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際安
-
2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和大家聊聊這個孟達。
其實在咱們現實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孟達這種型別的人。
咱們讀史書,不但是為了增長知識,怡情解悶,也要在生活和工作中通過歷史這面鏡子,檢討自己,應對事情,趨利避害。
孟達這個人比較特殊,他有才能,長得也挺帥,很有風度,思維敏捷,政治嗅覺靈敏,口才出眾,他的文筆也特別好。
如果咱們拋開品行和政治立場來公平評判,孟達是三國時期非常罕見的文武雙全,還有高超政治頭腦的大才。
咱們來透過孟達的經歷來看看這個人的不凡之處。
一、混碗飯吃
孟達和法正是好朋友,建安初年的時候,他倆一起入西川投附了劉璋,混了碗吃。
法正是大才,在劉璋這麼混了很久才做了個“新都縣令”,後來又混到“軍議校尉”的位置,孟達就更不用說了,完全不被重視。
大家都知道,法正這個人雖然有才,但他心胸比較狹窄,和益州本土的那幫同僚合不來,被人說壞話,混得很不好。
當時的益州別駕名叫張松,他瞧不上劉璋的水平。張松比較欣賞法正,覺得他是個人才。由於孟達是法正的好朋友,他們就彼此多有交流。
二、把握機遇
劉璋佔據益州,他治理水平有限,勢力比較弱,兵力也不強。他的鄰居張魯佔據著漢中地區,是個狂熱的宗教分子,張魯總想打劉璋的主意,令劉璋很頭疼。自己的力量與張魯相抗很困難,劉璋就想找個外援,去抵擋張魯。
張松看到機會來了,就向劉璋建議,說劉備能征善戰,兵精將猛,人品也好,還和你同為漢室宗親,能幫你這個忙。
劉璋就派人去迎接劉備,在張松的忽悠下,法正和孟達承擔這個任務,各率兩千人去與劉備會合。孟達會帶兵,這支四千人馬的部隊就主要由孟達掌握。
這倆人一去,就投附了劉備。
三、擁兵觀虎鬥
孟達這廝很狡猾,他得到了這支部隊的指揮權後,並沒有率領著去作戰,而是屯紮在江陵一帶,保持對成都的威脅,不動如山。
劉備和劉璋翻了臉,各自調兵遣將,打得不可開交。其他人都在戰場上拼死拼活,而孟達卻坐山觀虎鬥,直到最後劉璋大勢已去,他才出兵收拾殘局。
劉備獲得益州後,孟達也成了功臣。而且,由於他掌握著這麼一支兵力,劉備就封孟達做了宜都太守,成為一方大員。
大家看,這個孟達腦袋瓜子是不是很夠用?
四、智取房陵
劉備取下益州,向外擴張,孟達手裡有兵,劉備就命令他從秭歸向房陵進攻,作為偏師,配合漢中之戰。
別的將領都是刀頭見血,陣前廝殺,打得那叫一個慘烈。但這個孟達不硬來,他搞暗殺,派人去悄悄摸進城去,暗殺了房陵太守蒯祺。輕鬆獲得了房陵。
孟達幾乎兵不血刃地攻下房陵後,率部繼續進發,兵圍上庸。
孟達就是這種風格:儘量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收益。
五、劉封的牽制
劉備是什麼人,是梟雄級別的人物,孟達這點水水豈能瞞過他的眼睛?
在漢中的劉備派他的義子劉封坐船順沔水而下,來到孟達軍中,接管了指揮權。劉備理由是擔心孟達難以勝任獨取上庸的重任。
其實大家都明白:1.劉備這是控制孟達,把兵權掌握在自己手中;2.把劉封外遣,因為他馬上就要進位漢中王,劉禪要做世子了,劉封再留下就尷尬了。
曹魏的上庸太守申耽投降,劉封和孟達就把申耽的老婆孩子和宗族人員全都送到了成都扣弟人質。
六、拒絕關羽
劉備進位漢中王,關羽受封前將軍,假節鉞,擁有調動戰區內軍隊的大權。關羽發兵北征襄樊,向劉封發來調令,要他配合作戰。
劉封和孟達拒絕了,理由是“山郡初附,未可動搖”。
這個理由有道理嗎?有,如果輕易將部隊拉走,上庸確實存在降而復叛的可能性。但真正的原因不止於此。
劉備將兒子劉禪定為世子,劉封的地位就十分尷尬了,他需要掌握一定的地盤和軍隊來穩固自己的地位。如果將軍隊拉到襄樊戰場,歸關羽轄制,他還能有什麼依憑的?
