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洛神富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個道理放到哪個國家都一樣,不過美國強大並不是只靠著科技來推動的,經濟、軍事、教育、文化的強大都是美國成為超級大國的原因。

    截止2017年,全世界範圍內諾貝爾獎的人數有876人,按照國家來劃分的話,美國至今一共有356人獲得諾貝爾獎,比重高達30%以上。排名第二的是英國,有121人獲得諾獎,不過還是比美國相差了一倍。透過這個小小的案例我們確實可以看出美國在科技領域的地位,說它處於統治地位也不為過。

    科技的進步離不開教育的培養。在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學中,美國佔據33所,值得一提的是世界排名前五的大學中有四所來自於美國。超過半數的諾獎得主出自這些名校,美國的科技進步換句話說就是這些高校創造的。所以,提升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還是非常有必要的,畢竟這也是綜合國力的一種體現。

  • 2 # 華野二師熊包王有勝1

    美國強大的概念,可以繼續細化為,如何從弱小變為強大,還有從強大變成繼續強大!更加強大!這是兩個階段!這就跟如何打江山,然後如何做江山一樣!美國從建國到二戰結束,這是打江山過程,是從弱小到強大的過程!從二戰後到現在,是繼續強大,坐江山的過程!美國坐江山的階段,打江山的這個動力越來越弱小,反而是坐江山這個動力越來越強大!可以說現在美國,是雙動力國家,一部分由於他制度對科技的獎勵,另外一個是霸權帶來的財富分配,越到後面,後面的動力所佔比例越大!所以,勸大家多學習美國如何打江山過程!這個才是真正有助於自己提高的!

  • 3 # 史可見證

    人才毫無異議的是人類發展的動力,美國能夠成為現在最強大的國家大量的世界項尖人才聚集與美國肯定是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說吸引人才歸於美國有政府的有意為之的國策,那麼同樣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其本土能在一、二次世界大戰戰火中擁有一片和平安樂的環境,才有可能吸引大量的科技人才和科研機構來到美國。

    美國1787年建國,直到一戰前,世界上比較重要的科學家簡單列舉如下(如果涉及多國籍,以科學家成果發表時的國籍為準):

    英國:物理學家:焦耳 托馬斯楊 開爾文 法拉第 麥克斯韋 湯姆遜 盧瑟福 威爾遜

    數學家:哈密頓 哈代

    化學家:道爾頓 戴維生物學家:達爾文

    法國:

    物理學家:安培 庫倫 傅科 菲涅爾 郎之萬 居里家族

    數學家:拉格朗日 拉普拉斯 泊松 傅立葉 柯西 伽羅華 龐加萊

    生物學家:拉馬克 居維葉 巴斯德

    德國:

    物理學家:歐姆 克勞修斯 赫茲 普朗克

    數學家:高斯 黎曼 雅可比 希爾伯特化學家:李斯特

    奧地利

    物理學家:玻爾茲曼

    生物學家:孟德爾

    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

    俄國:

    物理學家:楞次

    化學家:門捷列夫

    數學家:馬爾科夫

    荷蘭:

    物理學家:洛倫茲

    挪威:

    數學家:阿貝爾

    相比之下,從建國到一戰之前,美國能跟這些人物媲美的科學家幾乎沒有。比如在二戰前,歐洲具有全球最為深厚和優秀人才的科研機構,電氣革命的基礎研究領域完全是歐洲完成的,美國在電器應用方面取得了成就;而到了二戰結束時,由於大量科學家因戰爭前往去避難,加之接收了軸心國的一大部分科研力量,美國的科研能力迅速膨脹,成為全球科學研究的領航者

    一戰期間,歐洲一些大型科學實驗室和科學家為躲避戰火紛紛移居美國,如佛來明等。

    二戰中美國的軍火工業已十分完備,繼續依靠軍火工業賺錢,利用英國的窘境狠敲了一筆英國的竹槓,歐洲人才的流失進一步加劇,世界市場的軍火需求更加刺激了 這個工業大國的軍事工業的發展,世界硬通貨的流入和科技人才的加入更是美國經濟發展的催化劑,1941年後美國的民族主義情緒被激發,美國利用發行戰爭債券積累大量美元投入軍火生產,戰爭經濟以兩位數增長,美國豐富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使美國可以將力量投放在歐洲和太平洋,1945年美國的戰爭經濟才進入飽和狀態,美國耗資20億美元和一批科學家研究很可能失敗的原子彈計劃就是明證,在戰爭結束後美國幾乎已控制世界,馬歇爾計劃的實施又使美國控制了歐洲。

