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泥人161

    宋江這個人文不高武不精,一心想幹一番大業,以見能者就拜,逢高人就哭,平時給些好漢施捨點錢財,也就在江湖中爭得及時雨,呼保義兩個綽號相互傳開,所以宋江的人品竟高了起來,這樣以來成府心很深的宋江就順風順水地廣交綠林更順利了,因勾結強人被妾閻婆惜知曉,竟白刀進,紅刀出取了閻婆惜性命,幾經周折上了梁山,竟為自已一統梁山不擇手段地將對他有恩的晁蓋設謀暗殺,厚著臉皮怯著心奪了本該是盧俊義的梁山老大,這一點也不得不服宋江的心計和手碗,可惜一心想當正統高官,卻被藥死慘離人世。

  • 2 # 科技股觀察

    晁蓋才是梁山最講義氣的人,他在的時候,梁山只有“聚義廳”。可惜這麼一個把義看得比生命重要的人,卻被史文恭一箭射死了。

    對晁蓋的死,令人痛惜,可讀者想過沒有,究竟是誰害死了晁蓋?現在比較認可的一種說法是,宋江為了梁山泊主之位,讓人給晁蓋射毒箭,然後嫁禍史文恭,畢竟晁蓋帶出去的二十名頭領中,除了林沖、三阮、劉唐、白勝幾個外,其餘十四個人都有可能害他。這裡面要麼是宋江的人,如燕順、張橫等,要麼與晁蓋有仇,如杜遷、宋萬。宋江想要做手腳,簡直易如反掌。

    可晁蓋的死與宋江沒有多大關係。即使沒有宋江,晁蓋也會是一樣的結局。為什麼這樣說?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分析一下吧。

    想當年,晁蓋做了梁山泊主,在僅有的十一個頭領中,除了林沖,幾乎沒有朝廷的將領,什麼吳用、三阮、劉唐、杜遷、宋萬等,可沒一個是朝廷的人。在梁山,他們義字當先,簡直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後來隨著梁山聲勢的壯大,頭領越來越多,而且大多都是朝廷的將領因不得已的苦衷投降過來的,如花榮、秦明、呼延灼、徐寧、黃信等,完全壓過了晁蓋的原班人馬。

    這些人可沒想在梁山長住,他們不僅想著招安,重新回到過去的生活,而且還把這種想法灌輸給別人,最終梁山上的頭領全都一心想著招安,用金聖嘆的話來說,就是108人都有招安的想法。

    不過晁蓋還是不改他原來的想法,想在梁山做個快樂的富家翁。直到後來,梁山上只有晁蓋一人還有這種極其幼稚的想法。從這點來看,晁蓋被人害死,那是遲早的事,只不過大家推舉宋江出來。沒有宋江,也會有別人出來置晁蓋於死地。他們認為是晁蓋不讓大家過更好的日子,還是把他一腳踢開的好。

    看完以上分析,《水滸傳》中,究竟是誰害死了晁蓋?其實我們都錯怪宋江了,害死晁蓋的,正是晁蓋本人,因為他不願改變原有的想法,固執己見,不接受招安,畢竟他跟降將不是一路人。晁蓋以一人之力對付所有想招安的人,當然只有死路一條。宋江只不過是大家的代表,沒他,也還有張江、王江出來幹這事。這可是晁蓋死因的新解。讀者朋友們怎麼看呢?

  • 3 # 子午通關易理定位

    晁蓋是梁山二任寨主,山東鄆城縣溪村人,是東溪村保正人氏。

    宋江字公明,綽號呼保義,黑三郎,吸時雨,是縣衙的押司(古縣政府基層吏員)。

    宋江與晁天王思想觀念不一致,晁蓋糾集的好漢是殺富濟貧,佔山為王的草寇思路,宋江是替天行道,報效朝庭,為好漢們著想,招安是選項,但朝中奸臣當道,一山不容二虎,思想路線追求目標不同,乖勢就事,宋江動用心計手段,設謀使晁蓋就犯而死,但宋江也沒好報,一心當正統高官卻被朝庭藥死,慘離人世,有道是:多行不義必自斃……

  • 4 # 一葉碧雲

    誰說晁蓋是宋江害死的?陰謀論看多了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建議好好讀讀原著!

    說宋江害死晁蓋的,無非是動機和手段兩方面找理由。動機是爭奪梁山領導權,手段有兩個:一是宋江派人背後放暗箭,二是宋江給晁蓋餵了毒藥。

    但仔細閱讀原著,發現動機和手段都經不住推敲。

    一、動機不充分,宋江根本沒必要害死晁蓋。

    晁蓋在水滸傳裡有兩個亮點:一是智取生辰綱,二是江州劫法場。

    除了這兩件事,晁蓋在水滸裡乏善可陳。

    特別是對梁山的發展與壯大,晁蓋可以說沒做什麼事。

    晁蓋在梁山的人才班底,就是七星聚義那幾個人:吳用、公孫勝、劉唐、三阮、白勝,加上林沖。一共不到10人。老梁山的幾個人:杜遷、宋萬、朱貴是不是和晁蓋一條心不好說。為救宋江採用卑劣手段請來的蕭讓、金大堅暗恨晁蓋、吳用還來不及,更不可能同心。花榮、秦明一幫人雖然早於宋江上梁山,但那是宋江的嫡系。

    而宋江沒上梁山,他在梁山發展的勢力已經可以和晁蓋的人相抗衡了。宋江上梁山以後,更是帶動了梁山的發展,可以說,江州劫法場以後上梁山的人,都是宋江發展來的。

    截止晁蓋攻打曾頭市前,梁山聚集86位好漢。其中宋江系的人佔有72人,佔84%,加上搖擺派,接近90%,宋江已經完全控制了梁山的話語權。

    不管晁蓋是死是活,梁山事實上已經由宋江說了算。

    時遷案例就是最好說明,晁蓋要斬楊雄、石秀,宋江反對,宋江派系的一齊附和,晁蓋就斬不上了楊雄、石秀。

    晁蓋明著撕破臉,動不了宋江的,雙方力量懸殊太大,真要撕破臉火併,晁蓋完敗。

    晁蓋採取暗殺小動作也不行,一旦宋江被暗殺,宋江系的人必定和晁蓋火併,晁蓋必定被殺。晁蓋只想要宋江的命,不想要自己的命。所以暗殺行不通。

    晁蓋想透過自己帶兵出征去發展人才,也行不通,因為人才基本都被宋江聚攏到梁山了,就算剩下的108-86=22人全部是晁蓋手下,力量還不及宋江的一半,梁山還是宋江說了算。

    所以宋江在梁山是絕對安全的,宋江是梁山也是有絕對話語權的,晁蓋已經被宋江完全壓制,宋江為什麼還要殺晁蓋?

