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梁梁

    就現在而言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中醫調理婦科疾病真的是治根,是西醫比不了的,我月經不調,西醫啥效果沒有,中醫話都沒說,人家看看就知道了,我都蒙圈了,最後調了兩個多月就徹底好了,中醫真的是博大精深,但是遇到一個有經驗的好的中醫醫生還真的不容易,現在好多學中醫的年輕醫生都還在磨礪中!

  • 2 # First3兒

    對我來說就是國粹文化,博大精深,我以前去經常去找中醫調身體,我覺得中醫的配藥方很神奇,我之前就特別想學,特別喜歡

  • 3 # dfkbs-lt

    謝邀;說到中醫,給我的第一感覺和印象是;中醫能治多種婦科及內科疾病,包括男女不孕丶卵巢早衰丶輸卵管阻塞丶乳房疾病,月經疾病,慢性咽炎,還有疑難雜症,有一定的治療效果,挽救了無數個患者病痛的折磨,中醫中藥辨證準確,對症下藥,效果好,直達病根,副作用少,且療效顯著,造福人類,功德無量!我特別相信老中醫治病!

  • 4 # 使用者6131822359598

    說到中醫,每個人的第一感覺或印象是怎樣的?

    說到中醫,中醫是以陰性物質思維結構,不同於西醫儀器裝置的陽性結構思維。決定了每一個人的第一感覺或印象是空洞抽象的。患者透過仔細想想誰的脈理還可以信賴,就去找誰看病吃藥。傳統認為中醫藥行對朝,24小時才見效的誤導,為醫生看病發藥的穩妥性責任。時代變了!對中醫的誤解的負面影響變成了傷害。中醫沒有西醫,一大堆科學儀器裝置,複雜化的檢查,一整套程式化驗的明顯感覺和印象。以變成攻擊中醫不科學的儀器工具。

  • 5 # 揚帆遠航75887

    中醫博大精深。能治標又能治本。能把疾病從病根上治好,而且不容易復發,古代醫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中國最珍貴的醫學寶庫。

  • 6 # 海洋70637665

    說說我媽吧!媽是老中醫、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我媽身邊總是圍著人,基本沒有時間理會我們。

    我的同學和她弟弟都是有賴於媽媽的中藥才得以問世的。這並不是媽媽告訴我的、是我們一幫小夥伴們在他們那條街上玩渴了、去她家喝水,她奶奶摟著我不撒手。一個勁兒的噓寒問暖。

    媽還是基督信仰者、為人和善,默默付出從來不求回報。

  • 7 # 牽牛1877945528388

    中醫發展到現在,進步不大,甚至可以說就沒有進步,一些有名的中醫院,基本是靠西醫給撐起來的,如果沒有西醫的介入,純中醫院很難持久。現在人有病,首選肯定看西醫,在西醫無奈後,再看中醫。現在有很多慢性病,急著看西醫,緩著看中醫。

    中醫講天人合一,人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也離不開自然法則,治不好是天命,治好了也是天命。

  • 8 # 靜淨養生

    說到中醫,老一輩人還是很認可的,甚至他們還會隨口告訴你幾個驗方。但是對於現在的許多年輕人,一說到中醫首先想到的就是難以下嚥的苦藥湯,所以拒絕找中醫看病。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國寶,是我們的祖先經過五千年不斷摸索積累的寶貴財富,是讓華夏子孫綿延不絕的根本保證。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衣食住行,處處都有中醫藥的身影。

    之所以現在的中醫沒有太大的突破,似乎在倒退,得不到更多人認可,原因有許多。

    首先,中醫是以中華古老哲學體系為指導,屬於哲學範疇,高於科學。這也是中醫難學的原因之一。 在治病過程中不像西醫拿檢查資料說話,而是全憑醫生經驗,解釋的時候讓患者很難理解。所以還有一句俗語“中醫讓你稀裡糊塗的活著,西醫讓你明明白白的死去。”

    其次,近代社會,中國西醫發展迅猛,西醫的教學也是可以批次模式化,培養出一大批醫務人員來滿足國民的醫療需求。相對來說中醫培養人才的速度就慢了許多。

    還好,現在國家開始大力支援中醫藥發展,透過現代技術研發了許多中藥製劑,解決苦藥湯和煎藥難的問題,更重視人才培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新認識中醫,接受中醫,學習中醫。

    我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中醫鐵粉,因為受益於中醫,所以一頭扎進中醫的海洋,努力學習,越學越感嘆祖先的智慧,越學越感到自己的渺小。每個人都應該學點中醫知識,不一定是要去當大夫,至少可以學會不生病的智慧,對你,對你的家人、朋友都有好處。

    這就是我對中醫的認識。

  • 9 # user6163290003850

    隨著西醫醫療器械技術的不斷提高,中醫。中藥現在越來越不被看好了。其實中醫藥在抗擊疫情中是起了大作用的。古時候中國沒有西醫,那發生疫病全都是中藥發揮關鍵作用。而現在的中醫在不被人們再看好的情況下逐步衰退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臺階的結構做法,一般都是怎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