人口獻上,又被秦昭襄王綁在柱子上游街示眾一番後,此事方才作罷。

    而這一切在發生時,身為天子的周赧王卻無能為力,自己的直屬宗族諸侯國被秦國這般羞辱,他都沒敢吭聲,因為他知道,如果他敢有所不滿,那麼被遊街示眾的就是他自己。

    想想大周曾經的榮光,再看看如今周王室的憋屈,這種巨大的落差,讓周赧王感到極度鬱悶和窩囊,而在這種鬱悶中,周赧王再也堅持不住,就在西周公國國君向秦國叩頭請罪後不久,他便怏怏而亡。

    周赧王的死,標誌著周王朝走到了生命中的最後時光,在周赧王死後不久,西周公國被秦國徹底滅亡,此時周王室的勢力僅剩東周公國。

    而東周公國也沒堅持多久,在公元前249年,秦國丞相呂不韋率兵來攻,僅一戰,東周公國便全面潰敗,就此滅亡。

    至此,歷時八百餘年的周王朝,徹底畫上了句號。

    總體來說,作為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他本身還是有一定抱負和理想的,也曾想辦法恢復周王室的榮光,但可惜的是,在他登基時的周朝,已經是日暮西山,因此,縱然他有雄心壯志,但也不得不在窩囊和憋屈中,眼睜睜周朝日漸消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提高農藥藥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