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男性幫
-
2 # 白老師談健康
慢性腎盂腎炎是細菌感染腎臟引起的慢性炎症,病變主要侵犯腎間質、 腎盂、腎盞組織。大多數患者由急性腎盂腎炎反覆發作遷延而來,半數患 者有急性病史,90%以上患者有尿路梗阻或膀胱、輸尿管反流因素。慢性 腎盂腎炎患者慢性腎衰的發生率為18.6%~37.5%。慢性腎盂腎炎所致 的慢性腎衰約佔慢性腎衰病例總數的20%。
慢性腎盂腎炎主要是由細菌感染所引起,致病菌與急性腎盂腎炎基本 相似,但大腸埃希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糞鏈球菌、葡萄球菌以及耐 藥性菌株所佔的比例要多些。有些學者認為急性腎盂腎炎經治療後,致病 菌雖已消滅,但病灶瘢痕內仍可留有細菌抗原,它們引起機體產生免疫反 應,使炎症不能痊癒,或者是細菌抗原與破壞了的腎組織相結合,成為復 合抗原,繼發地引起自身免疫反應,導致炎症持續不愈轉為慢性。此外, 反覆使用泌尿系器械檢查、妊娠、長期使用免疫抑制藥、化療的患者,腎 盂腎炎也容易轉為慢性。慢性腎盂腎炎的病理改變主要表現為腎盂及腎盞 的慢性炎症,腎盂擴大、畸形,腎皮質及乳頭部有瘢痕形成,腎臟縮小, 兩側改變常不對稱,腎髓質變形,腎盂腎盞黏膜及輸尿管壁增厚,嚴重患 者腎實質廣泛萎縮;光鏡顯示腎間質內有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
在漫長的慢性腎盂腎炎病程中,大部分時間可無明顯的尿頻、尿急、 尿痛等自覺症狀,其主要表現是真性細菌尿,不同程度的尿濃縮功能障礙, 以及在尿中有少量白細胞和蛋白。若有長期或反覆發作尿路感染病史,在 晚期可有貧血,有些患者可有高血壓。典型發作患者以尿路刺激徵為主, 全身症狀較輕,可有輕度發熱,腹部及腎區叩擊痛。少數患者可無尿路刺 激徵,僅表現為長期低熱、血壓升高、間斷性血尿、貧血、水腫、慢性腎 功能受損等。臨床上可分為:
1.復發型 是慢性腎盂腎炎的主要型別,患者原有急性腎盂腎炎病史, 以後反覆發作,主要表現為膀胱刺激徵,可伴有低熱或中等發熱及腰部酸 痛,部分患者有輕度面部或下肢浮腫。
2.血尿型 少數患者發作時除有輕度膀胱刺激徵外,反覆出現血尿, 大多數為鏡下血尿,尿色暗紅而混濁,多伴有腰痠或腰痛。
3.低熱型 無膀胱刺激徵,僅有腰痠腰痛、低熱、頭暈、乏力、食慾減退、 體重減輕、面色萎黃等。
4.高血壓型 約有1/2患者在病程中出現高血壓,並可發展為急進 型高血壓。常伴有貧血,但無明顯的蛋白尿,水腫多不顯著。
5.隱匿型 患者既無明顯的全身症狀亦無膀胱刺激徵,但尿中含有 大量細菌,病變呈隱襲性發展。
6.腎衰型 病變初期就出現慢性腎功能不全,表現為噁心嘔吐,頭 暈乏力等症,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在腎衰出現前可有夜尿增多的表現, 並可伴有高血壓和無症狀細菌尿。
【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
有長期尿路感染病史,患腎盂腎炎,病程超過6個月以上未愈者,即 為慢性腎盂腎炎。少數症狀不典型的慢性腎盂腎炎是因為有下述情況而發 現的:
1.在健康體檢中,無意地發現輕度蛋白尿、膿尿。或在沒有懷疑腎 髒病的情況下,無意中發現血尿素氮升高。
