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令狐伯光

    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正在熱播,在今年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熱度,也在中國產劇的考究和還原當中,達到了很高的一個高度。

    《長安十二時辰》如果單獨從電視劇的角度分析,當然能夠解讀很多故事劇情,人物塑造和電視劇的趣點了。

    但伯光認為,從2015年的《琅琊榜》到2019年的《長安十二時辰》,再聯想到6月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預告引起的爭議,還有這幾天漫威首部華人超級英雄電影《上氣》,引爆國內的言論。

    我們似乎發現一個明顯的現象,中國觀眾好像真的一下子不太在乎,也不太喜歡“洋大人”拍的中國文化作品了。

    這個其實才是還原考究的《長安十二時辰》成功,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答案就是,2010年後新時代隨著中國國家實力的復興,華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也逐漸開始崛起,從而與強大西方拍出的文化獵奇《花木蘭》,再到《上氣》“傅滿洲“式的種族歧視。

    中國在新時代文化自信過後,開始對外華人產生嚴重的排斥憤怒。

    中國觀眾文化自信崛起 從歷史環境梳理文化產業的發展脈絡,從而側面能夠展現人民精神需求的變化,時間階段大概如下:

    建國前:清末——1949年

    建國後:1949年——1978年

    改革開放:1978年——1992年

    市場經濟轉型:1992年——2001年

    全面市場經濟:2001年——2012年

    文化商業和文化自信:2012——至今——

    建國前,建國後,再到改革開放前的時間段,細分也能分出很多階段,但這裡就不提了。

    1978年到1992年,1992年到2001年;1998年中國內地改革開放向市場經濟轉型,1992年計劃經濟正式結束,2001年簽署WTO全面進入市場經濟。

    這二十多年內地文化雖有細緻差別,但主流方向基本一致。那就是結束混亂時期的“反思文學”和“傷痕文學”。

    1978年到1992年十多年文化產業發展,顯然處於大火車剛掉頭,調整方向的階段。

    電視劇確有86版《西遊記》,87版《紅樓夢》的經典。電影產業,陳凱歌84年拍出了《黃土地》,張藝謀88年拍出了《紅高粱》。再到對於後世內地流行音樂影響巨大的搖滾樂,崔健在86年寫出了《一無所有》等歌曲。

    但內地電視劇產業巔峰,內地文藝片的鼎盛時期,內地搖滾樂的黃金時代都是1992年前後了。

    內地電視劇從94年的《三國演義》,再到各種首部電視劇作品。內地電影產業,張藝謀代表的第五代大導演,巔峰生涯貫穿整個90年代。崔健,魔巖三傑等內地搖滾樂,巔峰時代也是90年代。

    咦,原來這麼巧的嗎?當然不是!

    它就是歷史大環境發生的重大事件,從而影響現實人民的生活狀態,人民的精神需求引導文化產業的主流方向,最終自然形成了各個時間階段。

    2001年到2012年,華語地區文化產業的黃金時代,2001年中國簽署了WTO。內地電影產業,2002年張藝謀拍攝的《英雄》,從此開啟中國商業大片時代。

    內地電視劇因為政策放開,舊有電視劇製作模式在新時代徹底釋放,內地各種型別電視劇在這十年迎來前所未有的巔峰時代。

    華語文化產業也進入兩岸三地全面合作的巔峰時代,率先發展成熟的港臺文化全面進入了內地市場。像是香港影視劇開始全面進入內地電視劇市場,它是2000年前後。

    臺灣在新世紀掀起的偶像劇熱潮,首部引起轟動的電視劇《流星花園》於2001年誕生。周杰倫等代表的臺灣流行音樂也是2000年前後。只有內地綜藝稍晚一些,首個引爆全國的選秀節目《超級女聲》2005年方才誕生。

    最後一個時間階段,2012年至今 相信有人注意到了,最後一個階段的時間點是從2001年到2012年,2001年曆史大事件非常容易理解,中國內地在2001年簽署了WTO,宣告全面進入了市場經濟。

    後面時間節點為何定在2012年?

    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顯然更加符合重大歷史事件導致文化形成分水嶺的定義。

    畢竟,這是現實給出的結論,中國商業電影票房飛速的增長,它是2012年徐崢導演的《泰囧》過後。內地綜藝開始掀起的全民神話,它是2012年的《中國好聲音》過後。

    但是,自2015年正午Sunny的《琅琊榜》後,中國產劇審美模式開始全面迴歸。再到2019年雖然還有瑕疵,但還原考究的《長安十二時辰》成為現象級的爆款。

    其它像《人民的名義》《破冰行動》(雖然爛尾了)成為市場的爆款。同樣還有電影的《戰狼2》,《紅海行動》和《流浪地球》,文化核心本質上都是民族自信還有文化自信。

    中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崛起2015年後的中國電影,再到考究還原的《長安十二時辰》大熱,社會上對於“唐朝風韻”的熱烈討論。新時代的中國觀眾,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已經崛起。

