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佛粥更相贈,更覺江村節物新——陸游
明才子解縉雖官居高位,但每逢水旱荒年,經常煮粥而食。曾寫有《感詠詩》雲:
水旱年來稻不收,
至今煮粥未曾稠。
人言箸插東西倒,
我道匙挑前後流。
捧出前堂風起浪,
將來庭下月沉鉤。
早間不用青銅照,
眉目分明在裡頭。
詩句對粥之稀薄抓住不放,多方發揮,足見其思路廣而開掘深。把個粥稀寫得惟妙惟肖,如端手上。近人有《嘲薄粥詩》寫道:
薄粥稀稀水面浮,
鼻風吹起浪波秋。
看來好似西湖景,
只少漁翁下釣鉤。
薄粥稀稀沉碗底,
鼻風吹起浪千層。
有時一粒浮湯麵,
野渡無人舟自橫。
這首打油屬前詩翻版,味道大不如前。但其最後兩句奇想突發,也算難得。《戒庵漫筆》還載有另一首《煮粥詩》雲:
煮粥何如煮飯強,
好同兒女熟商量。
一升可作二升用,
兩日堪為六日糧。
有客自須添水火,
無錢不必問羹湯。
莫言淡薄少滋味,
淡薄之中滋味長。
這一首淡而有味,且頗通民情,值得一讀。
今朝佛粥更相贈,更覺江村節物新——陸游
明才子解縉雖官居高位,但每逢水旱荒年,經常煮粥而食。曾寫有《感詠詩》雲:
水旱年來稻不收,
至今煮粥未曾稠。
人言箸插東西倒,
我道匙挑前後流。
捧出前堂風起浪,
將來庭下月沉鉤。
早間不用青銅照,
眉目分明在裡頭。
詩句對粥之稀薄抓住不放,多方發揮,足見其思路廣而開掘深。把個粥稀寫得惟妙惟肖,如端手上。近人有《嘲薄粥詩》寫道:
薄粥稀稀水面浮,
鼻風吹起浪波秋。
看來好似西湖景,
只少漁翁下釣鉤。
薄粥稀稀沉碗底,
鼻風吹起浪千層。
有時一粒浮湯麵,
野渡無人舟自橫。
這首打油屬前詩翻版,味道大不如前。但其最後兩句奇想突發,也算難得。《戒庵漫筆》還載有另一首《煮粥詩》雲:
煮粥何如煮飯強,
好同兒女熟商量。
一升可作二升用,
兩日堪為六日糧。
有客自須添水火,
無錢不必問羹湯。
莫言淡薄少滋味,
淡薄之中滋味長。
這一首淡而有味,且頗通民情,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