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三一文史

    16歲,反對包辦,兩次逃婚。

    44歲,白手起家,經商有道。

    51歲,身價千萬,富甲一方。

    53歲,鋃鐺入獄,判決死刑。

    61歲,丈夫出軌,女兒自殺。

    71歲,重見天日,掃廁謀生。

    76歲,東山再起,身價千萬。

    吳勝明的人生堪比一部傳奇小說,人稱她“女版褚時健”。

    然世人皆知褚時健,鮮有人識吳勝明。

    1933年,吳勝明出生在浙江一處商賈世家。

    2歲,母親離開風流成性的父親,改嫁臺灣,她便從此隨祖父母長大。

    自幼熟讀四書五經,養尊處優,按當時的禮俗,大家小姐理應循規蹈矩,嫁人生子。

    可她偏跟其他女孩不一樣,別人扎堆玩過家家,她就蹲在家裡米店藥鋪裡,聽長輩們算賬、談生意。

    久而久之,吳勝明心裡也有一本生意經。

    可封建守舊的大家庭裡,女孩命不由己。

    12歲,家裡為她定下一門娃娃親,吳勝明極力抗爭。

    她的剛強個性,讓說客都無功而返,只好作罷。

    16歲已是亭亭少女,免不了又有人提親,這次家裡再也不能容忍她胡鬧。

    強行立下婚約,婚期一天近似一天,吳勝明暗生一計。

    一天, 她佯裝溫順對祖母說:“婆婆,我上街買點東西。”

    誰也沒想到從未出過遠門的她,竟要逃婚。

    出了家門,吳勝明偷偷搭上開往上海的火車,從故鄉飛馳而過。

    上海給了她自由,帶來的錢花完,就是另一種困厄了。

    吳勝明靠僅有的針線活手藝,在一處富貴人家做保姆,呆了兩年。

    收入微薄,地位低下,猶如籠中鳥。

    小女兒身,大女人心,吳勝明於心不甘。

    這時,遠在西安的軍官叔叔為她帶來一絲命運的轉機。

    她不知道一場刻骨銘心的初戀,也將從這裡奏響。

    18歲的吳勝明,身材嬌小,長相溫婉,與叔叔的山東指揮官於萍一見鍾情。

    叔叔看破不點破,他不願侄女遠嫁北方,便利用職權將於萍調離西安,甚至攔截了兩人的書信。

    幾年後,吳勝明輾轉得知於萍要在北京做手術,孤身前去探望。

    剛見面,就被叔叔的手下阻撓,強行將她帶離。

    疾馳的軍車上,吳勝明以死相逼,“不讓我下去,我就跳車!”

    她做出格的事,也不是一回兩回,誰都相信她說到做到。

    司機趕緊奉命停車,給了兩人最後道別的機會。

    於萍氣喘吁吁追上來,遞上一張字條:

    碌碌奔波為人謀,

    長江一去無回浪,

    但看河水向西流。

    這三句話,吳勝明記了一輩子。

    30年後,功成名就的吳勝明與平步青雲的於萍,竟在一間軟臥車廂相遇。

    遺憾的是,兩人都已結婚生子,並未相認。

    “你看著面熟,姓什麼?”

    “姓張。”

    “哪人?”

    “浙江。”

    “你要是姓吳,就更好了。”

    吳勝明故意撒謊冠了夫姓,打消於萍疑慮。

    而她心如明鏡,這麼多年,容貌神態、衣著舉止都會變,唯獨她記憶中這雙眼睛不會。

    那年,她的女兒才兩歲,她不可能讓孩子再承受一遍自己曾缺失母愛的痛苦。

    到了鄭州,吳勝明要下車了,趁於萍離開車廂,她在桌上留下一張字條:

    碌碌奔波為人謀,

    長江一去無回浪,

    但看河水向西流。

    火車開動時,於萍看到字條,趴在視窗對她大喊,竟也無法下車。

    如此一別,便是一生。

    吳勝明與於萍在北京訣別後,重回上海。

    25歲時,認識了小她7歲的張思源,兩人親如姐弟。

    7年後,張思源向她求婚,張家家底薄,吳勝明的婚事遭到家族極力反對。

    她和張思源私奔到青海,靠著丈夫的修理手藝盤下一家小店鋪,就地安家。

    婚後,兩人急於要孩子,可吳勝明習慣性流產了四次,痛不欲生。

    醫生判定吳勝明不適應高原氣候,夫妻二人才遷回鄭州。

    第五次懷孕,她已是42歲高齡產婦,眼見著小腹一天天隆起,喜憂參半,直到嬰兒落地,夫婦倆懸著的心才放下。

    1975年,女兒“豔子”來到世上。

    自小缺乏母愛的吳勝明,唯一能想到愛女兒的方式,就是給她最優渥的生活。

    賺錢,迫在眉睫。

    80年代前後,國內的供銷機制死板,社會上物資匱乏,收音機、尼龍服裝十分走俏。

    很多人下海做商貿,賺得缽盆滿溢。

    吳勝明瞅準機會,也籌備下海。

    先拿出多年積蓄,又貸款1.5萬元,回到故鄉開了第一家公司——愛豔商貿公司

    多年走南闖北的經歷,和自小耳濡目染的從商之道,給了她老練的眼光、過人的膽識。

    商貿公司業務飛速擴張,遍佈河南、福建、上海等地,賬目流水百萬。

    而吳勝明不管生意多忙,出差總要將女兒帶在身邊,才安心。這是她在商場打拼的動力。

    一次出差,在酒店午睡,醒來後看見女兒滿手是血。乖乖坐著,等她醒來。

    “為什麼不叫醒我呢?”

    “媽媽太累了,我想讓媽媽多睡一會兒。”

    女兒是她最貼己的小棉襖,而和諧的三口之家早已暗生危機。

    婆婆暗示她:兒子張思源與家裡保姆有染。

    吳勝明為了顧家,回鄭州開了第二家公司,又辭退了保姆。

    防不勝防,張思源拿著她辛苦賺來的錢,在外租了房子繼續包養保姆。

    吳勝明一心想給女兒完整的家,便加倍對女兒好。

    豔子10歲生日時,央求她:“能不能請老師、同學都來吃飯呀?”

    吳勝明爽快地答應,誰料那天女兒竟招呼全校師生都來了,一共500多人。

    當天,為了不食言,她只好包下整座國際飯店,設宴30桌。

    席間,女兒又懇求她幫助沒用新衣服的貧困同學。

    於是,粗粗統計完,現場竟有三四百人都需要新衣服,吳勝明忍痛一人發了20元置衣費。

    在當時,20塊錢足以買一套全新的衣褲。

    那天,一場生日宴,揮霍了20多萬。

    那年是1985年,她的身價過2000萬。

    生活極盡奢華,揮金如土。

    國內買不到的香水、包包,就乘國際航班到法國專櫃購買。

    財富的增加,逐漸變成賬戶後面數不清的0,人心漸漸麻痺。

    吳勝明也淪為瘋狂斂財的機器,不知不覺間越過法律的雷池。

    她得到販賣48輛高階轎車的機會;同期,來自臺灣一批造價不菲的高檔布料,也落入她手中。

    兩件大事還未來得及實施,就經人舉報,吳勝明的公司遭到徹查。

    這場轟動一時的經濟大案,將她手下的三個公司和家中全部財產盡數充公。

    走私罪、合同詐騙罪數罪併罰,吳勝明被判死刑。

    宣判後,她緩緩走入女監舍,很平靜。

    據說,很多男犯人在聽到死刑後,多半都渾身癱軟,得由人拖著回去。

    後來上訴,才改判無期。

    無論判罰結果如何,她都認罪,唯獨擔心女兒難以接受。

    入獄後一年多,她都讓丈夫張思源騙豔子。

    “你媽去外地談生意,一時半會回不來。”

    一次酒後,張思源還是說出了真相。

    首次探監時,10歲的豔子哭得撕心裂肺。

    “媽,你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回家啊?”

