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魚的設計工坊

    第一能製造垂直起飛戰鬥機的國家並不多,全世界量產過這種飛機的就英美蘇。第二垂直起降戰鬥機的作戰半徑通常小於350公里。大名鼎鼎的海鷂戰鬥機如果垂直起飛加垂直降落的話恐怕只剩下100公里的活動半徑,成為名副其實的桅杆保衛者。f35b好一些,也不會超過350公里。垂直起飛的話還不能滿載,對戰鬥力限制也比較多。所以,垂直起飛戰鬥機在兩棲攻擊艦上較多,航母基本不會使用,而是選擇活動範圍大,載彈多的普通戰鬥機。f35b作通用戰鬥機,它除了垂直起飛外,還有滑行起飛的操作方式來彌補垂直起飛的不足,當然,它也有完全不能垂直起飛的艦載版本。

  • 2 # 鷹鴿分析

    追尋歷史的蹤跡,垂直起降戰機的發展歷史並不算太晚,早在二戰期間,德國就推動相關技術的研究,開發出了Ba-349型截擊機。但時至今日,實際擁有垂直起降研發能力的的國家屈指可數,無外乎美英蘇三個國家,發展歷程上也不過英國的鷂式、蘇聯時代的雅克-38、雅克-41以及美國最新的F-35B四個型號。從研發技術難度、實際裝備體量兩個方面來看,垂直/短距起降戰鬥都比沒有得到擴大化發展。

    垂直起降戰機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改變了傳統固定翼戰機起降距離較長的問題,實現了固定翼戰機可以類似於直升機垂直起降的能力。這一核心技術優勢,似乎使得固定翼艦載機上艦起降的門檻大幅度降低,甚至是直通式甲板的兩棲攻擊艦經過甲板特殊處理即可實現搭載固定翼戰機的能力,相較直升機顯著提升制空作戰以及對地面打擊的多樣性。

    技術門檻高成為垂直/短距起降戰機嚴重製約發展

    冷戰時期,美蘇爭霸的覆蓋了各個領域,軍事科技首當其衝。在這個時間段,包括美國研發康維爾XFY和X-13垂直起降戰機出發點都在於傳統陸地領空,主要應對來自前蘇聯的威脅,意圖在與蘇聯的對抗中獲得不對稱優勢。直至英華人成功研發出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型垂直/短距起降戰機——鷂式戰機,隨後美英將鷂式戰機運用到艦船上,實現了固定翼戰機艦上垂直起降能力(美國的AV-8B主要用於海軍陸戰隊故而被稱為海鷂)。

    同時期,蘇聯也在研發垂直/短距起降戰機,包括中國也意圖在殲-6的基礎上安裝升力風扇實現垂直起降。蘇聯研發工作起始於雅克-36技術驗證機,後續推出實用型雅克-38垂直/短距起降戰機,並實際部署在基輔級航母上;隨後又進行了新一代雅克-41的研發,雅克-41全新開創創新性的設計,前部安裝兩臺RD-41升力發動機為戰機提供升力,後部裝備一臺R-79-300型向量發動機,其噴口可實現垂直旋轉向下,從而產生一個向下的推力,結合前部升力發動機提供的升力,最終來實現戰機的垂直起降特性。這一設計被後來的美國F-35B所沿用。

    相較英國的鷂式戰機,美國的F-35B設計更加高效合理,但同時也帶來更高的技術要求。其使用的升力風扇和大推力向量發動機對於很多國家來說就是最大的攔路虎,以F-35B為例,其使用的F-135型發動機推力高達125KN,開加力推力可達191KN,使得F-35B的推重比達到14.6,強勁的動力賦予其優異的垂直起降能力,僅這一點就是很多國家望塵莫及的。

    原理看似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可謂是難上加難。除了發動機之外,還在氣動佈局、機體結構等諸多領域需要雄厚的技術支撐,另外還有相應的控制軟體等細節性的問題都切實擺在眼前,一系列的技術瓶頸擺在眼前,需要逐個去攻克。由於技術的複雜性,導致發展垂直/短距起降戰機的發展門檻較高,嚴重的制約了其整體發展,儘管從研究到現在將近80年,推出的型號也不過上文提到的四個適用型號,目前具備研發潛力的國家也不過美英兩家,俄羅斯還有點觀察。

    功能看似很好,缺陷同樣突出是核心因素

    英國的鷂式戰機被看作是垂直/短距起降戰機發展領域的經典之作,但從其實際使用中就能看出一些不一樣的意思來;諸如,英國首次將鷂式戰機運用到航母上,並將這款機型推廣到全球,有很多國家引進並使用,其中就包括美國。英華人使用鷂式作為艦載機可以看作是一個歷史縮影,當時的英國手中已經沒有多少航母了,也無力再建造大中型航母。