    下面是幾位加入美國的幾位世界著名科學家

    利奧.西拉德,1938年加入美籍,在核物理學領域,他是“曼哈頓工程”的主要推動力,稅賦愛因斯坦研製核武器,建議美國要提前德國研製出原子彈。

    約翰·馮·諾依曼,匈牙利人,1930到美國,著名數學家,在計算機、博弈論、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領域均有傑出貢獻,是科學全才,被稱為“計算機之父”和“博弈論之父”。

    愛德華·泰勒,匈牙利裔,1930年代移居美國,他參與研究核武器,不過他的設計在大戰結束後才得以實現。

    愛因斯坦,猶太裔且是德裔美籍。愛因斯坦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是偉大的物理學家,二戰時極力推動“曼哈頓計劃”,為正義戰爭的勝利做出巨大貢獻。

    尤利烏斯·羅伯特·奧本海默,猶太裔美籍,曼哈頓計劃的倡領者。1943年建立世界聞名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1945年主導研究出世界上第一顆重量級武器原子彈,名副其實的“原子彈之父”,立即改變了戰爭格局,核武器時代拉開序幕。

    美國國家圖書館公佈的部分科學家名單中比較著名的人員1、馮·布勞恩(V2火箭總設計師) 2、維爾納·海森堡(核物理學家) 3、費裡德里希.李斯特(經濟學大師) 4、愛因斯坦(著名核物理學家) 5、費米(著名核物理學家) 6、哈恩(核物理學家) 7、勞埃(核物理學家) 8、赫斯(核物理學家) 9、加博爾(核物理學家) 10、布洛赫(核物理學家) 11、海韋希(核物理學家) 12、赫茲伯格(核物理學家) 13、勒韋(核物理學家) 14、錢恩(核物理學家)。

    截至2014年已有2,615所頒發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四年制大學。而兩年制的社群學院則多達3400所。

    目前,在世界排名前500名大學中,美國佔168所,前20名中,美國佔17所。

    下面是世界排名前14位著名科研機構:

    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BNL),美國最傑出的國家實驗室之一,位於美國著名學府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後山,隸屬於美國能源部。在科學界,LBNL相當於“卓越”的同義詞。截止2016年,從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走出1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70位美國國家科學院(NAS)的院士等諸多學界領軍人物。研究領域主要包括生命科學、化學,物理學、能源效率、迴旋加速器、先進材料、加速器、檢測器等。

    MIT於1951年在麻省的列克辛頓建立了林肯實驗室。其前身是研製出雷達的輻射實驗室。該實驗室由聯邦政府投資,其基本使命是把高科技應用到國家安全的危急問題上,在防空系統的高階電子學研究上蜚聲國際,其研究範圍又迅速擴充套件到空間監控、導彈防禦、戰場監控、空中交通管制等領域,是美國大學第一個大規模、跨學科、多功能的技術研究開發實驗室。實驗室與國防部深度合作,不失為美國軍事電子系統大本營。

    橡樹嶺國家實驗室(0RNL),隸屬於美國能源部,成立於1943年,起初為曼哈頓計劃一部分,以生產、分離鈾和鈽為主要目的建造,現由田納西大學和Battelle紀念研究所共同管理。實驗室在許多科學研究領域處世界領先地位,主要從事中子科學、能源、高效能計算、複雜生物系統、先進材料和國際安全6個領域的研究。現有僱員3800人、客座研究人員3000人,年度經費超10億美元。

    阿貢國際實驗室(ANL),是美國最早建立的國家實驗室,隸屬於美國能源部和芝加哥大學。著名物理學家費米曾在此領導小組建立了人類第一臺可控核反應堆,人類從此邁入原子能時代。年度科研經費約5億美元,僱員3500人。

    冷泉港實驗室(CSHL),是一個非盈利的私人科學研究與教育中心,位於美國紐約州長島上的冷泉港,被譽為世界生命科學聖地、“分子生物學搖籃”,名列世界影響最大的十大研究學院榜首。泉港實驗室負責人詹姆斯·杜威·沃森先生是DNA雙螺旋結構圖的發現者之一,被稱為DNA之父,諾貝爾獎得主。該研究所歷史上共誕生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卡文迪什實驗室創建於1871年,由當時劍橋大學校長W.卡文迪什私人捐款興建。研究的領域包括天體物理學、粒子物理學、固體物理以及生物物理等等。卡文迪什實驗室在近代物理學的發展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近百年來培養出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已達20餘人,卡文迪什至今仍不失為世界著名的實驗室之一。

    費米實驗室,以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恩利克·費米的名字命名,建立於1967年,是美國最重要的物理學研究中心之一,位於美國伊利諾斯州巴達維亞附近的草原上。它官方上屬於美國能源部,但也隸屬於芝加哥大學和大學研究協會(URA),並由這兩個機構負責其運作,其中URA由90所研究型大學組成,目前實驗室有2000名僱員。