2.患者出現疲倦,貧血,消瘦,食慾不振,腰痠腿困,甚至夜尿頻數, 噁心嘔吐等症狀,化驗有腎功能不全,而以前卻不知道有腎臟病。
3.患者因高血壓,眼瞼浮腫,腰痛前來就診。
對於上述情況,做尿細菌定量培養、靜脈腎盂造影及腎功能有關檢查, 結合病史和體徵,可以確診為慢性腎盂腎炎。
(二)鑑別診斷
1.腎結核 腎結核最常見的症狀為尿路刺激徵、血尿和腰痛,此最 易與慢性腎盂腎炎相混淆。但腎結核多伴有肺或其他部位的結核病,伴 全身中毒症狀,如低熱、盜汗、乏力等。結核菌素試驗 (+),尿培養分 離出結核桿菌,靜脈腎盂造影、CT和 (或)磁共振檢查可資鑑別。
2.慢性腎小球腎炎 本病在高血壓、水腫和尿路刺激症狀不明顯時 與慢性腎盂腎炎非急性發作期相似,但有含量較多的蛋白尿,以中大分子 以上的蛋白為主,有腎小球濾過功能受損,X線腎造影顯示兩腎同樣縮小、 外形光整,無腎盂腎盞變形,可予以鑑別。
【中醫論述及診治】
(一)病因病機
根據慢性腎盂腎炎的臨床表現,應屬於中醫 “勞淋”“血淋”“膏淋” 的範疇,晚期併發腎衰竭則屬於 “關格”和 “溺毒”。
明代醫家張景嶽在 《景嶽全書·淋濁》中指出:“淋之為病,小便痛 澀滴瀝,欲去不去,欲止不止者是也……然淋之初病,無不由乎熱劇,無 容辨矣,但有久服寒涼而不愈者,又有淋久不止及痛澀皆去,而膏液不已, 淋如白濁者,此惟中氣下陷及命門不固之證也,故必以脈以證而察其為寒、 為熱、為虛,庶乎治不致誤。”此說與西醫對慢性腎盂腎炎多由急性腎盂腎 炎及下尿路感染而致的病因描述頗為相似。而在診治方面又提出了中醫審 其脈證,辨證求因而施治的特點。
根據臨證體會,慢性腎盂腎炎的發生多由淋證久治不愈或失治、誤治, 正虛邪戀而導致。正虛方面以腎虛為主,進而可涉及膀胱、脾、胃、三焦 等其他臟腑。邪實以溼熱為主,溼熱蘊結亦可化毒;或阻滯脈絡,氣滯血 凝而生瘀血。若腎脾陽虛太甚,寒濁內生,病情從陰化寒,則形成虛寒為 主的證候;亦可因久病氣陰虧耗,加之脾虛,氣血化源匱乏而致氣血兩虛; 病深日久腎脾俱衰,邪遏三焦,氣化不行,轉為關格、溺毒垂危證候。種 種變證不一而足,臨床自當審證求因,辨證論治,治隨證轉。
(二)辨證論治
1.少陰陰虛,溼熱稽留
症狀:尿頻、尿急、尿痛,或小便淋瀝不暢,反覆發作,日久不愈, 伴有頭暈耳鳴,腰痛,腿膝痠軟,低熱或潮熱,口乾咽燥,甚則盜汗,尿血。 舌紅少苔或苔根部黃膩,脈細數。
治法:滋補腎陰,清利溼熱。
方藥:豬苓湯化裁 (以生地易阿膠再加味)。生地黃15g,豬苓15g, 澤瀉12g,滑石15g,茯苓15g,懷牛膝15g,續斷12g,金錢草30g,女 貞子15g,炒黃芩10g。每日1劑,水煎服。
隨症化裁:
(1) 頭暈耳鳴,血壓偏高者,加天麻12g,草決明15g,鉤藤15g, 以平肝息風、降壓。
(2)低熱或潮熱不退者,加銀柴胡15g,胡黃連6g,青蒿15g,以清 退虛熱。
(3)腰痛較甚者,加狗脊15g,續斷15g,以補腎利腰。
(4)盜汗甚者,加浮小麥30g,五味子12g,以益陰斂汗。
(5)尿血者,加小薊15g,側柏葉25g,黃柏12g,以清熱涼血止血。
2.氣陰兩虛,溼熱留滯
症狀:尿頻、尿急、尿痛,或小便淋瀝不暢,反覆發作,日久不愈, 腰膝痠軟,神疲乏力,眩暈耳鳴,低熱或手足心熱,口乾舌燥,形體消瘦, 面目浮腫或下肢微腫。舌淡、苔薄白或根部黃膩,脈細弱或細數無力。
治法:滋腎健脾,清熱利溼。