    正好此時,迪士尼版《花木蘭》和漫威電影《上氣》出現,不管出於何種原因,迪士尼興許已經比較考究,但本質上還是西方文化獵奇,西方人以為的中國文化元素的堆砌。

    這肯定不是華人心中的傳統文化,但源於中國國家實力的弱勢,不能將文化軟實力傳播到全世界。有這個能力的美國好萊塢,但傳播的卻不是華人想要的中國文化。

    更不用提,漫威首部華人超級英雄電影《上氣》,從演員的選擇再到“滿大人”的背後,根本就是對於華人和黃種人的種族歧視,中國觀眾不喜歡和抵制,自然理所當然了。

    當然,有些觀眾覺得《長安十二時辰》只是一部古裝劇,並沒有這麼大的作用。但這幾年國內的影視文化作品,一切的文化現象證明。

    2015年後華人民的精神需求,確實從商業崛起過渡到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時代。

    如同《戰狼2》《紅海行動》《流浪地球》包攬中國產電影票房前三強。如同動畫電影《大聖歸來》《白蛇緣起》,再到《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成功。

    最後到《琅琊榜》《長安十二時辰》等還原考究古裝劇的連續火爆,大多數中國國觀眾其都沒有這個意識,但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已的選擇了。

    這才是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還有大量同類文化作品的成功,其背後真正的意義。

  • 2 # 聽說M

    故事:

    唐,天寶三年,上元節,長安。突厥狼衛潛入,醞釀著滅城的陰謀,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從潛入的那一刻就已被靖安司監視,然而狡猾的狼衛從嚴密的包圍圈中逃脫,一場請君入甕的好戲變成了引狼入室,長安一百零八坊,如一個精密的棋局,該如何抓捕逃竄其中的狼衛?曾經的“說棋神童”現在的靖安司司丞李泌大膽啟用一個即將被斬首的獨眼死囚張小敬,一場反恐行動拉開序幕。

    其實看了《長安十二時辰》後,我感觸最深的不是故事,也不是裡面的人物,而是盛世長安,恢弘的宮殿,精妙的一百零八坊,環繞其間的水渠,無一不讓我驚歎與感慨。

    “長安,長安,長治久安”!

    最初我們對長安的印象也許就源於此!

    看過《長安十二時辰》後,我對長安以至於大唐有了濃厚的興趣,遂查閱了一些資料以作了解:

    建都

    隋文帝楊堅於開皇二年(582年)六月丙申正式頒詔,任命左僕射高熲為營建新都大監,太子左庶子宇文愷為副監,太府少卿張煲為監丞,開始營建新都,而後唐代將其進行了增修。遂從大興城到長安城,長安歷經了兩代建立與修葺,坊數也有一二之差。

    風水玄學佈局

    所謂“定鼎之基永固,無窮之業在斯”,建都是國之大事,它關係到國家的鞏固與發展,受軍事、政治、經濟、文化、民生等多重影響,因此在建築佈局上就有一定的原則,古代信奉風水玄學,長安城的建造也遵循其法,據宋敏求《長安志》引《隋三禮圖》記載,大興城的街數、坊數的設計也都有所依憑。一百零八坊恰好對應寓意108位神靈的108顆星曜(如《水滸》中的108將);南北排列十三坊,象徵著一年有閏;皇城以南東西各四坊,象徵著一年四季;皇城以南,南北九坊,象徵著《周禮》一書中所記載的所謂“五城九逵”。

    經貿繁盛

    長安城在當時有各國往來貿易,城內百業興旺,最多時人口超過100萬。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經濟空前繁榮,國家財政收入穩定。商業十分發達,交通便利,對外貿易不斷增長,波斯、大食等地商人紛至沓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商賈雲集,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裝來來往往,十分熱鬧,盛世長安名不虛傳!

    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唐朝應算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為繁榮的朝代!國家的統一,各行各業的繁榮發展,都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百姓得以安居樂業!現在的北京又何嘗不像當初的長安一樣繁榮昌盛!

    少年強則國強!