    宋江和晁蓋本來互相救命的,感情非同一般,更沒必要取對方性命。

    二、曾頭市自己承認放箭,宋江派人放暗箭的動機不成立

    盧俊義上山後,宋江帶領人馬再打曾頭市。由於這次準備充分,情報工作做得紮實,所以梁山旗開得勝,曾家五虎一連折了兩個。

    曾頭市長官曾弄坐不住了,讓史文恭寫信求給宋江求和,史文恭自己也覺得吃不消,但以曾長官的名義給宋江寫了一封信:

    《水滸傳(120回本)》第68回:曾長官又見折了曾索,煩惱倍增。次日要史文恭寫書投降。史文恭也有八分懼怯,隨即寫書,速差一人齎擎,直到宋江大寨。小校報知,曾頭市有人下書,宋江傳令,教喚入來。小校將書呈上,宋江拆開看時,寫道:“曾頭市主曾弄頓首,再拜宋公明統軍頭領麾下:日昨小男,倚仗一時之勇,有冒犯虎威。向日天王率眾到來,理合就當歸附。奈何無端部卒,施放冷箭,更兼奪馬之罪,雖百口何辭!原之實非本意。今頑犬已亡,遣使講和。如蒙罷戰休兵,將原奪馬匹,盡數納還,更齎金帛,犒勞三軍,免致兩傷。謹此奉書,伏乞照察。”

    這封由史文恭捉筆的求和信透露了幾個資訊:

    首先,信裡承認是曾頭市的“無端部卒”放的冷箭射死晁蓋的。這“無端部卒”肯定沒法查啦,因為信是史文恭寫的,史文恭不可能承認自己放的箭,不會傻到把梁山的仇恨拉到自己身上來。

    其次,史文恭在信裡是給自己開脫,認為“原之實非本意”,純屬“誤傷”,希望梁山不要在這件事上計較。

    其三,“頑子已亡”的意思是曾長官的兩個兒子已經死了,可以抵晁蓋一條命了。變相承認晁蓋是曾頭市的箭射死的。

    從曾頭市的求和信可以推斷出,射向晁蓋的黑箭來自於曾頭市,否則,關係曾頭市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曾頭市沒必要給宋江背黑鍋。

    也許有讀者會提出來,史文恭放的箭有可能沒有射中晁蓋,射中晁蓋的是宋江偷偷派去的人放的冷箭。這個疑問可以透過晁蓋顯靈否認。

    當吳用將計就計打破曾頭市,曾家五虎和副教師蘇定都陣亡或被俘以後,曾長官見大勢已去,懸樑自盡。史文恭則出西門,落荒而逃。本來史文恭騎的是千里龍駒照夜玉獅子馬,要逃走很容易,但是在樹林裡,晁蓋顯靈,晁蓋陰魂纏住史文恭,讓史文恭沒法逃跑,被盧俊義和燕青主僕活捉。

    《水滸傳(120回本)》第68回:史文恭正走之間,只見陰雲冉冉,冷氣颼颼,黑霧漫漫,狂風颯颯,虛空中一人,當住去路。史文恭疑是神兵,勒馬便回,東西南北,四邊都是晁蓋陰魂纏住。史文恭再回舊路,卻撞著浪子燕青,又轉過玉麒麟盧俊義來,喝一聲:“強賊,待走那裡去!”腿股上只一朴刀,搠下馬來,便把繩索綁了,解投曾頭市來。燕青牽了那匹千里龍駒,徑到大寨。宋江看了,心中一喜一怒:喜者得盧員外建功,怒者恨史文恭射殺晁天王,仇人相見,分外眼睜。

    這裡很明顯,晁蓋冤魂認定史文恭是兇手。

    再對比晁蓋臨死前說的話:

    《水滸傳(120回本)》第60回:當日夜至三更,晁蓋身體沉重,轉頭看著宋江囑付道:“賢弟保重。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罷,便瞑目而死。

    很明顯,晁蓋臨死前,並不確定誰射死了他。因為鬼魂有前知後知能力,所以晁蓋死後就知道誰是真正的兇手了。

    正因為晁蓋死後確定史文恭是真正的兇手,所以鬼魂才纏住史文恭,讓他跑不掉,最後被生擒活捉。

    三、晁蓋曾託夢救宋江,宋江用湯藥毒死晁蓋的手段不成立。

    《水滸傳》第65回的回目是《托塔天王夢中顯聖,浪裡白條水上報冤》,這一回有一段晁蓋託夢的描寫:

    《水滸傳(120回本)》第65回:次日,商議打城,一連打了數日,不得城破。宋江好生憂悶。當夜帳中伏枕而臥,忽然陰風颯颯,寒氣逼人。宋江抬頭看時,只見天王晁蓋欲進不進,叫聲:“兄弟,你不回去,更待何時?”立在面前。宋江吃了一驚,急起身問道:“哥哥從何而來?屈死冤仇,不曾報得,中心日夜不安。前者一向不曾致祭,以此顯靈,必有見責。”晁蓋道:“非為此也。兄弟靠後,陽氣逼人,我不敢近前。今特來報你,賢弟有百日血光之災,則除江南地靈星可治。你可早早收兵,此為上計。”宋江卻欲再問明白,趕向前去說道:“哥哥陰魂到此,望說真實。”被晁蓋一推,撒然覺來,卻是南柯一夢。便叫小校請軍師圓夢。吳用來到中軍帳上,宋江說其異事。

    晁蓋在夢中對宋江說得很明白,宋江有百日血光之災,要發一場大病,必須速速回梁山泊,請江南的地靈星來救治。

    這個託夢有幾層含義:

    其一,是來救宋江!如果晁蓋是宋江喂的湯藥殺死的,人死之後,靈魂必然知道,對殺死自己的仇人,晁蓋不索命,救他則甚?

