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解放了,人民奔小康了 60年來,中國經濟在調整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下,經濟發展呈現增長速度較快、質量效益提高、結構協調性增強、群眾實惠增多的發展態勢。 2003年以來,中央確定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加快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加大支農投入,進一步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的穩定發展,農業的基礎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 在堅持和完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基礎上,中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環境在近5年來進一步改善。40個工業行業中,非公有制經濟在27個行業中的比例已經超過50%,成為促進增長、擴大就業、繁榮市場的重要力量。 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把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擺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進一步明確了中國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服務業呈現穩步發展的態勢。2006年,服務業增加值達到8.27萬億元,比2002年實際增長47%,年均增長10.1%;從業人員迅速增加,就業比重達到32.2%,比2002年提高3.6個百分點,淨增3500萬人。 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繼續呈加快之勢,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4%,增速為1997年以來的新高。 與此同時,中國的工業結構加快升級,高技術產業發展取得歷史性進步,帶動作用日益增強,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2006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達9649億元,躍居世界第三位,比2002年增長1.56倍,佔GDP的比重達到4.61%,比2002年提高1.48個百分點。資訊、生物等高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滲透,促進了傳統產業加速最佳化升級,也改變著社會生產生活方式。 中國諸多行業的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以市場為導向,資本為紐帶,鼓勵煤炭、鋼鐵、建材、冶金等行業企業兼併重組、做大做強,培育了一批有帶動力、影響力的大型企業集團,企業組織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管理水平和研發能力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縮小,行業優勢進一步增強。 而近幾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最具里程碑意義的一件事就是科學發展觀的提出與落實,表現在經濟領域,就是我們的經濟增長方式正在發生顯著的變化。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們就能確保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確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順利實現。
思想解放了,人民奔小康了 60年來,中國經濟在調整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下,經濟發展呈現增長速度較快、質量效益提高、結構協調性增強、群眾實惠增多的發展態勢。 2003年以來,中央確定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加快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加大支農投入,進一步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的穩定發展,農業的基礎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 在堅持和完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基礎上,中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環境在近5年來進一步改善。40個工業行業中,非公有制經濟在27個行業中的比例已經超過50%,成為促進增長、擴大就業、繁榮市場的重要力量。 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把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擺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進一步明確了中國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服務業呈現穩步發展的態勢。2006年,服務業增加值達到8.27萬億元,比2002年實際增長47%,年均增長10.1%;從業人員迅速增加,就業比重達到32.2%,比2002年提高3.6個百分點,淨增3500萬人。 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繼續呈加快之勢,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4%,增速為1997年以來的新高。 與此同時,中國的工業結構加快升級,高技術產業發展取得歷史性進步,帶動作用日益增強,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2006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達9649億元,躍居世界第三位,比2002年增長1.56倍,佔GDP的比重達到4.61%,比2002年提高1.48個百分點。資訊、生物等高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滲透,促進了傳統產業加速最佳化升級,也改變著社會生產生活方式。 中國諸多行業的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以市場為導向,資本為紐帶,鼓勵煤炭、鋼鐵、建材、冶金等行業企業兼併重組、做大做強,培育了一批有帶動力、影響力的大型企業集團,企業組織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管理水平和研發能力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縮小,行業優勢進一步增強。 而近幾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最具里程碑意義的一件事就是科學發展觀的提出與落實,表現在經濟領域,就是我們的經濟增長方式正在發生顯著的變化。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們就能確保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確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