    美國貝爾實驗室是電晶體、鐳射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數字交換機、通訊衛星、電子數字計算機、蜂窩行動通訊裝置、模擬語言、有聲電影以及通訊網等許多重大發明的誕生地。自1925年以來,貝爾實驗室共獲得兩萬五千多項專利,現在,平均每個工作日獲得三項多專利。實驗室一共誕生8項諾貝爾獎獲得者(其中7項物理學獎,1項化學獎)。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是世界上最大型的粒子物理學實驗室,也是全球資訊網的發祥地。它的內部深藏著一個升降機,整個機構位於瑞士日內瓦西部接壤法國的邊境。它成立於1954年,主要研究物質如何構成和物質之間的力量。僱員大約3000人,並有來自80個國籍的大約6500位科學家和工程師,代表500餘所大學機構,在CERN進行試驗。這大約佔了世界上的粒子物理學圈子的一半。

    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BNL)位於紐約長島,隸屬美國能源部,由石溪大學和BATTELLE成立的公司布魯克海文科學學會負責管理。該實驗室成立於1947年,歷史上該實驗室所7個專案12人次獲得過諾貝爾獎。

    噴氣推進實驗室 (JPL),其研究的飛船已經到過全部已知的八大行星,是位於加州帕薩迪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一個下屬機構,負責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開發和管理無人空間探測任務,行政上屬於加州理工學院管理,始建於1936年,由當年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西奧多·馮·卡門領導建立。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ANL),隸屬於美國能源部。創建於1943年,建立者包括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氫彈之父愛德華·泰勒和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歐內斯特·勞倫斯等,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功能實驗室之一,曾發明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

    德國聯邦技術物理研究所(PTR),建於1884年,相當於德國國家計量局,以精密測量熱輻射著稱。十九世紀末該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致力於黑體輻射的研究,導致了普朗克發現作用量子,可以說這個實驗室是量子論的發源地。19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維恩及1918年諾獎得主普朗克先後擔任該實驗室帶頭人,此外愛因斯坦、波特、勞厄等物理學家都曾在此工作過。

    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隸屬美國能源部國家核安全域性, 現由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安全機構負責執行。實驗室創建於1925年,現有約6300名僱員、2700餘名科學家和工程師(40%以上擁有博士學位),科研經費逾15億美元,其中對武器研發佔總經費62%、國防科技佔12%。

    其中美國就佔了11個。

    所以現在美國強大是人才的富有、科研能力的強大為基礎的。

  • 4 # 青松51990801

    掌控世界話語權的西方國家,以傳教的形式輸出西方文化理念,大量培養各國的知識分子,對他們進行文化洗腦,對各國的教科書進行文化侵略。利用影視劇製造虛幻的假象,把制度及信仰巧妙的包裝,培養一大批忠實的粉絲,淪落為西方輿論戰的俘虜。

    透過編撰神話,將自己野蠻的歷史披上了文明的外衣。透過掌控國際話語權的優勢,進行文化輸出和洗腦,同時培養了很多全球對西方文化崇拜跪舔的信徒。。。

  • 5 # 永動機45

    中國為什麼就不能把世界各國的尖端人才吸引過來?說到底還是中國的科學體制出現了問題,科學體制是一個貢獻個人能力的機制,沒有高額的利益怎麼博得人們的貢獻精神,所以這個機制就必須得有高額的科學獎金,對待那些貢獻大的人就必然得有金錢拽得住他們的心,中國在科學體制中的獎勵制度體現在哪裡?中國就會用提高職稱來煽動華人的動力,捨不得獎金挖掘人才,而那些專家,教授,博士又不思進取,只知道勾心鬥角,爭奪權力和利益,

  • 6 # Alaric57

    個人覺得美國之所以成為截至目前還是唯一的超級大國,原因是兩次世界大戰的苦難歷史選擇,以下是我的一家之見解。

    1.美洲大陸天然遠離歐亞大陸,在兩次世界大戰裡躲開了殘酷的霸權角逐,成為了世界上難得太平和安全的避風港。全世界的資本、人才放眼只能去美國避難。2. 當年對內實行小政府,搞自由主義,打造提升環境、給頂格待遇、給自由、給配套、肯投資。依賴那些過來的頭部人才帶動,出課題、出項目、出成果,反過來進一步留住人才,提升環境、資本、技術水平,形成強大的人才生態系統,豎立起全球範圍的人才號召力。3.對外霸權壓榨,到處挑起紛爭,鞏固第一條,帶動第二條,形成閉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裡的寡婦都靠什麼維持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