    其二,讓地靈星來救宋江,說明晁蓋死後,靈魂知道宋江等人是36天罡、72地煞轉世。晁蓋自己不在108顆將星之數,所以對自己的死雖然恨,但是並沒有責怪宋江。

    結論:宋江根本就沒有殺晁蓋的動機和手段,也沒殺晁蓋的事實,這種拍腦袋的陰謀論可以休矣!

  • 5 # 愛囉囉

    首先表明個人觀點,晁蓋並不是宋江害死的。有很多陰謀論觀點認為,晁蓋是被宋江做掉的,但是書中沒有任何證據來支撐這個觀點,並不足採信。晁蓋的死因和過程,在書中有著清楚的表述,晁蓋就是在征討曾頭市過程中,半夜劫營中計,引軍奪路而走的過程中,遭遇一彪人馬,被對方用帶有史文恭標記的箭射中身亡。

    之所以陰謀論觀點認為是宋江害死晁蓋,原因無非有三:1、做掉晁蓋當老大,宋江有動機。2、晁蓋沒有順理成章的傳位給宋江,而對宋江說的是:”賢弟莫怪我說,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一方面給宋江上位設定了障礙,另一方面晁蓋也並沒有說是史文恭射的他。3、宋江對眾人並沒有轉述晁蓋原話,卻是說“晁天王臨死時囑咐,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為梁山泊主。”

    因為有以上這幾個疑點,所以給了大家腦補的空間。但是仔細分析一下,據以上疑點來斷定宋江為幕後黑手完全站不住腳。

    從第1點開始,要說晁蓋死了宋江作為老二上位會是既得利益者,以此判斷就是宋江干的過於武斷。如果這站得住腳的話,那隻要有老大非正常死亡,接班的那個就是兇手。這完全說不過去嘛!而且,宋江也沒有必要非得幹掉晁蓋,因為當時的梁山現狀是,宋江雖然是名義上的老二,但無論從威望、勢力還是對實際權力的掌控來看,宋江都已經超越了晁蓋,成為實際上的隱形老大了。如果說威脅,並不是晁蓋對宋江有威脅,恰恰相反,是宋江對晁蓋有威脅。如果說動機,晁蓋更有動機除掉宋江!而反過來,宋江卻完全沒有必要那麼做,因為那會陷自己於不以。

    第2點,先說晁蓋沒說是史文恭射的他,咱先來看看出事時的情景,“晁蓋眾將引軍奪路而走,才轉得兩個彎,撞見一彪軍馬,當頭亂箭射將來,撲的一箭,正中晁蓋臉上,倒撞下馬來。”,迎面撞見一彪人射箭,然後就中箭了,事發倉促突然,而且是夜間,要是晁蓋篤定是史文恭射的這一箭,那才見鬼了!實際上,沒有人沒看清是誰射中的這一箭。說兇手是史文恭,也是從兇器上的字樣來判斷。所以,晁蓋才會說捉住那個射死他的,而不說抓住史文恭,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誰射的他。

    再說晁蓋為什麼立了那麼個遺囑,而不是直接傳位給宋江,然後讓宋江給自己報仇。這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出於晁蓋對兇手的恨,彌留之際想不了那麼多,就是要報仇,別的靠邊站。二是,因為當時梁山政令大多出自宋江,自己有點被架空,所以晁蓋雖不言明,但內心確實對宋江是有意見的,所以才給宋江除了這個難題。

    第3點,宋江為什麼篡改晁蓋遺囑。晁蓋之所以那麼說,是因為他不知道誰射的,但宋江和其他好漢看到這隻箭了,所以宋江才會對其他好漢直接說兇手是史文恭。因為在古代,箭矢是非常私人的物品,箭是史文恭的自然就是他射的。當然也有可能是史文恭把箭借給別人用,別人用他箭射的,那把帳算在他身上也沒大毛病,誰讓你把私人物品隨便外借了,就你來背這個鍋吧!

  • 6 # 一哥於一

    一哥“俗人讀水滸”之——

    晁蓋之死 與宋三哥何干?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身亡,實在令讀者唏噓,然而細細品來,也覺得天王此舉過於輕率輕敵輕信了。

    一是輕率出兵,以往宋公明出征,有裴宣按照宋吳之意,分拔得當、前呼後應,而晁蓋僅僅是“請啟”了二十位弟兄、五千人馬,此輕率之一;這二十位將領要說也算高手雲集,且多舊部,但無一能運籌帷幄之謀士,且從天王出事後林沖要退兵、呼延灼要等宋江號令來看是事先沒有安排好,一旦主將出事,大傢伙聽誰的,此輕率之二;對於宋江吳用聚義廳勸說,晁蓋“忿怒”不聽,金沙灘風吹折“認軍旗”,吳用、宋江再勸不聽,此輕率之三 。兩軍對陣,天王首當其衝一馬當先殺出,害得眾將只顧保他而打了個平手,此輕率之四;夜襲曾頭市沒個主見,人家主將在哪個寨子尚且不知就去劫寨,此輕率之五。

    二是輕敵,曾頭市敵人多少,戴宗探得有“五七千人”,晁天王用兵五千,天王也看到人家“果然是鐵壁銅牆,端的盡人強馬壯”。勝算不多,此輕敵一;兩軍對壘,不分青紅皂白便橫衝直撞,此輕敵二;夜襲曾頭市,以二千五百兵力冒進,此輕敵三。

    三是輕信,輕信戴宗探聽,自己人沒有實地考察;輕信自己能力,不聽吳用宋江之言;輕信和尚之語,不信林沖等人勸阻。

    其實,晁天王之死的病根是自己的狂妄自負、對於宋江無語的羨慕嫉妒悢、對於不能駕馭梁山好漢的內心掙扎苦悶,加之自己只能經營黃泥崗搶劫小公司業務,不善於經營梁山泊強人集團的能力所致啊。

    至於宋三哥,一無害其之意,二無害其之實,三無害其必要,天王之死確於老宋無關!