方藥:參芪知柏地黃東加味。太子參12g,黃芪 30g,知母12g,黃柏 12g,生地15g,山茱萸12g,山藥15g,丹皮12g,澤瀉12g,茯苓15g, 萹蓄30g,蒲公英15g。每日1劑,水煎服。
隨症化裁:
(1)腰膝痠軟者,加續斷12g,狗脊15g,杜仲15g,以補腎利腰膝。
(2) 腎盂積水者,加澤蘭15g,豬苓15g,以利水化瘀。
(3) 尿混濁,有積膿者,加金銀花20g,連翹15g,紫花地丁15g, 萆薢15g,以清熱解毒,化濁通淋。
(4) 低熱或手足心熱較甚者,加知母12g,地骨皮15g,炙龜甲20g, 青蒿12g,以增育陰清虛熱之效。
(5) 尿血者,加小薊15g,白茅根30g,地榆15g,以涼血止血。
3.脾腎陽虛,溼濁纏綿
症狀:久病不愈,遇勞即發,尿頻、尿急、尿痛,或小便淋瀝不暢, 腰膝痠軟,食少神疲,少腹墜脹,甚則畏寒肢冷,大便溏薄,夜尿頻數。 舌淡、苔薄白或膩,脈沉細無力。
治法:溫補脾腎,清化溼濁。
方藥:無比薯蕷丸 (《備急千金要方》)化裁。懷山藥15g,熟地15g, 巴戟天15g,肉蓯蓉12g,杜仲15g,菟絲子15g,懷牛膝15g,茯苓15g, 澤瀉12g,篇蓄30g,山茱萸12g,萆薢15g,車前子15g。每日1劑,水煎服。
隨症化裁:
(1)少腹墜脹者,加黨參15g,黃芪 25g,升麻10g,以補氣昇陽。
(2)畏寒肢冷者,加乾薑8g,肉桂6g,制附片8g (先煎),以溫壯 腎脾之陽氣。
(3)瘀水相搏,顏面下肢浮腫,腰及少腹疼痛,舌質紫暗者,加丹參 15g,澤蘭15g,益母草25g,以活血化瘀利水。
(4)蛋白尿明顯者,加金櫻子20g,芡實25g,以固攝精微。
(5)尿血者,加三七5g,炒蒲黃12g,槐花15g,以止血化瘀。
4.氣血瘀滯,溼熱留戀
症狀:尿頻、尿急、尿痛,或小便淋瀝不暢,反覆發作,日久不愈, 腰部及腹部刺痛或脹痛,胸脅脹悶不舒。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
治法:理氣化瘀,清利溼熱。
方藥:桃核承氣湯合沉香散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二》)化裁。 沉香粉4g (沖服),酒大黃8g,桂枝8g,當歸尾15g,赤芍12g,紅花 10g,桃仁12g,川芎12g,石韋15g,王不留行15g,懷牛膝15g,生甘草 6g。每日1劑,水煎服。
5.溼熱毒邪,蘊久急發
症狀:尿頻、尿急、尿痛,或小便淋瀝不暢,反覆發作,突然加重, 腰痛拒按,發熱,煩躁不安,口乾口苦。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數有力。
治法:清熱解毒,利溼通淋。
方藥:八正散化裁。篇蓄30g,瞿麥25g,滑石20g,澤瀉12g,土 茯苓20g,車前草20g,山梔子12g,黃芩12g,大黃8g (後下),生甘草 6g,金錢草30g,金銀花25g。每日1~1.5劑,水煎服。
隨症化裁:
(1)高熱不退,煩渴喜飲者,加生石膏30g,知母15g,柴胡15g, 以加強清解裡熱之力。
(2)尿血者,加小薊20g,白茅根30g,以涼血止血。
(3)熱退尿利之後,轉為扶正為主,兼肅餘邪。
【西醫治療】
1.一般治療 多飲水,勤排尿 (對腎功能不全者恰當處理),禁食辛 辣飲食。適當加強營養,注意休息。控制高血壓,糾正貧血,防止電解質 紊亂,預防夾雜新的細菌感染,應儘量避免導尿及尿路的器械檢查和注意 陰部衛生。