    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見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3 # 影視劇材優選

    作為一個讀者和觀眾,《長安十二時辰》在流水般觀看中看完了一大半,要說完全看懂不太可能。但是這麼多天以來,我看到的是一個極盡文化之絢麗,但又處於極盡而衰的朝代。文化的絢麗

    初看《長安十二時辰》,似乎資訊量有點大,因為很多觀眾沒有看過馬伯庸的原著,如果看過原著,一般來說理解劇情問題不大。

    《長安十二時辰》似乎不僅僅是一部關於破案救人的電視劇,它更像一部“大唐文化十二時辰”,整部電視劇向觀眾展示的是大唐極盡絢麗的美食、服飾、禮法文化。

    一:舌尖上的美食

    水盆羊肉:水盆羊肉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時期,至唐宋時期又被稱為“山煮羊”。南宋時期林洪所撰寫的《山家清供》曾寫道:羊作臠,置砂鍋內,除蔥椒有一秘法,只用槌真杏仁數枚,活水煮之,至骨亦糜爛。

    胡餅:胡餅大約是在漢代班超通西域傳回中原的,到了唐代,已經是一種時髦的象徵。在《舊唐書》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貴人御饌,盡供胡食。

    火晶柿子:火晶柿子在漢代就有記載,是陝西西安市臨潼區特產。據古籍記載,唐太宗在驪山腳下擴建行宮後,將柿子與奇花合種觀賞。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詠紅柿子》寫道:曉連星影出,晚帶日光懸。本因遺採掇,翻自保天年。

    二:唐朝服飾

    《長安十二時辰》中對於服飾的要求可以說是精益求精,力求還原唐朝時期的真實情況。

    無論是許鶴子花車巡遊,還是李必的道士裝,甚至於群演的裝扮都力求完美、有史可依。

    三:禮法文化

    法:

    張小敬在被帶出死牢就說到:我所犯之罪乃十惡之九,是不義罪。

    唐朝時期十惡罪是有據可依的,在《唐律疏議》第一卷《名例》中記載:五刑之中,十惡尤切。

    禮:

    唐朝時期盛行叉手禮,在電視劇中也得到了完美還原。

    叉手禮,即以左手緊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

    回顧電視,我們能看到唐朝天寶年間的盛世場景,然後細細品味,其實就能看到這繁華盛世下的危機已經悄然滲透進這個帝國。

    繁華盛世下的危機

    在電視劇中,李必的一番話其實已經點明瞭真相:

    作為太子手下的第一謀士,李必可以說是富有遠見的,他早已預料到了繁盛下的重重危機。

    而李必的恩師何執正,曾對張小敬說過一句話:聖上似暖還寒的態度,正是始作俑者啊,這個錯會牽累很多人。再聯想到何執正的原型人物賀知章那句著名的詩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難道僅僅是詠柳嗎?

    再到聖人慾讓林九郎執政,而堂堂太子,險些落入林九郎的掌控之中,按理說太子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在《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處境卻是如此堪憂,可見當時的朝堂之上是有那麼的錯綜複雜。

    劇中曾有一個鏡頭,李必想要郭利仕在聖人面前美言幾句,而郭利仕則告訴李必,他已自身難保,讓李必和太子務必小心。

    這些鏡頭,雖然不起眼,但是當大量的鏡頭組合在一起時,我們就能發現,天寶年間的唐朝其實已經岌岌可危,所謂盛極而衰就是最好的形容。

    不管怎麼說,《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一部精品之作。它不但透過十二個時辰內的一件案子呈現了唐朝的美食、服飾、禮法文化,更透過一個個小細節反映出繁華盛世下的危機。
  • 4 # 兩年的海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近期熱播,人們從中看到了大唐“開元盛世”的繁盛,看到美食、美酒、美文等唐朝的“詩酒文化”,看到狼衛的悲情人生,看到崔器、焦遂、靖安司小吏安柱國等普通人的生活,看到隴右焦燧堡戰鬥的慘烈,看到永王指使熊火幫地痞的強拆豪奪,看到右相與太子的權謀鬥爭,看到聖人統馭朝政的“平衡術”……

    我解讀到的是劇集前段重點突出英雄氣概或者草莽情結,後段主要演繹權謀鬥爭,全劇用兒女情長潤色。故事明的主線是靖安司追查狼衛、蚍蜉組織的恐怖襲擊活動。暗的主線是張小敬一整天滿臉血漬、摸爬滾打中的兒女情長。

    我解讀到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張小敬一天時間,教會你談戀愛!

    為了形成對比,還可以補充一句:如果感情失敗,從李必、龍波身上找原因(具體分析請檢視我的2篇文章:“《長安十二時辰》教人如何處理初戀、戀愛、熱戀、婚姻之間的關係”和“日子過不下去、糾結抓狂從《長安十二時辰》李必、龍波身上找原因”)。

    一、先從張小敬一整天的拼命廝殺中,領會正確的戀愛節奏。

    1、張小敬任職不良帥期間,工作原因,與平康坊李香香結識。李香香風情萬種、有情有義,是張小敬的初戀。後來張小敬因為殺死縣尉和熊火幫34個地痞,被打入死囚牢,等候問斬,李香香為之哭了半日。彼此初戀結束。