  • 7 # 墨淡西樓

    晁蓋非宋江所害。晁蓋雖然為人豪俠,武功蓋世,但只求佔山為王,不願招安,不得人心。宋江江湖人稱及時雨,廣施仁義,聲名遠播。三山五嶽兄弟都拜服。晁蓋一鄉里保正,雖有托塔天王名號,但在江湖上交遊不多,心腹僅劉唐,阮氏兄弟。請宋江上山,一為報恩,二為壯大梁山聲威,嘯聚英雄。

    自宋江來後,梁山雖然群雄畢至,聲威大振,但這對晁蓋來講,並不認為是好事。新上山的兄弟只認宋江,就連吳用,林沖也向宋江頻示好感,阮氏三兄弟,劉唐亦因宋江有救命大恩,鹹皆拜服。加上宋江上山後屢立戰功,水泊梁山更是繁榮昌盛一這一切都使晁蓋如芒刺背一他的老大地位被架空了。人在這個時候,心裡有失落,嫉忌,難堪,使他做事更亂方寸。經常面斥英雄,更不得人心。晁蓋不甘心做傀儡,也沒有格局讓賢,所以做出了一個倉促不成熟又讓他抱憾終身的決定:一攻打曾頭市。宋江苦諫不聽,只好讓他多帶人馬,他卻只帶梁山原班人馬一從中足見晁蓋格局不大,此時已不能再駕馭群雄,水平不夠了。攻打曾頭市受傷將逝時,發下誓願:捉史文恭者為梁山之主。這是一個很愚蠢的決定,累及一世聲名:一,當時宋江已是眾望所歸,不傳宋江,寒了宋江及眾兄弟之心。二,梁山非晁蓋之梁山,為一人私故,做出如此決定,而不是為梁山發展計,選賢任能,足見格局之小。施老先生不把他寫死,接下來就是梁山內訌了。

  • 8 # jianchi

    題主,我不知道你為什麼出這麼個白痴才能想出來的題目?

    晁蓋是宋江害死的嗎?

    你讀過《水滸》嗎?

    沒讀過《水滸》隨口胡說還情有可原,如果讀過《水滸》還出這樣的題目,那就是睜眼說瞎話了。

    你若不信,請讀原著:

    一連三日搦戰曾頭市人馬並不出戰,忽一日兩個僧人到晁蓋寨裡投拜,見晁蓋跪告:“小僧是曾頭市法華寺僧人,今被曾家五虎常來寺院作踐羅造,索要金銀錢財。小僧盡知他的備細出沒去處,今特來拜清頭領入去劫察。”晁蓋見說大喜,請兩個僧人坐了,置酒相待。林沖諫道:“哥哥休得聽信,其中莫非有詐?”晁蓋道:“他兩個出家人,怎肯妄語?兄弟休生疑心,誤了大事。”

    從這一段描寫就可看出,晁蓋求勝心切,輕信了兩個僧人的話,結果中伏,被史文恭用毒箭射中身亡,所以晁蓋並非宋江所害,實在是他自己害死了自己。

  • 9 # 西嶽頑石

    謝邀。貌似現在不噴宋江,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看過水滸,想想宋三郎也真是悲催,水滸中大大小小的黑鍋都得他來背,恐怕他泉下有知,也要氣的吐血。不得不說,水滸陰謀論確實很有市場,因為它標新立異,滿足了大眾獵奇的心理。但是我要說的是,宋江絕對不是殺害晁蓋的幕後真兇,史文恭射死晁蓋是板上釘釘的事實。水滸陰謀論之所以言辭鑿鑿的說宋江害死了晁蓋,理論依據無非就是那麼幾條老掉牙的線索,在我看來全都是斷章取義,捕風捉影,下面我列舉出來一一反駁。

    第一、宋江為什麼要架空晁蓋?

    自從宋江上山後,梁山每遇戰事,宋江總是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的理由按下晁蓋,自己則領兵出征,攻城拔寨,打祝家莊、高唐洲、青洲、華洲都是如此。水滸陰謀論認為,宋江此舉無疑是處心積慮的架空晁蓋,用一場又一場的戰功不斷升級自己的名望,籠絡人心培植黨羽,他從上山伊始就圖謀不軌,有取代晁蓋的野心,所以他有重大的動機殺害晁蓋。

    無論你多麼討厭和鄙視宋江,他都是全書的第一主角,我想這點誰也不會否認吧?既然宋江是第一主角,施耐庵必然要在他身上傾注大量的筆墨,絕大部分故事情節都要圍繞他展開,所以梁山那幾場大規模的兵團作戰,必須由第一主角宋江領銜主演,這是戲份使然,怎麼能解讀成宋江架空晁蓋呢?

    再者,晁蓋這個人物的設定,很大程度是用來襯托宋江的,晁蓋的出廠設定已經決定了他的屬性。為了突出宋江的主角光環,晁蓋註定要成為宋江上位的背景板,註定是一個出局的大哥。就個人情感而言,晁蓋和宋江是一對好兄弟,就全書行文佈局而言,他們二人又在唱對手戲,所以這樣一來,也給讀者造成了一山不容二虎的錯覺。

    第二、宋江為什麼要篡改晁蓋遺言?

    賢弟保重。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這是晁蓋曾頭市中箭後的臨終遺言,不難看出,這份遺言並沒有明確說明射死晁蓋的兇手就是史文恭。但宋江卻在梁山活捉史文恭之後對眾兄弟說:“曏者晁天王遺言:‘但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不揀是誰,便為梁山泊之主。’水滸陰謀論認為,宋江利用梁山好漢先入為主的思維定勢,偷樑換柱篡改遺言,僅憑毒箭上刻有史文恭的名字,就一口咬定兇手就是史文恭,並即刻將其剖腹剜心,是不是操之過急了,其中到底有沒有貓膩?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晁蓋曾頭市中箭的情形,據原文交代:眾頭領且來看晁蓋時,那枝箭正射在面頰上;急拔得箭出,血暈倒了。看那箭時,上有“史文恭”字。林沖叫取金槍藥敷貼上。原來卻是一枝藥箭,晁蓋中了箭毒,已自言語不得。此後眾將罷戰撤兵,護送晁蓋回到梁山,據原文描述,此時的晁蓋已是水米不能入口,飲食不進,渾身虛腫。從中不難看出,從曾頭市中箭到回到山寨這一段時間裡,晁蓋基本處於昏迷不醒神志不清的狀態,當中他唯一開口說話的機會便是臨終遺言。