2.去除誘因 對反覆發作的患者應及早查出易感因素,去除誘因, 才能防止復發。
(1)手術解除尿路梗阻,糾正尿路畸形,防止尿液反流,必要時切除 一側無功能的感染性腎臟。
(2) 積極治療周圍組織的慢性感染灶。
(3)儘量減少泌尿系診治操作,如不可避免,應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4) 加強鍛鍊,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3.抗感染治療
(1) 抗菌治療:使用抗生素的種類、劑量與一般急性腎盂腎炎相同, 但多采用聯合用藥,長療程治療。一般要根據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擇藥敏 佳而毒性小的1~2種藥物單獨或聯合治療,時間為1~2周,停藥5天 後複查尿培養,如仍有細菌生長,則可改用其他敏感抗生素治療2~3周。 如反覆治療2~3個療程,臨床症狀減輕,但尿細菌培養持續陽性者,可 使用抑菌療法。
(2) 抑菌治療:是低劑量、長療程使用抗生素的一種治療方法。其具 體方法是:患者每晚臨睡前排空小便,口服1次抗生素,劑量為普通藥物 劑量的1/2~1/3,連續用藥6個月到2年。在抑菌治療中如發現其他細 菌感染,可根據尿培養結果選擇新的抗生素治療,待感染控制後再進行長 期抑菌治療。
【驗案舉隅】
(一)慢性腎盂腎炎(勞淋:腎陰虛,下焦溼熱)
劉某,男,45歲,教師。1982年12月24日初診。
病史:小便頻數灼熱,滴瀝刺痛,遇勞及外感加劇2年餘。患者於 1980年10月因感冒發熱引起上述症狀,在西安某醫院診斷為 “急性腎盂 腎炎”,經治療後熱退症減,未再治療,但尿道刺激不適症狀一直存在, 並漸次加重,稍勞即劇,以致不能上課,頻頻登廁,日達30餘次。乃赴 西安某醫院經腎盂造影示:雙側腎盂腎盞顯影欠佳。尿細菌培養有表皮葡 萄球菌生長,診斷為 “慢性腎盂腎炎”。但經多種抗生素、磺胺、呋喃類 藥物及中藥治療乏效,即專程赴咸陽求醫。
症狀:小便頻數,日達30餘次,灼熱疼痛,滴瀝難下,腰屈不伸。舌偏紅、 苔薄黃膩,脈沉細弦稍緩。
辨證:腎陰不足,溼熱阻滯下焦之勞淋。
治法:滋陰清熱,化溼通淋。
方藥:生地黃12g,懷牛膝12g,桑寄生15g,豬苓15g,茯苓15g, 澤瀉15g,滑石15g,金錢草30g,柴胡10g,黃芩9g,赤芍9g,益母草 20g,連翹15g。每日1劑,水煎分2次內服。
複診 (12月30日):上藥僅服6劑,諸症即減輕大半,後以上方減黃 芩,加黃芪15g。每日1劑,水煎,分2次內服。
服上藥3個月,諸症盡失,尿細菌培養轉為陰性。
(二)慢性腎盂腎炎(勞淋:腎脾氣陰虛夾溼熱留戀)
嶽某,女,12歲,學生。1970年12月9日初診。
病史:小便頻澀而痛伴浮腫1年。患者於1年前發病,初起精神疲倦, 小便頻數量少,並感澀痛,顏面輕度浮腫。先後在某職工醫院及西安市某 醫院診治,小便常規化驗發現有膿細胞;經尿培養有致病菌大腸埃希菌生 長,診斷為腎盂腎炎。給予抗生素及呋喃妥因等治療數月,效果不明顯, 後又轉某中醫院治療月餘,做尿培養仍見上述病菌,乃休學專來我院求治。
症狀:疲乏無力,食慾欠佳,尿頻而急,色黃量少,且感澀痛。望其 面黃少華、顏面眼瞼浮腫,按其下肢輕度壓陷性腫脹。若休息好則各症減輕, 稍勞累則各症加重。舌淡紅少苔,脈弦細。