    反觀美國,在引進鷂式垂直起降戰機後,並沒有像英國那般作為航母艦載機使用,而是將鷂式引進後命名為AV-8B“海鷂”,全部裝備給予海軍相獨立的海軍陸戰隊,將這些戰機部署在兩棲攻擊艦上;再看財大氣粗的美國,兩棲攻擊艦的排水量不斷放大,比很多國家的輕型航母還大,海鷂垂直起降戰機成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標配,與英國形成鮮明的對比。

    實戰中,英華人對於垂直起降戰機深有體會。英國在英阿馬島海戰中,出動了競技神號和無敵號兩艘航母組成的特混艦隊,共搭載40架鷂式戰機,戰爭期間共出動2376架次,擊落24架阿根廷飛機。在整個戰爭過程中,基本上只用於艦隊防空作戰,與美軍航母戰鬥群強悍的對海、對陸打擊能力形成鮮明的對比。

    究其原因在哪裡?主要因為垂直起降戰機腿短。由於要實現戰機垂直起降,這個過程中將消耗大量的機內載油,這就極大的限制了該類戰機的作戰半徑和滯空時間,所以垂直起降戰機與身俱來就有腿短的問題,而理論上艦載機的航程越遠,作戰能力也更突出。

    其次,除了腿短,還有一個顯著的問題就是載彈量低。由於垂直起降戰機對於空中有很大的限制,無法實現滿載垂直起降,這在英阿馬島海戰中得到充分的證實。在看美國,美國新一代戰機F-35開發了A、B、C三個型號,僅供出口的也是F-35B型號,美國自家航母使用的是F-35C,將垂直起降型號留給海軍陸戰隊,就充分說明了問題,論航母經驗美華人當之無愧的王者。

    綜合上述,並不是誰想研發垂直/短距起降戰機,技術瓶頸擺在那裡,具有研發能力的國家屈指可數。另外垂直起降戰機作為艦載機使用,腿短、載彈量低成為制約艦載機發展的核心指標,大國海軍是看不上的,有戰略需求的國家也是看不上的,只是部分國家處於無奈之下的一種選擇。所以垂直/短距起降戰機看起來高大上,實際作戰能力並非想象中那麼好。

  • 3 # 九品侍衛

    雖然垂直起降戰機看似解決了航母起降的困難,但卻只是飲鴆止渴的做法。首先能夠進行垂直起降的戰機,本身重量都不會太大,例如冷戰時期的鷂式戰機。另外飛機在垂直起飛和降落時都會消耗掉大約40%的燃料,畢竟那麼重的飛機想要拔地而起是很困難的,所以許多擁有垂直起降戰機的國家,一般都會選擇滑躍起飛,然後垂直降落的模式。

    另外由於垂直起降戰機的發動機噴口都必須能夠靈活旋轉,所以發動機和噴口的故障損壞率也是很高的,這間接增加了維護與保養的成本,而且還降低了艦載機的出勤率。另外為了滿足垂直起降的苛刻要求,垂直起降戰機的航程也大幅度縮水,而且載彈量也要比傳統戰機小很多。

    其實英國當初研製垂直起降戰機時,就是在艦載偏鋒。因為當時大英帝國海軍的實力已然大不如前,但還依舊想抱有一定規模的航母艦載機部隊,所以就出現了輕型航母論。可是隨著時代的前進,現實無情的證明想要在大海上掌握制空權就必須擁有大噸位航空母艦。因為只有大噸位的航空母艦,才能夠有能力起降雙發重型戰機。

  • 4 # 極速飛客v江哥

    陸地上除了強風以外基本是固態的受外在影響很少,所以起降相對安全;而航母上稍先面積小了,起降你的注意周圍環境以面發生碰撞,從而分散了注意力這是影響安全的其中因素,其次航母在海上游行時本身就是移動的,加之海上波濤兇猛,可不比池塘河水那麼安靜,航母航行時前後左右晃盪的歷害,所以非常不穩定,難度係數就很大了。

  • 5 # 三娃四海開飛機

    最重要的原因是掛彈載重量。垂直起降除了耗油大大超過普通起降,還有很低的重量限制。有時候返航的飛機不得不扔掉沒有發射出去的導彈才能完成垂直降落。看F35紀錄片的時候就要看到,航母訓練有一個課程就是半垂直半滑翔高坡度降落在甲板,目的就是回程儘量儲存未使用的武器。