    也就是說,晁蓋並不知道毒箭上刻有史文恭的名字,只是眾人看見了而已,所以他才會說“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這樣的話,這是合乎情理的。有人會說了,也許晁蓋在回梁山途中偶爾有清醒的時刻,這時有人告訴他了只是施耐庵並沒有描述而已,這種情況不是沒有可能,但後面發生的兩件事已經實錘了史文恭就是殺害晁蓋的兇手。

    第一,晁蓋託夢救宋江(見原著第65回:托塔天王夢中顯聖,浪裡白條水上報冤)。試想如果宋江真的是殺害晁蓋的兇手,那麼晁蓋怎麼會託夢搭救殺害自己的仇人,恐怕是在夢中向宋江索命吧?第二,晁蓋陰魂纏住史文恭(見原著第68回:宋公明夜打曾頭市,盧俊義活捉史文恭)。史文恭是梁山前70回遭遇的實力最強勁的boss,盧俊義能一招生擒史文恭,除了盧俊義自身武藝高強和史文恭無心戀戰只顧逃命之外,還得益於晁蓋的陰魂纏身。陰雲冉冉,冷氣颼颼,黑霧漫漫,狂風颯颯之下,史文恭無處遁形,如果史文恭確實沒有射死晁蓋,那麼晁蓋的陰魂幹嘛死纏著他不放,讓他做了替死鬼?

    第三、晁蓋為什麼不傳位於宋江?

    早在宋江上山之初,晁蓋就明確提出讓位於宋江,幾次三番宋江死活不肯,此事才最終擱淺。如今晁蓋在彌留之際,卻又不肯傳位於宋江,究竟是為什麼?這似乎更加坐實了陰謀論者的觀點,看吧,晁蓋早就覺察到宋江心懷異志,根本不放心把梁山交到宋江手上。看吧,晁蓋和宋江看似惺惺相惜,實則貌合神離,暗中較勁,不然為什麼不直接傳位於宋江?

    我認為,施耐庵設定晁蓋的臨終遺言這個梗,目的有兩個,一個是為了引出最後一波梁山好漢,一個是為了烘托宋江的最終上位。晁蓋死於全書第60回,此時108條好漢還沒有全部歸位,比如盧俊義、燕青、董平、張清這些舉足輕重的天罡星還沒有上山,而這個遺言便是將後面的梁山好漢“一網打盡”的金鑰匙。

    我們知道,盧俊義上山後在大破曾頭市時活捉史文恭,至此梁山陷入兩難境地——盧俊義當老大眾人不服,可他卻是晁天王遺言中的真命天子;宋江當老大眾望所歸,可又違背了天王遺言,他不是合法的繼任者。怎麼辦?看天意,抓鬮攻打東平東昌府,誰先打下誰當老大,於是又引出了最後的兩位天罡星,董平和張清,再加上副線人物的陸續歸位,最終達到了108將的陣容。

    所以,不是晁蓋有意為難宋江,而是行文佈局使然,這樣既可以為二當家盧俊義設計一個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出場(這也是史文恭為什麼要由盧員外搞定的原因),又可以使全書第一主角宋江的上位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無論小說還是電視劇,主角最終抱得美人歸的過程總是像升級打怪一樣艱難坎坷。

    第四、宋江為什麼遲遲不願報仇?

    對於這一點,我覺得水滸陰謀論者真是黔驢技窮了,實在拿不出什麼過硬的理論依據了,就開始憑空臆斷,完全為了抹黑而抹黑。相信看過原著的朋友都知道,宋江力主即刻出兵攻打曾頭市,為晁天王報仇雪恨,結果被吳用以大喪百日,不宜大動干戈為由勸止了。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最終史文恭也落了一個刨腹剜心的悲慘下場,總不能因為報仇晚了就認定宋江是兇手吧?這種觀點未免也太小兒科了,完全停留在老大死了,老二有重大作案嫌疑的腦殘邏輯當中。

    假如宋江是殺害晁蓋的真兇,我們不妨模擬一下宋江行兇的操作過程——當時兩大頭領各司其職,晁蓋領兵攻打曾頭市,宋江留守山寨。宋江若想殺晁蓋,肯定不會親自動手,一來他沒有這個本事,二來無法分身,那麼他必定派一個鐵桿心腹完成刺殺任務。派誰去呢?無論是留守山寨的還是征戰前線的,派誰都不好使,因為不管是誰都不會答應的。梁山好漢心甘情願為宋江拋頭顱灑熱血,不就是因為他的忠義嗎,如今卻要做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誰會願意去?此事一旦東窗事發,宋江必定英名掃地,誰還會死心塌地的為他效勞?

    所以,宋江根本沒有殺害晁蓋的必要,宋江的名望是晁蓋難以比肩的,投奔梁山的好漢大多是衝著宋江來的。此時的宋江,雖無一哥之名,卻有一哥之實,他完全沒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兵行險著,殺晁蓋風險回報率太低了。縱觀《水滸》全書,沒有一處暗示過宋江是殺害晁蓋的幕後真兇, 掐頭去尾,偷換概念,斷章取義是《水滸》陰謀論者慣用的伎倆,千萬不要被他們引入彀中。我認為施耐庵嘔心瀝血的塑造宋江這個人物的意圖是積極的,正面的,你可以討厭他鄙視他,但並不意味著什麼樣的屎盆子都可以往他頭上扣,不要把一部義薄雲天的江湖豪客傳,硬生生的解讀成勾心鬥角的紙牌屋。

  • 10 # 湘水微波

    《水滸傳》中晁蓋救過宋江的命,宋江也救過晁蓋的命,在救命方面應當是互不相欠。至於宋江是否害死晁蓋卻並無定論。

    早在上梁山之前,晁蓋當村長,宋江當押司,兩人都是仗義疏財,急人所難之人,都有江湖名望。一個稱呼保義,一個叫及時雨,一個在農村,一個在城裡,一直互相敬重。

    後來晁蓋等七人劫了生辰綱,被官府通緝,因宋江及時報信,才得以逃脫上梁山落草。此時宋江成了晁蓋的救命恩人。

    宋江仍是官場中人,晁蓋剛為江湖中人了,雖不在一條道,但仍惺惺相惜互有住來。宋江與晁蓋不同之處在於他養了個小三名閻婆惜。這可要命了,這女人可非善茬,她私通野漢子宋江沒抓他的現場也就算了,卻還抓住了宋江私通梁山的證據,此私通可非彼私通,她逼宋江淨身出戶還要倒給百兩黃金。宋江只好下殺手結果了閻婆惜,獲罪遭發配。但不久以帶罪之身又題反詩,這下就命不保了。晁蓋帶領梁山好漢劫了法場,救了宋江一命,並上梁山做了二當家。這哥倆各救各一命,按理恩已報了,又回到以前互不相欠了。