而孟達現在也是實際上的一方大員,讓他到關羽那裡,受關羽管制,天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所以,劉封和孟達都不願意去。
七、巨大的危機
關羽北征,東吳奇襲荊州,關羽後路被斷,全軍潰散,關羽敗亡。
這其實不能怨劉封和孟達。如果關羽得到荊州被襲的訊息,立即率兵向上庸方向靠攏,是完全有機會逃脫的。但關羽南下,是他最終敗亡的主要原因。
但劉備很尷尬,劉封是他的義子,在眾人眼裡,在某種程度上,劉封的行為代表他的意志。關羽失荊州敗亡是個很嚴重的事情,友軍不及時救援,開了很惡劣的頭,劉備必須要懲處,以摘清自己的責任。
最好的辦法是拿孟達開刀,把責任全部推到孟達頭上,劉封能保住,上庸也能保全,劉備也能摘清責任。
但孟達的政治嗅覺十分敏銳,他從劉封“奪其旗鼓”的行為中,立即發現大禍即將臨頭。孟達迅速與申耽勾聯,叛向曹魏。
這就是孟達的精明之處,能從細微之處發現事情的變化。
八、奪命書信
曹丕對孟達還是很欣賞的,“善達之姿才容觀”,還讓他做了散騎常侍、建武將軍,還封了個平陽亭侯。將房陵、上庸和西城合為新城郡,讓孟達做了新城太守。
孟達在曹魏混得不錯,但他這一叛逃,劉備再想把自己摘出去,就只能對劉封下手了。
孟達給劉封寫了一封信,勸他也投降曹魏,向他指出“知禍將至而留之,非智也”。
孟達這封信非常狠毒,如果劉封不降,就必然會被劉備殺死。因為劉封若不降,這封信就必須上交劉備,否則萬一洩露,劉備必殺他。如果上交劉備,劉備看到書信內容也必殺劉封,因為孟達在信中把劉備所有擔心的事情都點明瞭。
劉封缺乏政治頭腦,沒有看破孟達的心機,他迴轉成都,被劉備賜死。
九、再叛覆亡
曹丕死後,孟達就失去了可以依恃之人,曹叡對他沒有什麼好感,朝中政治形勢發生變化,孟達再次面臨巨大危機。
孟達開始派人去蜀漢與蜀國丞相諸葛亮聯絡,表示想率三郡再重歸蜀漢。其實孟達仍然是想待價而沽,想在魏蜀之間搖擺,自抬身價。
但諸葛亮是什麼人,那是偉大的政治家,對孟達這點小伎倆一眼就瞧破了,“惡其反覆,又慮其為患”。諸葛亮派郭模詐降,到魏興太守申儀那裡故意洩漏了孟達的陰謀,一下就把孟達逼上了不得不反的境地。
而曹叡得到訊息,派司馬懿去收拾孟達。司馬懿先寫信穩住孟達,從一千二百里外率兵“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一舉拿下新城,擒殺了孟達。
孟達被諸葛亮和司馬懿兩個大師聯手玩死了。
要說孟達這個人,能領兵打仗,又善於治理地方,還有政治頭腦,嗅覺敏銳,確實是個人才,但他算計太過精明,總以為自己什麼時候都能左右逢源,遊刃有餘,將別人玩於股掌之中。但你總想著算計別人,難道別人就不能算計你?
人不要總認為自己高明。善射者死於箭矢,善泳者死於江河,善算者死於機謀。
-
3 # 腦洞歷史觀
孟達可不是一般人。
三國到了後面,基本是諸葛亮跟司馬懿兩位大牛的對決啦。
而有一個人,竟然需要他們聯手才能弄死。這個人就是孟達。
孟達是扶風郡人,也就是陝西人,跟法正是老鄉兼朋友,天下大亂時,兩個人一起到了四川,投靠當時的蜀郡大佬劉璋。
史書記載,他跟法正的能力差不多。可以說都是一線人才,但兩人很久都沒得到重視。後面,法正受劉璋的命令去見劉備。
那劉備一看到人才,就要拉到床上一起聊天,法正就此被劉備收了,後面成為劉備入蜀的內應,而劉備入蜀之時,孟達就是前去迎接的人。
這樣,孟達也算是蜀地第一批投靠劉備的人,論功勞被劉備用為宜都太守。
接下來,就發生了一件事情,劉備派孟達去攻打上庸,打到一半,劉備給孟達派了一個幫手,這個幫手叫劉封,劉備的乾兒子。我們講一加一有時候不等於二,也很少大於二,往往是少於二。為什麼呢?