    2、李必為了查案,啟用死囚張小敬,這才給了他展示自己和結識檀棋的機會。在共同辦案的過程中,檀棋逐步看到張小敬是個好人,是個能拯救長安城的英雄。也看到唐律對張小敬的不公。

    3、右驍衛官署,二人假戲真做。當檀棋為了不讓右驍衛拿著燒紅的烙鐵去烙已經滿身傷痕的張小敬,她寧願赤腳在滿是炭火的鐵板上給甘守誠跳舞,二人確認了眼神。有幸逃走,當張小敬在眾目睽睽之下抱起檀棋走出右驍衛官署時,二人戀愛關係確立。

    4、這以後,張小敬就有了感情牽掛。他豔遇永新花魁許鶴子時,面對大明星的愛情表白,他霸氣拒絕“我心裡有人了”。查案需求來到李香香處,初戀看到他,很是興奮,舊情不減,主動示愛,但張小敬推開了她的手,給初戀說再見。

    5、聞染對他百般依賴,十分愛戀。但在張小敬心中,她是丫頭,是隊長聞無忌的女兒,是需要保護的妹妹,他們之間親情滿滿,但與愛情無關。

    6、查案過程中,張小敬與檀棋分分合合,飽受異地戀的相思之苦。但張小敬引導檀棋走出去、做自己,這給了檀棋憧憬新生活的希望。檀棋經歷了右相府被關押之難,差點被裝在棺材裡埋了。她氣息微弱時,最後意識是與張小敬在一起時的點點滴滴,而不是與李必的。這就潛意識裡對愛情做出了選擇,確定了唯一。

    此時的張小敬,也是心急火燎,要從李香香住處透過地道潛入右相府,去營救檀棋。初戀李香香舊情又起,但他還是果斷拒絕。這讓李香香很是不爽,但張小敬臨走時“窗欄讓小乙修修,你經常依在那裡,別摔著了”的話語,讓李香香心情平復許多,她接受了張小敬把她作為普通朋友的用心。張小敬愛情上,也確定了唯一。

    7、檀棋為了營救張小敬,準備冒險去親自面聖,遇到了嚴羽幻(徐璐飾演,諧音楊玉環),二人交談中,好似曾經閨蜜,這補充說明了檀棋始終存在“做自己”思想的身世背景。

    一起受過磨難、共過生死,彼此也確定了唯一,愛情在持續升溫,在一起已經水到渠成。

    二、再從李必、龍波身上找一找感情失敗的原因。

    1、李必整天把“鯤鵬志一生不滅”掛在嘴上,龍波始終對魚腸保持似是而非的男女關係,這讓兩位女子內心很是糾結抓狂。

    2、二人都把陪伴在身邊的女子作為下屬看待,精神上不平等。他們從不去重視對方的切身感受,只想著自己的大事情,女子跟著他們只能做“家庭主婦”,而且拼死拼活、吃苦耐勞做了很多“家務活”後,他們認為這是應該做的,得不到認可和尊重。

    我看懂的《長安十二時辰》,主要是張小敬公私合一、辦差進展中同時解決了個人戀愛問題的過程和箇中技巧,以及李必、龍波把身邊女子過成怨婦的失敗教訓。

  • 5 # 現代漢服

    是一部內心黑化的作者寫出來的一部非常陰暗的小說,可以看得出來作者的人生一定經歷過很多,不堪並且屈服的往事,所以非常不美好。

  • 6 # 星河萬丈

    《長安十二時辰》的主線是抓住危害長安的兇手,李必,張小敬等人為此奔波在長安的街頭巷尾,而導演以此又向我們展現了唐朝每個人物的信念和選擇。其中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小瞳和書生。小瞳的扮演者王思思演的特別好,將一個痴心女子對心上人十分信任到不敢相信再到徹底絕望的心路歷程向我們展示出來。

    作者對的刻畫書生很有深度,他不算的上是純粹的負心漢,在看不到希望的時候也願意和瞳兒同生共死的。妙就妙在張小敬讓他看到了希望,當陽光撒在他身上那一刻時, 聽到張小敬說熱熱乎乎的吃一份水盆羊肉時,他再也不願面對身後的陰暗去了

    ,這種平日裡司空見慣的日常成了他在黑暗裡想都不不敢想的奢望,作者將人性本性赤裸裸的展現在觀眾面前,我們甚至不知道該不該罵他,因為誰不愛陽光,誰又不愛每日都吃的豆漿油條拌麵蓋飯,而張小敬此舉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恰恰對應了第一集剛從水牢裡出來時他第一眼看見陽光的感受。

    導演對這種人們在經歷苦難時對日常生活的嚮往在劇中有刻畫,比如王忠嗣的女兒王韞秀早上出門的時候志氣滿滿,要殺奸人。受了一天的折磨之後不禁哭了起來說了一句

    讓人不禁覺得她又可憐又好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手機效能過剩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