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指尖時

    古人飲酒,常有許多新奇的花樣,每當讀到文獻上記述的那些事情,就讓人感受到古時酒筵上的萬千氣象。其中某些情節在今天看來甚至難以置信,比如說在酒席上無人傳杯,酒杯會自動到達客人面前,杯中酒若未飲盡,酒杯決不會自動離去,這是《神仙傳》中記述的三華人葛玄的“仙術”之一。我們倒是不必相信歷史上真有這樣的事,但至少那時人們是想到了這個花樣,省去了頻繁斟酒的麻煩。

    從其他一些記載來看,古時在尋求解決斟酒繁瑣方面,也確有成功的嘗試,而且是屢試不爽,這便是可以用現代語言來表述的“自來酒”的創立。

    似乎最遲是在唐代,宮廷中開始有了“自來酒”。美酒可以透過管道源源不斷地暢湧到筵宴上,流到酒客的杯子裡,就像我們當今使用自來唐三彩胡人騎馬俑水一樣便利。唐太宗李世民就曾兩次用這自來美酒招待北方少數部族使者,場面非常壯觀。第一次是在貞觀三年(629),為的是招待“獻方物”的回紇使臣。當時唐太宗坐在寶殿中,殿前臨時建起一個高高的坫臺,臺上放著大銀瓶,自左閤埋有地下管道,美酒透過管道直通臺下,往上湧入高坫的銀瓶中。銀瓶下又有管道引出,將美酒轉註飲者杯中。赴這次酒宴的遊牧部落使團有數千人之多,他們敞開肚皮痛飲,結果還剩下一半的酒沒飲完。

    這次自來酒會是一次成功的嘗試,效果不錯。十多年後,唐太宗興致勃勃地又舉辦了第二次自來酒會,那是貞觀二十一年(647),唐太宗在天成殿宴請歸附的北方遊牧部落首領,也是設高坫於殿前,置銀瓶於坫上,自左閤內“潛流”酒泉通於坫腳而湧至殿前瓶中,與宴者也是數千人,酒也只飲下了一半。這次酒會的規模與上一次相當,只是不知是不是在同一場所?

    古代自來酒的發明,應當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前。據《拾遺記》的記載,十六國時的後趙國君石虎(295—345),曾在太極殿前建起一座高四十丈的高樓,樓上置一空腹大銅龍,龍腹盛酒數百斛。把酒送到這樣的高度,不是為了飲用,而是用它來製造酒雨用於灑塵的,“使胡人於樓上嗽酒,風至望之如露,名曰粘雨臺,用以灑塵。”這就更加奢侈了,既是用於灑塵,為何不用水而非用酒呢?看來石虎追求的就是這種自來酒雨的效果。不單單是為了灑塵而已。說到灑塵,使我們想到當今時不時就肆虐的沙塵暴,莫非一千六百多年前的石虎時代也有這種困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鼻子長痘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