辨證:屬於勞淋,本由於溼熱蘊蓄下焦,侵及腎與膀胱所致。經久不愈, 溼熱留戀,損及脾腎,遇勞則耗氣損腎,病邪更為鴟張,故勞則劇,息則輕。
治法:宜先以清利溼熱為主,佐以滋腎健脾;待病邪消退後,再以扶 正補腎為主。
方藥:柴胡12g,黃芩6g,土茯苓6g,澤瀉9g,萹蓄12g,金銀花 12g,連翹12g,蒲公英12g,秦皮6g,生地黃6g,白朮9g,茯苓9g,豬 苓6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每服藥1周,可間歇1~2日。
複診 (1971年2月26日):自初診之日至今,兩個多月來均以此方為 基礎方,有時略事加減,加入的藥物有蒼朮6g,板藍根12g,瞿麥9g;減 去的藥物有連翹、蒲公英、豬苓等,共服48劑。現浮腫全消退,小便利, 偶爾還有尿急微痛。食慾增進,精神好轉,脈細數,舌紅、苔薄白。在此 期間做尿培養僅見白色葡萄球菌。治宜轉為滋腎為主,佐以清利餘邪。
方藥:生地黃9g,懷牛膝9g,蓮子9g,車前子9g (布包),山藥9g, 桑寄生9g,當歸9g,澤瀉6g,土茯苓9g,牡丹皮6g,連翹12g,柴胡 12g。水煎服,服法同上。
三診 (1971年4月17日):由2月26日至4月17日的50余天中一 直守上方,共服42劑。曾於3月26日及4月16日先後兩次做尿培養, 均轉為陰性,小便常規化驗亦正常,各症消除,精神食慾恢復正常,並已 復學。診其脈緩,舌紅、苔薄白。乃擬六味地黃丸加味之丸藥方,囑服用 較長時間,以善後鞏固,防其復發。
方藥:生地黃、熟地黃各60g,牡丹皮30g,澤瀉45g,山茱萸30g, 茯苓60g,山藥45g,車前子30g,牛膝24g,黃芩30g,土茯苓45g,知 母30g,連翹 45g,金銀花45g,生甘草18g。上藥共為細粉,煉蜜為丸, 每日早、晚各服9g。
上述丸藥服3料,計3個月餘,前後共用藥6個月,在服用中藥期間 停用一切西藥,經多次複查尿常規及尿培養均轉為陰性,症狀消失。
1973年7月隨訪,自1971年治癒後一直健康,前病未再復發。
(三)慢性腎盂腎炎 (勞淋:腎氣虧虛,溼熱留戀)
何某,女,50歲,幹部。1995年7月3日初診。
病史:尿頻澀熱痛時輕時劇,伴浮腫、腰痛1年餘。經多次治療乏效, 於今年4月30日做尿培養檢驗:發現大腸埃希菌生長> 10萬/ml;尿常規: 蛋白 (++)、白細胞 (++)。診斷為慢性腎盂腎炎,給予多種抗生素治療, 仍療效不顯,特專程到我院求治。
症狀:查患者眼瞼及手和下肢浮腫,腰及骶部酸困疼痛、時有涼麻感, 尿頻不暢且有灼熱疼痛。雙腎區叩擊痛陽性。舌尖紅有小瘀點、質淡紅、 苔黃膩,脈沉弦細。
辨證:屬勞淋,緣溼熱病邪入侵下焦腎與膀胱留戀不去,日久損正, 致腎氣虧虛,膀胱氣化不利,邪阻血瘀釀成此證。
治法:補腎益陰,化氣利溼,清熱化瘀。
方藥:懷牛膝15g,桑寄生15g,狗脊15g,生地黃15g,山茱萸12g, 山藥15g,牡丹皮12g,澤瀉10g,土茯苓15g,白朮12g,車前子12g (布包), 篇蓄30g,秦皮10g,半枝蓮25g,炒黃芩10g,丹參15g。清水煎,每日1劑, 早晚分服。
複診 (7月17日):上方連續服用14劑,尿頻好轉,較前暢利,熱痛 明顯減輕,浮腫亦減輕,餘如前述。舌紅苔白,脈沉細。尿常規:未見異常。 治宗前法增強扶正及清熱達邪之力,用初診方加冬蟲夏草2g,三七粉3g (衝 服),柴胡15g,金銀花20g。每日1劑,清水煎,早晚分服。
