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訂預案,常備不懈
透過在國家、省、市、區以及企事業單位、社群、學校等制訂與演練應急預案,形成預防和減輕自然災害有條不紊、有備無患的局面。應急預案應包括對自然災害的應急組織體系及職責、預測預警、資訊報告、應急響應、應急處置、應急保障、調查評估等機制,形成包含事前、事發、事中、事後等各環節的一整套工作執行機制。
二、以人為本,避災減災
以人為本,把保障公眾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防災減災的首要任務,最大程度地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危害。
三、監測預警,依靠科技
在防災減災中堅持“預防為主”的基本原則,把災害的監測預報預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並高度重視和做好面向全社會,包括社會弱勢群體的預警資訊釋出。加強災害性天氣的短時、臨近預報,加強突發氣象災害預警訊號製作工作,加強氣象預警資訊釋出工作,是提高防災減災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如新一代天氣雷達和自動氣象站、移動氣象臺,以及氣象衛星等現代化探測手段,提高了對臺風的最新動態進行實時監測的能力。
四、防災意識,全民普及
社會公眾是防災的主體。增強憂患意識,防患於未然,防災減災需要廣大社會公眾廣泛增強防災意識、瞭解與掌握避災知識。在自然災害發生時,普通群眾能夠知道如何處置災害情況,如何保護自己,幫助他人。政府與社會團體應組織和宣傳災害知識,培訓災害專業人員或志願者。有關部門透過圖書、報刊、音像製品和電子出版物、廣播、電視、網路等,廣泛宣傳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常識,增強公眾的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應急機制,快速響應
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建立“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功能齊全、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快速響應、協同應對”是應急機制的核心。
六、分類防災,針對行動
不同災種對人類生活、社會經濟活動的影響差異很大,防災減災的重點、措施也不同,如防災減災的預防措施
對臺風災害,重點是防禦強風、暴雨、高潮位對沿海船隻、沿海居民的影響,強霧、雪災則對航空、交通運輸形成很大影響,沙塵暴災害主要影響空氣質量。根據不同災種特點以及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特徵,採取針對性應對措施。
七、人工影響,力助減災
人工影響天氣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減災科技手段。在合適的天氣形勢下,組織開展人工增雨、人工消雨、人工防雹、人工消霧等作業,可以有效抵禦和減輕乾旱、洪澇、雹災、霧災等氣象災害的影響和損失。
八、風險評估,未雨綢繆
自然災害風險指未來若干年內可能達到的災害程度及其發生的可能性。開展災害風險調查、分析與評估,瞭解特定地區、不同災種的發生規律,瞭解各種自然災害的致災因子對自然、社會、經濟和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影響的短期和長期變化方式,並在此基礎上採取行動,降低自然災害風險,減少自然災害對社會經濟和人們生命財產所造成的損失。
一、制訂預案,常備不懈
透過在國家、省、市、區以及企事業單位、社群、學校等制訂與演練應急預案,形成預防和減輕自然災害有條不紊、有備無患的局面。應急預案應包括對自然災害的應急組織體系及職責、預測預警、資訊報告、應急響應、應急處置、應急保障、調查評估等機制,形成包含事前、事發、事中、事後等各環節的一整套工作執行機制。
二、以人為本,避災減災
以人為本,把保障公眾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防災減災的首要任務,最大程度地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危害。
三、監測預警,依靠科技
在防災減災中堅持“預防為主”的基本原則,把災害的監測預報預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並高度重視和做好面向全社會,包括社會弱勢群體的預警資訊釋出。加強災害性天氣的短時、臨近預報,加強突發氣象災害預警訊號製作工作,加強氣象預警資訊釋出工作,是提高防災減災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如新一代天氣雷達和自動氣象站、移動氣象臺,以及氣象衛星等現代化探測手段,提高了對臺風的最新動態進行實時監測的能力。
四、防災意識,全民普及
社會公眾是防災的主體。增強憂患意識,防患於未然,防災減災需要廣大社會公眾廣泛增強防災意識、瞭解與掌握避災知識。在自然災害發生時,普通群眾能夠知道如何處置災害情況,如何保護自己,幫助他人。政府與社會團體應組織和宣傳災害知識,培訓災害專業人員或志願者。有關部門透過圖書、報刊、音像製品和電子出版物、廣播、電視、網路等,廣泛宣傳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常識,增強公眾的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應急機制,快速響應
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建立“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功能齊全、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快速響應、協同應對”是應急機制的核心。
六、分類防災,針對行動
不同災種對人類生活、社會經濟活動的影響差異很大,防災減災的重點、措施也不同,如防災減災的預防措施
對臺風災害,重點是防禦強風、暴雨、高潮位對沿海船隻、沿海居民的影響,強霧、雪災則對航空、交通運輸形成很大影響,沙塵暴災害主要影響空氣質量。根據不同災種特點以及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特徵,採取針對性應對措施。
七、人工影響,力助減災
人工影響天氣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減災科技手段。在合適的天氣形勢下,組織開展人工增雨、人工消雨、人工防雹、人工消霧等作業,可以有效抵禦和減輕乾旱、洪澇、雹災、霧災等氣象災害的影響和損失。
八、風險評估,未雨綢繆
自然災害風險指未來若干年內可能達到的災害程度及其發生的可能性。開展災害風險調查、分析與評估,瞭解特定地區、不同災種的發生規律,瞭解各種自然災害的致災因子對自然、社會、經濟和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影響的短期和長期變化方式,並在此基礎上採取行動,降低自然災害風險,減少自然災害對社會經濟和人們生命財產所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