    但以前兩人在不同的行業裡,如今卻成了同事,而且還是上下級關係。從義氣的角度講這都是無所謂的事,但兩人道不同就難免有問題了。晁蓋本就是無意官場之人,即然受到官府追捕,梁山泊正好是一個棲身之地,反貪官反皇帝都是後人加在他身上的,其實真實的他就是做一個山大王,誰敢作對就滅誰。祝家莊扈家莊曾頭市必須滅掉才能積累財富,官軍進剿則游擊戰麻雀戰對付,過得無憂無慮也無法無天。

    但宋江不同,從來心有遠大抱負,雖然犯死罪不得已落草,但時刻都在謀求復出。所以道不同不相為謀,矛盾出現了。

    晁蓋打曾頭市中毒箭而亡,疑點重重,很多人認為是宋江指使人暗中射殺了晁蓋而讓史文恭背鍋,即除晁蓋又滅曾頭市,一箭雙鵰也。施耐庵春秋筆法,欲語還休,讓人猜度。如果真是宋江害死了晁蓋,原因只能一個,就是為了招安。

  • 11 # 成語看古今

    說起來還是宋江先給晁蓋報信,救了他們幾人的命。宋江到底有沒有害晁蓋這事還是值得商榷的,但是宋江架空晁蓋,讓晁蓋處於梁山頂級權利鬥爭中處於下風,這是不爭的事實。以至於晁蓋出兵攻打曾頭市的時候心態急切,加之助手部下不給力,間接導致晁蓋中箭身亡的。宋江有希望晁蓋死的願望嗎?應該說還是有的,但是恐怕不強烈,因為他已經控制了梁山的大權,沒有太大必要冒風險殺掉晁蓋。所以說晁蓋的死是間接被宋江逼得,不能說宋江直接害死了晁蓋。

  • 12 # 老李剪輯2020

    要說救命的話兩人互相都救過對方的性命,可以說是兩清了談不上誰是誰的恩人。再說宋江要害死晁蓋根本沒有的事,要說有那就是陰謀論,說宋江要奪權當老大然後歸順朝廷,但以晁蓋為首的一部分好漢不肯歸順朝廷,宋江就用計害死晁蓋以達到他的目的根本就是胡說八道杜撰猜測的。如果不信可以抽空看看原著。

  • 13 # 文化一家人

    晁蓋把宋江這個即將開刀問斬的死刑犯,從江州法場劫上了梁山,確實是救了宋江的性命。

    但宋江要害死晁蓋,這個說法不知從何而來。《水滸傳》裡並沒有這樣的描述,民間流傳的宋江要害死晁蓋取而代之,純屬於空穴來風,沒有任何事實依據。

    當初,劫取生辰綱的事情敗露,官府派人來捉拿晁蓋,是宋江冒著被殺頭的風險提前給晁蓋報信,才使晁蓋等劫取生辰綱的七人得以逃脫。從這個意義上說,是宋江先救了晁蓋的性命。晁蓋也知恩圖報,逃上梁山後,當即派劉唐下山給宋江送來一百兩黃金,外加一封感謝信。

    事後,晁蓋曾兩次把宋江救上山,並甘願以寨主之位相讓,卻都被宋江婉言謝絕。

    既然如此,又何來的宋江要害死晁蓋的說辭呢?

    另外,晁蓋死前留下遺囑:若哪個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這樣的遺囑也不能作為宋江害死晁蓋的依據。因為晁蓋不過是為了報仇血恨,並沒有其它含意。

    因此,說宋江要害死晁蓋這個說法,無論是從道義上,還是從事實證據上,都是說不通的。

  • 14 # 綠野萍蹤01

    我贊同題主的質疑,晁蓋之死確實與宋江有關,這是施耐庵在書中明寫了的。當然,不仔細讀,肯定是讀不出來的。即便是金聖嘆篡改文字,也道不出個所以然來。

    那麼,施耐庵是如何寫晁蓋之死的,晁蓋救過宋江的命,宋江又為何要“害”死晁蓋呢?

    晁蓋是第幾任寨主?

    這個問題若是問金聖嘆,這廝也會毫不猶豫地說,晁蓋是梁山第二任寨主。其實,別說金聖嘆,恐怕在我之前,沒有人會否定這個答案:晁蓋就是梁山第二任寨主。

    晁蓋肯定不是第二任寨主,而應當是梁山第三任寨主。第一任杜遷,第二任王倫、第三任晁蓋,第四任宋江。為什麼呢?我簡單地說說其中的隱秘吧。

    王倫在林沖入夥後,喝酒時驀然尋思道:我卻是個不及第的秀才,因鳥氣,合著杜遷來這裡落草;續後宋萬來,聚集這許多人馬伴當

    合著,就是跟著,杜遷在前,王倫在後。這兩人曾經在柴大官人家相會,臨別之時,柴進贈予他們盤纏。此時,王倫恐怕不會因為柴進而生“鳥氣”吧。杜遷、王倫分手後,杜遷大概就上梁山了。王倫應當是後來便“因鳥氣”,才去投奔杜遷了。那麼,為何杜遷就讓位了呢?

    這個疑問,要回到《水滸傳》開篇引首故事中去解讀。在這段不足一千字的故事中,隱藏了太多的資訊,道盡了宋、明兩個王朝的滅亡玄機。誰若是不信,可以拿《宋史·太祖本紀》、《明實錄》這兩個史料去對一對寫趙匡胤出世的那段文字,看看《水滸傳》到底隱藏了幾個王朝的事。

    寫完趙匡胤的故事,以下便是北宋的皇位傳承了,施耐庵是這樣寫的:(太祖)傳位與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傳位與太子即位。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腳大仙。這其中,少了一個皇帝宋真宗。為什麼呢?