三診(7月31日):上方服14劑,自覺腰痛減輕,區域性仍覺涼麻感,眼瞼、 手及下肢微脹,但已無明顯壓陷,尿利微熱,大便正常。舌淡紅、苔薄白, 脈沉細略弦。停藥48小時後在3天內連續做3次尿培養,其結果為:經普 通培養與L型細菌培養均無致病菌生長;尿常規檢驗正常。該病已初步告 愈,但仍需繼續服藥善後鞏固,以杜復發。治擬補腎,健脾化溼,肅清餘邪。
方藥:①懷牛膝15g,續斷12g,狗脊15g,冬蟲夏草2g,三七粉3g (沖服),制附子8g (先煎),生地黃15g,山茱萸12g,山藥15g,牡丹皮 10g,澤瀉10g,土茯苓15g,炒白朮15g,車前子15g,半枝蓮25g,柴胡 15g,炒黃芩10g,丹參15g。每週服6劑,間歇1天,清水煎,分早晚服。
②將上述湯藥方加5倍量,烘乾粉碎為細粉過80目篩,加煉製蜂蜜 適量製成蜜丸,每丸10g,早、午、晚各服1丸。此丸藥僅在患者外出服 湯劑不便時服用,以免中斷服藥。
上述湯劑及丸劑相間服用3個月餘,各症漸消除,再次尿檢覆查均正 常。唯腰骶部於勞累及外感後仍覺涼麻,雙腎區叩擊痛陰性。考慮此為腰 骶部筋肉為風寒所侵而致,與腎臟無關,乃以祛風散寒、通絡止痛之外敷 藥方,區域性外用直達病所。
方藥:荊芥10g,防風10g,羌活10g,遼細辛5g,官桂6g,制附子 10g,川牛膝12g,乳香10g,沒藥10g,延胡索12g,生甘草5g。
上藥共為粗粉,裝入布袋,隔水蒸熱,熱敷患處區域性,每日1~2次, 每劑藥可用2日。用7劑後腰骶部涼麻感漸消散,病告痊癒。
後經隨訪2年,病未再犯,身體健康,照常上班。
(四)慢性腎盂腎炎並腎衰(勞淋並水腫)
焦某,女,73歲。1997年8月16日初診。
病史:尿頻、澀、熱痛3年餘,伴腰痛、面肢浮腫、蛋白尿、腎功能不全。 曾做尿常規檢查:蛋白 (++)、白細胞 (+++);尿培養:大腸埃希菌> 105/ml。按慢性腎盂腎炎給予多種抗生素治療效果不顯。近時又查腎功能: 血肌酐199μmol/L、尿素氮9.43mmol/L、二氧化碳結合率21mmol/L。 自感身睏乏力,四肢痠軟日趨加重,食慾欠佳。既往30年前曾患過泌尿 系感染,尿頻急而痛,經治癒後20餘年未發作;患有2型糖尿病,飲食 控制為主,病情尚穩定;右腎囊腫病已數年。
症狀:患者體瘦,面色萎黃少華,眼瞼浮腫,聲息低沉,尿頻急不利 且有熱痛,腹脹納少,全身乏困,四肢無力,腰痠脹痛,大便尚利。舌淡 紅暗、苔薄黃,脈細數無力,下肢輕度凹陷性浮腫。尿常規及腎功能如上述。
辨證:屬勞淋並水腫,且有發展至關格之趨勢。緣高年腎虛,又久病 邪留損正,肝脾亦虧,疏洩及轉輸氣機失司,升降功能紊亂,氣滯血瘀而致。
治法:益腎健脾,清熱利溼,疏調氣機,和中降濁,化瘀通淋。
方藥:①懷牛膝12g,杜仲12g,生地黃12g,牡丹皮10g,豬苓12g, 澤瀉12g,白朮12g,土茯苓12g,柴胡10g,半枝蓮20g,金銀花20g, 石韋15g,桑白皮12g,白豆蔻6g (後下),決明子10g,車前子10g (布包)。 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②蟲草健腎寶膠囊,每次2粒,每日服3次。