因為兩個人有衝突,首先劉備的心思就不對,他派劉封,其實是制衡孟達。
孟達入蜀大概是帶資入夥的,他身邊有四千多戶是鐵粉,死心塌地跟著他,那這個人就有一定的割據實力。劉備怕孟達拿下上庸不聽命令。
而劉封最近有點煩,因為他是義子,而乾爹劉備的親生兒子阿斗兄已經長大了,以後他的前途在哪裡就特別的迷茫。再加上本身就是一個大兵,所以也不懂搞統戰,劉備派他去跟孟達合作,他卻跟孟達鬧意見,還把人家的太守裝備:鼓吹給搶走了。
恰在這時候,關羽大哥正在暴走,率兵攻打襄陽,兵力一直不夠,就向劉封孟達求救。這個時候,如果上庸只有一個人,孟達也好,劉封也好,肯定就派兵了,有兩個人,意見就不統一,反而一個都不救,最後我們關二哥就敗走麥城,腦袋掉了。
後面一算總賬,諸葛亮慫恿劉備趁機把劉封給殺了。
而孟達直接帶著四千戶老部下投靠了曹魏。
曹丕聽說孟達來降,特別的高興,把他當成寶,出去坐車一定要一起坐。
好了,到了曹丕去世,事情來了,孟達心裡害怕。為什麼呢?因為他太得寵了,引起了曹魏陣營不少人眼紅,他害怕一朝天子一朝臣,那些人得勢之後,會對他不利。而恰在這個時候,諸葛亮給他送信了。
諸葛亮為什麼給孟達送信呢?原來,曹魏那邊有個叫李鴻的,他叛變來到了成都,諸葛亮就把他叫過來,問一下那邊的情況。
李鴻就透露一個訊息,他在孟達處見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叫王衝。
王衝這個人很關鍵。為什麼呢?因為他是蜀漢大臣李嚴的部下。
李嚴大家可能知道,他是劉備託孤的大臣之一,劉備不只託孤諸葛亮,還託孤給了李嚴,李嚴跟諸葛亮,一個是蜀中原有的派系,一個是劉備從荊州帶過來的。
王衝因為受了李嚴的氣,所以逃到了曹魏。
那王衝跟孟達都是逃過去的,當然有共同語言,聊點天什麼的。而恰好李鴻就聽到了,聽到什麼呢?
王衝就說,你走之後,諸葛亮說要殺你在成都的老婆,幸好劉備沒聽。
孟達就哈哈笑,說不可能的,諸葛亮這個人很坦蕩,不會殺人家的老婆。我本人很仰慕諸葛先生的。
李鴻把這個訊息傳遞給了諸葛亮,那諸葛亮就覺得孟達這個人可以招攬,策反一下,成為自己布在曹魏陣營的一枚棋,畢竟他在曹魏很受重視。
於是,諸葛亮就給孟達寫了信,兩方就開始秘密溝通起來。
到了曹丕一死,孟達心不自安,準備回到成都,正在這時,外面報告,司馬懿的大軍來了。
孟達吃了一驚。自己剛準備叛逃,司馬懿怎麼就來了呢?
這裡介紹一下,曹丕重用孟達,其實也有一點制衡司馬懿的意思,所以兩人關係一向不好。這一次,司馬懿是快馬加鞭在八天裡行軍一千多里殺了過來,是有名的閃電戰。
但司馬懿怎麼來得這麼快呢?
孟達可能不知道,他已經被諸葛亮賣了。
知道孟達準備回來時,諸葛亮派了一個叫郭模的人詐降,這個人投降到曹魏陣營後,就把孟達要叛逃的事情透露透過給了孟達的一個對手,此人馬上給司馬懿報信,司馬懿為防走露訊息,沒跟皇帝曹叡打招呼,直接就殺了過來。
那諸葛亮為什麼這麼缺德呢?要跟司馬懿聯手對付一個要投靠自己的人呢?