    這也是一語雙關的寫法,既暗藏了北宋的“金匱之盟”,又引出了朱洪武立孫子做皇帝,也就是以“杜遷”、“孫立”兩條梁山好漢隱寫的兩個王朝的皇位傳承歷史。此處,單說與晁蓋之死有關的“杜遷”。

    “金匱之盟”據說是杜太后搞的,但是,宋太宗卻違背了這個盟約,沒有把皇位傳回給太祖系。假如金匱之盟不被變作“虛錢實契”,那就沒有宋真宗了。因而,杜太后遷轉了北宋皇位傳承世系,原本只能做王的人,卻輪流做了皇帝,等於是改朝換代了,最終的結局就是“宋江”。

    這就是梁山四任寨主在《水滸傳》中的終極隱喻,暗示了大宋、大明兩個王朝的滅亡。

    所以,杜遷是梁山第一任寨主,沒有“杜遷”,哪來的王倫?因為有了“王輪”,接下來便有了晁蓋、宋江,王朝要改朝換代、斷送江山了。

    那麼,施耐庵暗中把晁蓋寫成梁山第三任寨主,意欲何為呢?僅僅只是為了以諧音暗示王朝的滅亡嗎?

    花榮梁山射雁暗伏晁蓋中箭

    晁天王是厚道人,從不說人短處。但是,他偏偏就不相信花榮能夠一箭射斷畫戟上的絨絛。滿山寨人都相信,為何晁天王就不信呢?因為晁天王一反常態,這就出故事了。

    晁蓋不信,花榮不服氣,看見一群賓鴻大雁飛來,便借了一張弓,單射第三隻雁的頭——晁天王曾頭市中箭,恰好就是頭部。

    在花榮射雁之後,書中有一首贊詩,其中兩句是這樣說的:天邊雁行驚折斷,英雄雁序喜相聯。這兩句詩的意圖就十分明顯了,因為第三任寨主的離去,雁陣被沖斷了。但是,英雄們重新排座次,又“喜相聯”了。

    這就是晁蓋之死的大伏筆,難道與宋江沒有關係嗎?但是,宋江為何要“害死”晁蓋呢?

    咱們又得回到前面的故事中,來解讀這個疑問了。說簡單點,晁蓋不是龍虎山伏魔之殿中鎮鎖的妖魔,不在一百單八將之列。而梁山又是道家一百單八將大聚義,晁蓋繼續做寨主,算怎麼回事呢?所以,贊詩便道明瞭晁蓋之死的原因:道家英雄要排座次,晁天王該離去了。

    那麼,晁蓋不是一百單八將中的一員,是不是宋江搞的鬼呢?要說“水滸陰謀論”,這才是最大的“水滸陰謀論”,宋江到哪裡去製造一塊石碣,把晁蓋排除在一百單八將之外呢?

    石碣早就存在,晁蓋他們上梁山,就是以“石碣”為跳板的。而晁蓋不是道家的星煞,本出於兩個藍本故事,晁天王早就是頑鐵鑄成的“毗沙天人”,宋江上梁山時,晁蓋已經死,就是一尊佛像了。

    《水滸傳》中的“托塔天王”,就是毗沙門天王、北方多聞天王,晁蓋原本是佛教的護法天王。晁蓋與白勝的關係,也能證明晁天王不是七星聚義的一員,他施耐庵就是把他寫成了佛門的護法天王。

    晁蓋是佛門天王,典出《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這個典故我已經講過很多次,此處不再重複,只說一點:白日鼠其實就是毗沙門天王左手中的白色“吐財鼠”。毗沙門天王還是一尊財神,道家妖魔要搞大聚義,怎麼能缺了這尊財神和他手中的吐財鼠?

    毫無疑問,晁蓋是佛門護法天王,他怎麼能做道家星煞的寨主呢?當然,王倫也不能做寨主,便被林沖殺掉了。

    托塔天王合二為一

    如果細讀《水滸傳》原著,就會發現,曾頭市黑夜之中的那一支箭無毒。我曾經仔細“掐”了晁天王帶兵襲擊曾頭市,從中箭到拔箭之間,經過了五個多小時。假如箭上有毒,晁蓋衝殺這麼長時間,為何就不中毒呢?

    晁蓋很清醒地回到了大營,“急拔得箭出,血暈倒了”。只是血暈倒了,還沒中毒呢。

    林沖叫取金槍藥敷貼上,原來卻是一枝藥箭。晁蓋中了箭毒,已自言語不得。”——金槍藥上有毒。同時,也說明晁蓋血暈之前,肯定是能夠言語的。

    施耐庵寫得紋絲不亂,交代得清清楚楚,晁蓋之死,就是與宋江有關。但是,這又不是一場謀殺,宋江並沒有“害死”晁蓋。

    怎麼講呢?

    我們不妨來看看引誘晁蓋中埋伏的兩個僧人是何來頭。書中說,這兩個和尚是法華寺的僧人。法華寺在哪裡?就在現在的北京城,如今尚有法華寺街。

    那麼,晁蓋的法事又是誰主持的道場呢?卻是來自“北京”龍華寺的大圓法主。

    施耐庵把真實的北京,與北宋時期的“北京”,也就是大名府進行了偷樑換柱,其中隱藏的深意就是來自“北京”的僧人,把自家的護法天王“接引”去了大名府。因為,大名府中也有一個托塔天王。

    李成綽號天王,他是李家的天王,當然也就是托塔天王了。而他身邊的聞達,則是專門詮釋李成的,施耐庵也要把李成寫成與晁蓋一樣的毗沙門天王,暗伏兩大天王合二為一。毗沙門是梵語,意思就是毗沙門天王福德之名聞達四方。

    我這樣講,是不是很玄乎呢?其實一點都不玄乎,梁山好漢中,有好幾個佛道合體的人物,上面講到的白勝,是先佛後道,而魯智深、武松則是先道後佛,他們都是亦佛亦道,佛道合一的梁山好漢,是“晁宋二頭領一同替天行道”,寄託施耐庵“佛道合一”宗教思想的象徵。

    晁蓋“死”後,曾經兩次顯聖救宋江,一次是在大名府城外,告訴宋江以地靈星治病。另一次還是與大名府有關,幫助了來自“北京”的玉麒麟,輕鬆地活捉了史文恭。

    晁蓋的這兩處顯聖,同樣出自《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在這個佛典中,毗沙門天王顯聖安西城北門樓,在一隻金鼠的配合下,幫助唐軍大敗番兵,解了安西城之圍。