複診 (9月13日):服上藥28劑,身睏乏力減輕,尿利色略渾,尿熱、 尿痛顯減,膀胱及肛門部位有下墜感,大便略溏,腹脹,睡眠欠佳,餘如 前。脈沉細弦較前有力。血壓: 110/50mmHg。擬宗前法,加強補氣升清, 增活血化瘀以通腎絡。
方藥:①初診方加黃芪 30g,西洋參5g,丹參15g,川芎8g,炒酸棗 仁15g,去桑白皮、車前子、決明子。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②蟲草健腎寶膠囊:服法服量同上。
三診(10月18日):服上藥35劑,諸症進一步改善,尿頻減少,偶有尿 熱痛,乏困及腰痛顯減,睡眠改善,腹不脹,大便溏,每日1~2次,小腹 及肛門部位偶有下墜感。舌質略紫暗、苔黃膩略厚,脈細滑。腎功能:血肌 酐116μmol/L、尿素氮7.6mmol/L、二氧化碳結合率21mmol/L。尿常規: 蛋白(+)、尿膽原 (±),鏡檢白細胞3~5/HP、黏液絲(+)。血脂:總膽固 醇6.0mmol/L,三醯甘油1.96mmol/L,空腹血糖7.15mmol/L。治擬益氣 升清,育陰利溼,清熱通淋,稍佐化瘀,以達邪扶正兼肅清餘邪。
方藥:①黃芪30g,西洋參5g,柴胡10g,升麻10g,生地黃12g,豬 苓12g,茯苓12g,澤瀉12g,車前子12g (布包),白朮12g,砂仁6g, 丹參15g,川芎9g,炒黃芩10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②蟲草健腎寶膠囊:每次2粒,每日服3次。
四診(12月15號):上藥堅持服用近2個月,除身睏乏力之外,餘症均消除。 舌質紅、苔黃,脈弦細。尿常規:蛋白 (±)、潛血(-)、尿糖 (±)。腎功能: 血肌酐111.0μ mol/L、尿素氮6.6mmol/L、二氧化碳結合率18mmol/L。宗 前法有時隨症稍事出入加減,間斷服藥以冀鞏固。
隨訪至1999年4月及2012年3月,病情一直穩定,腎功能基本正常, 無浮腫,亦無尿路刺激症狀。
【臨證注意要點】
1.慢性腎盂腎炎的中醫治療重在辨其邪正盛衰之情勢及病因、病位 與病機之所在。對全身情況虛弱,正不勝邪者應重在扶正,佐以祛邪。正 虛不甚而病邪盛實者,可先祛邪再補益正氣或祛邪兼扶正,虛實兼顧。
2.本病多頑固難愈,病情遷延,積年累月,正傷邪戀,治療須有一 個較長的過程。尤其是在病情明顯好轉,尿檢及尿培養轉為陰性之後不能 隨之停止治療,而應繼續用藥亦調亦補善後鞏固,以防止復發。
3.慢性腎盂腎炎使用抗生素治療一定要做藥敏試驗,選擇敏感抗生素, 療程應延長至6周,待尿細菌培養轉陰後仍要給予抑菌治療,抑菌療程為 3~6個月,待病情穩定後可停用抗生素。亦可服中藥調補腎脾促其完全 康復。
4.有部分患者病久不愈,且對抗生素、磺胺類、呋喃類均不敏感, 已久治多年尿培養致病菌仍為陽性,此時停用西藥,轉為以中醫辨證論治, 堅持服藥,多可收到良好效果。
回覆列表
禁忌高鹽、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指導意見:土豆(強身溢腎的)、蘆筍(對腎炎有效)、芋頭、萵筍(改善肝臟的)、芋頭,白菜,南瓜西紅柿、紅薯、小麥、薏米(強腎的)、燕麥、黑米(要煮爛吃)、木耳菜(補鈣,因為你治療期吃的藥會讓你多少需要補鈣)、韭菜、糯米(可以吃但不能多吃)、冬瓜、魚類都可以吃但是要淡水魚 男性健康指導mm61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