    “五年之後,就能出去了。”

    豔子信以為真,回去後,每週都給吳勝明寫信。

    漸漸地,豔子信裡不再提及父親,吳勝明在監獄甚至收到了一紙離婚申請。

    彼時前夫張思源和保姆情人私奔,豪擲二十萬,在保姆老家蓋了新房,還幫她哥哥娶了親。

    而親女兒豔子則被送往鄉下伯父家,寄人籬下。

    沒有路費,看母親的次數越來越少,信仍舊按期發出。

    女兒是吳勝明減刑的動力,別人在囚房裡哭天搶地,打牌閒聊,她就整日捧著書苦讀,有時也寫寫文章。

    每月各項評比中,吳勝明都榜上有名。

    她和女兒,一個在外,一個在牆內,都奔著團聚生活。

    然而五年到了,吳勝明並未如約出來,只得又告訴女兒“再等我五年”。

    其實那時她已經多次減刑,總刑期改為18年了,可如此,時間也太久太久了。

    一次,伯父和豔子吵架,一氣之下說出實情:“你媽是無期,永遠不會回來。”

    這句話讓豔子潰不成軍。

    她給父親張思源打電話,想讓他來接自己同住,父親拒絕了。

    那天,是豔子16歲生日。她服下一瓶農藥,含恨自殺。

    生前,她囑託朋友一定要往監獄寫信,鼓勵母親減刑。

    豔子走後,吳勝明一眼就認出信上不是女兒的字跡。

    信中解釋,豔子出車禍,導致右臂必須截肢,往後寫信只能由他人代寫。

    打消了疑慮,吳勝明為女兒生活起居,日夜懸心。

    此後兩年,信件都如約而至。

    直到豔子18歲生日那天,獄警將吳勝明叫進辦公室,緩慢地說出實情。

    “不可能,豔子在上封信裡還鼓勵我爭取減刑的。”

    吳勝明癱軟在地,往後的日子,黯然無光,她一心求死。

    流產四次,42歲高齡才生下豔子。

    如今61歲,女兒自殺,丈夫出軌,家產散盡,人生於她,了無生趣。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吳勝明企圖用從縫紉機上偷拆的零件,割腕自殺。

    冥冥中的巧合,當晚獄警特意從家裡趕來,要跟她談話。

    “你女兒希望你幫助更多的老人,你不能死,你要帶著女兒的期望活下去。”

    一席話,讓她醍醐灌頂。

    此後每次得到表揚,她都會寫一篇文章紀念女兒。

    出獄時,累計寫了6萬多字,在監獄刊物多次發表,感化了很多犯人。

    此外,她又以這段經歷為原型,寫了一本小說《囚路》。

    後來編劇黃允偶然讀完,極力推薦,並將它搬到熒屏,成了電視劇《罪犯與女兒》。

    2003年,從高牆走出,整70歲。

    因表現良好,從無期徒刑先後9次減刑,坐牢18年。

    出獄後,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為了先解決生活起居,街道辦幫她安排一份打掃廁所的保潔工作。

    別人上次廁所,要交一毛錢。有人會交,有人無視她,她也不敢言語。

    經常有人出來,卻沒有衝廁。

    “先生你沒有衝。”

    “要你幹什麼,你不是打掃廁所的嗎。”

    她安慰自己:我現在不是千萬富婆,我現在是個打掃廁所的女工。

    每月400元工資,住在18平米的小屋裡,5點早起掃廁所。

    她打掃廁所,完全按照高階賓館的規格。

    自己省吃儉用,在廁所內添置花草;為了聞起來清潔,特意噴灑了花露水。

    2004年,該廁所是街道最整潔的一間,吳勝明也當選優秀清潔員。

    “我和你一樣想建養老院,但我不會做生意。”

    吳勝明過於心急地想落成女兒建養老院的遺願,腦袋一熱,就湊了30多萬,與張京強趕赴陝西建葡萄園。

    2006年,張景強攜款90多萬,以外出買葡萄苗為由,跑路了。

    這筆錢,除了吳勝明的,還有張景強打著吳勝明旗號四處斂財得來的,一併卷跑了。

    自會走路就在生意上浸淫多年的吳勝明,素以為見多識廣,頭一回栽了跟頭。

    那時,很多人都質疑她是老騙子,她也不氣餒。

    “我的人生既不幸又幸運,這麼多好心人的支援,我怎能放棄?我絕對不能倒下去,我得給所有人一個交代。”

    吳勝明咬牙扛起葡萄園事務,170多畝地,孕育著她全部的希望。

    “20多年前我都賺過上千萬,現在一樣能!”

