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北方新農村

    根據地理上的版塊構造理論,在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在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臺灣島位於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碰撞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所以當地地震比較頻發。

  • 2 # 大話精說實話

    臺灣處於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地帶,也就是環太平洋地震帶。這兩個板塊互相推擠、擠壓呢,就會產生地震。

    還有啊~其實臺灣的地震較為頻繁,但為什麼很多人不知道,原因如下:

    ①臨近春節。平時我們不怎麼看新聞聯播,快到春節了,大傢伙就容易聚在電視前聊聊天兒,這一看電視上臺灣地震了,就容易產生談資,由地震聊到政治,蛤~這地震的訊息就傳開了

    ②這次的地震是6.7級,算是比較嚴重的呢!

    我們再來看看,臺灣僅在2013年發生的較為嚴重的地震(5.5級以上)就不少於六次

    2015年04月20日臺灣花蓮縣就發生了6.4級地震

  • 3 # 戰爭前一秒a

    中國的臺灣島本身就是由板塊間相互碰撞產生。板塊間的擠壓和張裂,就是消亡邊界和生長邊界。臺灣位於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這兩處在板塊漂移過程中相互擠壓,形成了消亡邊界,消亡邊界多火山地震。

    臺灣地質上屬於不同的三個板塊。一、東部的花東縱谷為界,縱谷東邊的海岸山脈屬菲律賓海板塊。二、東北部的宜蘭、龜山島一帶屬於沖繩弧後張裂的一部分。三、西邊的中央山脈、雪山山脈與玉山山脈則屬於歐亞板塊。這三個板塊的相互碰撞、擠壓,讓這一地區蘊藏著巨大的地下能量。

    環太平洋地震帶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帶,是大洋板塊的俯衝帶,它就像一個巨大的環,地球上約有80%的地震都發生在這裡。各個地區的構造活動性的差異,地震活動週期的長短是不同的,而板塊邊緣活動週期較短,板塊內部地震活動週期較長,臺灣屬於板塊邊緣,活動週期大約為幾十年。

    1999年9月21日凌晨1時47分12.6秒,發生在臺灣南投縣集集鎮的臺灣“9•12”大地震,死亡人數最超過兩千人,是20世紀末期臺灣地震帶上最大的地震。

  • 4 # 臺美大小事

    臺灣為什麼地震那麼多呢?因為臺灣處在歐亞版塊與太平洋版塊的交會處,這地球上的兩個大版快間的擠壓,讓臺灣的地下一直都不平靜,也就經常發生地震。

    有一種說法是,臺灣沒有一天不地震的,只是99%的地震,都是無感地震,或是因為震中很遠,或很深,地震波傳達到都會區的時候,已經是微弱而不容易感覺到的。

    臺灣每年都有很多地震,每年平均芮氏規模6的地震約10次以上,芮氏規模5以下的,就更多了。

    以2014年5月臺灣地震單位的統計的資料,當月測得地震3678次,其中花蓮地區最多,有1,517次、臺東地區有684次、高屏地區451次、宜蘭地區389 次、臺中地區318次、嘉南地區281次、臺北地區40次。花蓮臺東這兩個臺灣東部縣,一個月震了2201次,每天平均73次,每小時平均三次!

    不過,花蓮在當月的3678次地震中,震度大於2的有887次,有感地震只有79次,也就是說,絕大多數都是一般人根本沒有感覺的地震,只是數字看起來可怕而已。

    臺灣雖然在兩大阪塊擠壓之下,看看這張斷層圖,未來30年,臺灣有大小斷層或構造帶可能發觸發地震的地方多達38處,幾乎全臺所有縣市都有斷層,距離臺北市中心區最近的山腳斷層,也在2018年1月17日下午1時59分發生芮氏規模5.7地震,震央就位在山腳斷層的臺北市北投。釐臺北市如此之近,這樣規模的地震幸好很少發生,否則災情就很不樂觀了!

    另外,2018年2月4日到2月7日,臺灣的花蓮發生芮氏規模6.2,震度達6.4的小地震,造成大樓倒塌等傷亡,而在那三天裡,花蓮地區地震超過300次,當月花蓮的地震次數超過1000次。

    這些都證明,臺灣就是多地震,而原因就是版塊的擠壓,以及多年來的大自然造地,讓地形破裂成斷層等,不穩定的地形, 也就是頻發地震的原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坐高鐵時不小心靠著隔壁男士肩膀睡著了,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