  • 6 # 雛菊西瓜Peterpan

    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戰機不是飛起來就行,重要的是能帶多少載荷、能飛多遠,這才是實戰意義。雖然STOVL模式能夠幫助戰機在特殊情況下起飛,但是無論在帶彈量還是航程都受極大限制,只要哪怕有一點跑道都能讓戰機多帶一枚導彈,否則沒有載荷飛起來又能怎麼樣呢?只是無用功而已

    我們首先要搞清楚飛機為什麼能飛起來,飛機飛行的基本原理是“升力”,從字面理解升力就是上升的力量。正常固定翼飛機的升力是由發動機推動飛機與空氣形成一定的速度,機翼的上下表面產生了流速和壓強差,利用機翼與空氣的相對速度帶來的壓強差“託舉”飛機上升。

    但對於垂直起飛狀態的戰鬥機來說,由於飛機此時是垂直運動的,與空氣在水平方向相對速度幾乎為0,所以機翼帶來的升力此時是幾乎沒有的,升力全部由垂直向下噴氣的發動機提供,就是在純粹克服重力做功。此時發動機推力引數就非常重要,戰機的起飛重量不能超過發動機推力,否則無法克服重力自然也就飛不起來。我們舉個例子:F-35B戰鬥機,空重14.7噸,F135發動機推力18.3噸,也就是說理論最大載荷只有3.6噸。但是考慮到實際起飛效率問題,F-35B垂直起飛模式只能攜帶1噸燃油+2枚AIM9X,此時作戰半徑不到100公里,幾乎沒有實戰意義。除非什麼情況,對方已經突破了你的防空網,接近不到100公里的位置,但這種情況幾乎可以用岌岌可危來形容。

    但是有了跑道就不一樣了,有了跑道後戰機就可以利用機翼就產生升力,多出來的“託舉力”就可以讓飛機攜帶更多的燃料和彈藥。我們還是舉F-35B的例子:如果F-35B在180米跑道短距起飛(美國兩棲攻擊艦標準起飛跑道)則攜帶2枚1000磅(453公斤)JDAM和2枚355磅(161公斤)的AIM-120中距彈達到870公里作戰半徑。這是什麼概念?不僅多帶了1噸的載荷,作戰半徑是垂直起飛的8倍。

    我們聽說過一句話:“只要動力足,板磚也能飛上天”。這句話確實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我們合理利用飛機機翼升力,那麼載荷和航程會大大增加,何樂而不為呢?所以不管是美國的F-35B、英國的“鷂”還是蘇聯的雅克-38,這些STOVL模式的戰機的垂直飛行功能最大的意義並不在於起飛,關鍵是降落,這就使得航空母艦的入門門檻大大降低,也使一些兩棲攻擊艦可以得到固定翼戰機的空中火力支援,甚至臨時充當制空型航空母艦來使用。

    還有一個問題,垂直起降戰鬥機一般不會部署在大型艦隊級航空母艦上,因為這個垂直起飛功能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F-35B的垂直起降功能關鍵就在於升力風扇的存在,但是這個升力風扇嚴重擠佔機內空間,F-35B的載油量只有6噸,比海軍F-35C型少30%以上,這就意味著作戰半徑的降低。如果有彈射器,哪怕滑躍起飛,那麼藉助航空母艦本身的起飛資源不好嗎?為什麼要把壓力都施加在飛機本身?

  • 7 # 真正鱷魚不哭

    垂直起降技術本來跟艦載機沒有關係,而是冷戰時期為應對世界大戰機場被摧毀後的緊急防空需求,屬於特殊時代的奇思妙想。

    後來海軍發現這個技術用在艦載機上也可以,因此“鷂”式就發展出了海鷂。

    垂直起降雖然可以省去滑跑距離,但也有嚴重副作用,就是起飛重量嚴格受限,垂直起飛並不比短距起飛多費多少油,但是載油量載彈量卻要少很多,掛不了導彈也掛不了副油箱,甚至機身油箱都加不滿。這種狀態連航母都保護不好,更別提前出攻擊了。

    即使採取短距滑躍模式,過載也需要在長距起飛點才行。

    大家都不是傻瓜,如果大家都不用你覺得好的方案,那就是這個方案有你妹發現的重大缺陷。

  • 8 # 老連長15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垂直起降戰鬥機也是一樣,戰機起降是方便了,但那是攜帶武器少、作戰半徑小、防護能力差等代價換來的。你想想,一架戰鬥機,鐳射制導炸彈幾個人搬都費勁,更別說整個戰機了,讓發動機用噴氣力讓戰機離開地面,那得要多大的推力!鳥為什麼能飛上天,不光是因為有翅膀、羽毛,而是體內的骨頭、肌肉已經進化到了極致。因此,航母的艦載機彈射起飛才是王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媽天天嘮叨我不找男朋友,沒有男人追是我的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