    因而,兩大托塔天王合二為一,佛道聯手,“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梁山好漢必定還將與托塔天王一道,抗擊金兵——晁天王並沒有死,那麼,也就談不上宋江“害死”晁蓋了。

  • 15 # 小葉過河

    我非常認可題主的觀點,我之前也多次發文論證過,宋江如何置晁蓋於死地,本文不多贅述。

    晁蓋對宋江有恩,當時晁蓋率梁山全夥下山到江州城劫法場,營救宋江。其實,宋江對晁蓋也有救命之恩。擷取生辰綱之事敗露,也是宋江向晁蓋通風報信,使得晁蓋等人逃到梁山得以保全。

    兩個人都是在小小的鄆城縣,一步步走上梁山,而且互相都有恩情,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同鄉好友加革命戰友。

    但自從宋江上梁山之後,昔日的戰友情卻慢慢淡化,分歧也逐漸顯現了出來。主要表現為梁山上人心的向背,兩個人主政理念的衝突和對領導權的爭奪——晁蓋雖然是梁山之主,但是在宋江上山之後,在與宋江的這三個方面比拼中,完全處於了下風。以至於最後遭人暗算,含恨而終。

    人心向背

    晁蓋入主樑山之後,親信無外乎智取生辰綱的原班人馬:吳用,公孫勝,三阮,劉唐和白勝。外加個把晁蓋捧上位的林沖。

    宋江剛上梁山之後,梁山上有40個好漢,其中27個是宋江帶來的。而且不乏花榮,秦明,李逵等實力派人物。很明顯實力的天平,已經倒向了宋江。而且之後宋江多次帶人攻打祝家莊,高唐州,芒碭山等地,又收服了多位好漢。在晁蓋攻打曾頭市的時候,梁山上已經聚集了八十七位好漢,而晁蓋的親信還是隻有智取生辰綱的老幾位。這個時候吳用明顯倒戈,公孫勝搖擺不定。只有林沖倒還算重情義。

    很多前來投奔的好漢,只認宋江,卻不理會晁蓋。比如在黃門山,歐鵬、蔣敬、馬麟和陶宗旺四人投奔梁山。四人只識宋江大名,東拉西扯把宋江捧上了天,卻把真正的梁山一把手晁蓋晾到了一邊。再比如,段景住來獻馬只說獻於宋江,卻忽視了晁蓋。馬就是現在的車,你讓二把手開寶馬,一把手開寶駿,這倆人不打起來都難。

    不過造成這種局面,晁蓋也是咎由自取。楊雄,石秀前來投靠,晁蓋卻嫌時遷偷盜丟人,想直接把楊雄,石秀給殺了。還是宋江求情才保住兩個人的性命,這也是宋江比晁蓋更得人心的原因。

    夜襲曾頭市的時候晁蓋要親自劫寨,林沖要替他去。晁蓋說:

    “我不自去,誰肯向前?”

    短短八個字已經道出了晁蓋對梁山將士指揮權的薄弱。想想宋江有啥武功,每次出征啥時候親自出手過。而且吳用和公孫勝兩大軍師都不隨軍出征也說明了一切。

    主政理念衝突

    晁蓋是典型的黑老大,原來在東溪村當保正的時候,就是武功高強,敢想敢幹。黑道人物多投靠,劉唐,公孫勝知道生辰綱的訊息,也來推舉晁蓋牽頭來劫取。到了梁山之後,他依舊是這種黑老大作風,加上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思想。這種思想掌管一個小型的黑道組織是完全可以的,但是當梁山發展到可以和江南方臘,淮西王慶,河北田虎並稱四大寇的時候,這種理念就有點落後了。就像家庭小作坊,發展成上市公司再用原有的理念經營和管理就已經不合適了。

    這個時候宋江就提出了梁山的新玩法——詔安。雖然這種玩法並不是所有人都同意,但是卻得到了大量軍官投奔而來的好漢的認可。因為,當過官的人誰又甘心當賊呢?

    領導權的爭奪

    兩位領導理念不同,為了得到話語權,那就必須得到領導權。宋江爭奪領導權的方法是,發展自己的勢力。投靠自己的好漢越多,他自己的勢力也就越大。為此他多次帶隊出征,取得勝利的同時,也拉攏了更多的好漢入夥。支援他的人越多,他在梁山的地位就越穩。而且成功的爭取到了晁蓋方面的骨幹力量吳用。

    當晁蓋意識到自己的危機的時候,已經有點晚了。宋江在梁山上龐大的勢力已經形成了。他為了扭轉局面也效仿宋江親自出徵。這是他自江州劫法場之後的第二次出征,也成了最後一次。此時晁蓋在梁山已經失勢,讓出領導權是早晚的事情,此次親征曾頭市只是加速了他的滅亡,正好讓宋江得到機會除掉這個上位路上最大的障礙。

  • 16 # 愚人愛熱鬧

    晁蓋是宋江害死的嗎?好象不是。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晁蓋是在曾頭市中了敵方的奸計,被史文恭射死的。因為書中交代晁蓋帶同諸將上馬,領兵離了華法寺,跟看和尚。行不到五里多路,黑影處不見了兩個和尚,前軍不敢行動……報與晁蓋知道。呼延灼便叫急回舊路。走不到百十步,只見四下裡金鼓齊鳴,喊聲震地,一望都是火把。晁蓋眾將引軍奪路而走,才轉得兩個彎,撞出一彪軍馬,當頭亂箭射來。不期一箭,正中晁蓋臉上,倒撞下馬來。卻得呼延灼,燕順兩騎馬,死並將去。背後劉唐.白勝.救得晁蓋上馬,殺出村中來。村口林沖等引軍接應。兩軍混戰,直殺到天明,各自歸寨。眾頭領且來看晁蓋時,那支箭正中面頰上。看那箭時,上有史文恭字。這個情況,書中交代清楚了,想來晁蓋也是清楚的。不然晁蓋怎麼會在臨死時留下“若哪個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的遺言。以此看來,晁蓋對於自己的死,知道根本就不是宋江所為。因此,他對宋江是沒有怨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專科生可不可以考英語專業四級?