    她緊跟政策,打造生態農業,將葡萄園做成集旅遊、觀光於一體的多功能果園。

    置之死地而後生,73歲的吳勝明在出獄後第一次創業失敗後,迎來第二次機會。

    努力爭取到一筆扶持婦女創業的資金,讓她能在果園建立養雞場。

    事業逐漸步入正軌,5年後,果園、養雞場、連鎖餐吧紅紅火火,她再次做回千萬女富商。

    一天夜裡,夢到豔子,還是兒時的模樣,孤零零站在一片白霜上。

    “她在流鼻血,我給她擦,她卻跑掉了。”

    吳勝明醒來,明白這是女兒在提醒她,“別忘建敬老院”。

    2010年,吳勝明進行初嘗試,在果園裡創辦了免費敬老院。

    這項過於倉促又毫無經驗的新專案,儘管嘔心瀝血,卻還是倒閉了。

    於是,她調整計劃,循序漸進。

    撇下果園事務,她跑到西安一家只有80多位老人的小型養老院,主動應聘院長。

    在這裡,吳院長帶領老人們參與文藝節目排練,陪他們聊天、散步。

    哪怕每天要工作到深夜12點,也決不中斷這兩件事。

    除了關照老人,敬老院裡小到一個插座、一位護工的價格,她都瞭如指掌。

    精打細算下,從前養老院一年虧損50萬,如今年年能盈利70萬元。

    世事難料,2016年,前夫張思源找吳勝明覆婚。

    面對婚後背叛她、冷漠對待親生女兒的前夫,她一度恨過。

    最後,還是大度地將孤苦伶仃的張思源,收留在敬老院。

    “人生本來苦難多,再多一次又如何!”

    吳勝明如今把公益當作新的創業,每天忙得團團轉。

    已到耄耋之年,看起來也就50多歲。

    修身的職業套裝,配上同色絲巾,兩顆珍珠耳環,搭配很精緻。

    “我四季都帶妝,穿高跟鞋,就算在牢房,也一直保持整潔優雅。”

    幾年前,去醫院做了檢查,醫生告知她細胞年齡只有51歲,骨骼年齡不到40歲。

    “人應該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即使我失敗了,將來在天堂見到女兒,我也可以說,我努力過。”

    “死意味著永遠離開,意味著你本來正在做、應該做的事,以後再也沒辦法做。”

    後一句話是褚時健說的。

    這兩位一南一北,看似毫無交集的企業家,多舛的命運何其相似。

    他們年輕時和既定的命運交鋒,晚年又不懼風雨,一次次與死亡鏖戰。

    之所以傳奇,歸結下來只有一句話:別輕易向命運低頭,做叛逆的少數人。

  • 2 # 歐亞萬花筒

    曹雪芹雲,真作假時真亦假,假作真時假亦真!有些人的傳奇人生就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有些是過分醜化,有些是過分美化! 完全客觀就不是人類的個性了!

  • 3 # 佗佗娭毑

    老太太有氣質,有風度,值得我們老年人向她學習。而且身體素質好學習她的思維方式,賺錢的方面一定有套路,有基礎,有關係,現如今對某些人和事也只能取其精華啊!

  • 4 # 欣悅陽陽

    有點年紀的人都知道這事,真人真事。

    在我上小學初中時,那時還沒有網路,報紙上就有她的報道,只不過當時對她的報道是負面的,當時她以走私罪、合同詐騙罪被判刑,在她入獄期間她唯一的女兒自殺身亡。這後在獄中她寫了一本書《囚路》,這本書也被改編成電視劇,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也正是這本書成了我上大學時老師案例。

    她的事是真的,她的人生也是真的跌宕起伏,一般的人可能扛不過來,但是她的心理承受度和毅力是一般人比擬不了的,所以她能在人生大起大落大悲中披荊斬棘,現在來說她過的很好,人生過的很有意義,很豐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寵物醫療行業目前的商機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