這都怪孟達自己。諸葛亮拉攏孟達,是想讓孟達當臥底的,可是孟達要回來,那他的作用就不存在了,不但不存在,反而會起反作用。
這又牽到諸葛亮跟李嚴的鬥爭。
諸葛亮跟李嚴都是託孤大臣,兩人有權鬥,而孟達,基本可以判斷是屬於李嚴的人。
還記得那個叫王衝的人嗎?他是李嚴的牙門將,因不堪李嚴欺負,叛逃曹魏。
如果他受過李嚴的欺負,到了孟達那裡,應該說李嚴的壞話啊,但是並沒有,反而說起了諸葛亮的壞話,說諸葛亮想殺孟達的老婆。
那極有可能,這個王衝其實也是詐降,是李嚴派過去的聯絡孟達的,畢竟他們都是原蜀系人馬。
諸葛亮也是清楚的,但孟達在曹魏陣營,如果肯當臥底,這個問題就不是問題,如果他要回來,那事情就麻煩了,說不定要跟李嚴聯合起來。他的地位就要受到威脅。
所以,諸葛亮這才使陰招。
諸葛亮的招數,司馬懿也猜到了,接到密報之後,他就懷疑說孟達既然要叛逃,那這是機密,怎麼隨便讓人知道了呢。
於是,他也猜到了諸葛亮借刀殺人的意思,但他本身就想殺孟達,就乾脆順水推舟,來一次閃電戰。
孟達一生沒有做出大成績,但最後,竟然需要三國兩大牛人合作弄死,也不算太冤了。
-
4 # V587累
三國時期名將孟達,有帥才、有戰功,遊走於劉璋、劉備、曹丕三大陣營之間,多次跳槽,有許多人情世故可以總結。
孟達原是劉璋部下。劉璋無能,孟達便於法正等合計,使劉備輕巧取了西川。劉備得西川后,法正被封為蜀郡太守,孟達只被封為益都太守。縣守被郡守官小多了,孟達不爽也忍了。
孟達在益都坐了幾年冷板凳。一日,劉備命孟達向北攻打房陵、上庸、西城。孟達領兵連下房陵、上庸。這時,劉備派養子劉封來爭功,於是三城皆下,而未見劉備封賞。孟達心中開始消極。
後來關羽失荊州被圍麥城,派人向孟達、劉封求援。孟、劉兩人對劉備猜忌都有意見,便一致決定見死不救,任關公為孫吳所害。
關羽死後,劉備準備馬上派人捉拿孟達、劉封。軍師孔明獻計說,可以升此二人為郡守,將兩人分開,然後再擒拿。劉封果然被調到綿竹。孟達的好友彭羕聽說此事,遣心腹之人馳報孟達。也是孟達運氣不好,使者剛出南門,被馬超手下捉住,彭羕被賜死於獄中。
孟達無奈,只好背叛劉備而降曹丕。孟達出逃時,僅率四千家眷親兵,還留書信給劉備:臣誠小人,不能始終。知而為之,敢謂非罪?臣每聞“交絕無惡聲,去臣無怨辭”。表達自己的無奈與辛酸。
曹丕待孟達超級熱情:加封孟達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平陽亭侯,領新城太守,守襄陽、樊城,真是加官晉爵,還從山城駐進了襄陽名城。
後來,曹丕起五路人馬伐蜀,其中一路為孟達。曹丕令孟達起上庸兵十萬,西攻漢中;令曹真為大都督,領兵十萬。從統兵數量看,孟達此時與大都督曹真帶兵一樣多,曹丕待孟達不薄。
就像彭羕願以死相救孟達一樣,孟達很看重兄弟情義。孔明派人偽作蜀臣李嚴的一封信給孟達,孟達的十萬大軍就沒了動靜。在新主與舊情之間,他選擇了稱病不出兵。
孟達這樣的抗命之舉,在重用他的曹丕時代沒有大問題。可惜曹丕也有命終時,曹丕一死,問題就來了。新任領導魏明帝不喜歡孟達,孔明藉機以書信勾引孟達重回蜀漢。跳槽背叛原本是件超級機密的事情,可孟達卻找來親信和外甥商議,不料親信親人共同出賣了他。司馬懿迅速起兵,砍下孟達腦袋,傳示洛陽。
孟達一生對兄弟講友情,彭羕可以為之一死便是一例;李嚴一封書信可以退他十萬兵也是一例。但他卻不會對領導忠誠,尤其是當領導無能或無情之時,你對領導不忠,你的親信甚至是親屬又怎麼會對你忠誠呢?
出賣孟達的是其心腹李輔和外甥鄧賢,而一槍刺孟達於馬下的是下屬申耽。悲劇的結局總是相同的。
回覆列表
孟達(?-228),字子度(小說《三國演義》中字子慶),本字子敬,因劉備的叔父名叫劉子敬,為避諱而改字。扶風郡郿人,三國時期人物。本為劉璋屬下,後降劉備。關羽圍樊城、襄陽時因不發兵救關羽而觸怒劉備,於是投奔曹魏,在魏官至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此後又欲反曹魏而歸蜀漢,事敗而死。
孟達本來字叫子敬,因為劉備的叔父叫劉子敬,為避諱改了。這人也真是的,避諱之說有避皇帝的,也有避皇帝他爹的,從來沒聽說避皇帝他叔叔、二大爺的,而且當時劉備還沒稱帝呢,估計是孟達自己討好劉備。
孟達最初是劉璋的部下,和法正的關係不錯,兩人一起投靠劉璋的。劉備入蜀的時候,劉璋就派他和法正一起去迎接。後來劉備和劉璋關係破裂,他投靠了劉備。劉備奪取蜀地之後,他成了宜都太守。劉備奪取漢中時,孟達攻下了房陵郡,並和劉封合兵拿下了上庸郡。
關羽敗走麥城時,孟達和劉封都沒有出兵。事後孟達怕劉備追究責任,畢竟人家劉封是劉備的兒子,而他素來和劉封不和,劉封曾搶過他的樂隊。於是孟達給劉備寫了一封信,之後就帶著部眾投降了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